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九十六章 案中案

大唐不良人 第九十六章 案中案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大殿之中,从线香上升起的白色烟雾,不绝如缕。

李治沉默了片刻:“安定公主是被皇后带来的邪物所伤,邪物上沾有半妖之血,是由萧淑妃送与皇后,而南陵萧氏又与那半妖有联系。”

说到这里,他缓慢,又沉痛的道:“是萧淑妃要害我的安定?”

“陛下,浮在水面的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再深挖下去,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哦?”

李治、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转头向苏大为看来:“此话何意?”

“陛下,之前上元夜劫童案,最后是指向南陵萧氏,但我心里一直有些疑惑,因为这么大的案子,最后线索却得来的这么容易,而刚巧萧**一家又全死了,死无对证,这里面我觉得有问题。”

停了一停,苏大为继续道:“这几年,臣一直在留意与此案相关的线索,终于让我发现了一件事。”

“何事?”

“与倭国苏我氏做生意的,并不止南陵萧氏。”

这话说出来,长孙无忌眼睛微微一眯,似乎想到了什么。

李治迫不及待的催促道:“苏大为,快把结果说出来,不许卖关子。”

“是。”

苏大为抱拳道:“上元夜劫童案后,臣还接触到一件关于倭人间谍之案,因此才留意到半妖苏我氏。

之后臣盯着这条线索去查,意外发现,萧氏外房萧**一家,原来有一个固定的采买工。

每天辰时前,此人会将在西市采买的菜,送去萧**家。

萧**家出事的那天,并没有见到此人。

微臣经过暗访,终于被我查到了。”

苏大为微微一笑:“这个人并不存在。”

“不存在?”

李治惊道:“什么叫不存在?”

“此人身份全系伪造,按名字去查,在西市确实曾有一个这样的人,但再继续查下去,却发现这是一个凭空捏造的身份,查无可查。

我推测,应该是有人伪造身份,长期埋伏在萧**一家身边,做为暗子。

也因此,臣更肯定,萧**一家,绝不是自杀。

上元夜劫童案,真相另有隐情。”

深吸了口气,苏大为把目光投向长孙无忌道:“就在我快要放弃,以为这条线索断了时,我身边有一个叫卢慧能的朋友提过一句,他之前家贫,在很多破落道观和寺庙借住过。

开始臣是想查半妖之事,却无意从他嘴里听到一件事。

在长安,还有一群人,是长期混迹于那些寺庙和道观的。

他们居无定所,也没有固定职业,终日靠出卖力气,或者替人跑腿为生。

臣暗中查访,本意想查那苏我氏,结果却意外发现,那个采买工,就在其中。”

苏大为笑了笑,向长孙无忌道:“赵国公想不想知道此人是谁?”

长孙无忌撩开眼皮,冷哼一声,并不接话。

苏大为自顾自的说道:“此人,姓王。”

“王?哪个王?”

“关陇之王。”

“你胡说!”

长孙无忌终于忍不住,开口喝道:“你胡乱找一人来,就说此人与皇后有关?简直荒唐!”

到这个时候,长孙无忌才察觉到苏大为的厉害。

开始看似是在说萧淑妃,不料中途掉转矛头,把火引到王皇后身上。

这一下突如其来,令长孙无忌也大感意外。

“赵国公,我并没有说此人与皇后有关,我只说,此人姓王。”苏大为神秘一笑,接着道:“孤证不立,单凭此人之口,并不能证明什么,巧的是,之后的一次案子,我抓到了半妖苏我氏,将他交与太史令前,倒也从他嘴里掏出了一些情报。”

苏大为说到这里,停了一停。

他抬头看去,长孙无忌脸色阴沉,褚遂良眉头紧皱。

李淳风双手拢在袖中,缩在角落似乎打起了瞌睡。

而李治和武媚则瞪大了眼睛,向自己投来催促的目光。

苏大为这才不紧不慢的道:“通过半妖苏我氏的供词,这采买工之前一直与其单线联系,有时会交代一些事,让半妖去办,上元夜苏我虾夷劫那些童子,就受此人指使。

而这个采买工,据苏我虾夷证明,是王氏的暗桩。”

啪!

长孙无忌霍然站起,两眼恶狠狠的盯向苏大为。

那眼神里,像是有两把刀,用力劈在苏大为身上。

杀机暴起。

但是苏大为若无其事,仿佛没有看到长孙无忌的怒火,继续道:“我猜到一种可能就是,苏我氏潜入大唐,先受南陵萧的照顾,替萧氏办一些不好在明面上办的事;但是后来,王氏也与他联系上,双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那这个案子……”

“上元夜劫童案子,究竟谁是幕后推手且不说,但最后萧**一家被伪造成自尽,则必是王家出手了。”

苏大为笑道:“简单粗暴,是王家一惯的风格。”

“苏大为,你这话是何意?莫非对王家有所不满?”褚遂良皱眉道。

“并没有,只是在查案的过程中,看到了太多龌龊事,一时有感而发。”

“阿弥!”

坐在上位的李治沉声道:“你的意思是,安定公主之事,其实还是皇后所为,只是嫁祸给萧淑妃?”

“陛下,我并没有这么说。”

苏大为继续道:“因为在此事之后,还有第三股势力。”

“第三股势力?”

李治眉头拧起,追问道:“是谁?”

“陛下还记得之前万年宫之事吗?”

提起万年宫,李治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万年宫洪水,是他此生最接近死亡的一次,可以说是毕生难忘。

“陛下,我现在就要说到此事,万年宫洪水,并非天灾,而是**。”

此言一出,长孙无忌一时失态,一屁股坐回胡凳上。

而皇帝李治,却是霍然站起。

“你说那次洪水,是**?”

“是。”

苏大为抱拳道:“上次事后,我曾派人上山查探,最后证明有人在山顶以石筑坝,故意蓄水。

事后虽然石坝拆除,石头都抛散开,但还是留下痕迹。

在万年宫洪水之前,臣有一次巡查时,曾见到有可疑之人,只可惜没抓到对方。

后来我捡到一把匕首,经查,是倭人中贵族的随身之物。”

“又是倭人?”

李治含恨道:“万年宫之事,是有倭人想阴害朕与昭仪?”

“正是。”

长孙无在此时,开口打断苏大为道:“你不会又想说是那苏我氏所为吧?事事都推在此人头上,倒是简单。”

“赵国公稍安勿躁,这就说到了。”

苏大为胸有成竹的继续道:“永徽三年查倭人间谍案时,臣曾乔装改扮,混入倭人的东瀛会馆,在其中发现一些异常。所以昨日接下赌约后,臣便遣手下不良人做了一件大胆的事。”

“何事?”

“臣派人把那西市东瀛会馆之馆主,小野四郎给绑了。”

“这……”

李治眉头皱了一下,忽然又觉得头疼了。

绑一个小小的倭人,他不在乎,但他在乎商路,在乎贸易。

大唐如今虽然繁华似锦,但谁知银钱如流水般花去。

若不是大唐包容万国,与天下人做生意,如何撑得起这诺大的场面?

这也是李治一直以来,对高句丽等国,比较容忍的缘故。

只要不是触及底线,能宽容的就宽容了。

实际上,太宗李世民后期,在最后征高句丽的时候,长安府库已经不足,府兵制也出了问题,险些犯了当年隋炀帝的错误。

李治登基的这几年,大唐都是尽量宽宏,展现大国胸怀的同时,何尝不是在积蓄力量。

“陛下。”

苏大为的话打断了李治的思索。

“臣从这小野四郎嘴里,倒是问出了一些有趣的事。”

“这些人到你手上,就都肯说实话?”长孙无忌冷笑:“苏大为,就一天时间里,老夫不信你能办这么多事,抓人,审讯,还能……”

“赵国公。”

苏大为正色道:“您看到的只是一天,岂知臣为了查倭人之事,从永徽元年到如今,已经耗去五年时光?您所看到的,不过冰山一角罢了。”

说完,不顾长孙无忌脸色难看,向李治继续道:“安定公主之案,只是倭人案中的一个分支,此案,其实包含了上元夜劫童案、倭人间谍案与万年宫洪水案。

四件案子,互为因果,乃是案中案。”

李治听到这里,颇有一种惊心动魄之感。

连自己在万年宫遭遇洪水,险些丧命都与此案有关?

这案子已经不光是安定公主被人暗算,也不仅仅是涉及后宫之事,甚至连自己这个大唐皇帝都险些遭人毒手。

果然,苏大为说此案关系大唐社稷,所言不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