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485章 君臣一起抓蝈蝈

大宋将门 第485章 君臣一起抓蝈蝈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提到了抓蛐蛐,曹皇后的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

“王卿,按理说一个妇道人家,不该多说,可是你也不能让皇儿玩物丧志啊!遛狗斗鸡,玩蛐蛐蝈蝈,都是纨绔子弟的干的事情,要是皇儿也染了一身纨绔习气,那可不成!斗蛐蛐没什么好的,还是要教他文武本事,经史子集,这才是正办。”

王宁安低着头,什么都没有说。

倒是赵祯,他沉吟一下,突然笑道:“梓童,你这话就不公允了,斗蛐蛐至少有一点好处。”赵祯指了指干干净净的饭碗,笑道:“咱皇儿能吃饭了!”

曹皇后一愣,这才反应过来,闹得脸色通红。

可不是,以往小太子吃饭都成问题,身体长得瘦瘦弱弱的,让她这个当娘的别提多忧心了,现在能吃饭了,自然是好事。当一想到让皇儿斗蛐蛐,她又转不过弯,卡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

“娘娘,臣以为凡事要有轻重缓急,徐徐图之,切不可求全责备。殿下还不到五岁,用不着费那么大的功夫,去学什么微言大义,当务之急是让他身体棒棒的,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要知道殿下喜欢什么,就要和他能交流,知道他在想什么,才能因材施教……臣带着殿下抓蛐蛐,也是想和他交朋友,斗蛐蛐的确是纨绔子弟喜欢的东西,但是偶尔玩玩,也未尝不可,臣会适可而止的。”

赵祯含笑,“梓童,这回你放心了吧,朕给咱们皇儿找了一个好师父啊!”

曹皇后红着脸道:“圣人,臣妾也是极力推荐王卿的。”

这两口子居然争功了。

曹皇后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她不便在宫外就留,立刻起身告辞。至于赵祯,他倒是没急着离开。

趁着小太子午睡,赵祯和王宁安来到了后花园,阵阵金风,秋色深沉,赵祯边走边说:“王卿,没藏讹庞派来了使者,指责大宋,擅启边衅,扬言要起十万大军报复,看起来,又要有一场大战了。”

王宁安盘算了一下,“陛下,臣倒是以为没藏讹庞是虚张声势。”

“怎么讲?”赵祯好奇道。

“陛下,据臣所知,没藏讹庞的妹妹,没藏太后因为放荡不羁,面首无数,情人之间,争风吃醋,居然被杀了,没藏讹庞失去了妹妹的强援,已经是根基不稳,这一次派遣质子军来袭,又惨遭失败,威信动摇,此前他攻击青唐,也是惨败而回。”

王宁安总结道:“没藏讹庞看起来势大如天,实则是四面楚歌,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只等一个时机,李谅祚就会出手废了他,夺回皇权!”

赵祯一项佩服王宁安的判断,忍不住道:“王卿,李谅祚才有十五岁,就有此等霹雳手段?能铲除权臣?”

“李谅祚的确是个难缠的对手,不能因为他年纪轻,就小觑他,不过也不需要太高看他,西夏毕竟是个小国,经历连番乱局,主少国疑,他们在几年之内,是无暇威胁大宋的。”

赵祯眼睛放光,收复幽州,让赵大叔信心爆棚,最近他也询问了几个大臣的意见,很多人认为应当振奋精神,借着平戎寨大胜之机,向西夏用兵,趁机灭了西夏,一雪前耻。赵祯颇为心动,因此才想听听王宁安的建议。

“是不是趁着千载难逢的机会,对西夏下手,重创他们?”赵祯目光灼灼,提议道。

王宁安摇摇头,“陛下,臣以为不妥。”

“为何?”赵祯不解道。

王宁安讲出了一番道理……首先,做什么事,都要量力而行。大宋的国势的确在往上走,可最近的支出太多了,幽州刚刚稳定,还背着巨额的战争债务,没有三五年的时间,别想甩下包袱;兴修洛阳,兴修西北的河道工程,又花费巨资,不是短时间能恢复的;最关键的是西北又遭了灾,尚且要指望东南输运物资,解决困境,如果再动兵,再征调民夫,势必会超出限度。

有此三条,大宋最需要的是恢复元气,而不是贸然兴兵,

除了大宋之外,西夏也不是一个容易打的地方。

王宁安记得,蒙古国崛起之后,前后六次大举出兵,打了二十多年,才把西夏灭掉,比起金国的一触即溃,西夏要顽强多了。

党项人是很坚韧的,越是到了危险的关头,凝聚力和爆发力就越强,万万不能小觑。

相反,一旦他们走向了巅峰,就不知道轻重缓急,变得忘乎所以。

李元昊就是个例子,称帝之后,残忍嗜血,杀舅舅卫慕山喜,杀妻子野利都兰,抢夺儿媳妇,行事癫狂,毫无一点英明,弄得天怒人怨,最后被儿子砍去鼻子,失血而死,成了千古笑柄。

“西夏和契丹都是强盗集团,所不同的是,契丹立国百年,矛盾根深蒂固,重重叠叠,已经不可调和,重元起兵造反,是必然的结果,我大宋可以妥善利用。但是西夏不同,他们毕竟立国不久,而且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如果大宋趁着这个机会,大兵压境,反而会促使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对付大宋,故此,臣以为万万不能打!”

赵祯听到这里,真的叹服了。

王宁安洞察人心,这份功力已经是天下少有,说来可笑,自己和皇后还怀疑他教不了小孩子,这不是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吗!

赵祯哈哈一笑,“王卿,照你这么说,我们要和没藏讹庞议和了?”

“当然要议和,不过不是没藏讹庞,而是李谅祚!”

赵祯一愣,虽然笑得更开怀了,他用手点指着王宁安,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个小坏蛋,实在是太套路了。

现在西夏两方正在较劲儿,如果李谅祚靠着议和,拿到了好处,树立了威望,不正好对付没藏讹庞吗!

刚刚王宁安说缺少一个契机,这不就是天赐良机吗!

和对付辽国一样,议和就是一根骨头,而李谅祚和没藏讹庞就是两条狗,骨头一出,就等着他们狗咬狗吧!

到底是老狗能赢,还是小狗能赢,唯有拭目以待!

“这事还是让司马光去办,他去过西夏一次,办差很得力,是个人才。”赵祯突然笑道:“王卿,朕怎么听说,司马光拜你为师了?”

王宁安老脸发红,“陛下,当不得真的,回头我告诉司马光,不要乱叫。”

赵祯把脸一沉,“怎么?王卿是担心朕误解,以为你结党营私?”

赵大叔豪气摆手,“圣人说君子不党,醉翁又说,唯有君子有党,小人以利结合,才是无党!不管怎么说,朕认定你是君子,朕把皇儿交给你,就是相信爱卿能竭尽心力,辅佐大宋,辅佐皇儿!”

赵祯用力吸口气,看着渺茫茫的苍天,鬓角的银白头发,十分显眼。

“朕年纪不小了,天命之年,看得更清楚。臣本中庸之才,也曾想过励精图治,奈何才略有限,只能做守成之君。所幸王卿这些年一直不懈努力,扭转国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心血,才能光复幽州,有此功业,哪怕是死了,朕也能无愧于心,笑对列祖列宗!”赵祯道:“王卿把心思都用在谋国之上,而不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不然以王卿之才,政事堂的那几把椅子,必然有王卿一份!你对大宋江山的这份心,朕都自愧不如啊!”

话不多,但是真的扎心!

赵大叔,你说的太好了!

王宁安不自觉的眼圈泛红,抖了抖袍子,深深一躬。

“陛下仁慈包容,亘古未见。臣能有尺寸之功,全赖陛下庇护,臣虽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陛下的天恩!唯有扫平契丹,覆灭西夏,开疆万里,让我大宋兴盛繁荣,远迈汉唐!”

赵祯含笑,他花了近十年时间,观察揣摩,把小太子交给王宁安,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王宁安有才华,有算计,十分可怕。

换成多疑的帝王,肯定要百般提防,甚至想办法铲除。

但是赵祯却发现,王宁安对待朋友是绝对够意思的,至少就拿赵宗景来说,那么不争气的一个东西,满身毛病,可王宁安认准了他,发自肺腑,把他当成朋友,提携拉拔,眼下赵宗景脱胎换骨,判若两人。

把小太子放在王宁安身边,只要王宁安能接纳了小太子,真正把他当成学生,就会拼尽全力,替太子谋划,辅佐他安稳承袭大统。

说句直白的话,赵祯这是在培养托孤重臣啊!

君臣两个谈了许多,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这时候后花园外面,伸进来两个小脑袋,正是狗牙儿和小太子。

见到她们,赵祯笑着招手,把两个小家伙叫了过来。

狗牙儿很大胆,跑过来,抢先跟皇帝见礼,小太子明显有些害怕,声音很低,站在一旁,默默低着头。

赵祯看了眼王宁安,“王卿,你不是说要给皇儿他们逮蝈蝈吗?”

王宁安点头,赵祯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抓过,还抓了一只通体金黄的黄金蝈蝈,先帝都说是宝贝儿……登基之后,就不弄这些玩意了,罢了,今儿咱们一起抓蝈蝈,好不好?”

小太子就是担心父皇不让他玩,才闷闷不乐,没想到赵祯这么说,他兴奋地抓着父皇的手,觉得他是最好的父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