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486章 枭雄之姿

大宋将门 第486章 枭雄之姿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小孩子是最不记仇的,赵祯陪着小太子抓了一个时辰的蝈蝈,小太子明显和父皇亲昵许多,他把赵祯抓的一个草绿色蝈蝈,放在了一个精致的小葫芦里,草虫发出嘹亮的鸣叫,小太子十分欣喜。

狗牙儿也抓到了,而且还是一只黑色的铁蝈蝈,叫的声音明显更洪亮,他在小太子面前炫耀,小太子却没有眼馋嫉妒,而是抓着赵祯的手,很是满足。

这一刻,赵祯的心都敞开了,仿佛一下子到了春天。

在讲究父纲尊严的时代,父子之间,从来都是有着严格的上下尊卑。

无论什么时候,父亲都要板着脸,粗着嗓子,稍有不对,就严词呵斥。虽然不乏异类,但大多数的孩子都唯唯诺诺,完全听从父亲的安排摆布,若干年之后,他们也会如此教育自己的孩子。

还有一些,父亲性格懦弱,过于骄纵,就难免变成忤逆子,不孝儿。

王宁安觉得这两者都不可取,孩子虽然小,却可以讲道理,要让他们知道对错,光是靠着疾言厉色,只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把好好的孩子弄成了小老头儿。

小太子的情况,其实根子出在了曹皇后身上。

老来得子,曹皇后对儿子宝贝不得了,在一方面,过分溺爱,不让干这个,不让做那个,在他身边,又有那么多小太监,小宫女,悉心照顾,各种吃的东西,摆得到处都是,哪怕做得再美味,小孩子也吃不了太多,难免挑食。

在另一方面,曹皇后又寄予了太多的希望,恨不得自己的儿子成为神童,天才,小小年纪,便迫不及待,灌输给他太多不属于这个年纪的东西。

弄来弄去,就弄成了一锅夹生饭。

这话哪怕王宁安,也是不敢和曹皇后直说的。

好在赵祯把小太子送到了王家,王宁安觉得他可以做一些事情。

其实发展到了这时候,大宋的官僚系统很成熟了,不需要多么睿智的皇帝,只要有自知之明,身体健康,别动不动就得病,能按时上朝,出席各种活动,就足够了。

王宁安笑呵呵道:“殿下,前些日子,东南送来了一批果下马,和狗差不多大,去骑马好不好?”

小太子眼睛冒光,只是一天,他就觉得这个师父太可爱了,斗蛐蛐,抓蝈蝈,还要骑马,怕是记事起,就没有这么快乐的时候。

他连忙用力点头,倒是狗牙儿,他很不满意。

“我要骑大马,骑大马!”

王宁安瞪了他一眼,“等你有大马高了,再去骑大马。要是不想去也行,在家里练字。”

一听这话,狗牙儿连忙缩了缩脖子,不敢多话了,能骑马就很满足了。

其实他也不轻松,老娘两三天才能给放半天假,平时也要读书,练字,听先生讲课,一刻不歇。

能连着玩两天,还多亏了小太子过来。

狗牙儿觉得这个小伙伴还不错,总算有些可取之处。

赵祯要告辞,小太子拉着父皇的手,怯生生道:“明天还来吗?”

赵祯是真想答应,可他有那么多公务要处置,跑出来半天,指不定闹成什么样子呢!

王宁安见皇帝迟疑,连忙笑道:“殿下,你知道吗,圣人当年在幽州的时候,亲自擂鼓作战,把辽寇都打败了。陛下骑术无双,非常厉害。殿下好好练骑术,等学会了,再请陛下指点,怎么样?”

小太子终于喜笑颜开,用力点头。

赵祯满意一笑,给王宁安竖了一个大拇指。

没有无聊的说教,拿空洞的道理压人,短短的话语,既捧了赵祯,又鼓舞了小太子的斗志,这个师父算是找对人了!

……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宁安带着小太子,去尝了街边的小吃,看了洛阳的庙会,在河边摸鱼,上山掏鸟蛋,野外吃烧烤……总而言之,每天小殿下都乐呵呵的,王宁安仿佛也忘了自己的身份,和孩子打成一片。

王家老二已经会走了,这小子有些怕生。好几天才被王宁安攻克,也穿着开裆裤,跟着大哥还有小太子一起疯跑。

他的脚步还不稳,不时摔跤,这小子很少哭泣,很是顽强,颇有些皮糙肉厚。

杨曦看着生气也没法,她就给二儿子起了个小彘的名字。

好家伙,两个儿子,一个叫狗牙儿,一个叫小彘,弄得跟动物园似的,这当妈的真够狠心!

偏偏当爹的还不在乎,王宁安觉得挺好,他准备等再过两年,要进学了,再给孩子起大名。

可有人看不下去了,赵大叔很喜欢虎头虎脑的狗牙儿,小太子也需要伙伴,身边没个兄弟,也太孤单了。

赵祯就决定让狗牙儿给他当伴读,还准备给狗牙儿一个官职,这时候他才发现,小家伙还没有大号呢!

“这个当爹的,真是粗心!”

赵祯想了半天,吩咐道:“传朕的旨意,赐王卿长子宗翰,次子宗轩,同为皇子伴读。”

得到了旨意,王宁安这个无语啊,赵大叔,你也太越俎代庖了吧!

我的儿子,用得着你起名吗!

我这不是没工夫呢,等我闲着了,一定找一个五行齐备,福寿双全的好名字,你横叉一杆子,到底是用还不是用,真是过分!

……

王宁安满肚子怨气,可是被人听说之后,眼珠子都红了。

“宗”那可是和皇子一辈,赵宗景,赵宗实,赵宗汉,赵宗仆……现在又多了两个,王宗翰,王宗轩!

陛下啊陛下,你到底是多偏爱王家啊?

无形之间,王宁安又成了无数人眼红的对象。

不少御史发挥他们的特长,弹劾王宁安。

说他以机巧引诱太子,沉溺玩乐,不思正道,不配作为太子师父,理当撤换,选派贤德饱学之士,温良忠厚之人,教导太子……

面对这些指责,赵祯只是一笑了之。

换人,做梦去吧!

小太子在王家日子不多,却壮实了不少,小脸蛋也有肉了,胆子更大,见到父皇,明显亲近了许多。

说实话,虽然赵祯对儿子寄予了厚望,但是身为父亲,看到孩子每一点成长,都是欢喜的。

换成了别人,谁能教好太子?

弹劾的奏疏像以往一样,留中不发。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些人,他们不光弹劾王宁安,还抓住赵祯跟小太子斗蛐蛐,抓蝈蝈,大肆攻击,说是皇帝怠废政务,沉溺享乐,身边尽是逢君之恶的小人,长此下去,是会祸乱朝廷,恳请陛下,立刻改正错误,摒除小人……

赵大叔看完,一肚子气,朕陪着儿子玩了一个下午,就成了昏君,亡国之君!

至于这么厉害吗?

他算是看透了,这帮文人纯粹是没事找事,弹劾君父,以邀直名,根本是居心叵测。

你们不是弹劾朕吗,不是想让朕罚你们,好让你们出名吗?

那好,朕就成全你们!

赵祯立刻降旨,把上书弹劾的几个人全都贬到幽州和岭南,相信会有人处置他们的。

除了这帮人之外,之前的刘几、席汝言、张问等人,因为和崔家有牵连,虽然他们没有参与起兵作乱,但是已经犯了大忌,全都贬为庶民,永不叙用。

如此一来,西京缺了不少官员。

另外嘉佑二年之后,政事堂就要迁到洛阳,首相依旧是贾昌朝,次相是文彦博,狄青受伤之后,无法担任枢密使,就由庞籍接任,至于曾公亮,则是留守开封。

整个迁都工程,非常庞大。

朝廷的官吏要重新清理一遍,一定有很大缺口,赵祯琢磨着,明年的科举,要扩大录取的人数,还要选拔一批真正有本事的人,充实到官场当中。

无论是北伐契丹,还是扫平西夏,都不能缺少能干的官员。

赵祯已经把目光盯在了六艺学生的这一批人身上。

他们年轻,有才华,有本事,主持救灾,井井有条,干得非常不错。

等明天考试,补上了学历的短板,有了三五年的历练,管理一个州府没有问题。十年八年之后,入朝为官,就是日后的储相。

这帮人是王宁安的弟子不假,可太子也是王宁安的弟子,算起来还是一师之徒。面对强大的王宁安一系,赵祯没有选择铲除,而是选择融入其中,不得不说,这个策略十分高明。

就在西京红红火火的时候,司马光从西夏赶了回来。

面对西夏的局面,他只有两句话,没藏讹庞完了,大宋有了更强大的对手!

平戎寨之败,没藏弘扬受了伤,狼狈逃回西夏,作为没藏家族第一干将,没藏弘扬的惨败,沉重打击了没藏讹庞的威信。

另外这些年,没藏讹庞倒行逆施,弄得天怒人怨,种种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时候。

没藏讹庞主张对大宋用兵,找补败局,可另一位大臣漫咩站了出来,他的官位原来在没藏讹庞之上,漫咩认为质子军有数千人被俘虏,其中不少都是各个部族的子弟,一旦全面开战,他们就回不来了。

为了这些人考虑,也不能打!

漫咩找到了很好的发力点,其他部族纷纷站出来,支持漫咩,和没藏讹庞对着干。

原本一面倒的朝局,出现了平衡。

李谅祚这个十五岁的少年,终于露出了得意的神情,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恰巧此刻司马光出使,李谅祚接见了司马光,在宴席上,李谅祚突然提出,如果大宋能释放俘虏,大夏愿意放弃岁币,双方永结盟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