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967章传国玉玺

明末之新帝国 第967章传国玉玺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林丹汗草原上牧民公认的蒙古帝国三十五代的大汗,光是称号便长达三十五字,全名:呼图克图圣武成吉思大明薛禅战无不胜无比伟大恰克剌瓦尔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转金轮法王,记性不好,一般念不出来。

在其出生之前,蒙古察哈尔部落已经是长期的式微,他们只是草原上名义上的共主,但那在那些普通的牧民眼里,还是神明一般的人物,但是如果在那些有权有势的部落首领那里,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主人,根本就号令不了他们。

就连林丹汗在十岁继位的时候,明朝的官员对他的评价都不高,都认为他也都是跟以前的历任大汗都没有什么分别,都是傀儡一个。

但是当其当上了十年的大汗以后,就展现出了他的非凡实力,草原上的各大部落大多数都听命于他。

正当林丹汗想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在东北崛起的,咄咄逼人的建奴,不仅夺取了大明的辽东,也夺取了不少蒙古的地盘,对他的权威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而曾经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对上了满洲的重甲步兵,也都节节败退,在建奴拉拢、分化、和亲等手段联盒打击之下,林丹汗的势力开始衰退,逼不得已,才选择联合大明朝,共同对付敌人建奴,但是也都抵挡不了建奴的手段,在建奴的一再威迫之下,察哈尔的林丹汗,也都节节败退,他曾被逼到,准备放弃了本部,远逃青海的打算。

如果不是华夏军突然间崛起,占领了辽南,只怕他就得西逃了。

华夏军突然间崛起,占领了辽南,打得建奴节节败退,也都抢了不少大明的地盘,让本来就复杂的形势,更加复杂了,但是林丹汗却认为形势前所未有的好,山上多了几只老虎,他大可以坐山观虎斗,等双方斗出结果来,坐收渔翁之利也。

在林丹汗的眼里,目前他们是最安全的,如果是建奴得势,要对付的就是辽南的华夏军,关内的明军得势,要对付的是则是华夏军或者是建奴,无论哪方面得势,他都不是首先要对的人,所以他就准备好在这里休养生息,默默的发展,准备卧薪尝胆,卷土重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华夏军在夺取的燕京城以后,还没有平定天下,国内还有许多的敌人,就抢先的向他下手了,在国内还没有完全平定的情况下,居然就已经出动了五万多精锐的步骑,偷袭察罕浩特(白城)。

刘远桥任命肖宁为主帅,对草原上非常熟悉的布日固德、祖大寿、吴襄、吴三桂等人为副将,率领五万精兵,对白城进行突袭。

无论是布日布德,还是祖大寿的部队,都是长期的在关外作战,对这一片区域十分的熟悉,现在他们更是齐装满员,带上了足够的装备和粮食,对白城以致命的一击。

察哈尔部落本来只是东部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逐水套而居,但是林丹汗他登位以后,就认为必须建立一个都城,成为草原上的圣地,以加强草原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他的这一种做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自从他建立了白城以后,这里就成为了蒙古草原上名义上的都城,牧民们朝拜的圣地。

在冬季的时候,有许多的牧民,都喜欢赶着牛羊来这里过冬,就是对这里的一种认可。

而来自于各地的酋长,部落的首领,也都定期的来这里朝拜,算是承认了他这一位草原共主的地位。

建立了都城以后,确实是让察哈尔部落的牧民过上了稳定的日子,也都奠定了其王者的地位,但是他也都失去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流动性,很容易就成为了敌人攻击的靶子。

以前明军十分的衰弱,没有能力深入草原攻击他们,是从东北大地崛起的建奴,可是拥有十分强大的武力,已经多次尝试对他发动进攻。

在历朝历代,对付草原民族的战争之中,往往怕的不是跟对方决战,而是在草原之上找不到敌人。

深入草原的汉军,只要找到了敌人,往往都能将敌人打垮。

最怕的就是这些狡猾的草原人,那没有正面的跟你决战,没事就跟你在广阔的草原之上游花园,逛草原,把你拖垮了,拖累了,就是不跟你打。

当其把你拖垮拖累,拖到没有粮食,拖有没有耐性的时候,当你想撤军,不想打的时候,他们就从四面八方的扑上来,把你打的找不着北。

当年的朱棣,率领几十万明军,五征漠北,每一次都打的蒙古人落荒而逃,但是这也相当于某种武装游行,对方看见了明军如此强大,根本就不与之交战,而是等明军来的时候,他们就深入草原,明军撤退了,他们又再度卷土重来,在他们这里,土地不重要,重要的是牛羊和牧民。

林丹汗建立了白城以后,则改变了这一种格局,既然是他们的都城,是他们的圣地,就是他们必须要守的地方,也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够轻易撤退,不能玩他们祖先,万试万灵的那一招。

虽然白城建立在两座大山之间,易守难攻,但是对于远征的中汉军来说,攻打一座跑不动的城市,远比要攻打逃跑的比兔子还快的蒙古人容易。

华夏帝国统帅部,就是看见了这一种可能,所以才会选择派出一支精锐部队,深入草原,准备对白城进行致命一击。

刘远桥下了旨意,目标就是要拿下林丹汗,就是要拿下他手中的传国玉玺。

林丹汗现在依旧还是草原各大民族的共主,也就是蒙古帝国的三十五代大汉,把他生擒活拿了,就意味着灭掉了蒙古帝国。

要知道大明虽然是在蒙古帝国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但是并没有完全继承蒙古帝国的全部遗产,只是占领了蒙古帝国在中原部分的土地而已,而在广阔的关外,依旧还是蒙古人的天下。

大明重新修了长城,并且沿着长城修建了九边重镇,布下了百万大军,主要对付的,就是北方强大的敌人,也就是蒙古人。

这一般的说,蒙古人就是大明自建国以来最为强大的敌人,一点也都没有毛病,你看大明都灭亡了,蒙古人的残余,依旧盘踞在草原之上,在广阔的草原之上,还有无数的部落,视他们为共主,等待他们的召唤。

在刘远桥等人眼里,如果能够趁此机会,一举攻下了白城,灭掉察哈尔部落,就相当于灭掉了蒙古帝国,这样的盖世军功,不是一个皇帝,可以拒绝的诱惑。

同时也就意味着缴获林丹汗手中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华夏历史上的第一重宝,可以跟传闻之中的大禹九鼎相提并论,其价值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

自从始皇帝用它作为镇国之印以后,它就作为君权神授的象征,拥有了传国玉玺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没有传国玉玺在手,就是白版皇帝,缺少神性。

在学术界之中,公认的传国玉玺已经随着唐末帝李从珂毁于五凤楼的大火之中,这一场大火,连五凤楼这样的建筑物都烧成白地,更不用说这一块玉石了。

其后宋徽宗得到的那一块应该是假的,虽然经过了众多的学术大家,一致评论,认为这是真的,但别人都有一个疑问,如果是真的,宋徽宗这货还能让金人给俘虏了,还能亡了国,成为了历代历朝皇帝之中最为丢人的那一个?

其后元朝所获得的那一个,虽然很多人认为是真的,但是更多的人也有别的看法,应该是后世造假的,真正那个绝世奇宝,传国玉玺已经是毁了。

但是对后世的帝王来说,传国玉玺是真是假,其实只是锦上添花。

宋继承于唐,可以理解为宋代是从唐代手中接过了皇位,也接过了传国玉玺(皇权)。

其后蒙古人崛起于沙漠,灭掉了宋朝,一统天下,也可以说从宋朝的手中夺取了传国玉玺,他手中的那一块是真是假,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皇权在手。

其后的明朝,虽然是在元朝的废墟上建立来的国家,但是他却是没有彻底的灭掉元朝,元顺帝可是带领着他的整个朝廷,逃往了上都,也就可以理解为,传国玉玺依旧还在他们的手上。

其后明军虽然多次对蒙古人进行了打击,捕鱼儿海一战,更是给蒙古帝国的残余以致命的打击,但是其皇帝终究是逃了,也可以理解为,他把传国玉玺带走了,大明这十几位皇帝,都可以理解为没有传国玉玺的白版皇帝。

在广阔的世界人民的心中,有很多人还在认为,蒙古帝国的皇帝,才是东方的主人。

刘远桥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一次一定得拿下白城,生擒林丹汗,得传国玉玺自然是最好,如果没有的话,他也会令人仿造一枚,只要将蒙古帝国的皇帝拿住了,灭掉其国,就可以从其手上,继承其国祚,也就是说,可以继承传国玉玺。

刘远桥他对几位领兵前去的大帅说道:“此战关系重大,诸君当依计而行,全力以赴,不得有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