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968章你请我愿

明末之新帝国 第968章你请我愿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肖宁、布日固德、祖大寿、吴襄、吴三桂等人,再加上五万精兵,这是华夏军目前,能够拿出的最大机动力量了。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横扫几个省,也就是这么点兵力而已。

如果他们要是驰援关外的话,估计也就是这么多兵力。

华夏军出兵,不会像大明一样,动辄十几万人,那是因为他们不把后勤人算在里面去。

如果按照大明的出兵标准,每三名士兵,就是必须配备一名后勤人员了。

而华夏军则采用相对灵活的手段,这是跟刘远桥父子都是商人出身有关,他们本来就是运河四大船队之一,也都拥有远洋舰队为他们运输物资,说白了他们也算是物流业的一员,算是运输界的一员,这一行有多少猫腻,他们也都一清一楚,有多少潜力,更加的清楚。

官方运输物资,他们是强行的征发民夫,抓百姓去拉去运,效率低,成本高,而华夏军则吸取了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把他们的物资转包给民间的车行、驼帮,由他们来运送物资,虽然账面上支出了不少的银子,但是效率大大的提高了,损耗也都大大的降低了,更重要的是,速度更快了,不会动不动就出动十几万人的场面。

所以说肖宁所率领的这一支军队,全部都是可以用于战斗的军队,而不是混杂了大批的民夫和壮丁的军队。

肖宁也是华夏军之中的后起之秀,认为是刘宗勇之外最为优秀的将才,最重要的一点,他是华夏军一手培养出来的人,忠心方面没有什么问题。

虽然像是孙传庭、洪承畴、杨嗣昌等人,也都是统帅之才,也都非常有能耐,但是他却不是肖宁这一种根正苗红的刘家人。

而且肖宁他也是公认有机会被封为国公的人,这一次对他委以重任,就是希望他能够更进一步。

对于刘远桥的重托与太子爷的信任,肖宁当场发下了誓言:“不破白城!不擒林丹,誓不回师!”

其他的各位大将,也都当场的拍胸口做了保证,一定竭尽所能,完成此战。

祖大寿、吴襄等人,也都热血沸腾,有心大干一场,他们是后来才加入华夏军的,称得上是后娘养,但是华夏军依旧对他们唯以重任,这令他们干劲十足。

加入了华夏军,他们是兢兢业业,忐忑不安的,就怕自己这些后娘养的,会被别的人所孤立和歧视,但是加入了这里以后,他们才发现,华夏军是拥有很好的氛围,这就是你有功劳,一定会冒出来,有过一定会被处罚,所有的事情,都是凭真本事说话。

这就让一切变得简单了,不用勾心斗角,所有的心思,都花在打仗上,这是祖大寿等人十分欣慰的,也就让他们信心十足,准备干一些事业出来。

华夏帝国出动数万精兵,突袭白城,皇帝陛下寄予了很大的厚望,他们也都知道此战若成,必定名垂青史,就在华夏军中有了立足之地。

华夏军的动员能力非常的强,这边才宣布出兵,第二天军队已经离开了京城,沿着官道,迅速的扑向了白城。

在这一支大军出动了以后,刘远桥又在御书房,召见了洪承畴。

洪承受这次率领数十万大军投降,刘远桥任命其为总督,依旧统领原来的手下,其原来那些将领,也归他指挥,名义上可是有二三十万人。

但是洪承畴也都十分识相,在得到了华夏军资源的支持以后,他就开始精简这一部分人马,那些老幼病残的,就发了一笔安家费和路费,让其回家,也协调地方,让这些退伍的军人在地方能够混个一官半职或者混一个差事,令士兵们皆大欢喜。

他也都成功的把他的军队,精简到十万人,这十万人的军队,可是能战的军队,比起以前华夏军,是远远的不如,但是比起以前的明军,称得上是精锐了。

手上有这一支军队,洪承畴信心十足,有把握横扫天下,这只是吹牛逼的想法,在加入了华夏军以后,他也都被封为伯爵,以军功而封爵,称得上是光宗耀祖了。

只不过洪承畴这一位总督,就是一个总督,没有具体的头衔,也都没有具体的作战任务,现在刘远桥正式任命他为三边总督,负责率兵前往陕西,平定当地的游寇之乱,恢复地方的治安,也都要接管整个陕西,向更西北的地方发展。

刘远桥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一统的天下以后,有心向外进行扩张,他的野心可不止于只恢复大明疆土,而是希望能够恢复到汉唐盛世的局面,陕西再往西走,就是汉唐西域故地,如果能在这一片地方恢复中华文明,这才是强大的帝国。

自然!刘远桥也都把他这一番心思,告诉了洪承畴。

洪承畴听了以后,十分的激动,以前的明军没有办法对外扩张,那是限制于国力和后勤方面,在华夏军崛起后,后勤方面十分的强大,也都拥有足够的钱粮对外扩张,恢复汉唐时代的荣光,就成了每一个军人的无上荣光。

但是洪承寿他有些为难,他说道:“臣其实早在归降之前已有明言,臣母亲已老,臣希望能够回家,俸养父母,等母亲百年以后,再度出山,为国效力。”

这一句话,还真是洪承畴当初说过的,他说过这句话的时候,其实也是想用孝道来包装自己,作为明将,他向华夏军投降,肯定是难逃贰臣之名,如果说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孝道,这就可以稍微包装一下自己,令自己的名声没有那般的臭。

洪承畴他是不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的,他就知道当官不进则退,如果你手中掌握权力的时候,就可以实现心中的理想,如果退了以后再度回归,就没那么容易的了,多少大臣最怕的就是在关键时候丁忧。

就像当年的张居正,正在自己人生最为关键的时候,父亲去世了,虽然他通过权势,让皇帝夺情,让朝廷夺情,但是却招来了天下的骂名,为后来的悲惨局面,埋下了伏笔。

洪承畴他这般想,主要是为了名声。

刘远桥是什么人?称得上是人精,对方心里面想什么,他是一清二楚,所以刘远桥断然拒绝了对方的请辞,他说道:“自古忠义难两全,为国效力,就是大忠孝,我华夏帝国与大明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凡事以集体的利益为重,所以爱卿就勉为其难,继续担此重任吧?”

洪承畴脸有难色,他说道:“微臣已经离开家里面十几年了,十多年都不曾见过母亲,一直不能在母亲跟前尽孝,十分的不安,深恐子欲孝而父母不在。”

在这个时代,不孝就是天大的罪行,对于这一点,刘远桥也是认同的,他也是一个十分孝顺母亲的人,造反之前,他首先请教的就是母亲的意思,就是怕连累了母亲。

但是刘远桥就知道对方只是在找借口而已,所以他说道:“还是那一句话,自古忠孝能两全,为人处事者,就当做大事,光宗耀祖,这才是对祖宗,对父母的尽孝,你回去只是一家人之孝顺,如果到了陕西,平定一方,守牧百姓,让众多的百姓,都过上好的日子,这才是大忠孝,大孝顺,相信令堂会谅解,也会以你为荣的。“

刘远桥这般说了,洪承畴他只好勉为其难了。

刘远桥说道:“大军出发,需要时间,你可以借此时间,星夜南下,回家乡一趟,见见父母,拜拜祖先,然后继续的为国效力吧?你当谨记一点,为国为民,才是真正的大孝顺,大忠义。”

在刘远桥这般说了以后,洪承畴正好就坡下驴,他跪在了地上,恭敬的说道:“臣遵旨。”

洪承畴他当然不是想辞官回家去孝顺父母,他们一家子都是从苦日子中过来的,他就在父母的跟前又如何?他们一家子以前就是靠卖豆腐卖豆干为生,难道他还想跟老娘回去卖豆干不成?

他当官了以后,有财有势,家里面买了更多的田地,购置了豪宅,更买了不少的丫鬟仆人伺候老娘,让老娘也过上了贵妇人的生活。

如果让老娘选择的话,她对目前的生活应该是满意的,而不会喜欢自己回去以后,帮她再卖豆干。

洪承畴也意识到一点,华夏军为的拉他入伙,可是花下的大价钱,人家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他也都必须付出相应的回报,才能令华夏军满意。

如果他不能够令华夏军满意,不能让对方高兴,反手就能把他给弄死,他洪承畴既然已经出人头,已经守牧过一方,统领过千军万马,就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那种生活,再也不可能下地耕田,再也不可能卖豆干了。

如果他干这种活的话,估计他的仇家都不会放过他,而上寻上门去,把他给灭了,他这样子做,主要就是为了惺惺作态,表面上好看而已。

刘远桥就是明白这一点,所以一再坚持,双方就在这一种你请我愿之中,达成了协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