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79章 锦上添花

帝国争霸 第279章 锦上添花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在陆心海之外,还有更好的选择?

去南夕落洋吗?

确实有怎样的可能,不过是微乎其微。

虽然在放弃直落要塞后,帝国海军加强了在南夕落洋的军事存在,尤其是跟纽兰共和国恢复邦交之后,还一度喊出了“重返南玄地区”的口号,将南玄的桌湾打造成了南夕落洋上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勤务能力最强的海军基地,但是就本质而言,帝国在南夕落洋的扩张始终都缺乏两样最重要的东西,一是明确的战略目的,二是支撑整个军事战略体系的经济基础。

说得直接一点,帝国在南夕落洋地区并无重大切身利益。

要说的话,在整个夕落洋都没有。

正是如此,帝国才在大战结束后不久,第一次民族独立运动浪潮当中,帝国才无条件放弃了望夕运河。

去不去夕落洋,对帝国核心利益都无太大影响。

帝国在南夕落洋的扩张行动,更多的是为了阻止对手控制该地区,尤其是获取该地区的资源。

相对而言,玄大陆的西海岸地区,以及南孤大陆是非世界岛国家必须争夺,并且控制的主要资源产区。

从这个角度看,不管为了遏制老对手西陆集团,还是打压迅速崛起的北孤集团,帝国都需要加强在南夕落洋两岸的存在,并且通过在军事领域内的存在,抵消对手在军事之外的影响力。

只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只是美好设想。

在波伊战争结束之后的那些年里,对于处于战略收缩阶段的帝国来说,能够保住传统的核心势力范围,也就是东边到霍瓦依群岛,南边到奥洲大陆,西边到夕梵运河,北边到巨大陆的北端,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核心势力范围之外的地方,哪怕有贵重资源,帝国当局也力不从心。

其实,帝国从来没有把资源放在首位。

就战后的扩张来说,帝国当局更看重市场,尤其是人口众多,拥有巨大购买潜力的单一市场。

说得直接一点,其实就是人口较多的富裕国家。

在某种意义上,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所带来的动力,成为了帝国深化工业改革,并且持续提高工业生产力,发展先进技术与保持社会活力的决定性因素,而资源无非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关键还有,帝国本身就拥有全球最丰富的资源。

别看帝国一直是资源进口国,尤其是能源,对进口的依赖非常大,可是几乎所有的重要战略资源,哪怕是石油,帝国本土的储备量都稳居全球第一,在战争时期完全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大量进口,也是因为进口比自产便宜。

何况,在东方集团内部,也有很多资源生产国。

如果帝国不再进口资源,这些依靠出口资源为生的盟国都会完蛋。

经济层面上的这个特点,也就决定了,只有当国力强大,也就是处于扩张时期,帝国才有进军南夕落洋的可能。

正是如此,在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后,帝国才加大在南玄地区的投入。

在大战爆发之前的几年,帝国一直都在扩建位于桌湾的海军基地,还在此建造了南夕落洋地区规模最大的潜艇码头,能同时为十几艘大型攻击潜艇提供保障服务,最多的时候能够让72艘大型攻击潜艇停靠。

这个容纳保障能力,可不是一般的强。

不说别的,在大战爆发之前,部署在夕落洋的大型攻击潜艇,总共也就12艘。

显然,帝国海军在桌湾搞的建设,也就是在为战争着想。

战争时期,能够进入夕落洋,并且在夕落洋活动的,也就只有来去无踪的潜艇,尤其是自持力在100天以上的大型攻击潜艇。

当然,这也是事实。

在第五十一特混舰队遭受重创前,帝国海军就已经放弃北夕落洋,撤走了原本部署在斯卡帕湾的所有水面舰艇。等东陆心海海战结束,还在夕落洋上活动的,也就只有少数行踪隐蔽的大型攻击潜艇。

在新历150年最后的几个月,原先部署在斯卡帕湾,在舰队撤离后南下的4艘大型攻击潜艇,以及在大战爆发之后从桌湾北上的8艘大型攻击潜艇,是帝国海军在陆心海之外的整个夕落洋上的全部作战力量。

就是这12艘大型攻击潜艇,差点就让布兰皇家海军与迢曼海军翻船。

首先是9月份,也就是西陆集团正式参战之后,埋伏在朴茨茅斯港外的2艘大型攻击潜艇伏击了布兰舰队。

这场战斗,差点全歼了布兰皇家海军!

虽然布兰皇家海军宣称,只有3艘22型护卫舰与1艘42型驱逐舰被鱼雷击沉,其他战舰都避开了潜艇发射的鱼雷,但是在遭到伏击之后,布兰舰队立即返回朴茨茅斯港,而且至今都没有出港。

关键还有,其3艘航母中的2艘,即“无敌”号与“竞技神”号都在回港后不久被送进了干船坞。理由是动力系统出了故障,必须得入坞维修,其中“竞技神”号还要更换2具螺旋桨。可是有理由相信,这2艘航母都在港外遭到攻击,而且被鱼雷击伤,才需要在回港后入坞维修。

至于没有受伤的“皇家方舟”号,也一直留在港口里面。

此外,布兰皇家海军在10月上旬才承认,没有找到偷袭舰队的潜艇,而之前宣称“击沉”的其实是疑似目标。

那2艘潜艇确实没有被击沉,而且在偷袭得手之前就已溜走。

按2艘潜艇的战报,在偷袭布兰舰队的战斗中,总共发射了8条重型鱼雷,而且锁定的都是航母。只不过,2艘潜艇均在布兰舰队出港前,把携带的16枚自航水雷部署到了朴茨茅斯港外。

其中,有半数自航水雷在主航道附近。

根据后来做的调查,被击沉的4艘布兰驱护舰,至少有2艘是被自航水雷炸沉,不过也可以说是击沉。

主要就是,自航水雷的战斗部就是一条射程短、装药量大的小型鱼雷,因此在攻击的时候很容易被当成是水雷。

此外,击伤2艘航母的,也有可能是自航水雷。

如果是被重型鱼雷击中,那2艘航母就绝不是入坞维修那么简单的了。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其实就是这些自航水雷误导了布兰皇家海军。

率先杀到的反潜巡逻机,并没有飞向外海,而是在港口外面转悠,不但投下上百枚声呐浮标,还耽搁了极为宝贵的时间。结果是,等第二批反潜巡逻机赶到,埋伏在外海的2艘大型攻击潜艇早已经逃之夭夭。

此外,反潜巡逻机差点把2艘赶来的布兰潜艇击沉。

反正就是,原先部署在斯卡帕湾的2艘大型攻击潜艇用8条鱼雷、32枚自航水雷就把布兰皇家海军堵在家门里面,不但一举击沉4艘驱护舰,还让包括3艘大型航母在内的数十艘战舰丧失了存在价值。

要说的话,这绝对是第三次全球大战期间,军事意义与影响最大的潜艇伏击战。

不过,这只是开始。

短短几天之后,同样是部署在斯卡帕湾的另外2艘大型攻击潜艇,在法罗群岛与设得兰群岛之间海域,伏击了一支从枫叶国出发,驶往迢曼帝国的运输船队,并且在短短几个小时只内击沉了23艘大型货轮。

这也是开战后,帝国潜艇第一次袭击民用运输船只。

要说影响,这场伏击战不比朴茨茅斯刚外的那场战斗差。

被击沉的这23艘货轮,全都是由迢曼帝国的航运公司运营,运载的全是从北孤集团进口的战略物资。其中的3艘散装货轮,运载了30万吨精选钨矿,还有1艘货轮运载了差不多5万吨钨棒。

这些钨棒与钨矿全都是军用物资,主要用来制造穿甲弹弹芯。

关键还有,不止是迢曼帝国,在整个西大陆都没有大型钨矿。

损失的这些钨棒与钨矿,足够生产数百万枚坦克用的穿甲弹弹芯,或者是上亿发机关炮的穿甲弹。

受此影响,迢曼陆军的前线装甲部队,直到现在都没有获得足够的穿甲弹。

此外,生产穿甲弹的弹药工厂已经在年底转产其他弹药,要等到下一批原料运到才能继续生产穿甲弹。

除此之外,还有一艘运输船装载了大约150吨奎宁。

这些药物,其实是由纽兰共和国无偿援助,而且全都来自孤大陆中部地区,由纽兰企业经营的热带种植园。

在理论上,150吨奎宁,足够百万大军在热带地区使用一年。

按战后披露的相关资料,西陆集团原本计划在开战之后就在北玄地区发动进攻,争取一举拿下至关重要的夕梵运河。也正是如此,迢曼陆军才没把重点放在东边,其主力部队全都在陆心海北岸。当时只是在罗利王国南部的西岛上,就有3个王牌装甲师,囤积的弹药物资足够使用数月之久。

结果,因为150吨奎宁没有运到,迢曼陆军把进攻时间推迟到了10月底,以便避开酷热难耐的夏季。

哪里想到,等到气温降下来,攻打夕梵运河的机会已经不存在了。

不止是梁夏帝国加强了在夕梵运河的防御部署,还跟战场局势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大陆战场上的变化。

结果就是,到了11月,迢曼陆军的3个王牌装甲师全都被去了大陆战场。

至于攻打夕梵运河,只能无限期搁置。

相对于损失的物资,这次袭击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

因为担心遭到潜艇伏击,所以一直到10月底,筹备到足够多的护航战舰,并且完成了反潜巡逻机的前沿部署之后,迢曼帝国才组织运输船队前往北孤大陆,重新跟北孤集团进行贸易往来。

不要忘了,纽兰共和国在此之前就已参战。

也就是说,受潜艇威胁,两大集团互通有无的海上航运迟滞了接近一个月!

在现代化战争当中,这绝对不是小事。

充分利用这一个月,纽兰共和国能够为迢曼帝国提供足够武装10个师的武器装备,或者是供百万大军鏖战半年的物资。

此外,在恢复航运之后,护航成了迢曼海军的头号任务。

虽然迢曼海军的头号使命也就是保护海运航线,压根就没人想过,要靠迢曼海军夺取制海权,但是把主力用来执行护航任务,加上布兰皇家海军龟缩在港口里不出来,必然要削减其他方向上的投入力度。

比如,为此放弃在陆心海的作战行动。

要说的话,这才是迢曼帝国把进军夕梵运河的行动推迟一个月的真是原因。

没有舰队支持,哪怕岸基航空兵足够给力,也未必能夺得制海权,更不要说为运输船队提供掩护。

在此之后,那12艘大型攻击潜艇就主要在南夕落洋上活动。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北夕落洋太远了,还没有基地支撑,就算潜艇能过去,持续作战时间也非常有限。

关键,也就是后勤保障。

不说别的,就算是大型攻击潜艇,也就只能携带几十条雷弹,在用完之后,就必须返回港口,或者是跟潜艇支援舰汇合。如果是长时间的在外巡航,哪怕雷弹没用光,也要想办法补充新鲜食物。

说得简单一点,潜艇跟作战飞机相似,活动范围受“作战半径”限制。

当然,潜艇的作战半径肯定要远得多。

就拿数量最多的“南江”级来说,标准装载情况下,能在距离基地5000千米的海域巡逻45天,而且距离每缩短1000千米,巡逻时间就延长5天,相反则缩短5天。为了获得最高作战效率,一般把作战范围限定在5000千米以内。即便有特殊情况,也要安排潜艇支援舰配合。

显然,派潜艇支援舰去北夕落洋,风险太大了。

受此影响,帝国海军在夕落洋的破交作战,主要就限定在南夕落洋上。

所幸的是,在大战初期,封锁南夕落洋也有很大的价值。

不说别的,因为绕过南孤大陆进入东望洋的航线被封死,所以在设计新一代航母时,纽兰海军仍然受到望夕运河船闸宽度的限制,没办法完全放开手脚,也就必须在具体的性能上做出取舍。

此外还有,西陆集团与北孤集团至少暂时别想获得玄大陆西海岸地区的资源了。

关键还有,在潜艇的封锁下,玄大陆西海岸这边的国家,乃至南孤大陆的部分国家都受到了影响。

假以时日,保不准会投入帝国的怀抱。

可问题是,南夕落洋这边根本就没有切身利益,哪怕是拿到了制海权,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以当前的局面,需要锦上添花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