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九十八章 为什么强大

大唐不良人 第九十八章 为什么强大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我看到金庾信脸都气白了,下城的时候,还差点摔了一跤。”

苏庆节走上城头,向苏大为大笑道。

“我也没为难他,有问题大家可以商量嘛,可惜给了机会他不中用啊。”

“你究竟跟他开了什么条件?”

“一万精兵,借都督府一年,全权归我们节制,粮草新罗出,另外,新罗再提供一万五千人一年的粮草,必须及时送到泗沘城。”

苏庆节听到这些,整个人都惊呆了。

一万五千人,一年的粮草。

阿弥这竹杆敲得忒狠了。

熊津都督府现在加上刘仁轨的驻军,一共也才一万出头,这是让新罗人包养唐军一年?

赚大了!

一时间,苏庆节看苏大为的眼神,如看神明般。

“干嘛这么看我?”

苏庆节舔了舔唇,有些激动的说:“你不是不知道,去岁我阿耶在围攻平壤时,让新罗人提供粮草,他们先说粮草被劫了,后来又说道路被堵,足足拖了四个多月。

等我阿耶都要撤兵了,这粮草还没到。

新罗人简直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但你这……”

“铁公鸡也得被我拔秃了。”

苏大为冷笑一声:“以前就是对新罗人太好了,不给他们点厉害看,这些人是不会老实的。”

苏庆节点点头,左右看了一眼,神秘兮兮的道:“刚才我听到了一耳朵,你说要把金仁泰的儿子推出来做新罗王,是不是真的?金仁泰还留有遗腹子?”

苏大为两手一摊:“这我哪知道。”

“那你刚才……”

“金仁泰坟头草都半尺高了,我知道个屁啊,吓唬他一下嘛,再说,真有需要,找一个孩子就是了,就说是金仁泰的种,金法敏又能如何?”

苏庆节一想果然如此。

这种事死无对证,难不成金仁泰还能爬起来给自己的“风流债”作证不成?

同样金法敏和金庾信也无法证明。

而且只要苏大为一口咬定,这事假的也能做成真的。

想到这里,苏庆节忍不住捧腹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阿弥,有时我真是不服不行,你这无耻的样子,简直……”

“简直是你学习的榜样对不对?多夸夸我,我受得起。”

“恶贼!脸皮是用什么做的。”

苏庆节笑骂了一句,想起一事,正色道:“对了,方才英国公派人来了,说是请你过去议事。”

“哦?”

苏大为收起笑容,拍了拍冰冷的城头,疑惑道:“李勣找我,莫非商句丽那边有动静了。”

……

夜色降临,熊津港的海渐渐宁静。

满天星斗中,唐军的船却是进进出出,络绎不绝,显得十分忙碌。

这些船里,大部份是运集各种后勤辎重,也有少量是运兵。

新的战争就要开始,大唐不把高句丽这个宿敌打倒,是不会甘心的。

这是来自皇帝陛下的意志。

苏大为在一艘楼船中,见到了大唐英国公,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

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李勣来到百济之事,只有唐军高层少数人才知道,对外密而不宣。

如今主持运兵运粮工作的,是刘仁轨。

就算是熊津港,在白江口与倭国一战后,也已完全落入唐军手中,方圆数十里不得有任何闲杂人等,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在极隐秘的状态下进行。

“大总管。”

苏大为走进舱室,一眼看到一身居家常服,宽袍博带,背对着门,站在窗口眺望月色的李勣。

他先行礼,待李勣转身开口说进来后,才踏足进入。

门外早有李勣贴身亲卫,将门带上,不许任何人打扰。

苏大为目光一扫,确定房间里只有李勣一人。

“大总管你找我?”

“嗯,坐。”

李勣点点头,伸手指了指桌前的胡凳。

苏大为看了他一眼,却不急着坐下。

待李勣坐下后,他才在对面的位置坐下来。

没急着说话,而是平视着李勣,神色平静。

李勣轻拈长须,眯眼上下打量了一番,点点头道:“气定神闲,是为大将者必须有的,这一点,你做得不错。”

苏大为微微一笑,没接他的话。

好在李勣也不以为意,自己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拿起一个杯子,倒了杯凉茶。

“大总管,我的呢?”

“自己有手,自己倒茶。”

李勣详怒的瞪了他一眼。

苏大为哈哈一笑,果然伸手拿起茶杯里的盘子,接过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

“你这人,倒是自来熟。”

李勣摇摇头:“今天找你来,一来是叙叙旧,二来,是想问问你,关于高句丽的看法,还有情报,以及我军的准备如何。”

“大总管,事务繁忙,叙旧就免了,直接入正题吧。”

苏大为举了举杯,以茶代酒,敬了李勣一下。

“那好,老夫也不绕弯子了。”

李勣抿了口茶,放下茶杯道:“你来时也看到了,这边正在为作战准备。无论泉盖苏文是否真的死了,这一仗,我们也如箭在弦上,不得不打。”

“不得不打?”

苏大为敏感的捕捉到关键。

李勣点点头,轻抚着胸前花白的长须,目光微微闪烁:“你觉得,我大唐是靠什么来威服天下,陛下何以为‘天可汗’?”

这话说得没头没脑,似乎有考教的意味在里面。

苏大为略一沉吟道:“那自然是我大唐强大,四夷宾服。”

“我们的强大靠的是什么?”

“府兵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武德。”

李勣点点头,又摇摇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的手指停留在胡须上,目光有些深远,似乎陷入回忆,停了片刻才道:“大唐的强,是因为我们以最少的人口,征服了最大的疆土。”

“嗯?”

“苏大为,你读史吗?”

李勣随口问着,却又不等苏大为回答,自顾自的说下去:“西汉初年,人口一千三百余万,东汉初年,人口两千一百多万。

隋初继承北周,有六百九十万户,人口三千余万。

等我大唐接受隋的烂摊子,你猜有多少家当?”

“我……不知。”

“大隋留给我们两百余万户。”

“差这么多!”

苏大为吃了一惊,第一次知道这个情况。

从隋初六百九十万户,到唐初两百余万户,这其中约少了三分之二的人口。

“是啊,所以大唐开国就这么点家当,一千余万人,还比不上汉初的时候。”

李勣拈须轻叹,他的脸上,露出半是感概,半是惆怅的古怪表情。

“从长安出发,去往西域安西都护,幅员万里。

向东,至大海之极,向西,至雪山草原,人力尽头。

向北,莽莽雪原。

向南,海洋诸岛,人迹罕至。

从长安下一道命令,可能要一两年,才能到达帝国最远的边界。

你说,我们以这么点人口,打下如今这么大的疆土,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武德充沛。”

苏大为下意识道:“难道不是我军战力强,国力强,再加上府兵制的组织能力,令四夷臣服?”

“你这说的都只是皮毛。”

李勣摇头道:“大唐开国的府兵制,是继承大隋朝的。

制度,只能保证一个组织的下限,却不能保证必然强大。”

被李勣的话引着,苏大为早已忘了最初的问题,倒是对他提出的话感兴趣起来。

“不是制度是什么?”

“不是说否定府兵制,只是说,完备的制度是一个下限,只要制度不乱,始终能保持一个最低的水准,但是决定上限的,其实是人。”

“人?”

“当然。”

李勣抚须道:“百代都行秦法,为何秦却二世而亡,继承秦法的大汉,却能享国三百年?”

苏大为一时沉吟:“是因为人的不同吗?”

“人这东西,你说不同,他也相同。”李勣抚须道:“但你说相同,每个人的才气又不同。”

“英国公,能不能说人话。”

“咳咳,就是开国君主的能力,决定了上限。”

“愿闻其详。”

“这不是明摆着吗,再好的制度,也要看运用他的人,我们之所以强,是因为当年太宗实在太强了。”

“英国公,太宗都……”

人都不在了,你在我面前拍李世民的马屁是几个意思?

“我说的乃是事实。”

李勣正色道:“同样的开国,大唐人口户数不如前朝,为何统一全国只用七年,而疆土之大,古未有之?若非太宗个人能力强大,如何能用更少的人口,实现这一目标?”

“我有点懵,英国公,你最开始说的是什么?”

“就是那个问题,我们为何不得不打高句丽。”

“为何?”

“因为我们以最少的人口,打下了最大的疆土,大部份地区,我们唐军的人口远远不足,无法实现绝对的人数优势,只能以极少兵力驻扎。”

李勣掰着手指算道:“安西都护府,战兵数千人,安西四镇,只有巡哨和调停预警之责,几乎没有驻扎战兵。

百济做为刚征服的土地,这里只有兵卒一万人。

还不算别的地方,许多地方,甚至只插了我大唐一杆旗,只派了几个人看守。

这就是我大唐的窘境。”

喝了口茶,他继续道:“我大唐靠什么来威服四夷的?靠的是人口多吗?不是。靠的是国力强吗?再强的国力,也镇不住这么多地方,这么多花钱的窟窿。

靠的是唐军战无不胜吗?

是,也不是。”

李勣很少一口气说这么多话,咳嗽了几声,调匀了呼吸,才在苏大为的关切注目下道:“我们靠的是从太宗时期,打下的‘神话’。

能以最少的人,打最大的胜仗。

纵偶有小挫,也转瞬会夺得最终的胜利。

这是太宗给我们打下的不败神话。

这也是我大唐最大的威慑所在。”

苏大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跟品牌建立一样。

大唐从立国起,灭国无数。

每战常以少胜多,而且灭国效率极高。

过去的霸主,一个个的倒下。

大唐,是用血火铸就出了不败的神话。

这是四夷恐惧并且畏服的根本。

“这样的神话,想要持续下去,我们是不能失败的。”

李勣的话,把苏大为拉回到现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