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590章 拜师

大宋将门 第590章 拜师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随着王安石、司马光、张方平几位重臣赶回西京,大宋的宰执全数到位,今天的早朝,就是所有宰执一起亮相的时刻,除了朝堂议事之外,还要召见青唐使者,显得非常重要。

难得的是一贯不修边幅的王安石居然破天荒梳洗打扮,洗去了一身尘垢,还换了崭新的朝服,头发胡子,整理得一丝不苟。

说起来王安石长得还是很不错的,是个老帅哥,就是太过邋遢,才影响了颜值,今日焕然一新,真有神清气爽之感。

“介甫兄,你来的够早的!”

司马光主动问好,相比王安石的孤僻怪异,司马光十足的温润如玉,长得帅气,家室好,学问好,又立了不少功劳,朝中大臣都愿意和司马光结交,而光光又是长袖善舞,别管是在职中层,还是末品小吏,都谈得来。

哪怕是王安石,两个人的交情也不错,互相十分欣赏。

“介甫兄,青唐使者鬼章的国书你可看到了?”

王安石点头,“狂妄大胆,不知死活!”

司马光竖起大拇指,“评得好!以我之见,只怕是要对青唐下手了!”

“早该如此,杀鸡骇猴,不能只杀内贼,外面的也不能放过!”王安石挑起眉头,杀气腾腾,“政事堂这边一定全力支持,就看你们三司能不能拿得出钱了?”

司马光呵呵一笑,“这段时间,整顿财政,又砍了好些贪官,查抄家产,我给介甫兄交个底儿,能拿出这个数!”

他伸出了一根手指头,代表1000万贯!

王安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回了一个大拇指!

官员们三三两两谈着,距离早朝越来越近,这时候三驾马车几乎不分前后赶来,第一驾马车,下来的是一个高大英伟的身影,正是太尉枢密使狄青!

以往狄青是贼配军出身,脸上带着金印,在一群文官当中,鹤立鸡群,十分受排挤,几年枢密使当得格外憋屈。

这一次却大不相同!

老百姓全都知道了,当年风光无限的状元郎,成了大宋朝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已经被砍了脑袋!

而当年的贼配军,出生入死,西北浴血,收复幽州,功劳泼天。

谁是好男儿,一目了然!

面对狄青,满朝文臣谁也不敢小觑,相反,还有很多人低下了头颅,羞惭不已。

狄青倒是很和蔼,冲着每个人都报以微笑,而后站在了一旁。他下来好半天,后面的两驾马车却没有动静。

又等了好一会儿,这才同时撩起车帘,从里面走下两个人。

首相文彦博,财相王宁安!

在一帮新进宰执面前,他们两个的确算是老资格,文彦博门生故吏一堆,几十年宦海沉浮,那就不用说了。

王宁安呢,这些年也是风光无限,圣眷无双,加上他的徒弟司马光都当上了三司使,王宁安俨然朝廷新进巨擘,和文彦博是等量齐观的重臣。

“宽夫兄!”

“景平老弟!”

两个人同时抱拳问候,许多人一愣神,这才知道,原来王宁安有了表字。

古人都有名、字、号。

名是父母给的,而字则是师长赐予,有了字,便不称呼名字,以示对父母的尊重,等年纪稍长,地位尊崇,就会自己取一个号,让门生弟子称呼方便,表示对师长的尊重。

王宁安地位早就够了,也年过二十,应该有字了。

只是他没有师父,也没人敢给他做师父,故此一直没有字。

如今朝堂老臣几乎全数凋零,剩下一帮中生代,许多地位还不如王宁安,怎么表示亲切啊?能直呼其名,还是管他叫王二郎?

显然都不合适。

就在三天之前,王宁安去拜会了范仲淹。

老范在韩琦被处死之后,又病了一场,老人家只剩下一把骨头。

见到王宁安来拜访,范仲淹强撑着病体,拉着王宁安的手,讲起了当年的事情。他和韩琦都在夏竦手下为官,共同联手对付西夏。

“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范仲淹念着这首童谣,呵呵一笑,“二郎,你可知道这首童谣是怎么来的?”

王宁安笑道:“我听说是当年范相公和韩琦在西北威震元昊,百姓叹服,故此流传极广,人人皆知!”

“哈哈哈!”范仲淹自嘲一笑,“老夫无能,未胜一阵,未复寸土,如何当百姓如此盛赞,老夫曾想下令百姓,不许乱传,韩稚圭却告诉我,说民谣能安抚人心,禁止了,反而寒了百姓的心……老夫当时就知道,这首民谣是韩稚圭所做。”

王宁安呵呵两声,“范相公,那时候你就看出了韩琦并非真正君子了吧?”

“没错,此人的确才干无双,奈何私心太重,权力之念太深,以至于忘了本心。他落到身首异处的下场,是咎由自取。不过韩稚圭临死前的话,却并非虚言,西北惨败,对我们这些老家伙来说,伤得太深了!陛下也是如此啊!”

范仲淹的手不由得攥紧了。

“李元昊是在我们手里打败大宋,自立一国,西北疆土沦丧,几千里土地,几百万生灵,悉数从大宋分离出去……这是在身上割肉,痛入骨髓啊!”

范仲淹感叹道:“不收回西北,我们这些人,都会死不瞑目的!”

上辈子王宁安对范仲淹的了解,仅限于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辈子相处近十年,老相公一身正气,为国为民,最难得,范仲淹表里如一,始终不变。

他没有像韩琦和富弼,有过一丝半点的变化和动摇。

假如范仲淹能学会低头,学会改变,或许他还可以东山再起……正是因为如此,才显得老先生难能可贵。

王宁安想到这里,撩起袍子,郑重跪在了地上。

“范相公,当年您老就有意收下晚生,奈何晚生乖张轻佻,错失良机……如今晚生想拜在您老门下,还请范相公准许!”

说着,王宁安伏身跪下。

过了好一会儿,范仲淹捻着胡须,哈哈大笑,“二郎,你这是给老夫天大的面子!为人师表,老夫没有半点能教你的,怎么敢给你当老师!”

“不!”王宁安坚定道:“先生人品,无可挑剔。晚生也要主持一场变法,古往今来,变法成功者,唯商君一人。然则商君难免作法自毙,下场凄凉。倘若晚生能侥幸成功,谋国谋身,不至人亡政息,身首异处……全靠先生的一篇文章,两句箴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念叨了两遍,突然笑道:“老夫虽然写了这两句,却没有真正做到,但愿二郎能替老夫完成心愿吧!”

“罢了,从今天起,你就是范仲淹的弟子,为师赐你景平二字,至大至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方能变法成功,中兴大宋!”

……

任何官场的人物,都没有简单的。

当大家得知王宁安正式拜师范仲淹之后,都心有戚戚。

毫无疑问,老范如今依旧是士林领袖,当年的庆历旧臣,许多还要看着范仲淹的面子。

王宁安搞垮了韩琦,直接砍了脑袋。

实在是触怒了文官集团,得罪了许多旧臣,虽然他们明面上没法反对,也不敢反对,但是未必私下里不会添乱,不会出阴招害人。

这时候拜师范仲淹,显然是向庆历旧臣示好,获得范仲淹的支持和谅解,有助于化解和旧臣的矛盾。

哪怕再强势的人物,也要学会刚柔并济,适当妥协让步。

显然,王宁安也在进步当中。

文彦博满心苦涩,他也没料到王宁安会出这么一手,看起来这小子也是玲珑心肠,以后自己要更加小心才是。

短暂寒暄,宫门开放,诸位宰执重臣,带领着百官,步入了大庆殿。

今天赵祯也格外精神,君臣快速处理了一些棘手的庶政,然后就进入了正戏,青唐使者鬼章被宣进了大殿。

鬼章是董毡的心腹将领,三四十岁的样子,留着大胡子,身体很雄壮,一双眼睛,透着狡黠的光!

“外臣拜见大宋皇帝陛下!”

他弯腰施礼,呈九十度。

没等说平身,就扬起了头。

新进参知政事刘沆哼了一声,“你家主人董毡不过是唃厮啰幼子,唃厮啰尚且是大宋的臣子,你几时算作外臣?莫非青唐已经自立了吗?”

王珪也跟着说道:“没有自立,你就是大宋之臣,还不给圣人跪下!”

鬼章仰着头,丝毫不惧,“我青唐带甲之众十万,数次大败西夏,连李元昊都不是青唐的对手,试问,为何要屈居大宋之下?”

张方平开口了,他冷冷道:“贵使此来,莫非是下战书,要和我大宋决一雌雄吗?”

“不敢!”

鬼章笑道:“我家主公一直仰慕大宋繁华,希望和大宋结好,共抗西夏,此心不改,奈何自从去岁开始,大宋收留叛臣木征,屡屡唆使人马,攻击青唐地界,抢掠边民,招降部落……十分不友好!我家主公希望大宋能悬崖勒马,不要再一意孤行!另外,我家主公青春年少,英雄睿智,是少有的大英雄,大豪杰!希望大宋皇帝陛下能将公主赐予我家主公,双方结成翁婿,亲上加亲,岂不是一桩美谈!”

说完之后,这家伙哈哈大笑,显得信心十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