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八十五章

大唐不良人 第八十五章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整个大殿落针可闻,就算是方才有些心怀不屑的官员,此时看苏大为,也慎重了许多。

因为苏大为所说的陈硕真,大家都还有些印象。

只是没想到郭行真与陈硕真居然有那层关系。

而郭行真又是怀着对大唐的仇恨,潜伏进来,简直细思极恐。

苏大为向高高在上的李治与武媚娘叉手行礼道:“确实如此,郭行真来长安,确实怀有对大唐的敌意,伺机而动。

现在请让臣将整个案情,原原本本的说一遍。”

“准。”

御座上,传出李治低沉的声音。

苏大为深吸了口气,斟酌了一下用词,叉手为礼道:“这个案子,要从数年前说起,陛下与皇后为太子求医问药的诏书传遍大唐,郭行真也得知此事,从那时起,他便筹谋着复仇的计划。

于是他花了一年时间,伪造身份,来到长安,又通过在东西市露出异人手段,进入韩国夫人和贺兰敏之视线。

又通过这层关系,入得宫中,得到替太子治病的机会。

替太子治病,只是幌子。

他真正的目地,是完成陈硕真的事业,想要颠覆大唐。”

这话刚落,大殿上立时传来一片嗡嗡议论之声。

苏大为这番话,在许多人看来,未免太过危言耸听。

已经有不少朝臣跃跃欲试,想要站出来反对了。

只不过,珠帘后的李治发出一声咳嗽:“继续说。”

“是。”

苏大为定了定神,感受从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还有沉如山岳般的压力,稳定了一下心绪后,接着道:“要颠覆大唐,最佳的办法就是从宫中入手,但是宫中守备森严,郭行真一直没找到很好的办法。”

从前朝就一直延续下来的太监制度中,不乏异人和精修武道者。

李治身边,可以说是稳如泰山。

昔年曾闹过几次异人之乱,包括突厥狼卫事件,都是李治设的局,有其政治利益。

这些年,随着苏大为掌握都察寺,就越发能体会到,在天可汗身边,有怎样强大的力量在守卫。

就连太子李弘身边,若郭行真稍露异样,也会死无葬身之地。

这种情况下,李弘开始考虑用巫蛊的厌胜之术。

要做到这一点? 有一些必要的条件? 比如皇室人的贴身衣物,头发等等。

但这些只能诅咒个人,想要诅咒整个李唐皇室? 甚至大唐龙脉,非得另想办法不可。

当年大明宫还没建成? 还可以入龙首原大明宫,寻龙脉诅咒。

陈硕真当年也是这么做的。

但现在李治已经搬入大明宫,此法已经不可行。

在这个过程里? 郭行真发现了金宝神枕。

若用太宗当年所用的宝枕施咒? 很有可能直接咒到大唐龙脉。

他唆使贺兰敏之向玄奘讨要到宝枕? 但随后横生枝节? 被李义府得知此事,并将宝枕要去。

如果李义府将宝枕交还给李治? 郭行真的图谋就会落空。

郭行真再生一计,诱骗李义府,说借助金宝神枕上的灵性,可以锻造身体,令身体延年益寿,甚至返回青春。

李义府虽然老奸巨猾,但他对自己日渐老迈,依旧十分在意。

最终被郭行真打动,暂时将金宝神枕留在身边。

这就是李义府犯忌用宝枕的由来。

而望气之事,原本也只是李义府多疑,向杜姓术士询问有关事宜。

结果却被人诬为望气谋逆。

而藏在书房里的兵甲,则是另一个故事了。

仇恨李义府的人,何止郭行真和苏大为。

“在郭行真决定施行巫蛊咒术,诅咒大唐后,他发现了当年杀败陈硕真崔义玄之子,崔涣就在长安,于是顺势施咒,咒杀崔涣。

在更早一些的时候,郭行真还向高阳公主施咒,可是很快,他发现高阳公主手中有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据郭行真供述,他想得到这本书,于是亲自潜入,用异术将书盗走。

在这个过程里,一时失手,击断公主脖颈。

但公主当时还未死,直到咒术发作……

书,昨日已经在郭行真的道观中找到了,可以证明此事。

另外,郭行真施术,秘阁郎中李淳风也有些察觉,曾向臣提及此事,让臣协助一起查找源头。”

一口气说完这些,苏大为再次向李治行礼道:“陛下,当日臣领此案,与陛下约定十五日破案,如今臣做到了,所有的证词、口供、证物,都已呈上,愿陛下垂询。”

大殿略微一静,殿角香熏升腾。

就在李治将要开口时,突然有人从朝臣班列里走出,大声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苏大为侧脸看去,是一名面生的官员。

看官服,像是御史台的人。

御史台是东汉至元朝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

秦汉以御史负责监察事务。

御史所居官署称御史府,又称宪台。

南朝梁陈、北魏魏齐时,称御史台。

隋唐五代宋金元历代沿置。

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御史台中,以御史大夫为主官,御史中丞副之,领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之前李义府的案子,李治便着令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联合侦办。

其实还要加一个都察寺,不过都察寺是隐在幕后负责收集证据。

“陛下,之前李义府之案,是由大理寺、刑部与御使台联合审理,苏大为接手才不过数日,又绕开了御史台和刑部,在大理寺私下提审李义府。

臣还听说,苏大为曾去秘阁,单独审会郭行真。

以上种种,臣有理由怀疑,苏大为有助其串供的嫌疑,其查案,不案规矩,于理不合。”

这番话说出来,朝世中有不少人点头表示认同附和。

苏大为却是微微一笑,站在殿中,不卑不亢。

殿上的李治沉默数息后道:“苏大为审此案,是朕亲口特许,他提供的结果,只要与人证、物证和案情对得上,就可以用。”

如果换别人像苏大为这样查案,李治自然会起疑。

但苏大为本身就是都察寺寺卿,这些隐秘之事,正是他的职权所在。

有许多见不得光,不需要让人知晓的手段,正是都察寺的日常。

虽然李治已命苏大为撤下都察寺卿位置,并有意将都察寺的职权一分为三。

但很显然,行政命令到了,具体的内部权力划分,还需要一定时间。

以李治的聪明,自然不会去纠结这些细微末结。

他要的是结果。

苏大为呈上来的这份卷宗,说的这个故事,是能将一切逻辑给连上,并说得通的。

而且也有充足的证物和证据。

还有郭行真和李义府分别签字画押的证词,可以算得上是铁案。

这个时候御史台再弹劾苏大为的办案手段,李治早已无心去追究。

“方才苏大为呈上的卷宗,朕已经看了,案情清楚,不用再议,念在李义府过去对朝廷的功劳,削职为民,流放岭南,其府宅家产充公。”

李治的声音从珠帘后传来,隐隐带着一丝疲惫。

这个结果,显然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李义府藏甲、望气、擅用先帝御用之物,判个斩立决并不为过。

甚至碰上狠辣一点的帝王,来个诛九族也不稀奇。

但李治只判了流放,家财充公。

这比起谋逆之罪,何止高抬贵手,简直是皇昂浩荡。

满朝文武议论纷纷,都对李治的旨意,感到不可思议。

只有苏大为清楚其中的门道。

李义府找术士,睡先帝的金宝神枕,这些都是确定的。

但府中藏甲,乃是被人设计陷害。

李治对李义府已经失望,要放弃这枚棋子。

但又不忿幕后那些门阀贵族,不想令其太得意,而且念在这些年李义府做他得白手套,背负不少骂名。

所以才高抬轻放。

“至于郭行真,此人罪不如赦,着令斩立决,死后由秘阁郎中李淳风,将其尸骨以符印镇之。”

李治的话音刚落,朝臣中又有臣子站出,大声疾呼:“陛下,郭行真的巫蛊案,不可如此草率结束。”

众人抬眼看去,只见说话者,乃吏部侍郎周攸之。

六部皆在尚书省之下,受尚书左右仆射掌握。

而现在吏部的人却跳出来,明显如今的尚书右仆射许敬宗,并不能完全掌握六部。

或者说,关陇贵族和山东世族,隐隐有联合起来的迹象。

不知在珠帘后的李治和武媚娘是如何想,苏大为在一旁,只觉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朝堂上,远比战场凶险。

看似平和之下,有看不见的激流汹涌。

杀气四溢。

“前次郭行真之案,东台侍郎和西台侍郎都曾弹劾,郭行真并非一人做案,其人上下打点,有无数人为之配合,不可疏忽,而放跑了真正凶手。”

周攸之话音刚落,工部侍郎吴孟起站出来道:“陛下,臣不同意周侍郎的看法,郭行真之案,先前大理寺少卿苏大为已经言明,其人身怀异术,借太子治病的机会,潜入宫中。

因此,治此人之罪即可,不可无辜诛连,大兴牢狱。”

“吴侍郎此言大谬,想郭行真初入长安,若无人举荐如何认识韩国夫人,如何得贺兰氏举荐入宫,又是何人将他推荐给陛下,又是何人令他给太子治病。

太子如今身体欠安,究竟何人为此负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