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渣的逆袭 > 第54章 京城

明渣的逆袭 第54章 京城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6:06:47 来源:笔趣阁

一道道惊雷在北京城的上空炸响,伴随着惊雷声,天空的阴霾化作倾盆大雨,瞬时笼罩了整个紫禁城。

乾清宫,一众文武大臣跪在殿内,头也不敢抬。爱新觉罗.玄烨坐在宝座之上,御阶上,一只精致的景德镇青花茶盏摔得粉碎,茶水、茶叶、碎瓷片四散。

布满麻子的脸上一片铁青,那是天花留下的痕迹,捏着龙椅的手指关节青白,手指微微颤抖,显然在强自抑制内心的愤怒。

雄心勃勃强撤三藩,想要做下一番大业。谁知吴三桂起兵谋反,耿精忠附之,天下造反势力风起云涌,海内动荡,京师哗然。

月前,陕西的战报传来,大将军图海携陕西提督张勇,平息了陕甘之乱。年轻的天子意气风发,仿佛看到了扭转战局的希望。

去年年底,福建潜伏的忠臣李光地暗地里传来军情,福建耿精忠和台湾郑锦内讧,双方互相征伐,耿精忠一怒之下,撤走浙江和福建沿海的兵力,任由清军进入。耿精忠财力匮乏,停发部下饷银,耿军军心浮动,大有可乘之机。

福建平则东南定,东南定则天下平。良机不容错过,玄烨立刻下旨给浙江逡巡不进的康亲王杰书和宁海将军傅喇塔,让二人与杭州将军拉哈达一起,即可率部南下,直取福建。

以浙江精锐对虎头蛇尾之耿精忠,本以为大胜指日可待,借机击溃台湾郑氏,稳定广东蠢蠢欲动的尚之信,斩断吴三桂的右翼,谁知天遭横祸,浙江精锐灰飞烟灭,就连清军统帅杰书和傅喇塔等人也是横死疆场。

更有甚者,广东传来消息,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发动兵变,炮击广州清兵大营,派兵封锁尚可喜的府第,并接受了吴三桂“招讨大将军”之伪号。尚之信叛乱后,两广总督金光祖、巡抚佟养钜、陈洪明也纷纷响应,跟着降吴。

年轻天子的雄心连连受挫,最近一段日子以来寝食难安,常常天不亮就到乾清宫等候南方军情,心力交瘁,睡也睡不好,难怪脸色难看了。

地上的一众满汉臣子膝盖都跪麻了,也不见皇帝让他们起来,乾清宫外大雨滂沱,乾清门里寒意逼人。

“都起来吧。”

过了良久,玄烨终于开了金口。

长江以南糜烂不堪,事态危急,人心浮动,这个时候让一众臣子,尤其是汉臣们久跪,谁知道会不会又逼出几个吴三桂耿精忠来。

也许这里面,已经有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找后路了。

“陕西那边,已经尘埃落定了?”

先论功行赏,振奋人心,然后再敲打敲打,恩威兼施,这是年轻的天子从汉人书籍学来的伎俩。

“皇上,陕西已经平定。吴三桂麾下吴之茂部、王屏藩部逃回汉中,关陇平定。大将军图海上奏,调陕西提督王进宝移驻固原,固原总兵朱衣客驻西宁,总兵陈奇谟驻庆阳。”

满兵部尚书纳兰明珠站了出来,上前奏道。

纳兰明珠,努尔哈赤儿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婿、武英殿大学士,也是朝中为数不多的支持康熙撤掉三藩的几名大臣之一。

“这些个十恶不赦的反贼!”

玄烨低声骂了一句,随即点了点头。

“准奏!图海平定布尔尼,又让陕西重归太平,于我大清有大功,封三等公,统西北兵,继续围剿汉中、四川叛军。”

“谢皇上隆恩!”

明珠赶紧谢恩,心里却七上八下。

只有西北军事上胜利,其它都是胶着或失利,尤其是浙江的溃败。也许下一刻,就是狂风暴雨了。

“南边的战事,你们都说说。”

玄烨轻描淡写,明珠额头冒汗,强自镇定。

“皇上,广西提督马雄居心叵测,起兵谋反。不过其家人尚在京师,族人还在固原。若是令他们前去劝降,也许能让马雄幡然悔悟,重归朝廷。”

他没有敢提浙江,而是从广西开始。

“索额图,你怎么想的?”

玄烨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

赫舍里·索额图,已故大学士索尼的第三子,玄烨已经过世的孝诚仁皇后的叔父,也是玄烨的宠臣。

若是按辈分,按汉人的称呼,玄烨还得叫索额图一声“叔父”。

当时朝中对于三藩造反之事争议不断,索额图请求处死倡议撤藩的明珠、莫洛、米思翰等人,被玄烨拒绝。

“皇上,以奴才只见,可善加安抚,不宜株连过多。图海也上疏,奏请招降马雄,方能孤立吴三桂,不让广西、广东连成一片。”

索额图思量着说了出来。

汉人官员纷纷起兵造反,除了安抚许以重利,不宜大动干戈。一旦杀伐太重,激反了汉人,局势只怕更糟。

“那就如图海所奏,让马雄的儿子马承先、马承宵持圣旨去广西,招降马雄。”

玄烨说完,目光冷厉,坐直了身子。

“湖广的战事如何?穆占已经动身了吗?”

雷厉风行,得乾坤独断,早些对南方的战局查缺补漏。

穆占在平定西北王辅臣时立功不少,回京擢升都统,佩征南将军印,统陕西、河南诸军南下湖广,征讨吴三桂。

“皇上,穆占已经出京,想必几日就会到湖广。如此一来,吴三桂大军被阻于长江以南,必难北上!”

明珠赶紧上奏,诚惶诚恐从。

朝廷让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守荆州,贝勒尚善围岳州,安亲王岳乐围长沙,简亲王喇布守吉安。命征南将军穆占助攻长沙,也是要把吴三桂牢牢牵制在长江以南。

勒克德浑、尚善,这些习惯了纸醉金迷的八旗将领,一群无用之辈!

要不是绿营兵在前面顶着,清军早就溃败了。

“李之芳那边,有没有消息?”

玄烨的话题,终于扯到了浙江的战事上。

“皇上,自从四月初上了奏折之后,李之芳就再没有了音讯。只是……”

索额图小心翼翼回道。

随着玄烨亲政,他的可是越来越君威……君心难测了。

“吞吞吐吐做甚,直言无妨!”

玄烨冷冷道,眼神中满满的不耐烦。

索额图心里发颤,硬着头皮说了起来。

“皇上,李之芳的儿子月前不知去向。奴才问过统领衙门,有人发现李之芳的女儿回了一趟京师,然后李之芳的儿子就不见了。”

李之芳总督浙江军务,衢州兵败,杭州城陷落,他在浙江销声匿迹,他的儿子又和女儿一起消失,思之如狂。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玄烨暴怒,拍着龙椅的把手,大叫了起来。

看他面红耳赤,额头青筋暴露,胸膛起伏不定,眼里似乎要喷出火来。便知他动了真气。

“陛下!”

满汉群臣诚惶诚恐,又是跪了满满一地。

自吴三桂反叛以来,战事持续了三年之多,各地持续糜烂,京城的满洲贵族们惊慌失措,纷纷嚷着要退回关外,玄烨承受的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陛下,龙体为重啊!”

“陛下,千万别伤了龙体啊!”

群臣纷纷进言,磕头声“蓬蓬”不断。

“皇上,李之芳居心叵测,肯定已经谋反。臣请皇上立刻下旨,捉拿李之芳及其家人!”

索额图连连磕头,大声奏道。

李之芳要是没有做贼心虚,何至于偷偷把儿子带出京师。李之芳的家人逃出京师,数天后才发觉,也不知道京师衙门这些官员,到底是怎么办事的。

满殿皆是磕头声,玄烨怒目而视,渐渐冷静了下来,目光却依旧阴冷。

对他来说,下面的这些臣子,大多数行尸走肉,只知道唯唯诺诺,磕头问安,没有什么处理政事的能力,更谈不上治国安邦。

不过,这也是经历此次叛乱,他才甄别而得知。

眼睛扫过下面的一众臣子们,尤其是那些眼帘低垂、低头哈腰的汉臣时,玄烨眼皮微微一抬。

“李之芳精明强干,治兵有方,朕对他信任有加,很是欣赏。君臣相知,本可千古美谈,他又何必如此?浙江兵败,是杰书和傅喇塔办事不力,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玄烨拍了拍龙椅把手,叹道:“想当初撤藩,朕也是想平西王等富贵荣华,颐养天年,谁知阴差阳错,竟闹到如此局面!”

“吴三桂挟封疆以重,张皇边事,自负万里长城,身负国恩,却起兵为贼。陛下宽博容纳,怀柔以德。吴三桂有负陛下,陛下无须自责!”

内阁学士兼汉礼部侍郎陈廷敬磕头奏道。

“朕是真想念熊锡履啊!”

玄烨感慨一句,然后道:“都起来吧。”

熊锡履是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也是玄烨经筵日讲的“帝师”,因票拟有误试图隐瞒,被免官赶回了江宁。

“皇上圣明,皇上仁爱臣子,臣等必会尽忠职守,报效朝廷,为皇上分忧!”

汉兵部尚书黄锡袞赶紧上前附和皇上。

旗人奏对,有以臣相称,也有以奴才自命,但汉人则是只能称臣。

清朝在内阁之下设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每部分设尚书和左右侍郎,而且都是满汉双配,即尚书一满一汉,官阶为从一品:左右侍郎各一满一汉,官阶为正二品。

满汉兵部尚书虽说都是从一品,但真正掌权的却是满兵部尚书明珠,黄锡袞这个汉兵部尚书主要负责执行层面的事情,权力大大减弱,最多只能算是明珠的副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