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一百一十九章 知己知彼

大唐不良人 第一百一十九章 知己知彼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苏大为目光扫过全场,被他目光扫到的人,无不心中凛然。 包括薛仁贵,都一时沉默。 “我能理解大家极欲扬大唐军威,将吐蕃人杀个片甲不留,但作战不是儿戏,多算胜,少算不胜,这一点,不用我提醒大家。” 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苏大为接着道:“大唐国土沦丧于吐蕃人之手,换谁都会愤怒,但为将者,不可因怒兴兵,一定要知己知彼。 不动则已,动则必胜。” 苏大为的手指,在大非川的位置重重一戳:“现在薛刺史是站在大唐凉州刺史的位置,看着吐谷浑被吐蕃人吞并,看着吐谷浑王和弘化公主丧于敌手。 看着鄯州沦陷,所以薛刺史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但是,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太少了。 吐蕃人下一步的目标是哪里? 他们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他们的主力在哪? 主帅是谁? 吐番军中异人有多少? 以及,若我们行动,在这凉州城内,有多少吐蕃人的探子,会不会走漏消息?” 一连串的发问,如疾风骤雨,问得一众将领哑口无言。 众将不是不知兵法,不知轻重。 而是这一路过来,特别是来到威武后,不断听到军中袍泽提起吐蕃人侵略唐土,杀弘化公主,焚烧鄯州城。 如此仇恨,怎能不怒气上涌。 现在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想要向吐蕃人报仇血恨之意气。 苏大为手掌在地图上,代表伏俟城的位置点了点:“我们的目标,可不止限于恢复吐谷浑,陛下封邢国公苏定方为逻娑道大总管,以安西大都护辈行俭为副总管,以为我前总管,代表了什么,大家应该都明白。 今天这次军议,最大的目地乃是分享情报信息,在充分了解我们的敌人后,再因地制宜,制订后续军略。” 将此次军议基调定下后,苏大为这才向着薛仁贵道:“薛刺史,先说一下目前吐蕃军的情况吧。” 薛仁贵点点头,他现在也从情绪激荡中冷静下来。 心知方才苏在为是让大家都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发泄出来。 有道是士气可鼓不可泄。 待斗志都提起来,再将众人的战意,凝聚在眼前之敌上。 “吐蕃人有兵四十万,其中属于吐蕃赞普主力军团,有十二万人,其余则是各部拚凑的人马,包括勃尼、象雄、白兰羌、吐谷浑等,共计十五万,还有十几万,是吐蕃从天竺以及西域一些小国征调的仆从兵。” 薛仁贵的话,让跟随苏大为远道而来的一帮唐军将领都陷入了沉思。 十二万主力,代表精锐军有十二万人。 这个数字,是超过武威一线唐军十倍的。 就算将薛仁贵和苏大为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过二万人。 至于裴行俭和苏定方手里的人马,除非唐军不用看顾河西走廊和军镇要地,否则防则有余,攻则不足。 王玄策在一旁开口道:“吐蕃人居然已经膨胀到如此程度了……” 李博在帐中一角咳嗽一声问:“王大夫何意?” 他与王玄策都是做为苏大为行军参赞加入,也就是作战参谋人员。 “能征召仆从,是大国象征,能征召勃尼、天竺,代表吐蕃在南面渗透和掌控力极强。” 王玄策伸手在后世阿三那一块版图圈了一下:“我当年去天竺时,知道这里有一大片平原,雨水充沛适合耕种,吐蕃若能统驭天竺,那作战潜力便极为可怕。” 说完,他环视一圈,伸手摸着自己颔下浓须:“打不不恰当的比喻,吐蕃地势奇高,而且被群山高原环绕,他们就像是当年战国时的秦国,若是锁住山口关隘,我军想要进攻,须得仰攻,还得克服冰雪、群山危崖、极寒等环境,十分不易。 同时吐蕃高原中,还有一种瘴气,如我们这些中原人去,常会头晕目眩,昏厥,甚至倒地毙命。 这种环境,也限制了吐蕃,令其无法像中原那样,养活那么多人口。 可一但他们掌握了天竺土地,就如秦国得到了蜀地,掌握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不但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得到更富饶的资源,作战的潜力,也将大大提升。” 王玄策的这番话,得到了所有人的重视。 “如战国时的秦国,如果真是这样,吐蕃将变得极为可怕,不可轻视。” 薛仁贵手扶腰间横刀,神色凝重。 他是胆大勇猛,作战侵略如火,但绝不是没有头脑一味的莽将。 虽然不如在座那些贵族门阀弟子出身的将领,读过那么多兵书策略,但关于大秦的故事,还是听过的。 在得到蜀地之前,秦国不过战国七雄之一。 得到了天府之国,大秦,才能称之为虎狼之秦。 归根结底,一切的战争,最后比拚的是国力,而国力,又要抑仗人口规模,粮食、资源和生产力。 高崇文在一旁道:“那种瘴气我曾听说过,不过我听说有些草药能解瘴气,不知……” 安文生开口道:“这个军医有所准备,从出长安时,就在搜集消除瘴气的药物,现在已经收集不少,可解瘴气之苦。” 李辩两眼一亮,一拳击在掌心:“要是没有瘴气困扰,那便不怕什么了,只要前总管给我一千府兵,末将可以领兵先去探一探吐蕃人的虚实。” 程务挺在一旁咳嗽一声,一只手在下面拉了拉李辩的衣甲。 结果李辩没反应过来,反倒是两眼一瞪:“你拉我甲叶做甚?” “都静一静,听总管的。” 郭待封微微一笑,向苏大为的方向,笑脸拱手。 帐中众人的声音,这才静下来一些。 苏大为心中思索,所谓瘴气,应当就是高原反应。 好在出发前已经找李治要了些医官,听说里面还有孙思邈的弟子。 他记得后世消除高原反应,比较好的中药材名红景天,也不知在这个时代,是否一样。 出发前向医管和安文生都提过,听安文生方才所说,应该是找到了。 “薛刺史,目前吐蕃人对我们的进攻方向,主要在哪个地方?” 苏大为的手,从西域,到裴行俭的防区,划过河西经过苏定方的兵力区,又在武威点了点:“吐蕃人要攻唐,也只能在这片区域吧?但是四十万人,撒在这么广袤的地方,也不算什么,他们必然重点攻一个方向。” 地图下面是后来的剑南道,也就是蜀中地区。 吐蕃人如果想从蜀中通过去攻击关中腹地,也必须翻跃重重高山,行军艰难。 唐军在这边只用布好节点和城防,就足以令吐蕃人头痛。 薛仁贵摘下头盔,将其夹在腋下。 他的头上汗渍未干,一揭下头盔,黑亮的脑门上和发髻上,居然隐隐升腾一丝白气。 “这该死的西域天气。” 薛仁贵抿了抿唇道:“吐蕃人在吞并了吐谷浑后,利用鄯州设防,守得十分严密,还曾一度向武威进兵,后来因为我及时带兵赶到,也多亏了娄师德和王孝杰部,才在吐蕃人的攻势下守住。 这之后,双方互有来往,但我感觉吐蕃人的攻势不如以前。 昨日收到裴大都护那边送来的书信,言及吐蕃在河西扩张兵力,大都护颇为担心。” “河西?” 苏大为和诸将的目光一齐集中到地图上。 河西走廊,从武威到酒泉、张掖、敦煌,直到西域诸国,通往大食方向,这一路,就是后世所说的丝绸之路,也是大唐通往西域的通道。 大唐的富庶,除了不断向周边扩张,吸纳四周的财赋资源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将大唐的货物与文明,与西方交换,不断获得财富和新奇技艺。 吐蕃原本是无法伸手到河西走廊的。 可是当吐蕃吞并吐谷浑后,便不一样了。 吐蕃的疆域和实控区,已经延伸到了河西走廊,随时可以威胁,甚至切断丝绸之路这条大唐的黄金血脉。 历史上,吐蕃与大唐相争时,安西四镇数度易手,河西走廊更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苏大为的手指在龟兹方向划了一划,一直延伸到瓜州。 “河西有些危险,但有大都护裴行俭坐镇,以他的能力,相信不会给吐蕃人太多机会,稍后我会去信给裴都护,交换信息询问战事。 瓜州到酒泉、张掖这一线,目前是苏大总管坐镇。 不过大总管听说病势不轻,只怕没有精力做到面面俱到。 另外,瓜州这里,是东西货物的集散站点,我听说安西等都护府不少军略物资都屯积于此,不可不防。” 李辩此时开口道:“总管,瓜州防御要增强,可一时又变不出兵来,不如你派我带一千骑去瓜州……” 他的话还没说完,被程务挺伸手捂住嘴:“闭嘴,听总管说完。” 苏大为看了李辩一眼,接着道:“我会和苏大总管去信确认一下,如果眼下没有战机,我想先与大总管会面,商议下一步的行止。” 此次征吐蕃的兵团,乃是集合了安西大都护裴行俭,安集大使定方和苏大为这支新援军。 不过就算三者加起来,可战之兵仍不满十万。 而裴行俭和苏定方这两者,都要守护一片防区,轻易不能动。 唯一机动的,反倒是苏大为这支新增援军。 李辩用力掰开程务挺捂住自己的手,向苏大为道:“总管,后续大军不知何时才到,趁我们新到,吐蕃人还不清楚,何不先派一支人马打敌人措手不及,兵贵神速啊。” 说话的同时,李辩的两眼亮起灼热的光芒。 他天生渴望驰骋疆场。 苏大为还没来得及开口,便听得帐外有人喝道:“逻娑道大总管和副总管未下令,妄议进兵者,当斩之!” 帐幕掀开,一股来自西北高原的冷空气,挟着风沙扑入军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