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887章坚决对抗

明末之新帝国 第887章坚决对抗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杨嗣昌如此的刚烈,可是把宣旨的使者都给惊呆了。

使者认为这可是圣旨,是朝廷和皇帝联合签署的,杨嗣昌即使是万般的不愿意,他也都得捏着鼻子认了。

自古以来,有谁敢拒绝皇帝派来的监军?皇帝派来的监军,就是意味着对掌握兵权大将的不放心,所以才会派。

你居然敢拒绝,这是有图谋不轨之心?还是有别的想法?而且如果说朝廷不同意了,这只是中旨,现在连朝廷的官员他们都同意,这就说明这是符合大明的整体利益的,不是皇帝一个人的想法,而是朝廷的想法。

估计就连朝廷都在担心,这些领兵大将,在外领兵打仗,军权民政一手抓,权力缺乏监督,很容易就会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监军使的出现,可以很容易的牵制他们。

要知道朝廷的文官,是很痛恨监军使,但他们都同意这么干了,可见皇帝是说服了其他人。

但是杨嗣昌断然拒绝了。

使者又惊又怒,他说道:“杨大帅,你可知道这可是圣旨,不是中旨啊!”

自万历年间的党争以后,官员就喜欢封还中旨,以显示其刚正不阿,因为封还圣旨,得罪的就是皇帝一个人,出名气出风头的却是自己。

如果封还圣旨,得罪的是皇帝,还有全体朝廷的大臣,这并不是每个官员都能扛得住的。

杨嗣昌愤然道:“本官自然知道,这就是圣旨,本官不敢违抗圣旨,奈何年老体衰,能力有限,不足以领导大军,现在向皇帝陛下请辞。”

使者又惊又怒,他说道:“杨大帅,你也是一个饱读圣贤之书的君子,当知道凡事以大局为重,现在国家正值生死存亡之秋,你竟然为了一己之意气,而置国家大事于不顾,这是何道理?”

使者不这般说还好,这一般说,可是令杨嗣昌更加的气愤,杨嗣昌指着对方大骂道:“你竟然敢如此胡说,如果说本官是不顾大局之人,又岂会在无粮无响的情况下,还为朝廷拼命打仗?但是朝廷可曾体会过我等的苦楚,可曾体凉前线将士的苦楚?”

看见对方发怒,自有一种威严的气势,使节不敢顶撞,他做好做歹说道:“这是朝中诸公和皇上一致的建议,杨公坚持的对抗,又有何好处?”

杨嗣昌说道:“就是不对抗,也没有任何的好处,既然明知道已经是打败仗,取死之道,杨某人又何必往坑里面跳。”说完就把自己的官帽取了下来,这是真心撂挑子不干的做派。

杨嗣如此强硬,倒是让使者为之害怕不已,他连忙回去朝中汇报。

杨嗣昌一向非常听朝廷大臣的话,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朝廷的诏令,很少会有顶撞,很少会提条件。

谁知道这一次,他竟然如此的刚,他不敢说不接圣旨,但是却来个更狠的,连官都不做了。

这样子就令兴冲冲准备出发的高起潜十分的尴尬。

太监高起潜,以前就是信王府中的奴才,在朱由检当了皇帝以后,他就开始鸡犬升天,一直都在外面监军,可以说有很丰富的领兵经验。

在吴桥兵变时,他负责监督关宁军,因表现出色而受到皇帝的赞誉,但是后来,他也与所有的监军太监一样,因为在地方横行不法,贪污**,受到了民间和朝廷清议一致的批评,皇帝迫于无奈,把这些监军都一一的召回,高起潜也在其中之一。

不过皇帝对他依旧是信任有加,仍委以重任,当朝廷准备调集关宁军入关,首先就派遣他去监军,只是当时高起潜有病在身,不能立马前往。

等他病好以后,马上就请缨准备去关外监军,为皇帝效力,刚好这时皇帝出自于对几员掌兵大将的担心,决定再次派出监军使,节制前线诸军。

高起潜看见这样的场面,就觉得非常的没面子,心里面也就恨死了杨嗣昌。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一点,天津大营算是杨嗣昌一手拉起来的,所有的将领都效忠于他,愿意为他卖命,这一次没有粮响,都能够出兵,就说明了他的能力。

如果他愿意配合还好,像他这样子坚持的不配合,他去了只怕也讨不了好。

高起潜看见杨嗣昌如此的反感,拼死的不配合,只好上书朝廷,不去前线监军,就在天津卫大营,为前线的将士筹集粮草,准备军需辎重等等,这也算是找了个台阶下。

朝廷方面对于杨嗣昌如此的刚烈,如此的不识大体,是十分震怒,但生气归生气,现在的朝廷还真离不开杨嗣昌,现在东路军齐头并进,正处于激战的关头,也就属于生死关头,临阵换将,会给军中带来最大的动荡。

如果是以往的军队,换了一个将帅,未必能够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现在的东路军,基本上是左凑右凑临时凑起来的一支军队,没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大多都是乌合之兵,如果再临阵换将,只怕会激发军中士兵最大的不满,然后引发哗变。

最后他们迫于无奈,只能够答应高起潜的建议,让他坐镇在天津卫,负责后勤,你杨嗣昌不是老是说,后勤供应不足,粮草不足吗?现在派个朝中大员,为你负责筹粮响,你应该没有意见了吧?

就算是有意见,朝中正式官员的任命,也不到你指三道四。

朝廷做了决定以后,迅速的派人前去通知正在收拾行李的杨嗣昌。

杨嗣昌他可是真的被气坏了,在使者走了以后,他马上就命令亲随,收拾行李,准备打包走人。

东陆军的统帅撂挑子不干,可是令他身边的人都震惊不已,本来大军现在已经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攻势,准备攻略各地,突然间就传出到派来监军,杨嗣昌不干的消息,可是令军心大乱。

杨嗣昌对太监们没有好印象,太监来监军,除了指手画脚瞎指挥以外,就干不了别的好事。

正当大军人心惶惶,无心恋战的时候,朝廷再次传来了诏令,拒绝杨嗣昌的请求,要求他继续担任东路军的统帅,不会再往他这里派遣任何的监军,由他全权负责所有的战略战役行动。

这次传旨的,还有锦衣卫,就是东厂许建强派来的人,他向杨嗣昌暗示,要么就是继续为朝廷效力,要么就是仿太祖皇帝时的旧事。

太祖皇帝时的旧事,这便是人才就必须为朝廷所用,如果不能够为朝廷所用,也都不能够为敌人所用,所以就得铲除。

杨嗣昌也知道厉害,他只是一时气愤而已,他也舍不得放下这一份权倾天下的职位,既然朝廷已经做出了让步,他马上就坡下驴,表示向朝廷认错,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

这一阵风波,就是这样子过去了,但是却给东路军的士气,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而西路军的洪承畴,他可是没有杨嗣昌这种底气,朝廷派出了曹化淳前往监军,他也都不敢反抗,只能够默默的承认这一个结果。

洪承畴为人八面玲珑,十分的圆滑,他可是不敢正面跟曹化淳干,却率领了所有的军队,全力以赴去围攻临清。

对这一位朝廷派来的特使,理都不理,这便是摆出一份姿态,你该干嘛,就干嘛,只要不干涉我们大家,就相安无事。

曹化淳也都知道,猛龙难压地头蛇,所以初来乍到,他也不敢怎么样,只能萧规曹郁随,本来他来这里是带有使命的,必须要说服前线的将领听朝廷的政策,那就是在短期之内,集结最多的兵马,全力以赴的攻打济南。

但是看见洪承畴的做派,根本都不**他,洪承畴及其将领们的意见高度的统一,这便是必须拿下临清,得到足够多的粮食和人口以后,这才有足够的资本,去攻打济南,没有人可以空着双手,饿着肚子去攻打一座大城市。

下面的人坚持这么做,曹化淳也都无话可说,因为他现在算是发现了,以前戴着钦差的这顶花帽子,可以处处的高人一等,可以处处的颐指气使,呼风唤雨,为所欲为。

但是现在对方都不鸟你,像这些统兵大将,他们不甩你,你就没有办法。

洪承畴这样子做,已经是相当的客气了,如果他像是杨嗣昌一般,他这个监军使的脸就丢大了,也就没脸见人了。

在离开京城之前,高起潜可是气焰万丈,十分的骄傲,他认为可以有一番作为的,但是现在只能在天津内夹着尾巴做人,根本就不能染指军权,不能掌兵,没人听命于你,根本就不能称之为监军使,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泥胎菩萨,对方捞了好处,不会分给你,立下了军功,与你无关。

至于朝延的政策,皇帝的期望,自己的雄风壮志,不提也罢,一提会更丢人。

高起潜倒霉,但是如果跟去朱燮元元那里监军的王德化相比,那他就算是幸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