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75章 齐头并进

帝国争霸 第275章 齐头并进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新历150年的最后一天,帝国陆战队依然发起了进军加尔的作战行动。

在同一天,丁镇南在军情局的协助下,在戴蒙德港召开了一次非常特殊的会议。

除了丁镇南与军情局派来的情报官员之外,来参加会议的全是梵罗人,准确的说是西孟邦的民间代表。

当然,这是官方的称呼。

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地方官员,以及在当地拥有话语权的部族领袖。

毫无疑问,这些民间代表全是大地主,或者大地主的代言人,很多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

严格说来,他们才是梵罗国的统治者。

用几个德高望重的部族领袖的话来说,不管是瘸子,还是西洋人,都得通过他们来统治这片土地。

言外之意,梁夏帝国也一样。

只是,他们也承认,现在的统治者是梁夏帝国,准确说是代表帝国的联军。

正是如此,丁镇南对这些人并不客气。

说是会议,更像在下达最后通牒。

关键只有一个:东方联军按照每人每月20千克的标准,向占领区的民众派发主粮,默认比例为10千克大米与10千克面粉,不过可以按需求调整,而且是把粮食发给占领区的地方政府或部族机构;对等条件是,地方政府与部族领袖得为管辖地区担责,包括让社会秩序恢复稳定。

如果地方政府或者部族领袖认为没有这个能力,占领军自会另谋他选。

这里面的关键,其实就是由地方自治政府或者部族机构来分派由占领军提供的,规模还非常可观的赈灾粮。

这每人每月20千克的标准,那是一点都不低!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等于把占领区内的梵罗人养了起来。

不要忘了,即便在和平时期,向西孟邦这样的产粮地区,底层贫民每月所消耗的主粮也没有20千克。

那么,有什么理由拒绝?

正是如此,上百名来参会的部族领袖当即就答应了下来,不过也有一些部族领袖提出了其他要求。

最主要的要求,也就是保持地方武装力量,即效忠于部族的民兵。

对此,丁镇南没有给予正面答复,只是提到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暂时不会取缔部族直接领导的地方武装。

此外,准许由占领军控制的地方政府组建负责维持治安的准军事力量。

显然,在对待民兵的问题上,丁镇南其实有点投鼠忌器。

从理想的一面来看,肯定得解散地方武装。

只是,从现实的角度看,根本办不到。

解散地方武装,首先要做的就是收缴武器,尤其是战乱当中,从军队里流散出去的枪械等轻武器。

可惜的是,要想在战争时期收缴武器,简直是痴人说梦。

不说别的,根本就没人知道,在梵罗国境内到底有多少武器,尤其是那些从军队淘汰下来的旧式枪械。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梵罗国的枪械在300万到800万支之间。

显然,这个估计数据就很不靠谱。

300万的最低估值,主要依据是梵罗正规军与准军事力量的规模,即只考虑了处于装备与使用状态的枪械。而800万的最大估值,是把过去使用的,也就是已经退役,原本应该处理掉的枪械也算了进去。

不过,这还非常的保守。

关键就是,军情局只统计了梵罗国独立建国之后生产采购的枪械,没有把独立之前的枪械也算上。

此外,在两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中,梵罗国通过秘密渠道进口了很多轻武器,而且没办法统计。这些轻武器,有不少在两次南方次大陆期间流散,就算有一些已经报废,可是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

要说的话,梵罗国境内的枪械保有量,很有可能在1000万左右,而且大部分在各地的部族手里。

当然,主要是各种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生产的半自动步枪,甚至有一些是百年之前的栓动步枪。

虽然这些枪械都很落后,不要说性能,很多甚至没办法正常使用,但是在民兵等地方武装力量的手里,仍然有巨大威胁。换个角度看,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地方政府与部族领袖肯定不愿交出武器。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没强求。

关键还有,丁镇南亲自出面跟地方自治政府与部族领袖会谈,为的是解决当前最严重的问题。

必须得说,这也是丁镇南聪明的地方。

用原本就计划用来赈济饥民的粮食收买了地方势力,让地方势力维持秩序,等于把联军从治安战当中解救了出来。

最为重要的是,不需要联军扮演恶人。

显然,每月最多提供20万吨的粮食,就收购收买西孟邦的部族,让1亿梵罗人不再跟联军为敌。

这个代价,完全能接受。

其实,按周涌涛的安排,只要每年用在占领区的粮食不超过500万吨,就不需要向帝国当局请示。

这些粮食能不能分到饥民的手里,丁镇南就没法保证了,后者说无能为力。

至于实施效果,那还不好说。

相对而言,前线的作战行动反到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按照丁镇南的部署,陆战队兵分两路。

第五陆战师从戴蒙德港北上,在第十二陆战师的支援下,以快速突击部队为主,向加登里奇推进。

这座城市在加尔的南面,其实是加尔的卫星城。

此外,加尔的国际机场就在加登里奇郊外。

虽然丁镇南没有指望过空运,毕竟空军的主力放在西边,而且李天凌坐镇,肯定得全力以赴的支持第二十四机步师作战,但是在拿下加尔国际机场之后,就能利用已经动员起来的民航力量。

要说的话,达到了3万架的民航客机与接近1万架的民用运输机,一直都是帝**用航空的战略后备力量。

一直以来,帝国都非常重视民用航空,也就跟战争有关!

在30多年前,也就是第一代喷气式民航客机诞生之后,帝国论议两院就以“安全”的名义,通过了一项很有针对性的法案,要求航空公司保留20%的备用飞机,准确说是确保机队有20%冗余。

这项法案至今有效,只是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改,比如主要针对航程超过5000千米,起飞重量超过100吨,载客量超过150人的大型客机,以及对部分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差的航空公司降低标准。

要往根本上讲,帝国当局一直就把民航当成战略预备队。

当然,民航确实拥有极强的军事价值。

不说别的,任何一架民航客机都可以用来运送作战人员,而且都能够利用货舱运送单兵武器装备。如果是大型货机,可以直接运送标准尺寸的货盘,在进行简单准备之后就能运送军用货盘。

关键还有,民用飞机的使用与维护成本比军用运输机低得多。

当然,保有量还非常的巨大。

相对而言,大型民用飞机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对起降场地有较高要求,一般都只能在正规的机场起降。

为此,作战使用也就受到了严格限制。

此外还有,大量征用民航客机必然会对国内的航运市场产生影响,进而会对帝国民众的工作生活,甚至是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结果是,在没有进行全面战争动员的情况下,帝国当局一般不愿意大规模的征用民间力量,尤其是民航客机类,跟民众日常生活与社会经济运行息息相关的基础设备。

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还没到那一步。

正是如此,大战爆发几个月,帝国当局一直没有下令在民航系统进行动员,更别说大规模的征用民航客机。

在此之前,也就是应大陆战场的需要征用了1000多架客机,向前线运送作战人员。

相对而言,征用的对象主要是民用运输机。

只是在大陆战场上,就有大约1500架由空军征用,专门负责向前线,准确说是靠近前线的后方机场运送作战物资的大型民用运输机,而且随着帝国国内进行的调整,投入军用的民用运输机一直在增长。

当然,这也跟民用运输机的产能增强有关。

相对而言,征用民用运输机所产生的影响,要比征用民用客机小得多,毕竟空运在社会物流总量中占的比重非常小。

正是如此,在丁镇南拟定的计划当中,空运占了很大的比重。

当然,肯定是以民用运输机为主。

其实,这也是必须得夺取加登里奇的原因。

只有拿下加尔国际机场,才能利用民用运输机。

在此之前,能够动用的,就只是由空军提供的几百架战术运输机。

受野战机场的限制,这些部署在斯兰的战术运输机就算全力出动,能够提供的运力也很有限。

再说,陆战队抢修野战机场,也不是为了空运。

按照作战部署,其实是在陆战队控制港口之后,用来部署前线航空兵,以此替代舰载航空兵。

至于空运,还是得依靠机场。

正是如此,在所有的作战计划中,第五陆战师的主要任务全都是攻打加登里奇,确保能一举拿下加尔国际机场。

另外一路,则是从坎宁港出发的第十三陆战师。

按照丁镇南的安排,第十三陆战师将直奔加尔。只不过,初期的任务是掩护第五陆战师攻打加登里奇。

这里,不止是为了加尔国际机场。

因别第五陆战师率先在戴蒙德港登陆,而且晚了几天才去攻打坎宁港,所以守卫加尔的梵军已经做了调整,也就是把重点放在了加登里奇,迎战来自戴蒙德港的联军,守卫加尔的兵力反到不多。

结果就是,等陆战队拿下坎宁港,梵军才猛然反应过来。

只是,在此后几天里面,因为受到高强度轰炸,梵军没有积极的调整防御部署,主力部队依然在加尔西南。

正是如此,才需要第十三陆战师从坎宁港北上。

虽然以具体的情况而言,梵军未必会给第五陆战师制造麻烦,但是在指挥层面,必须考虑到极端情况。这就是,梵军很有可能会在守不住的情况下破坏机场,甚至在机场里面埋设地雷。

其实,只要彻底的破坏跑道就足够了。

显然,就算是发起空中突击,也未必能够赶在梵军动手之前拿下机场,反到有可能刺激梵军,让梵军动手破坏机场。

那么,就只能设法欺骗梵军。

这就是第十三陆战师直接北上攻打加尔的主要原因。

说得简单一点,也就是冒充主力,让梵军相信,联军依托坎宁港作战,不需要夺取国际机场,或者说不会以夺取国际机场为主要目的。即便没办法迫使梵军调整部署,也肯定能够分散梵军的注意力。

这样一来,第五陆战师就有机会拿下国际机场。

要说的话,第十三陆战师确实具备充当主力的资本。

前面已经提到,第十三陆战师的主战装备全都来自国内,其中包括几百辆连第五陆战师都没有的zt-99bl。

当然,不止是装备。

兵力方面,从坎宁港出发北上的官兵超过13000人,戴蒙德港这边才1000人,而且有大约6000名官兵来自第十二陆战师。严格说,第五陆战师只派了一个加强团,充当突击部队的先锋。

可见,不管是主战装备,还是说兵力规模,第十三陆战师更像是主力。

不过,有点多此一举的味道。

先不说梵军会不会上当,以梵军那点侦查手段,根本不可能及时的掌握两支突击部队的具体情况。

当然,就算掌握了,梵军也未必会积极的采取行动。

按之前的交战情况,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就是梵军按兵不动。准确说,其实是放弃抵抗。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新历151年1月1日的凌晨,第十三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就到达了加尔郊外。

虽然遭到梵军阻击,但是战斗算不上激烈。在粉碎了梵军的反击行动之后,第十三陆战师暂时留在了城外。

与以往的攻城作战一样,在攻入城区之前得控制城外的交通要道,完成对城区的封锁与包围。

只是,对加尔这种特大城市,封锁与包围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约几个小时之后,第五陆战师到达加登里奇郊外。

在完成包围与封锁之后,准确说是等到第十二陆战师的作战部队跟上,第五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开始向机场推进。

到了当天傍晚,第五陆战师到达加尔国际机场附近。

与预测的一样,守卫机场的梵军根本没有进行积极抵抗,在陆战队发起攻击之后就缴械投降。

结果就是,在当天晚上,第一批民用运输机就飞了过来。

此外,攻打加尔的作战行动也在当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