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80章 不安因素

帝国争霸 第280章 不安因素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不去夕落洋搞事情,难道回到东望洋,再跟纽兰海军打一仗?

产生这个念头之后,丁镇南自己都被吓了一跳,因为他立即联想到了一个地方,至今没有正式参战的奥国。

在东方集团里,奥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甚至可以说是极端的存在。

不说别的,奥国享受到的特权超过了梁夏帝国。

虽然造成这一切的,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说得直接点就是新移民与老移民的矛盾,但是没人能否认,奥国的特殊性一直就是东方集团内部的头号矛盾,或者说是内部矛盾的主要根源。

前面已经提到,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后,准确说是大战的后期,为了加强对西南东望洋的控制力度,梁夏帝国动用包括政策手段在内的各种方式,鼓励本国与附属国的民众移民奥洲。在此后短短数年之内,就有上千万来自梁夏帝国、狭夷皇国与高巨王国的移民在奥国等地安家。

这一**规模移民直接改变了奥洲居民的族群结构。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第三次全球大战爆发前,以战后到达,来自东方国家的新移民已经超过老移民。只不过,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新移民按祖籍国划分,因此奥国第一大族群仍然是老移民。在新移民中,人口最多的狭夷族也只有老移民的四成,看上去仍然有非常巨大的差距。

毫无疑问,大量到来的新移民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

战后,帝国部署在奥国的数十万占领军的主要任务,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遏制与防止新老移民发生冲突。

不说别的,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通过设立“保护区”的方式,在西尼等大城市实施族群隔离政策,降低维持社会治安的成本。直到新历122年,最后一块“保护区”才被撤销。

只是,这样的高压政策肯定无法长久。

正是如此,才需要给予奥国特殊地位,以安抚利益受到侵害的老移民,让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让奥国加入东方集团,却不用承担成员国的基本义务。

按签订的入盟协议,奥国是东方集团的特殊成员国,享受由梁夏帝国,以及其他盟国提供的安全保障,为外国驻军提供基础设施、生活物资与政策便利等必要的保障,但是不承担集体宣战、军事动员与无偿征用等与战争相关,具有强制效力的义务。说得简单点,也就是保留了宣战权。

这个特权可不简单。

东方集团能够成为军事集团,或者说是以共同安全为基础的军事政治集团,集体宣战权至关重要。

说得简单一点,攻击任何一个成员国,也就等同于攻击整个东方集团。

为此,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到军事入侵,其他成员国有义务采取包括出兵参战在内的方式提供援助。

可见,集体宣战权是保证东方集团行动一致的基础,更是集团存在的先决条件。

除了奥国,以及同样在奥洲的西兰国,包括梁夏帝国在内的,东方集团的所有成员国都要遵守集体宣战权。

奥国不受集体宣战权的约束,等于是置身事外。

只是,在当时,这是平息奥国内部动荡的唯一办法。

毕竟,奥国有上千万老移民,而这些移民的祖辈均来自西方国家,强迫他们向西方国家宣战,显然不现实。

也就是这一点,才有当前的怪局。

在整个东方集团中,就只有奥国与西兰国置身事外,非但没有向敌国宣战,也没有进行战争动员。

关键还有,两国以没有进行军事动员为由,拒绝按照战时标准为盟国提供物资。

别说其他国家,即便是梁夏帝国,都得按照和平时期的正常贸易价格,从奥国采购铁矿石等货物。

仅就感情而言,这简直就是在发战争横财。

对此,集团内部是怨声载道。

不管怎样,梁夏帝国是盟主,能在奥国与西兰国打欠条,最后要不要偿还,那还未必说得准。可是对于其他成员国来说,拿出来的全都是真金白银,甚至得从奥国与西兰国的银行借贷。

所幸的是,在去年年底,奥国的立法机构通过一项临时法案,准许奥国当局为达到标准的进出口企业提供补贴,让进出口企业按照东方集团的战时价格标准,向盟国出口有明确用途的战争物资。

随着该法案在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集团内部矛盾才有所缓解。

关键就是,在东方集团内部,奥国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而且主要也就是其丰富的矿产资源。

一直以来,奥国都是东方集团最大的,全球第二的铁矿石出口国。

虽然在铁矿石出口方面,排名第三的高巨王国,以及排名第四的东骆沙都是东方集团成员国,但是两国出口的铁矿石加起来,都没有奥国的多。由奥国出口的铁矿石,占到东方集团内部贸易总量的六成。

不说其他国家,连梁夏帝国都一直在从奥国进口铁矿石。

此外,集团内的几个主要工业国都在从奥国进口铁矿石,狭夷皇国这种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更加是主要依靠进口。

在铁矿石之外,奥国还是全球最大的铝土矿出口国,而且有70%是出售给东方集团的成员国。

除了矿产,奥国与西兰国还是东方集团内部最主要的畜牧产品出口国。

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各种肉类的出口国。

在大战爆发前,奥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肉类出口国,而且主要出口对象就是梁夏帝国等东方集团的成员国。按照非官方统计,在大战爆发的前一年,奥国就出口了2500万吨畜牧产品,其中大约有1500万吨出口到梁夏帝国。虽然西兰国的出口量要少一些,但是也超过500万吨。

不说别的,奥国与西兰国出口的肉类,一直都是东方集团其他成员国最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战争时期,东方集团对奥国与西兰国的肉制品的依赖程度是有增无减。

道理也很简单,战争时期得首先保证工业生产,还需要扩大军队规模,因此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必然会减少,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力降低。即便通过战时管制能够降低农产品的消耗量,不过就总体而言,依然需要通过进口弥补减少的产量,以确保本**民的日常生活有足够保障。

以蛋白质为主的营养摄入量,本身就是保证战争实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用通俗的话说,吃得饱与吃得好,才有战斗力!

其实,在大战爆发之后,梁夏帝国从奥国与西兰国进口得最多的,也就是以牛肉为主的畜牧产品。仅在新历150年后4个月,梁夏帝国就从奥国进口了650万吨牛肉,只是活牛就超过了1000万头,此外还从西兰国进口250万吨牛肉,进口量同比增长三分之一,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些进口牛肉,超过一半被军队征用,很多在奥国就制作成牛肉罐头。

不出所料,新历151年的进口量还会增涨三分之一。

由此,也不难看出,为什么众多成员国对奥国不肯参战深感不满。

只要奥国一天没有正式参战,东方集团的成员国就得花钱从奥国进口资源。在奥国参战之后,则是按照集团内部的战时机制进行分配,像狭夷皇国、高巨王国这些已经实现工业化的成员国,基本上都能够无常获得奥国的矿产资源。真要说的话,最多也就是拿本国的工业产品进行交换。

关键还有,是在集团战时分配体制内进行交换。

也就是说,并不是直接拿来交易,而是放在集团内部的总盘子里,由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进行结算。

如此一来,就有非常巨大的操作空间。

拿梁夏帝国从奥国进口牛肉来说,如果按战时标准结算,帝国在战时不需要为此支付一分钱,可以等到大战结束再来算总账,而且拿驻军费用、作战支出等进行抵扣,实际支付款项肯定是少之又少。

至于其他国家,哪怕没有梁夏帝国这样的特权,也肯定能够占到不少便宜。

当然,对奥国与西兰国置身事外最不满的,其实是狭夷皇国与东骆沙。

大家一样是战败国,为什么奥国与西兰国能够享受特殊待遇,而狭夷皇国与东骆沙就不能呢?

不要忘了,战败国身份,让狭夷皇国与东骆沙在东方集团内部始终是三等国家,哪怕狭夷皇国的工业化程度仅次于梁夏帝国,哪怕东骆沙的军事实力仅次于梁夏帝国,也没办法跟高巨王国这样的战胜国平起平坐。

正是如此,在大战爆发之后,帝国当局一直在积极推动奥国与西兰国参战。

只是,问题也就在这里。

为了确保老移民的核心利益不受侵犯,在战后的政治体系中,奥国与西兰国施行的依然是三权分立制。

具体而言,行政管辖权由直选产生的总理掌握,战后十几任总理均来自新移民。立法权由间接选举的议会掌握,而且按战后出台的选举法,老移民至少都能够在相当于元老院的议政院获得多数席位,从而拥有否决法案的权力。至于掌握最高司法权的**院,准确说是**院的九名**官,在名义上由帝国皇帝,也就是奥国名义上的最高元首任命,实际委托给帝国内阁首辅。因为**官为终生制,而且必须由奥国公民出任,所以帝国的任命权也只有象征意义。

从这一套体系就能看出,要想推翻现行的法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过不了议政院那关,就没法废除已有法律。

毫无疑问,在参战的问题上,老移民肯定不会轻易答应。

当然,不是说帝国当局对此就束手无策了。

在大战爆发后,周涌涛就签署了一份针对奥国的首辅令,让驻奥军事力量的规模恢复到正常水准。

此后,在去年年底,周涌涛又以首辅令的方式,要求在半年内把驻奥军队的兵力扩充到战时标准。

由此,帝国派驻奥国的军事力量,由大战爆发前的15万剧增到45万,而且最终会增加到75万。严格说,还有继续增兵的空间。只要奥洲受到了军事威胁,就能够按共同防御的标准,继续向奥洲增兵。

显然,加强军事部署就是在向老移民施压。

关键就是,驻军费用由奥国承担,而在保持非战状态下,奥国的财政开支根本养不起这么多驻军。

此外,也是在预防局势失控。

要说的话,这也是帝国当局最担心的问题。

不管怎样,奥洲有差不多2000万老移民,准确说是西方族裔的移民,而东方族裔总共也有2000万出头。

可见,人口数量相差并不大。

关键还有,在老移民当中一直有反帝国的政治势力,而且获得了大量冥顽不灵的老移民支持。

这些政治势力背后,其实就是纽兰共和国。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有机会,纽兰当局肯定会策动奥洲的老移民起来闹事,给梁夏帝国制造麻烦。

至于会有多少人因此而丧生,显然不是纽兰当局关心的问题。

由此可见,帝国向奥洲增兵,也是在防止发生动乱。

至于奥国的国防军,哪怕骨干官兵大部分是新移民,也未必能够依靠,关键是战斗力太差劲。

真打起来,奥国的国防军最多能维护国内秩序。

对外作战,还是得依靠帝**队。

关键,其实是帝国海军。

不说别的,部署在奥国的45万帝国官兵当中,有25万属于海军与陆战队,此外还有大约15万属于空军。

此外,这些官兵不是全都部署在奥国。

就拿海军来说,只有大约10万官兵驻扎奥国,另外有大约5万官兵分布在西南东望洋上百个岛屿上。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要在西南东望洋采取行动,就只能动用帝国海军。

关键还有,如果纽兰当局还没有死心,想搞点事情出来,以便在秘密谈判中多捞到一些好处,那么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在西南东望洋采取行动。能够攻占多少岛屿是小事,关键是鼓动奥国与西兰国的老移民闹事,给东方集团制造麻烦,再借此提高要价,逼迫梁夏帝国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

果真如此,帝国海军必然会做出相应调整。

最可能的,就是派几支舰队过去,加强在西南东望洋的军事部署,不给纽兰海军挑事的机会。

要搞不好,还真有可能在西南东望洋跟纽兰海军干一仗。

在丁镇南想这些事情的时候,白华伟也打完了电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