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六十九章 论战(四)

大唐不良人 第六十九章 论战(四)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阿史那道真起身跑到帐外,大声喊:“赵胡儿,赵胡儿,死哪去了?”

安文生压低声音,冲苏大为道:“新交的朋友?”

“对,这次在军中认识的,之前狼卫不是杀了我们两个斥候吗,我跟阿史那道真带了一伙人去追,总算把这队狼卫灭了干净。”

他说得轻松,不过安文生熟知军中之事,知道其中的凶险。

这里可是突厥人的主场,能将一伙狼卫全部留下,不容易。

“此人倒是直率,不过阿史那社尔将军之子,怎么会从斥候队正干起?”

“听他自己说是脾气太暴,把上官给打了,被阿史那社尔将军一脚踢到军中来,从最小的斥候干起,他现在升到队正,已经算是不错了。”

安文生点点头,心下了然。

“他这本是什么书?”

安文生一眼瞧见刚才阿史那道真丢下的那本破书。

不是夸张,是真的破。

那种旧到发黄,书页都被翻烂了的样子。

苏大为也有些好奇,从桌旁捡起了翻了翻,好半天才找到残破的封皮。

就剩半张纸片了。

“国志……寿陈。”

“是三国志吧,陈寿写的?”

安文生道。

苏大为恍然大悟:“是了,一定是。”

阿史那道真这小子,似乎对三国志是有研究过的,上次追阿史那沙毕的时候,在金山故道里,他还提起过博望坡。

端的是好一张乌鸦嘴。

尼玛,冰天雪地里,谁能把这环境和火烧博望坡联系起来。

脚下踩的都是雪啊,雪!

就算是丢两捆柴只怕也是烧不起来吧。

谁特么知道,突厥人居然准备了黑火油。

若非苏大为反应快,阿史那道真上次就要变烤猪了。

“三国志是不错的,里面除了蜀国无史,记录简陋以外,魏国和吴国史,都值得研究一番,其中多有谋略和军事,可供学习。”

“是哦,对了,蜀国为什么没修史?老安你知道吗?”

“你当我万能啊,我怎么会知道蜀国那些人怎么想的。”

“好吧。”

苏大为耸耸肩。

在他眼里,基本把安文生等同于小叮铛了,只要想到的问题,安文生就没有解答不出来的,堪称大唐版百科全书。

当然,这可能也跟他随着袁守诚东奔西走,见多识广有关。

两人正在聊着,就见帘帐掀开,阿史那道真又兴冲冲的钻了进来。

在他身后还跟着赵胡儿和另两名斥候。

一行人进来,手脚麻利的把桌子给清理了,重新摆上酒菜。

酒有三壶,菜六碟,其中居然还有白切羊肉。

“难得有朋友从远方来,阿弥是我的兄弟,我跟他过命的交情,嗯,你猜的没错,是我救了阿弥的命,若不是我教阿弥射箭,他那一投枪不会那么准,所以……”

没等阿史那道真口若悬河的吹完牛,苏大为扬手一个爆栗敲他脑袋上。

“我……恶贼,给人留点面子!”

阿史那道真捂头怒道。

“都是自家兄弟,吹什么牛皮呢,喝酒喝酒。”

苏大为瞪他一眼。

阿史那真似乎有些怕苏大为,顿时怂了。

没法子,军中就认军功。

苏大为可是实打实的军功立下来,又是他的顶头现管的。

阿史那道真心里连自己阿耶阿史那社尔都没怕过,却唯独在苏大为面前,气弱了几分。

他无奈的揉了揉脑袋,心说阿弥这下手真黑,头上都肿了。

眼角一瞥,看到赵胡儿和另两名斥候正在角落里偷笑,顿时恼羞成怒:“都出去,你们没事做吗?还蹲在这里做甚?滚出去!”

“是。”

赵胡儿不敢争辩,忙向苏大为他们行了个礼,带着人退了出去。

帐里只剩下苏大为、安文生和阿史那道真三人。

阿史那道真为人率直,虽然有些话唠,不过为人着实不话。

听说是苏大为的朋友,那自然要给足面子。

而安文生,知道阿史那道真的根脚,又是苏大为在军中结识的兄弟,也是有心结交。

双方举起酒杯,先干了一杯。

气氛甚是融洽。

“对了道真,你方才说什么事找我?”

提起这事,阿史那道真变得严肃起来,他左右看了看,从桌旁把那本翻得稀烂的《三国志》捡起,向苏大为道:“是这样的阿弥,我看此书有个不解之处,想向你请教。”

“呃,为什么是我?”

“因为你狡……咳咳,因为你懂兵法啊。”阿史那道真眼中有光,脸上写满了诚挚。

我信你个鬼,你个突厥汉子坏得狠。

“我怎么那么不信呢?”

“你看我的眼睛,写满了真诚是不是?”阿史那道真一把抓住苏大为的手,直勾勾的盯着他道:“经过上次的行动,我觉得论兵法,没人比阿弥你更懂,所以不找你问,还能找谁。”

“你少来,明明就是不敢去问苏将军吧,问我?嘿嘿,拿着《三国志》问我兵法?真是头一回见。”

尼玛,这么说来,后世传说某金人手一本三国志学兵法,看来并非虚言啊。

而且这都可以一直追溯到大唐了。

这么想的话,觉得颇有些荒诞。

就那什么……现实比小说更离奇。

“道真,你觉得拿本《三国志》问兵法靠谱吗?”

“当然。”

阿史那道真扬起手里的《三国志》,那稀烂的封皮随着书页一起哗啦啦作响。

“这可是我阿耶教我的,他说了,如果能把此书读懂,用兵一定差不了,还说太宗以前也爱看此书。”

提起太宗,就没人敢不重视了。

“阿弥,其实道真说的也有些道理,这书里,却实记了许多精妙之处,若能细细揣摩,定有收获。”安文生插话道。

苏大为拍了拍脑袋,不再这事上纠结下去了,开口道:“你要问什么?”

“哦,就是这个……”

阿史那道真翻着书,哗啦啦响声里,找到他折起的一页摊开来,向苏大为展示。

“你看这里,街亭之战马谡不依军令,因失街亭,被诸葛亮斩之。”

“嗯?这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有。”

迎着苏大为和安文生好奇的目光,阿史那道真侃侃而谈道:“马谡为诸葛孔明的参军,从军多年,应该说经验并不差。

他明明是诸葛孔明的人,却为何按军令行事,不堵住要道,反倒跑到山上扎营,阿弥你说,这里面,是不是很有意思?”

“有意思是几个意思?”

苏大为听得有点懵。

他虽然听过马谡失街亭的事,但这跟眼下唐军有什么关系?

完全不明白阿史那道真的脑回路,提这个是啥意思。

安文生在一旁若有所思道:“马谡原为诸葛亮的幕僚,一个被诸葛亮看做自己人做培养的谋士,在街亭之战却没有考虑到水源这么基础的问题,想来确实有些奇怪。

连普通人都懂水源、粮道,乃是大军的生命线,马谡如果不是蠢人,不应该会犯这种错误。”

能被诸葛亮看中的人,自然不可能是蠢。

要说坏那就……

除非诸葛亮眼瞎。

可实际上诸葛亮乃蜀汉少有的文武全才,除了马谡这件事,也没听说他用人方面有什么错误。

听安文生这么一说,苏大为一边跟他们俩碰了一杯,喝了口酒,感觉也来了几分兴趣。

“街亭之战我记得是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吧?”

“没错。”

提起三国旧事,安文生侃侃而谈,便如掌上观纹。

“当时诸葛孔明策反陇西三郡土人,靠着本地大族带路,进入了陇西。”说着,安文生沾了点水酒,在桌上划了几条线。

“你们看,这便是诸葛进兵之路线,一路以赵云、邓芝为疑兵,走的是斜谷,以分魏军之势,从斜谷往前是斜谷道,而后便是陈仓故道,可通往散关或是陈仓。

此为西汉开国时,张良献汉王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指的就是这条路。”

安文生点了点,接着道:“但是这条路,魏军不可能不防,所以只能为疑兵,硬打,便打成消耗战,蜀军从汉中出发,沿路多山,粮食转运困难,一但成消耗战,必然后勤吃紧,难以持久。”

苏大为听了连连点头。

阿史那道真则是眼前一亮,一脸惊喜的看向安文生,仿佛找到了知音。

“第二路,便是诸葛孔明自己的主力,从阳平关往祁山进军,再往前便是天水,至于马谡军,则是沿着这条道继续往前,过天水,便是街亭,如果打通街亭,便是魏国的萧关,也是通往关中的重要门户。”

停了一停,等苏大为和阿史那道真消化了一下信息,接着道:“我和师父曾经讨论过诸葛孔明的用兵,包括前后数次北伐。

如果我们站在诸葛孔明的视角看,从汉中出发,无论是走斜谷,走子午谷,还是走陈仓,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就是被魏军迎头堵在山区,兵力施展不开,然后便是拚消耗。

蜀国以一州之隅,想跟占据中原的曹魏拚消耗,那是下策。

而且考虑粮道后勤问题,以上几条路都不是好的选项。

西汉张良故计,已经不可复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