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76章 艰巨考验

帝国争霸 第276章 艰巨考验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围攻加尔,算得上是的陆战队在登陆之后的第一场苦战。严格说,最大的敌人其实是不计其数的饥民。

跟其他的地方,特别是跟农村比,加尔的情况更为严峻。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

加尔是大城市,不出产粮食,所有食物都是由附近农村供应。在战时的管制体系下,由地方政府负责粮食的收购与分配。在粮仓被梵军清空后,地方政府去哪里找粮食来分配给居民呢?

相对而言,农民就算被迫向梵军纳粮,各家各户也多少有点存粮,还能通过渔猎与采摘获得一些糊口之物。

不要忘了,西孟邦在冈伽罗河的下游,河口三角洲最不缺的就是水产。

此外,出了冈伽罗河就是海产丰富的孟湾,而沿海地区的居民大多是渔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渔船。

陆战队杀到的时候,加尔几乎是饿殍遍地。

结果就是,进攻行动变成了救济行动。

丁镇南早就考虑到这种情况,也让陆战队做好准备,比如第十三陆战师与第十二陆战师都把配送的给养提高了数倍,尤其是第十二陆战师,专门安排一个加强营,用500台载重卡车向前线运送粮食,只是跟随突击部队送到加登里奇的大米就有3000吨,其他各类食品大约有2000吨。

此外,丁镇南还让刘尊山专门叮嘱前线指挥官。

只要能够用粮食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使用武器。

显然,在加尔这边,基本就没有用粮食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加登里奇的郊外,第十二陆战师设了3处配发点,用粮食跟包括梵军官兵在内的所有人员进行“交易”。

要说的话,其实是易货贸易。

其实,这也是在尝试丁镇南提出的新战术,粮食换武器。

简单的说,就是拿粮食交换武器弹药。

按照丁镇南订下的规矩:一支突击步枪的价格是100千克大米或面粉,可以随意调配两种主食的比例;一支半自动或者栓动步枪价值50千克,一支自动手枪价值75千克,一支转轮手枪价值50千克。

弹药方面,根据枪弹的口径,100发能够换到1千克到20千克主粮。

此外,机关枪、榴弹发射器、火箭筒、反坦克导弹、火焰喷射器、手榴弹、由人员布设的地雷与单兵防空导弹等等,只要是能够由单兵使用的武器,全都可以拿到配发点,从联军那里换到食物。

后来,就连军服都算了进去。

至于车辆与火炮这些大型平台与重型武器,也可以用来交换粮食,只是需要单独跟联军协商。

当然,除了用粮食“收购”流落到民间的武器之外,陆战队也在积极救助饥民。

此外,也就是加强治安力度。

在第五陆战师攻占了加尔的国际机场之后,第十二陆战师就开进加登里奇,承担起了治安巡逻的任务。

其实,这也跟丁镇南推行的“武器换粮食”计划有直接关系。

说得简单一点,只有在治安有了保证之后,当地居民才愿意拿武器换粮食。要不然,因为安全方面的顾虑,尤其是有了粮食之后也未必保得住,平民肯定更愿意保留枪械,哪怕得饿着肚皮。

与治安巡逻同时推进的,还有严格的宵禁制度,以及占领管制法。

“占领管制法”确实是帝国现行法律,只不过不是一部法律,而是一系列法律,主要针对的就是占领区的社会秩序。关键是,这一系列法律不但针对占领区内的平民,同样针对执行占领任务的军人。

第一部占领管制法,诞生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的后期,而且主要针对的,其实是遍布各个战场,执行占领任务的帝**人。说得直接点,就是约束占领军,为占领区内的居民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此后,在波伊战争期间,占领管制法开始针对占领区的居民,并且首次在法律的层面上赋予占领军执法权。在当时,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毕竟在波伊战争期间,帝**队的主要对手并不是正规军,而是游击队。没有明确的战线,几乎整个占领区都是战场,很难区分平民与游击队员。如果没有战地执法权,占领军很难控制局面,更别说与那些神出鬼没的敌人交战。

在根本上,占领管制法其实就是具有军事管制效力的民事与刑事法典。

当然,其本身就是临时性的。

占领管制法的最大价值,其实就是解放了占领军的手脚,让占领军能够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采取由法律允许的手段来维持占领区内部的社会秩序,以及打击破坏社会秩序的敌人。

简单的说,就是让占领军变成了警察。

为了更加有效的施行占领管制法,丁镇南还通过陆军司令部,雇用了上千名孟国人,给占领军当翻译。

这些翻译,全都安排在一线部队,直接随同与配合一线部队行动。

在大战结束后,这些来自盟国与友好国家的准军事人员,大多成为了帝国公民,至少都获得了永久居住权。

此外,在加登里奇,还有几千名来自东方集团的民间志愿者,大部分是国际医疗协会的医生护士。

为此,陆战队还在加登里奇建了几家人道救助医院。

至与药品,以及医疗用品与器械,反到是小事,毕竟陆战队能把几千上万吨的粮食送到前线,也就不差那点药品与设备。

可见,陆战队明摆着是要把加登里奇建设成示范区。

要说的话,效果还不错。

到1月10日,陆战队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在加登里奇收购与收缴了大约10万支型号各异的枪械,以及差不多500万发枪弹。虽然大部分都是破旧不堪,已经无法正常使用的旧式枪械,有一些甚至是用黑火药发射铅丸的前装步枪,但是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占领军在加登里奇推行的政策确实受到欢迎,而且良好的治安,让加登里奇成为了西孟邦最为主要的灾民聚居地。

也就是在这段时期,数十万饥民涌入加登里奇。

后来,东方集团在梵罗国东部地区的首个民事机构开在加登里奇,也就是因为这里最为安全。

另外一边,第十三陆战师所在的加尔,就是另外一种局面了。

丁镇南选择加登里奇做示范,其实就是看中这座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因此这边的作战负担更轻。

关键还有,在第五陆战师控制了加尔国际机场之后,能由空运从国内获取各种物资。

虽然空运的效率比不上海运,但是速度快得多,更适合运送重要物资。

当然,最为主要的问题,还是加尔的居民实在是太多了。

接近2000万!

按帝国空军提供的侦查照片所进行的估算,加尔的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很有可能达到了2300万。

这么多人,陆战队根本应付不了!

正是如此,第十三陆战师在加尔城外一直呆到1月8日,期间所做的,也就只是阻止城里的梵军突围。

其实是应付梵军发起的反击。

可见,在做好充足准备之前,陆战队不会开进加尔城区。

到了1月8日,在认为已经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第十三陆战师发起了进攻,先头部队开入了城区。

不过,也就在当天,地面进攻就宣告结束。

原因也很简单,第十三陆战师根本没有为进攻做好准备,或者说没有考虑到可能遭遇的情况。

先头部队仅控制了加尔东南城区,就不得不停下来。

梵军几乎没有抵抗,而居住在该城区的大约300万居民,让兵力不到3000的先头部队根本没法招架。

结果就是,在当天晚上,先头部队从城里撤了回来。

显然,在根本上仍然是人的问题。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虽然陆战队已经占领坎宁港,第十三陆战师也在此上岸,此外第五陆战师还有一部分在该地,但是第一支运输船队已经在登陆作战行动中,跟随陆战队去了戴蒙德港,物资全都在戴蒙德港,而第二支运输船队即便是快马加鞭,也要在1月下旬才能到达,在此之前能够依靠的只有空运。

可问题是,机场在加登里奇,野战机场在戴蒙德港。

在坎宁港这边没有机场!

就算在1月5日的时候,第十三陆战师修建的野战机场投入使用,也只能为战术运输机提供支持。

显然,只靠战术运输机,显然是杯水车薪。

正是如此,在第十三陆战师这边,才没仿照加登里奇的办法,用粮食来应付成千上万的饥民。

结果就是,从城区里撤出来之后,第十三陆战师的指挥官放弃了抢头功的念头。

不过,攻打加尔的行动还得继续,只是换了种方式。

在休整了两天之后,也就是在1月11日,第十三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再次出动,不过不是向城内推进,而是从东郊向北推进。在当天晚上,先头部队就到了帕德巴拉,还在城外建立了进攻阵地。

次日上午,攻打帕德巴拉的行动开始。

准确的说,第十三陆战师的目的是拿下火车站,而不是占领整座城市,毕竟帕德巴拉也有几百万居民。

关键就是,帕德巴拉是加尔在北面的门户!

加尔总共只有两条铁路,而且都往北,分别在冈伽罗河两岸,东边的这条铁路就从帕德巴拉通过。

其实,西岸那条铁路距离帕德巴拉也不远,才几十千米,在火炮射程之内。

要说的话,如果可以选,陆战队更愿意去冈伽罗河西岸,占领跟帕德巴拉隔河相望的金德讷格尔。

道理也很简单,金德讷格尔只有几十万人。

可惜的是,受冈伽罗河阻隔,就算第十三陆战师有两栖突击作战能力,也未必能够顺利渡过冈伽罗河。关键是,在加尔北面,到帕德巴拉都没有适合渡河的地点,主要就是河道太宽了。

到帕德巴拉北面去强渡冈伽罗河,再南下攻打与占领金德讷格尔,明显是多此一举。

攻占帕德巴拉,也就是为了加强对加尔的封锁力度,逼迫梵军从加尔撤退。

进攻行动完全没有挑战可言,面对的依然是老问题。

当然,对第十三陆战师来说,也算是轻车熟路。

在占领火车站之后,第十三陆战师没有向市区推进,留在了郊外,只不过放开了北边的几条公路。

简单的说,就是准许当地的居民离开帕德巴拉。

只要不去加尔,什么都好说。

至于铁路,肯定得切断。

只是,第十三陆战师的进攻行动也就到此为止。

不是说害怕遭到梵军的袭击,而是第十三陆战师只有不到2万名官兵,已经没有兵力继续北上了。

关键就是,运输船队第二趟送来的是第十二陆战师的2个旅,还全都去了戴蒙德港。

至于第十三陆战师的第二批部队,即便是一切顺利,也要等到1月20日之后,才有可能到达坎宁港。

这么一来,能够在1月底到达前线就很不错了。

当然,在获得增援之后,第十三陆战师也不用继续北上。

有了充足兵力,为什么不直接强攻加尔呢?

打下加尔,再北上深入冈伽罗河流域,本身就是由丁镇南订下的战略方案。

正式如此,按照丁镇南做的部署,第十三陆战师在拿下帕德巴拉之后,就着手为攻打加尔做准备。

只要不出意外,将在1月下旬发起攻打加尔的作战行动。

关键还有,到时候除了第十三陆战师之外,第五陆战师也将参战,而且投入兵力不会少于5个加强团。

不要忘了,攻打坎宁港的那支部队已经返回了戴蒙德港。

此外,第五陆战师的其他部队也将在1月中旬到达前线,并做好战斗准备。

由此估算,第五陆战师投入的兵力在2万左右。

再算上第十二陆战师的参战部队,攻打加尔的兵力肯定超过6万,而且至少有5万战斗人员。

这个兵力,显然是绰绰有余。

当然,投入这么多兵力,主要是加尔的居民太多了。

在此之前,陆战队攻占的最大的城市,就只有几百万人。很明显,如何占领与管理一座有2000万居民的城市,不管是对帝国陆战队,还是对联军指挥机构来说,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关键还有,这个挑战根本避不开。就算绕过了加尔,在深入内陆之后仍然要面对人口众多的城市。

说得直接一点,能否在加尔取得成功,将直接决定在梵罗国的军事行动能否达到最初设想的目的。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愿意投入足够的兵力,把进攻加尔的作战行动当典型战例来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