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885章渐入困境

明末之新帝国 第885章渐入困境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洪承畴和杨嗣昌这种想法没有错,在跟敌人进行全面大战的时候,后方重镇没有拿下,他们派兵回来拔下了这一根钉子,无后顾之忧以后再跟敌人进行决战,保证后路的畅通,这是没有问题,明智之举。

但是他们两位大帅的建议,却是被朝廷所否决。

朝廷否决的原因很简单,现在华夏贼各路大军,已经先后的进入了山东,很快就会进入济南,如果让他们进入济南以后,朝廷的大军想攻下济南,这就很难了。

最好的策略,就是在敌人大军没有进入济南之前,一举拿下此地,那时候他们就可以以逸待劳,抵抗敌人的大军了。

传统意义上来说,后方的城市,必须拿下,这是对的,就是为了保证退路,也是为了保证粮道的畅通,这几乎是兵家金科玉律。

但是朝廷的大军没有这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朝廷也都没有足够的粮草辎重,他们粮响自筹,这就不存在粮道被断的说法。

其二:就是用朝廷的话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退路可言,有进无退,只有攻下了济南,灭了刘贼,这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其三:至于说怕被他们围困日夜攻,吓得魂都附体,朝不保夕的守城军,还能反击不成?还能断他们后路不成?

所以朝廷拒绝了两位大帅的建议,命令他们挖更多的壕沟,设立更多的栏栅,把这两座城重重围困起来,只要确保敌人无法突围,无法出去以后,其他的兵力,全部用于济南方向的攻击。

朝廷的回复,可是令洪承畴和杨旭嗣昌大吃一惊,后方的路还没有理顺,居然就敢出动几十万大军,深入敌阵,去攻打济南,策略上是对的,实际操作起来很危险,很容易就断了后路。

洪承畴和杨嗣昌用兵,一向用稳,像这么冒险之策,他们可是不干,所以马上就拒绝了朝廷的旨意,继续的执行既定的政策。

此时的山东大地,已经是战云密布,在南边的所有城市,已经进行了动员和备战,东昌府则是处处大战,东昌府已经分为了两大战场,一部分就是洪承畴部,他们集中围攻临清,而另外一部,则是为以杨嗣昌部为首,围攻德州,可以说处处地方都在打仗,这样子也都令华夏军的兵力,十分的不足。

看华夏军的意思,他们已经放弃了对河间府、临清、德州等地的救援,他们的生死命运,就看自己的本事了,他们将会集中兵力在济南,与敌人决一死战。

因为刘忠勇的大军,在抵达了以后,再也没有向前一步,而是在济南进行备战。

半个多月以后,刘远桥的大军,也将会抵达这里,加强济南的防卫。

可以这般说,双方都在抢时间。

洪承畴就十分愤怒,在出战之前,皇帝和朝廷可是信誓旦旦的向他们保证,保证不会干预他们的作战,让他们放手而为,但是这一开打以后,他们马上就变卦了,马上就开始对他们指手画脚了。

要知道朝廷一开始可是授全权予他们,这么做主要就是因为没有军饷,没有粮食,只能够许下一些诺言,忽悠他们去打。

结果他们出去以后,马上就变卦,士兵们可是怨气不小,更重要的是他们攻进了山东以后,也都没有想象之中的金山银山,对方可是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所到之处,能搬走的就搬走,能烧了就烧,让他们捞不到什么好处。

人都逃了个清光,咱们就想抓一些人来做民伕,做后勤,这都不行,这让他们的压力非常的大。

而且华夏军的顽强,也出乎他们意料之外,在他们想象之中,他们出动了七十万大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雷霆万钧般压来,如果是明军,只怕会闻风而逃。

但是华夏军没有逃,他们只是主动地进行战略撤退,收缩了兵力进行固守待援,他们放弃的地方,朝廷的官军轻易而举的就占领了,他们没有经历什么困难,轻易就占领了大片的城市,占领了许多的县城,但是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反倒分散的兵力。

让他们去攻打华夏军重兵集结的县城的时候,是被华夏军的大炮和火枪打的头破血流。

现在虽然是雨季,天在下着雨,华夏军不敢在野外作战,但是他们依靠着城墙,盖了许多的临时的棚子,可是让他们的火枪火药没有受潮,就发挥了威力,当明军大举去围攻对方严阵以待的城市时,他们的死伤就非常的惨重了。

你们如果不发动集团冲锋,不用人海战术,就没有办法冲到他们面前去,如果使用人海战术,往往又是成了对方大炮的活靶子,对方架构在城墙之上的红衣大炮,一炮轰击过来,就是犁出几条血肉胡同,炸死了几十个人之多,令明军心胆巨寒。

在一开始,明军兵力充足的时候,他们是兵分多路,遍地开花,但是当兵力深入到东昌府以后,战线开始拉长,他们的兵力进一步分散,就没有那么足了。

而且他们没有后勤队伍的弊端,也都出来了,就是前方已经把粮食和辎重都打没了,后方也都没有人把这些东西运过来,在原定计划之中,他们是就地筹粮的,但是都被华夏军烧了个精光,还筹个锤子?

这就令他们一开始全面进攻,变成了别无没有办法,只能选择有限的几个地方,进行重点进攻了。

即使是重点进攻,他们还是想先把后路扫平了,确保自己的粮道充足了,进退自由了,才去进攻济南。

而杨嗣昌部也都表示,必须拿下了德州,才会围攻青州,进入东三府劫掠那里的粮食。

但是朝廷方面又有不同的看法,朝廷则希望能够速战速决,在朝廷眼里,只要攻下了济南,打败了刘远桥的部队,杀死或者是生擒了刘远桥,他们就可以获得胜利了。

如果像杨嗣昌,还有洪承畴他们的计划,他们将会花上数月时间来用于拿下河间府和德州府,就是浪费了大好的时间,刘远桥就会利用这一段时间,进入济南固守在这里,跟他们决一死战。

到那个时候,济南又会变成了另外一个德州或者是河间府了。

而且攻进了山东以后,他们才发现,他们并不是闯进了太平世界,这里也不是任由他们驰骋和纵横的地方。

华夏军虽然放弃了大多数的县城,集中兵力固守在主要的县城之中。

这也就意味着这广阔的原野,就是明军撒欢的地方。

华夏军的主力部队,没有办法开上来,但是他们的骑兵,可是早早的出发,抵达了这里,在守城和攻城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是在广阔的野外,他们的作用,可就大了去了。

布日固德的骑兵师,基本上已经全部的调进了东昌府,他的骑兵师,分成十个千人队,来去如风,他们专门袭击明军的薄弱环节。

明军组成重兵集团,他们不敢轻易的攻击,但是如果明军士兵出现在野外,就很容易受到他们的袭击,逼着明军不敢分兵,只能够抱团取暖。

本来按照许多明军士兵的想法,进入了山东,就是他们撒欢的地方,就是他们自由驰骋的天堂,谁知道他们只要是低于上千人的部队,就会受到华夏军骑兵的袭击,打得他们落花流水,哭爹喊娘。

布日固德本来就是一个骑兵高手,很擅长使用骑兵,特别擅长于轻骑兵的战术,他们来去如风,袭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令敌人苦不堪言。

洪承畴和杨嗣昌等也都派出了自己的骑兵队,与之进行对战,对他们进行追逐和厮杀,但是在野外的撕杀之中,他们可是让布日固得的骑兵,打得哭爹喊娘,死伤惨重,畏敌如虎。

因为布日固德的骑兵,主要就是以蒙古雇佣兵为主,这些都是十分精通骑术和骑射之术的猛人,他们可以在马背上吃马睡觉,来去如风,袭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如果你结成了兵阵和硬寨,他们又不袭击你,如果你在行进之中或者是野外进行打秋风,就被他们攻击和袭击。

这样的战术,虽然说消灭不了明军的主力,但是却大大的拖延他们的速度,更重要的就是逼着明军不敢分兵。

他们根本就不敢派出小股部队去搜刮钱粮,去搜刮钱粮,都得几千人,几千人的出去,这就让他们在这方面的效率大大的降低。

明军这是迫不得已,他们派出了无数支小队去乡下搜刮钱粮,抓壮丁,但是这些人大多数都受到华夏军袭击,他们这些兵,一旦落入了对方手上,就是被对方砍了脑袋,拿去领赏。

而且当地的老百姓,还是跟华夏军一条心的,他们处处的跟明军作对,为华夏军的骑兵通风报信,令华夏军的骑兵,就像处处的长了眼睛一样,只要明军骑兵敢落单,就会受到他们的袭击。

这样子也是洪承畴和杨嗣昌等,想回师把这一片地方,进行了一个彻底的绥靖,确保后路畅通无阻以后,再跟敌人主力进行决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