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452章 罪己诏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452章 罪己诏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朱棣跟柳淳凑在一起,一个人满肚子坏水,另一个呢,执行能力极强,简直是珠联璧合,默契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们很快就商量出来一个方案,朱棣立刻安排落实……说实话,一直以来,谋逆的罪名都困扰着朱棣,虽然他打出维护变法的大旗,但是在整体舆论上,还处于下风。可这一战,就是扭转大局的关键点!

朱棣要彻底将大义名分,拿到手里。

别觉得这东西是虚无缥缈,不值一提的。不说别的,像平安一样的人,所在多有。如果眼睁睁看着他们替朱允卖命,最后身死沙场,绝对是大明的损失,如何能让他们醒悟过来,反戈一击,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一次将朱允踢出玉牒,就是关键的一步!

朱棣格外重视,他首先召集了五位藩王,将自己的意思说了一遍,这五位都已经站在了朱棣这边,自然是无话可说,而且这个办法简直太好了。

“四哥,朱允德不配位,早就该滚蛋了,我们都同意四哥的主张!”

朱棣满意道:“记住,这次将朱允逐出玉牒,剥夺宗室资格,是基于两条原因,其一,他违背祖训,推翻变法,其二,他勾结蒙古,与外贼合谋,出卖大明疆土百姓,将先帝苦心打下来的江山,轻易送给蒙古仇人、有此两条,他非但不配做大明的天子,就连朱家的子孙都算不上!我们身为先帝之子,大明藩王,肩负攘夷护民之责,如今天子跟敌人勾结在一起,让我等情何以堪!不讨伐朱允,就枉为先帝之子,枉为大明藩王!”

“说得好!”

代王领头鼓掌,“四哥,你这话算是说到了大家心坎上,朱允简直丧心病狂,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咱们立刻向四处发布檄文。”

“别急。”朱棣拦住了他,“这么大的事情,我们必须按照礼法行事,在三日之后,我们一起祭奠先帝,向他老人家诉说朱允的罪过,同时在先帝面前,秉承皇命祖训,将朱允踢出玉牒,这才是正办!”

朱椿点头,“四哥说得对,就这么办了!”

伴随着朱棣的命令,整个西安都动了起来,地点选择在了东门外的大校场,十万将士云集,到处都是旌旗,到处都是人马。

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头。

不光是将士,西安的百姓,各地的商贾,全都赶来了,他们在外面等着。

朱棣领头,六位藩王,依次来到校场,朱棣一身明晃晃的盔甲,手里按着一柄宝剑,充满了威仪。

“恭请先帝神像!”

一声令下,有士兵抬着老朱的神像,缓缓走了过来。这是一个坐像,朱元璋一身龙袍,面容和蔼,带着微微笑意,目光直视前方,仿佛就是上朝一般庄重肃穆!

当众人将神像安放稳当,朱棣带头跪在了地上!

“父皇,儿臣率领五位弟弟,连同十万将士,西安的百姓,拜见父皇!”

朱棣领着行了君臣大礼。

在朱元璋神像出现的那一刻,许多将领老兵都情不自禁哭了。

或许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很多人对他都有怨言,有这样那样的非议,可朱元璋一死,天下大乱,这一年多的战火,让所有人都了解了老朱的可贵。

正所谓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大家都哭得像是泪人一般。

朱棣擦了擦眼睛,重新站起,等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止住了悲声,朱棣猛地举起一物!

朗声道:“这是皇明祖训!是先帝晚年修订的治国方略,是先帝的心血结晶,也是我大明万世不变的根本所在!”

“先帝驾崩之后,皇孙允继承大统,然则,登基之后,违背祖训,残害重臣,变法大业危在旦夕。儿臣朱棣不得不举起义旗,奉天靖难,实指望朱允能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谁能想到,他竟然怙恶不悛,一意孤行!办乡勇,设厘金,荼毒天下百姓,尤其可恨,勾结蒙古,出卖祖宗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

朱棣说到这里,再度提高了声音。

“儿臣身为宗人令,秉持父皇遗训,废除朱允皇族身份,将其从玉牒铲除。儿臣非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为了父皇苦心经营的基业!”

“儿臣在父皇面前,要告诉朱允,他必须立刻悬崖勒马,赶快放弃诸般恶行。靖难军愿意和他进行谈判,罢除干戈,还黎民苍生一个太平。如果不听,儿臣恳请父皇在天之灵见证,儿臣必定统帅靖难大军,铲除这个背弃祖宗的不肖子孙!如果不能成功,儿臣情愿一死,以谢天下!”

朱棣说完,一转身,抽出了佩剑,高高举起。

“将士们,你们知道吗?朱允派遣手下,给蒙古人送信,让他们越过河套,攻击咱们的后方,还许多,事成之后,将大宁都司让给蒙古人!俺朱棣问大家伙一句,你们能忍受吗?”

“不能!”

“不能!”

“不能!”

士兵愤怒大吼,声音震天。

朱棣满意点头,“本王奉天靖难,是为了铲除国贼,恢复祖宗法度。如今外寇来袭,本王虽然德薄力弱,可也断然不能准许鞑子屠戮大明子民!”

“先帝提三尺剑,起义兴兵,扫荡暴元,恢复华夏河山。先帝御极三十一年,前后八次北伐,夺回了中原大地,光复了燕云十六州,拿下了辽东大宁,攻取河套!先帝武功之盛,远迈汉唐。先帝一生都在于鞑子征战,几时同鞑子讲和过?又几时让过寸土!”

“朱棣不才,既然身为先帝之子,就不敢违背先帝之命。本王宣布,立即派遣十万大军北上,迎战鞑子,势必保住河套不失,不让鞑子伤害大明子民一分一毫!”

朱棣轻蔑道:“朱允,尔的诡计得逞了,本王分兵北上,抵御外辱,保护百姓。你大可以趁机发兵,攻打西安。只要你敢来,我靖难军上下,就会让你明白,何为天心,何为民意!”

“燕王千岁!”

“燕王威武!”

“靖难军威武!”

雄壮的喊声,直上云霄。

好容易大家伙安静下来,朱棣又道:“天下的臣民百姓,应该看得清楚。朱允已经成为了少数臣子手中的提线木偶!这些奸贼居心叵测,他们围绕在朱允周围,摇唇鼓舌,颠倒是非。废除变法,推行乡勇,设卡厘金……所作所为,无非是满足士人的贪婪胃口,将天下苍生百姓视作予取予求的鱼肉!”

“本王希望天下百姓看得明白,能追随靖难大军,一起讨伐朱允和他身边的佞臣!本王更深知官场之上,士林之中,有许多先帝在日,就重用的贤臣义士,本王希望你们能顺天应人,归附靖难军,跟着朱允,你们除了身败名裂,别无第二条路!”

“本王还希望那些禁军将士,勋贵旧臣,能反戈一击,朱允是武夫如奴仆,是苍生为蝼蚁。你们在阵前流血,你们的家人却被士绅官僚盘剥,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弟兄们,将士们,跟着这样的昏君,你们还要好下场吗?”

……

朱棣的这番讲话,绝对比他当初带着八十人举事,仓促之间所说的要好许多倍,几乎可以说是字字千金,直接给靖难定了调子。

首先,朱棣当着朱元璋神像的面,手捧皇明祖训,将朱允从玉牒踢出,等于宣告朱允不再是朱家的子孙,既然不是朱家的子孙,那皇位自然也就不合法了。

其次朱棣表明了态度,他要光明正大,北上抵御蒙古,一面奉天靖难,一面保护百姓,要两全其美。

第三,朱棣向几乎所有人喊话,普通商民百姓要支持靖难,有良知的文官要跟朱允切割关系,将领士兵要反戈一击。

很显然,朱棣将目标瞄准,就是朱允,他身边的少数文臣,还有那些地上上的世家地主,就是这一小撮人,既是变法的敌人,也是奉天靖难的敌人。

他举兵靖难,不但不是欺君犯上,相反,是用战争的手段,继续先帝的变法……毫不夸张说,这一下子朱棣彻底拿到了大义名分。

战场上的局势在扭转之中,而人心的天平,也向着朱棣倾斜……柳淳早就安排好的暗桩,全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把朱棣的讲话向四处传播,不遗余力。

不出意外,这些讲话也一字不漏,送到了应天,摆在了朱允的面前!

“反了!”

朱允厉声咆哮,这段时间下来,他已经渐渐适应了皇位,虽然内忧外患,但朱允觉得他还能应付过来,毕竟他是天子,又占据大明朝最富庶的资源,拥有数之不尽的人力和财力,绝没有失败的危险。

事到如今,他可没有这个自信了。

六大藩王,召开宗人会议,剥夺他的皇族身份,就像是狠狠的一记直拳,打得朱允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怎么办?

该怎么办?

怎样才能挽回民心?

朱允不得不召集所有文臣,一起商量对策……这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六元黄观突然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既然燕逆敢剥夺陛下皇族身份,陛下就应该针锋相对,免去他们的藩王,去玉牒除名,号召天下,一同讨伐。”

朱允点头,这倒是个办法,可问题是已经落到了后面,用处不大了。

好在朱允手下永远不缺天才,礼部尚书陈迪突然站了出来,“陛下,藩王谋逆,天下震动。老臣以为,陛下应该降罪己诏,以挽回民心,鼓舞士气!”

“罪己诏?”朱允不悦道:“朕,朕有何罪?”

陈迪慌忙道:“老臣惶恐,老臣并未说陛下有罪,而是说宗室反叛,骨肉相争,百姓看在眼里,难免议论纷纷。陛下身为天子,仿效历代君王,降下罪己诏,百姓必定感恩戴德,上下一心,不愁不灭燕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