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猜测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猜测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11-14 22:44:13 来源:笔趣阁

“你不是还有个剔犀盒子有疑问的?”待到这事儿一了,启老将《白阳青藤六册页》卷了起来,看架势是准备带回去房间继续观摩一段时间:“拿出来看看呗。”

“是这个。”周至将一个锦盒拿了出来,打开取出里边的东西:“主要是这个底,把人看迷糊了。”

冬日的北方阳光很充足,这个剔犀盒子经历了天然的氧化以及长期的摩挲,已然产生了浓厚的包浆,加上层层细密,中间偶带一层红丝的漆纹,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角质感,越发类似犀牛角了。

犀牛角中有一类最名贵的,是犀牛老了之后,在角内长出了一根白芯,从角底一直通到顶端,称作“通天犀”。

加工出来的物件儿也是层层自然生长的纹理夹着一丝白线,和现在这剔犀盒子的视觉效果非常相似。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盒子?”王老爷子将之拿起来端详。

东西是大开门的,这一点毫无疑问,现在大问题是盒子后修过,上头还有些残留的旧痕迹,这就有点扯。

按理说清宫造办处的手艺,要修一定可以修到完美,可是这只盒子,就好像是故意有人留下什么线索一般。

“底漆金字无论做工,格式,都符合造办处漆作所的工艺。”启老先说话了:“金漆宋字是规定漆工的做法。”

“不过这剔犀手法老练,云纹线条优美,比我收藏那个海棠盆还要精湛。”王老爷子摩挲着盒子:“纹路都给盘得柔润了,应该不是乾隆当朝的东西,后修也只修了底部,不像是器物本身有什么伤损,更像是为了增加漆层,专为留刻底款所用。”

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了漆盒底边上被后作掩盖了痕迹的剔犀盒子,启老问道:“老伙计,在剔犀盒子底边内侧上剔刻留字的风格,是不是只有……”

“那就极有可能是‘张成造’三个字!”王老爷子一拍大腿。

“张成造是谁?”要论起杂项的鉴定知识,周至在两位老爷子面前就彻底不够看了。

“张成造,是张成制作的意思,张成是元代浙江嘉兴髹漆名家。因为元明时期的嘉兴,因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水平较高,就成为江南重要的漆业中心,先后涌现出了张成及其子张德刚、杨茂、彭君宝等一批髹漆名家。”

启老说道:“《嘉兴府志》中记载‘张成、杨茂嘉兴西塘杨汇人,剔红最为得名’,《格古要论》中也称‘元末西塘杨汇有张成杨茂剔红最得名,但朱薄而不坚者多浮起,日岛琉球国极爱此物’。”

“我们故宫里有张成的剔红栀子花盘、国家博物馆有他的曳杖观瀑图剔红盒,此外在岛国也有私人收藏。”

王老说道:“但他的剔犀器就比较珍贵了,目前只有两件,一件剔犀云纹漆盒,藏于安徽博物院,一件剔犀云纹盘,藏于故宫博物院。”

“从刀工、纹饰和漆色来看,现在这件和那两件几乎一致。如果这被掩盖的痕迹是‘张成造’三个字的话,那这就是一件被乾隆工匠盖底剔款的元代器物。”

“你们的眼神要好一点,”启老说道:“你们仔细看看呢?”

大家又认真看了一回,差不多可以确定那里应该是有三个字,第一个字的确是左右结构,起笔位置和张字一样,尾笔是长捺;第二个字右下有个重笔,是反钩还是捺看不清,第三字起笔点和底部的捺笔,依稀可以分辨出来。

“如果按照‘张成造’三个字的结构来,倒也套得进去。”林婉秋说道:“但是具体是不是,也不能武断。”

“要断定的话,那就得去拍x光了。”王老爷子说道:“要不明天带到国博去鉴定一下?”

“做x光话,会不会影响到下一次鉴定啊?”周至问道:“不是说照一次x光,碳十四鉴定多几百年吗?”

“哈哈哈……”王老爷子乐了:“的确也是这个道理,但是被x光照过,就不能再做碳十四了。”

“其实先做碳十四也行,”启老说道:“不过就得取样,对器物有伤害。”

“还有别的方法吗?”林婉秋问道。

“有机物年代鉴定方法有很多种。”启老说道:“不过都有辐射影响,要不就需要对器物取样。”

“现在国内有没有尝试过红外热成像扫描?”周至突然问道。

“啥?”

周至在上一世听过一个故事,就是有科学家使用红外线成像技术,扫描毕加索的的作品《蓝色房间》,结果在图像之下,发现了一名系着领结的男子肖像。

《蓝色房间》的画面是女子沐浴的形象,而红外热成像技术扫描出一名有胡须,身体微微前倾,右手托腮的男性。

这就是“画中画”,有可能是毕加索先画了一幅男性肖像画,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极大可能是男子肖像画没没卖出去,于是在那幅画的画布上重新绘制了《蓝色房间》。

而这种情况还不是个案,这发现也引得各大博物馆利用这种技术扫描自己的馆藏,陆续发现了不少的“画中画”。

油画颜料绘制图画和生漆覆盖也有相似之处,周至就不由得联想到了这样的方法。

“就是扫描人肉眼所看不到的反射光,将之拍摄下来并且调整为肉眼可见。”周至解释这玩意儿的工作原理:“比如夜间,我们肉眼看不见黑暗中的人,但是这个人本身带有温度,会释放红外线,红外线成像技术可以发现黑暗中的热源。”

“不同层次的漆料堆叠,也会导致器物各个局部吸收和反射热辐射的程度各自不同,这样的不同应该也能够在成像上有所体现。”

“你的意思是说人眼分辨不出来的东西,不代表仪器分辨不出来,这三字儿用你所说的那什么仪器,或者就能够看出来了?”

“大约就是这么个意思,不过我寻思这样的设备医院或者一般科研单位有些不好找。”

“那哪里好找?这里是首都,只要你想得出来,我们应该都能找得到。”

“中科院光学研究所肯定有,要不就是军队。”

“那中科院那边我们去打听一下。”王老说道:“军队那边儿……”

“我和马爷问问吧。”俞斌摸出了大哥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