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851章大举调动

明末之新帝国 第851章大举调动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聂大英没有任何的拖延,在接到了对方的消息以后,马上就回去,当然那带去的二十万两银子,他也都欣然笑纳了,计划带了回去。

但是他这可是二十万两银子,数量极其的多,也很重,他们只能先找一个地方藏了起来,然后轻车简从,迅速的赶回了京城。

聂大英他们赶回京城的时候,整座北京城差不多已经变成了军营。

进进出出的都是士兵和军用物资,这是因为崇祯皇帝为了山东决战,把他北方所能调动的军队都往这一带调动了。

大明军队的主力,一向是部署在九边一线,这就是沿着长城的九大重镇集中部署,对抗死灰复燃的蒙古帝国。

当然精锐的九边大军,在经过历不断的抽调,去对付建奴,对付蒙古人,去对付刘军,去对付流寇,其主力已经损失的差不多了,现在虽然还保持着几十万的编制,但是都是一些新兵和老弱病残为主。

但是朝廷也都顾不得这么多了,就算再差的兵,也是一个兵,总能够拿武器向前冲吧?都往京城调集,然后分派去保定或者是天津卫。

现在朝廷的官员和皇帝,就在争论一个问题,这就是要要不要把关宁铁骑都调回来。

关宁铁骑就是大明最后一支精税部队,这一支部队,由辽西的将门组成,也是守卫着大明在关外的最后一片土地辽西走廊,这支部队一直走在对抗建奴的最前线,享受大明朝最为丰厚的军饷和待遇,一个辽响,差不多就把大明朝给拖垮了。

大明从全国搜刮过来的钱财,也都拼命的往这一个坑填,但是这就是一个巨坑,怎么填也都填不了的坑,他们也都没有办法填了。

在以前,关宁铁骑镇守在关外,非常的重要,不可轻动,不过今日要保卫大明在关内的利益,只能动了。

如果没有关宁军在关外的作战,整个这镇就丢失了,建奴随时就可以攻打长城。

长城是一道墙,一道军事防御体系不假,但是军事防御体系也要其他的东西来辅助的,没有这些东西辅助,它也发挥不了作用。

而且关宁军在山海关一带镇守,就让关外的建奴无法突入长城,如果没有了宁锦防线,建奴可以沿着辽西走廊,快速的进入山海关,直播京师,也就是三天的路程。

北京城的地位,注定了它的战略意义,也都让每个君王都可以美其名曰的:天子守国门,但是天子守国门可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像现在,他们就悲剧的处于建奴和华夏军两大势力的夹击之中,任一种势力全力压制过来,都可以把他们压垮。

其实早在刘家造反,就有人建议应该要迁都了。

但是大明固有的体制实在是太强大了,这些固有的体制在推着大明向前走,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只要一说迁都,朝中的官员就纷纷叫嚣,这是崽卖爷田,这是没有骨气的表现,都没有重量级的大臣同意。

其实朝廷的官员,大家伙都知道迁都就是最好的办法,可以避免他们同时受到来自两个方向的夹击,但是言路不同意,朝中的舆论不同意,就连皇帝都没有办法。

其实崇祯皇帝他是有意思迁都了,这不是要丢掉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他们还可以回来,但是朝中群情汹涌,议论纷纷,让崇祯皇帝也不敢坚持,因为就是他自己也都不确定这就是对的。

谁都说,今天放弃了,明天可以夺回来,但是他们丢失了关外的辽阳,丢失了沈阳,丢失了广宁,都回来过没有?

连他们丢失了整个江南、湖广、四川等地,也都没有夺回来,只怕一丢失,就是永远的丢失的了。

既然是如此,还不如轰轰烈烈一战,胜利了就保有眼前的一切,如果是失败了,也像一个名臣(汉子)般活着,不要这般窝囊的活着。

但是皇帝和朝廷都知道,现在就是到了生死关头,他们必须做出抉择了,崇祯皇帝把九边重镇的精锐,都往这里集中,既然大臣们不肯点头,不愿意迁都,崇祯皇帝就自己下旨,把关宁铁骑也都调回来,放弃关外所有的领土,调更多的兵力回防。

因为他们现在也算是发现了一点,就算他们现在不舍得放弃关外所有的城镇,估计这些城市也会自我崩溃,宁锦方向可以维持,这是因为朝廷在这里投入了巨量的钱粮。

这些钱粮就像一个巨大的窟窿,大明的产生的血肉,大多数都往这里填了,但是却填不了这个窟窿,令大明的国力前所未有的衰退。

当年一代名帅孙承宗他一手造就了宁锦防线,确实是挡住了敌人从辽西方向向京城发起进攻,让想从这里进入大明的敌人,被撞的头破血流,但是其所花的钱,也都非常的多,多到了大明都无法承受的地步。

当然这么多钱往这地方填,也是因为上上下下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贪污体系,所谓的辽响,已经成为了一个固有的流程,大家钱到手了,就知道应该怎么分润。

宁锦方向对于朝廷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其重要性是不用说的,只要在朝廷有选择,都不会将其放弃。

问题是现在的朝廷,他是没有的选择了,因为朝廷也都养不起宁锦防线了,并没有能力往这里投送大批的粮食,大批的军饷了,要么是任其自生自灭,要么就是将其撤回关内,皇帝干脆就下令,将其撤回算了。

当然令皇帝能够下定这样决心的,也是因为聂大英的回来,报告了他们的消息。

这就是关外的建奴,日子也都不好过,在辽南的华夏军,可是让建奴陷入左右受敌的地步,华夏军部署在辽南的军队,虎视眈眈,将建奴军队盯得死死的,有这支军队在,建奴就有心南侵,也不敢全力以赴的南下。

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朝廷放弃了宁锦方向,建奴也都不敢全力以赴南下,首先要对付的,还是辽南的华夏军。

既然是如此,朝廷就没有必要花费这么多钱,部署这些军队在这里了。

干脆朝廷把军队撤回来,把场地让给了华夏军和建奴,让他们在关外斗一个生死,这叫做坐山观虎斗,当双方斗的筋疲力尽的时候,大明也都该打赢了山东之战了,再次回归这里。

这是崇祯皇帝打的如意算盘,也是朝廷他们所打的如意算盘,尽管朝中议论纷纷,但是他们依旧还是这么干的了,这样干的好处,就是让他们抽出的数十万的军队,迅速的回防,至少是解决大明眼前一系列危机的暂时方法。

大明现在最大的危机,自然是刘贼,也是建奴,他们现在用这种方法,暂时解决了两个问题,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

但是又发生了谁也都料想不到的变故。

在朝廷的设想之中,抽调出来的关林铁骑,将会抽出数万人马,作为南下驰援山东的主力。

这一支部队,也就是著名的关宁铁骑,他们以前也都多次参加了国内镇压流寇之乱,比如说洪承畴手下的大将祖宽,就是辽西将门主官祖大寿的家奴,但战功而至总兵。

现在他们终于要把关宁铁骑这一只猛兽放出来,全部放出来,用于对付关内的敌人了。

但是他们想的未免有点过于理所当然了,这就是祖大寿和吴襄等人,他们世代在这里当官,在当地的关系枝盘错节。

本来他们的势力就已经强大,当年的孙承宗组建宁锦防线,可是大力的提拔了这些人,就让辽西将门开始形成了。

辽西将门首领祖大寿,其在孙承祖担任督师期间成形,于袁崇焕期间成为了尾大不掉之势。

他们拥有了巨大的实力,就盘踞在这里,养寇自重,可以向朝廷要挟,要什么就有什么,都据传他们跟建奴相互勾结,双方相约,狭路相逢,见面也都不是厮杀,而是向天上放箭。

总而言之,关宁铁骑就是盘踞在辽西这里一带的地头蛇,他们是这一片地方的利益代表,他们只要在这里养寇自重,就可以向朝廷索要辽响,基本上是要什么有什么,虽然朝廷中的其他官员也加入这行列,一起分享巨大的辽响,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凭着这样的优势,分了一大份。

现在朝廷倒好,一方面既要他们卖命,一方面又让他们离开辽西这风水宝地,而卖命的钱却不给他们,这就令祖大寿还有吴襄等人,惊恐不已,担忧不已。

祖大寿愤然道:“土地爷也就是在土地庙里面称王称霸,这离开了土地庙去城隍庙,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吴襄也都十分的不安,他说道:“现在的朝廷,已经开始不讲武德,要我等卖命,居然连开拔费和军饷都不给,咱们关内这么一撤,把祖先留下来的土地都给扔给了建奴,还成为了没有根的浮萍,四处为朝廷去卖命,最终客死他乡,尸骨不得回,惨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