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852章辽西将门

明末之新帝国 第852章辽西将门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辽西将门本来就是盘踞在这一片土地上的地头蛇,所谓的地头蛇,也就是在地头上才能够成事,离开了本地就啥都不是了,也就是因为如此,朝廷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也令他们愤怒不已。

他们可是知道,一旦他们这些主力后撤,估计想回来,也就难了。

而且他们也都明白一点,如果直接上战场拼命杀敌,再想以前一般,向朝廷索要各种好处,估计也就难了。

且看现在朝廷对付杨嗣昌,还有洪承畴他们的手段,简直就是把兵当叫花子,打仗就要卖命,没钱谁爱干谁去。

而且在辽西这一片土地之上,他们就是称王称霸的王,如果离开了这地去到天津或者是保定,人家不是兵部尚书,就是总督大将,他们就是给别人提鞋的料,所以接到了朝廷的诏令以后,祖大寿连夜的前来找吴襄。

两位辽西将门的领袖一商量,就觉得这是乱命,不可奉诏。

别看吴襄平时有些怂,但是作为山海关总兵的他,也是一个有能耐的人,一旦撤出了这一片地,他就知道,他们将面临不测的命运。

吴襄说道:“我们守卫的士地,是我们世代相传的土地,朝廷居然崽卖爷田心不疼,把田地卖给了建姒以后,让我们有何面目去见祖先。”

祖大寿作为辽西将门的领袖之一,他就知道这件事将会对辽西将门造成巨大的利益损害,如果他们一旦撤往内地,就是流浪的狗了,就像那些辽南的辽民,去到了登莱等地,只能要饭了,但是他可不像吴襄这般,说出这种理直气壮高大上的话来,等对方说出这样的话来以后,他也觉得着啊!就是这样子啊!作为一个军人,就应该死守世代镇守在自己的领地上,而不是弃城而逃。

所以两位大将坐了下来,一番密议以后,就写下了奏折,让朝廷收回诏令,说这是乱命,让朝廷收回诏令。

崇祯皇帝正全力以赴组织山东之战,打赢了山东之战,大明就可以延续,如果是打输了,就得去要饭去,而为了打赢山东之战,他也拿出了他压箱底的本事,洪承畴、杨嗣昌、朱燮元三位大将所统率的军队,只是第一波,九边重镇的军队,加上关宁铁骑,将组成援军,浩浩荡荡的赶往支援。

谁知道他料想之中的援军主力关宁铁骑,在接到了圣旨以后,居然不肯成行,这就令他有些震怒了。

祖大寿,辽西将门领袖,祖家在关宁军中是什么地位呢,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号双泉,是万历年间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官祖仁的次子。

而且山海关总兵吴襄之子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而祖大寿干的最出格的事情就是袁崇焕被崇祯下狱后立马带着人就跑了,崇祯拿他还没办法,只能叫袁崇焕写信叫祖大寿回来。

而且在祖大寿首次降清后,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崇祯皇帝不仅没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崇祯皇帝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都借故推辞,始终坚守在锦州城里。由此可见,辽西的本土势力就是只认将军不认皇帝。

对于这样的人,皇帝早就想办法收拾的了,奈何就是对他们没有办法,他们抱团,拥兵自重,难不成现在还派兵去抓拿他们不成?

皇帝看见对方不肯来,没有办法,只好下诏,对方进行奖赏,又升了对方的官,希望能看在大局的份上,派兵前来。

祖大寿和吴襄等人,自从抗拒了圣旨以后,他们就知道,这件事没法善了,朝廷只是想让他们去送命,让他们当炮灰,他们不可能离开本地,随时会面临朝廷的打击,所以他们开始命令军队进行动员。

但是他们也都明白一点,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朝廷是不可能不可能出兵攻打或者剿灭她们的,只能够听之任之。

祖大寿就在说道:“想让咱们去为你白白的卖命,这怎么可能办得到?”

关宁军的另外一位领袖人物吴襄也都深以为然,点了点头。

辽西将门,本质是辽西地主集团,孙承宗与袁崇焕在豢养辽西军阀这件事情上真的是居功至伟,大量辽饷流入辽西军,辽西将门一边与建奴打打停停做生意,一边愉快的喝兵血吃辽饷,不亦乐乎。

由于不希望辽饷断绝,辽西将门就不肯出全力消灭建奴,甚至对建奴的作战中疯狂卖队友,掣肘真正想办事的人,鼓吹忽悠左手打右手玩法,中间油水巨大,形成了一条辽饷利益集团。

他们真的没有战斗力?像是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建奴把他们给逼急了,他们可是能在正面战场上把之建奴都击退,但是他们需要将战事遥遥无期的拖延下去。

而且他们也都信了那一句老话,这就是土地爷就得呆在土地庙里,如果朝廷用强怎么办?他们也都有些不以为然了?

现在的朝廷,难道还能派出三十万大军去征讨他们不成?

朝廷唯一能对付他们的,就是卡断他们的粮食和军饷供应。

关宁军能够迅速的崛起和膨胀,这也是因为朝廷自从建立宁锦防线了以后,每年都往这里输送巨量的辽响,让他们赚了很多很多的钱,全国这么多军队之中,只有关宁军他们的军饷是优先供应和不会少的。

当然自从华夏军崛起了以后,他们的军饷也都被克扣了,这已经引发了他们巨大的不满,在在引发了他们巨大的不满以后,朝廷没有下旨抚慰,没有进行补偿,反而让他们把自己的地盘都让出来,全部去关里面卖命。

这叫他们怎么可能答应?辽西将门作为本土地主的利益代表,哪个家里面没有几千或者是上万佃农或者租户为他们耕田种地。

这些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生在这件地方,长在这一片地方,在这乱世之中,获得一片安宁之地,再让他们让出来,难道去别的地方做乞丐不成?

祖大寿等人就是这般的忽悠手下的兵的,朝廷这是要忽悠大家去要饭,他们迅速的上下一心,达成了一致,就是决定不奉诏。

这样的做法,可是令新任的蓟辽督师是非常的上火,不论是谁,摊上了辽西将门这样的手下,也都头大如斗,以前的孙承宗或者是袁崇焕,对他们有提拔之恩,这些人还听几句,到后面的人,既能没有提拔之德,也都没有什么恩德,双方除了上下关系,也就没有别的了,所以他们根本都不鸟你,大兵在这些将领的手中,他不鸟你,你还真没有办法。

所以不管总督如何的下令崔促,他们就是不肯动,朝廷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紧急下诏,诏令在高阳的孙承宗,让他紧急出山,统帅这一支部队,为朝廷效力。

现在的朝廷,他们也都天真的认为,要使动关宁铁骑,可能只有孙承宗这一位老帅了。

祖大寿等人在京师也有眼线的,听到了朝廷这样的对策,也都令他们惊惧不已,如果是别人来了,他们不用担心,不用害怕,这是因为兵都是他们的,只听他们的话,别人来了也都没有用。

但是这孙承宗这一位天启帝师来了,这就不同了,宁锦防线就是孙承宗时候建立起来的,许多人都是他那时候提拔的,对他们有知遇之恩。

如果这样一位人来,直接绕过这些将领,估计也能指挥部下的兵,这就令他们慌了。

吴襄连忙地跑去锦州,面见祖大寿,商议这件事情的应对之策。

祖大寿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也都是小庙失火慌了神,如果是别的人来了,他祖大寿可以不鸟对方,但如果是孙承宗来了,他还真不敢反抗,他也不是这老爷子的对手,对方巨大的威望,可以把它吃的死死的。

祖大寿只能说:“不能让孙阁老来这里,他来了,就没有咱活的地方了。“

吴襄眼中寒光一闪,他说道:“干脆派兵去,半路……”他做了一个一刀切的手势。

祖大寿说道:“你疯了不成?孙阁老对我等有再生之德,做出这种事情,岂不是猪狗不如?”

吴襄他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要如何才行?难不成都让咱们去关内要饭不成?”

祖大寿他也在头痛这问题,该如何是好,他们就是这一片地的地头蛇,离开了这片地,就啥都不是,他们与其说是大明的关宁军,还不如说是大明的藩屏,是在大明、蒙古、建奴之间左右逢源苟活下来的,一旦离开了任何一方,他们都没有眼前这般过的这样的滋润,至于说去关内,更是去要饭去,摊不上什么好处,祖大寿突然说道:“既然前方无路,我们何不向辽南的孙传庭都是求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