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魏武侯 > 第323章 粮价上涨

北魏武侯 第323章 粮价上涨

作者:青山隐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45:48 来源:笔趣阁

穆建明看完江夏这边的情况介绍,是有些佩服这些古人的。

章卫。

当初沈兮瑶随手救下的一个人,自己又为了有口怀念前世的零食,又教会了他做辣条。就是这么一个贩卖辣条的,现在居然是江夏附近最大的蛇头。从南岸运人到北岸那叫一个六,每天都有发往江北的船只。这还是遵从对方愿意的情况下,并没有使用强制手段。要不然运走的人过多。

沈兴林。

这个想着要嫁给沈兮瑶做赘婿的人,被他和皇帝联手教训了一把之后。也许是吃了亏心里有了悔悟,他此次的变现也是不俗。跟江夏郡里不少豪绅的交情都不错,就连江夏的太守对其也是礼遇有加。他顺便还把其代理的白瓷生意也开拓了不少。

也正是有沈兴林的配合,章卫才能打着沈兴林的旗号在江上来去自如。江夏方面的楚军根本不会去查章卫的船,大魏的水师是自己人,更不会检查他船上有什么。

上了岸以后还有褚清莹接应。

再说褚清莹。

这个小女孩儿看着有些娇憨可爱。在沈兮瑶、竹安郡主之间,扮演着一个邻家小妹的角色,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没想到也是个狠人。

当初就是因为考虑她是宰相的孙女,其本身也是柔柔弱弱的,没有沈兮瑶这样的武力值。怕她出事才把她安排在军营之中。

现在居然一声不吭地从庐州水师大营里跑了出来!身边就剩五二零一个人在保护她。

要是那五二零有多高的身手也行。可他就会三招,还不知道那三招练的怎么样了呢。

这事自己居然不知道!

沈兮瑶估计也是刚刚才知道的。

因为沈兮瑶书写这些内容的时候,笔迹明显要粗重很多,跟书写其他内容的笔迹完全不一样。

这边自己从没有插手过,全靠这三个人在经营。

如果说在建康的时候,是鲸吞了南楚将近四万人,那这江夏就是蚕食了,蚂蚁搬家似得也弄过去数千人。

更关键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褚清莹看穿了自己的谋划,直接就是奔着人口去的。

没错!

穆建明最终的目标就是人口。

什么降低含铜量,让货币主动贬值。

什么打量收购楚蜀两国的粮食,扰乱粮食市场。

这些都只是手段而已。

人口才是目的。

大魏的人口资源实在是太紧缺了。

修半条运河,朝中都要讨论好久。

不是因为缺少钱粮,缺钱可以慢慢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充足的人手。

在前世,穆建明太知道人口红利的好处了。

现在整个大魏才不过一千多万人口,这点儿人口够干什么的。大魏的疆域对应前世的位置,人口差不多有三亿多。

就算因为粮食和生产力的问题,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就算只有一成也有三千多万,有了这么多人,什么南楚、后秦、蜀国。用人推也能把这几个国家全都推平了。

穆建明手里还有后续一些列的计划,都是为了提高魏国居民的幸福程度,以吸引其他各国百姓偷渡过来。此消彼长之下,从根本上削弱几国的实力。

“章卫,你再说服其他人跟你去江北的时候,不用那么着急。”

既然褚清莹这边已经看破自己的意图,直接奔着人口去的,那穆建明就得帮帮场子。多少也得给出出主意,不能厚此薄彼了。

章卫迟疑的问道:“那我要怎么办?”

“你把想去江北的人聚在一起,让他们各自都讲一讲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再从江北接几个人过来,也让他们说说现在的生活如何。两相一对比,不就更吸引人了么?”

在前世,前辈屡用不爽的诉苦大会,不用白不用嘛。

章卫想想了,双手猛地互击。

“不愧是恩公,这么好的办法我怎么就没想到。”

穆建明心安理得的接收了章卫的敬佩。转头又对沈兴林道:“你也做的不错。可以继续结交城中的权贵,只不过你要注意一点:一味的屈意结交并不足以让他们在关键时候帮你。该舍弃你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弃你而去的。”

“表妹,那我该怎么跟他们打交道?”

穆建明听了这称呼,嘴角不由自主地抽动了两下,也只能无奈地接受。

“最好是有共同的利益,以你为中心把他们凝聚在一起。这样一旦你出了事,他们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到时候他们所有人都会帮你。”

沈兴林低头考虑了一会儿。

“若是这么说的话,必须得让他们离不开我才行。一旦离开我,他们的身家钱财都会受到损失。”

穆建明点了点头。

沈兴林为难地道:“那我该用什么办法来做这件事?我想了想,好像也没什么行业能让我控制住这些人,让他们以我为中心,让他们根本离不开我。”

穆建明也砸了砸嘴。

要想达成这一目的,要么掌握行业上游,要么就是掌握关键的技术。

可现在一般都是以手工为主的,就算是劳动密集型的丝绸行业,其养蚕、缫丝、纺织、染色各个环节,也大多都是手工生产。

从上游根本控制不住,也只能在机器上想想办法。可是江夏现在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丝绸生产基地。

“现在一时半会我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若是后秦那边有了消息就好办了,我就能让你达成这一目的,眼下嘛……你可以拿白瓷的生产技术与他们一起经营烧瓷的生意。”

“表妹,那可是咱们沈家的独门绝技,真的要拿出来?”

“拿出去吧,拿出去了我们才能有更好的东西。”

穆建明是一点儿也不心疼。

毕竟除了白瓷,他这儿还有掐丝,珐琅等等技术没用出来呢。

“行,那我就试一试。”

沈兴林有些欣喜地道。

穆建明又看向章卫。

“过江再见到褚家小姐,让她尽快返回庐州军营。这边有我呢。”

“明白。我一定劝褚小姐回去。”

穆建明嗯了一声。

“告诉褚小姐,已经过江的人不能白白养着,都把他们养懒了。把他们都送到江都去,那里有成尚书他们,会安排好一切的。”

“是。”

该交待的都交待了,穆建明挥手让二人离开。

沈兴林所说的事,让穆建明又想起来一位惦记沈兮瑶身子的人——李匡。

这倒霉孩子说是要去西域一探究竟,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沈兮瑶那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得到他的消息了。

从这天开始,沈兮瑶驻扎在江夏郡城外,和章卫一起对附近的百姓游说江北的好处。

至于北迁,却再也不让章卫去做,而是不断地在乡村努力扩大宣传。

因为和穆建明当初计划的几乎一样。南楚的诸多州府,秋收差不多都已经结束。除了受灾的地方以外,其他的地方几乎都算是丰收。可诡异的是,市场上粮食的价格却不停地上涨。

从内侍处汇总过来的情况看,粮价从每斤七八文钱,已经涨到了十一二文。

就算如此,穆建明仍下令各地加价收粮。能不能收到粮食还在其次,一定要把价格推高。

为此,穆建明让人专门雇了一批人,就在各州府之间来回传递消息,人为地加快了消息的流传速递。

面对这种情况,南楚方面自然也有人看出了不对劲,竭力上奏朝廷,要求严查各地粮商。

只可惜现在的粮食几乎与财富划了等号。

一石粮食多存一日就有可能多赚百十文钱,十日就是一贯。那数百上千石粮食,十日便是数百上千贯的铜钱。

穆建明派人只是开了一个头,剩下的全交给了南楚各地的士绅商贾去做。

这些人自发的便开始炒作粮价。甚至粮价都能达到一日三变。有些地方甚至开始出现了饥荒。

尤其是在嘉兴,这个沈兮瑶最先去的地方,徐悠泽、吴衍、黄敬升、杜在廷几个人后悔的肠子都快青了。谁能想到粮价竟然会翻着跟头的往上涨。

当初以六文钱一斤的价格卖了上万石粮食,现在竟然少赚了几万贯的钱财。

这几个人时不时地都聚在一起唉声叹气。

谁都知道嘉兴盛产粮食,这段时间来县里收购粮食的商贾不计其数。收粮的价格一涨再涨。

从沈兮瑶手里赚的那点儿钱,现在根本就买不到多少粮食,更关键的是,现在想买都没地方买去。

百姓们也不傻,现在粮食涨价涨成这样,手里的粮食都捏的死死的,不肯轻易的卖出去。

于是徐悠泽、吴衍、黄敬升、杜在廷等人各种骚操作就开始出现了。

一个多月前,百姓们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了完成交税,几乎都从四家手里借过钱粮。

现在四家便开始了催债。

管家带着家仆、护卫,拿着拮据挨门挨户的上门收债。但凡搜出一点儿粮食,都被当做利息被抢走了。

什么?

搜出的粮食够连本带利还请债务的?

那不能够!

这利滚利那是那么容易还清的。

没有了粮食就用田地家产抵债。

再不济家里不是还有女眷么。

因为商贾汇聚于此,望江楼那样的销金窟正缺人呢。

百姓们就算是告到县衙也没有用。

当初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潘越就算是想为百姓做主也没办法。只能沦为四家的帮凶。

何况还有一个立场不明的陈主簿站在背后。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