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真正的大师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真正的大师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10-21 20:57:56 来源:笔趣阁

“这批玉雕件的总重量是三百二十点六公斤,算下来就是三十二万六千……”

“等下周经理,我这次购入的玉料,一级白也是七百元一公斤,你这是按照千元一公斤的市价给我算啊。”

“啊这……”周经理苦着脸,想方设法揪出来一道措辞:“可您买那些料子都是毛重,咱这得算净重啊!小周先生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周至心里暗笑,这几件雕件,按照这算法来折,恐怕浪费的料子还不止三成,只能说二十年前矿料太丰富,市场太狭小,和田玉不能吃不能喝,价格也完全起不来,才担得起这份奢侈。

但是嘴上却不能松:“皮壳也有皮壳的作用,毛重的算法科学,那是因为边角最后都归我,就算打下来的皮壳我也可以拿去雕点小件变现。”

“可你这几件雕件全凑一起,和原料的重量也差了不少。”周至笑道:“如果周经理能够将当年打下来的那些边角料都找回来给我,我就认伱这个算法是合理的,如果找不回来嘛……”

这都是二十年前雕刻的东西了,周经理上哪儿给周至找那些边角料去?

犹豫了一下,周经理只好说道:“那这样,我们各让一步,小周先生也别为难我找什么边角料了,我们呢,也不按照市价算了,但是按原料千元七折卖是绝对不行的,咱们是不是在往上抬一点?”

“那周经理觉得,抬多少合适?”

“九折,小周先生你看怎么样?”

“周经理你们北疆管七折抬九折叫‘抬一点’?”周至哈哈大笑:“我这儿也有两位北疆的同学,学传媒的和学中文的,在他们眼里,这语法可能有点夸张了啊。”

阿依古丽和徐刚一直饶有兴趣地看着周至“谈生意”,徐父回来之后背着周至在他们面前狠狠地夸奖了周至一会,总之就是好“别人家的孩子”,要他俩好好学习,现在一看,果然有意思。

结果猝不及防还给周至拉上给周经理添加压力,两人脸色又都不免露出古怪和啼笑皆非的神色。

周经理可不知道两人这种神情是针对周至而发的,不由得有些尴尬:“那这……周先生你给个数?”

“八折吧,多给您算一成。”周至说道。

“二十六万……”周经理沉吟了起来。

其实这时候他心里已经在暗暗窃喜,这东西现在就没有个正经的行情,大件的玉雕一般除了相关部门和大国企定制以外,还没听说过哪里有什么私人或者民营企业购进的。

可是今年是什么行情?经济软着陆之年,现在是在讨论料钱,周至出到八成,商场其实已经可以接受了。

毕竟这两块料当时来得太便宜,现在掉头看和白捡差不多,按照市价八成按重计价,怎么也不能叫卖亏了。

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周经理依旧苦着脸:“周先生,要不你再加点儿?就算是走调剂价,我也得跟上下有个交代啊……”

周至心里好笑,这房间里除了周经理,还有那个客户经理和服务员小刘,客户经理神色还好,那个小刘的表情,其实已经把周经理的底牌彻底揭破了。

不过既然都提到走调剂了,那行内该给的面子也得给,周至点头:“那就八五折吧,不能再多了。”“好,那就八五折。”周经理心底开心坏了,一句话就多问回来一万五,工美大厅几个人一年的奖金都有了:“那料钱我们就按二十七万七,工钱的话,咱们按重量来算,计整三百二十公斤,一公斤加工费算一百,三万两千块怎么样?”

“噗——”周至才端着铁观音喝了一口,听到周经理如此“大胆”的报价,不由得一口茶喷了出来。

“咳咳咳……”伴随着周至的咳嗽,客户经理,小刘,周经理一起给周至擦拭身上的水渍,周经理还直道歉:“对不住对不住,我不该这么急的,咱们慢慢谈嘛,不着急不着急……”

周至刚刚被呛着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周经理报价太高,恰恰相反,实在是太低了。

在他的概念里边,像这套和田玉雕长期参加各种展会的的“纯正血统”,工艺最起码都得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级别,这种雕工再放二十年,工钱应该按照料钱的两三倍来计算。

也就是说原料两万的话,出名的大师工,工价一般会四万到六万,最终雕件的成本八万到十万。

不过最终大家在商场里看到的市场售价嘛,那就二十万起步,上不封顶了……

当然这些指的是小件,小件的工钱料钱比值是最大的,然后随着料子的加大,即便是同一个雕刻师,工料价值比例会越变越低。

但是就算再低一般百万以内的料子,工价也会与之匹配,周至刚刚死扣料子钱,其实心里已经悄悄乘以了一个二,把总价按照工料对等来计算了。

“这些都是谁的作品啊?”周经理开了这个价,反倒有些让周至拿不把稳了,咳嗽完首先问的就是这个。

“‘万方乐奏有于阗’是黄中鹤的,后来他成了苏州玉雕厂的厂长,七九年轻工业部第一次评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里,唯一一名玉雕类大师。”

这年头还不是后世顶着大师名头的冒牌货满天飞的年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一个响当当的正式称号。

到现在为止,国家一共只组织过两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第一届是在一九七九年,一共评选出三十四名,第二届是在八八年,一共评选出六十二名。

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工艺美术界,真正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师资格的人,一共不足百人。

中国的工艺美术门类非常繁多,分到每一个门类里边也就一两位,这些人无一不是门类当中最顶级的工艺人才。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大师,他们的价值,不是后世那些伪大师们可以比拟的。

这个分量十足的评定后世被淹没在了文玩乱象当中,但是行内人一直都是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决定“艺术阶层”的。

严格到什么程度呢?蜀省就是最好笑的例子。

整个蜀省从八八年开始申请,直到一一年,一共申报了十个门类,其中国家的大师却只有九个。

一共二十多年,结果平均一个门类才只得一个大师,还有一个门类空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