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862章你死我活

明末之新帝国 第862章你死我活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许建强欢欢喜喜的向崇祯皇帝禀告,他说道:“济宁乱了,济南乱了,临清都乱了,整条运河都乱成了一锅粥,已经无法正常的运作了,刘贼想通过运河运送物资和兵力的办法,彻底的流产。”

这算是旗开得胜,崇祯皇帝十分开心,他说道:“这可是大好的兆头,爱卿你可是立下了头功。”

许建强居之不疑,他说道:“运河一线,能有今天这般的乱象,还真与臣下的努力有关,漕帮这一群人,都是见利忘义之徒,他们见小利而忘大义,见大利又惜身,还以为小打小闹就可以轻易的获得功名富贵?”

崇祯皇帝说道:“现在他们就做的相当不错,爱卿你是不是有点要求过高了?”

崇祯皇帝说道:“陛下你真的以为这一切全部都是漕帮的人干吗?这些人只想小闹一番,然后就坐享军功,全靠我锦衣卫和东厂的干员,从中斡旋,为他们加一把火,才有今天的场面,这是有功者名单,臣为前线,赴汤蹈火的将士们请功?”

崇祯皇帝将奏折拿过来一看,他这才解释了心中的疑惑,其实他也在认为,漕帮这一群人,都是一群贪心无耻之徒,他们只是为了钱而干活而已,他一听到消息,这帮人为了钱,居然敢这么的拼命,真是令他喜出望外,这性价比可真是高,起码比朝廷的官军还要给力,现在才知道,这一切都是东厂和锦衣卫从中干了不少的事情有关。

这上面便提到漕帮的人只是罢工,而东厂的人却偷偷的把官府的官兵、官员都给杀了,引发双方之间的仇恨,让他们直接的开干。

至于炸开了几个河段河堤,也不是漕帮的人干的,而是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干的,当然刘贼他们肯定会认为,这是漕帮干的,所以双方才会矛盾一触即发,直接的就大打出手。

崇祯皇帝笑道:“爱卿果然是朕的肱股之臣,所奏准了。”

不过皇帝又说:“如此一来,只怕死的人会很多,朝廷的大军必须马上出发。”

许建强说道:“这一把火,还不够旺,朝廷的大军还不能出发,最好让漕帮的人跟刘家的人干起来,双方打的差不多了,我们才出手,这样便水到渠成了,想要功名富贵,想要公候万代,这可以,但必须要拿命来换。”

这一点,皇帝是认同的,别看大明朝封了这么多公候,除了开国以后,其他人封为侯爵伯爵的,都是皇亲国戚,其他的都不可能,大明两百多年,也是这九个文臣能以军功封爵。

要封爵拿命来换,这还是朝廷真的写照,至于他自己也都觉得,自己的担心有些多余,漕帮的人本来就是跟刘家沆瀣一气,蛇鼠一窝,他们以前一起合作,才把朝廷害得这么惨,才把他们坑得这么惨,现在他们因分赃不匀而打起来,这是罪有应得。

这些都是国家的虎狼,让他们自相残杀,反而可以让天下太平,不过崇祯皇帝更加关心一件事情,这便是:“我朝廷大军何时出发,才是合适?”

如果是以前,他绝对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问计于对方。

朝廷的大事,皇帝自有主张,兵部自由主张,岂是他一个宦官可以过问的,但是放眼整个朝廷,也好像只有他这一个宦官可以做一点实事,所以皇帝就把他视为左右臂膀了。

毕竟无论是在哪里,能弄来钱粮的才是大爷,有奶便是娘,放眼天下皆准。

许建强说道:“微臣在南阳的时候,曾与朱公讨论这一个问题,朱公通过跟华夏军无数次的交战,总结出华夏军的弱点,他认为我军要取得胜利,首先必须在下雨天出征,雨天刘贼的大炮就发挥不了威力,就是我军大显身手之时,朝廷的大军,应该等春天的第一场雨。”

本来大军出动,最忌讳的就是下雨,因为道路泥泞,让军队行动不便,冒着雨,也都让士兵容易淋雨,感冒受风寒,非战斗减员非常的多,但是他们面对的,可是天下最强大的虎狼之师,对方的火器部队,非常的厉害,简直称得上是天下无敌,只能够趁大下雨,对方的火力发挥不了威力的时候出手,否则就差不多是送死。

如果是第二个人说,没有说服力,但是这一句话可是朱燮元说出来的,他可是大明军之中,唯一一个可以全歼敌人一个师的猛人,他说出来的话,很有说服力,不但皇上听了信,就连洪承畴和杨嗣昌也都深以为然,他们准备了大量的蓑衣,就等着下雨的时候出征。

皇帝和朝廷现在面临如此的困境,他们也改变了许多的事情,比如说在以前,他们打仗,肯定就会在朝廷之上定下来庙算,这仗该怎么打,定下庙算以后,就吩咐下面怎么打,丝毫不得乱来,否则就是违抗旨意。

但是他们这样子做,吃的亏实在是太多了,再也不敢如此了,所以崇祯皇帝已经授权给他手下的三位大帅,只要他们认为时机合适,就可以发动进攻,歼灭敌人。

当然他们之间,如果能够相互协调,效果会更加的好,朝廷所要做的,就是协调他们之间的行军。

现在各方统计上来的数据,朝廷能够出动和动员的兵力,将超过七十万,这七十万而且还是上阵杀敌的部队,不算负责后勤的民夫。

这也都可以说是大明自从正统年间以后,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自从土木堡之败以后,大明就没有出发动过如此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这一场行动,也都耗尽了他们所有的资源,如果这一场仗,他们打败了,可以这么说,敌人不打过来,他们自己也都会自我崩溃。

所以这一场战,是关系国运之战,双方都是只能胜不许败,皇帝才会如此关心。

只是崇祯皇帝现在也算是明白了一点,那便是他越是关心一样事,越是在乎一样事,就越容易搞砸,把事情交给手下的将领们去做,好像能够做得更好,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好了,做皇帝的,就是协调他们之间的行动,催各地送来更多的粮食和军响。

大明自从失去南方以后,基本上就没有赋税收入可言了,虽然北方几个省还在掌握之中,但是大多数都是,不是受天灾,就是兵灾,根本就没有什么粮食赋税。

形势如此的危急,崇祯皇帝也不得不被逼着干一些不想干的事情了,比如说他开始只是让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向这些豪门贵族和和有钱的人下手。

如果是以前,他绝对不会这么干的,因为他认为这些是自己的支持者,皇朝的根本。

但是他在想,皇朝都没有了,又要根本有什么用?这些人口口声声说的与国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国同休,那现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是不是要牺牲一下自己呢?

朝廷一直就穷着叮当响,连发军饷的钱都凑不出来,但是这些富豪们可是大鱼大肉,光是通州附近的一个李三才,就从他家里面抄出了几百万两银子,几百万两啊!国库里面都没有这么多,皇室里面都没有这么多,他一个当官的,居然就捞了这么多银子,这也让崇祯皇帝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但是崇祯皇帝这一种向官绅们下手的做法,确实是短期之内解决了他们军饷和粮食的问题,但是却是让他迅速的失去了朝廷的支持,大量的官员开始怠工或者是罢官,挂冠而去,朝廷也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即使首辅周延儒全力的弹压和维持,也都令朝廷发挥不了以前的作用了。

现在崇祯皇帝,已经很难通过官府系统来获得钱粮或者是管理地方,只能够通过他的军队和东厂组织来维持统治。

这种就是饮鸠止渴,但是没有办法,在如此要命的情况下,就是饮酒止渴也得饮。

皇帝现在就是全力让军队和东厂来收集这些粮响,往往都是东厂和锦衣卫罗织罪名,然后直接就交给军队来让他们接手,能够搞到多少就多少!

为了打赢明年的山东之战,剿灭敌人,皇帝是不惜任何代价,用尽一切办法了,这样子也都让北方一片哀鸿遍野,不但民不聊生,而且官不聊生,虽然是如此的状况,但是皇帝和朝廷确实是在短期内凑齐了大批的银子,大批的粮食,也就拉出了几十万军队的声势来。

如果是以前,朝廷凑出七八十万的军队去打仗,这是不可能的,光是后勤补养和粮食的供应,就会成为巨大的问题,但是崇祯皇帝现在确实是拉出了几十万军队,他也都明白一点,现在的问题,主要的就是军事,问题解决了军事上的问题,其他的就好说话了,否则他也不会如此穷兵黩武,这等于让孱弱的大明服下一挤狼虎之药,不是刘贼死,就是大明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