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狼域 > 第七章 农场小镇

狼域 第七章 农场小镇

作者:亚忠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8:23 来源:笔趣阁

三、四个钟头后,成钟竟然看到了青海湖。

青海湖,那可是令成钟无限神往的地方。

他双眼紧盯着窗外,心中深深感叹此行不虚,能够见到魂牵梦绕的青海湖。

他知道,青海湖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

他通过书本,也知道一些关于青海湖的故事和传说。

比如,唐朝初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

当年,文成公主由长安(即西安)远嫁雪域(即青藏高原)吐蕃,路途遥远艰难,如天地相隔,再无机会返回家乡。

唐太宗为了宽慰她,请世外高人为她制作了一面日月宝镜。

“和亲”队伍经过近一年的长途跋涉,行至赤岭,即将离开唐朝国境时,公主站在了山颠。

举头向东遥望,良田千顷,杨柳成行,炊烟漂渺,在最远看不到的地方,有她日思夜想的故乡。

转身向西遥望,茫茫草原,牛羊点缀,天高云淡,是她即将度过一生的地方。

她命人拿出宝镜观看。

镜中的长安,街市繁华,宫殿巍峨,父母亲人历历在目,不禁愁思万缕。

猛然想起自己联姻通好,保持汉人与吐蕃和睦相处的重任,看到吐蕃王松赞干布投来的企盼目光。

她毅然将日月宝镜抛下山谷。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宝镜变成了碧波万顷的青海湖。

公主潸然泪下,泪水流成倒淌河,由东向西汇入了青海湖。

后人敬仰和怀念公主,为记住她抛下日月宝镜断绝思乡之念的地方,便把赤岭称为日月山……

班车一路前行。

如同变魔法一样,青海湖先是毫无征兆地出现在成钟目力所及的远方,然后迅速变大,来到了他的身旁。

此刻,青海湖平平展展地躺在那里,就像大海一样望不到边际。

湖面已经冻结成厚厚的冰层,湖体就像一面巨大无朋的“神镜”,在并不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闪烁着万点金光。

班车沿着湖畔前行,成钟的心灵久久沉浸在震憾之中,激动不已。

真想拉过一个人,向他讲述自己内心的感受。

但车中所剩几人,个个目光平静,见惯不怪,有的甚至酣睡不醒,真是知音难求啊。

马二老婆倒是与成钟的表现差不多。

她也把脸紧紧贴在冰冷的车窗上呆呆张望……

离开大湖不远,男人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车。

成钟知道,目的地快要到了。

但是那一对男女下车的时候,成钟并没有立即跟下去。

班车又开动了,五分钟之后,成钟突然大叫:

“快停车,快停车!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差点坐过了头!”

司机气得骂骂咧咧,成钟不予理睬,夺门而去。

他不愿引起了那两人的注意,故意让车开出一段距离后再下车。

凭他的奔跑速度,不怕会跟丢的。

附近并没有建筑物,说明还需要步行。

成钟往回疾奔,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那对男女就在两百米开外,他们离开公路,向北而行。

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

成钟也不管有路没路,踩着枯草和薄雪,不紧不慢地往前行进。

在车上听人闲聊,似乎到了QH省海北地区。

成钟的地理知识十分有限,除了知道青海湖之外,对海北地区的情况一无所知。

第一次踏足草原,他看到了与老家陇ZS区截然不同的风光。

在老家,到处都是荒山土岭,一座小山挨着一座小山,挤得密密匝匝。

村落被挤在山岭之中巴掌大的空地上,有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出门就爬山,视线半里远。”是老家给他的真实感受。

为了看得更远一些,成钟经常跑上铁木山的制高点,久久地向远方眺望。

只有在山顶,才会觉得自己压抑的心胸变得开阔起来。

现在来到了草原上,成钟首次体会到视线毫无障碍的感觉。

蓝天宽广无垠,大地无边无际,人的心胸也跟着完全放开啦。

在四面八方,他目力的极限,天地自然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圈。

草原平展展地铺在他的脚下,偶尔会有缓缓的坡度起伏,如同平静大海上微微隆起的波涛,更映衬出草原的广博。

此刻的成钟,就像是一只可怜的小鱼,在漫无边际的大海海面上游动。

大自然的浩大,与自身的渺小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令他心旌摇荡……

成钟怕自己脆弱的灵魂完全迷失在苍茫的草原上,不敢再远望,也不敢再暇想,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收了回来。

脚下的草地上除了动物粪便,随处可见的是动物的骸骨。

有些骸骨保留得非常完整。

猎食者好像高明的艺术家,把肉身啃食得一丝不剩,而骸骨似乎仍被大筋连接,不曾分散,尸骨就像地标一样立在那里,令成钟“啧啧”称奇。

当然,大部分骨头还是零散的,每走几步就会碰上一、两块。

有的骨头明显是牛羊之类的,有的则比较细小,像是兔子、旱獭等小型动物的。

还有一些骨头让他生疑,像是……像是人的骨骼。

很快,成钟的怀疑就变成了事实。

因为离成钟两米之外,一个完整的人类头骨,正瞪着空洞的双眼对着他。

饶是成钟胆大,也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再往前走,时不时就会碰到人的骸骨。

每每遇到这样的骸骨,成钟便满怀敬畏,默默地在心里祷告,祷告他们的灵魂摆脱曾经苦难的**,在天堂过上幸福的生活。

成钟就这样胆战心惊地向前走着,眼睛只盯着前面那一对男女。

成钟哪里知道,这里曾经是国家比较集中的重型犯和右派劳改农场。

“三年困难”时期,不可计数的犯人曾经饿死在此,更有许多犯人逃出监管后,或丧身于猛兽之口,或饿死在草原之上。

“君不见,青海头,自古白骨无人收。天阴雨愁声愀愀。”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多少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历史重犯,在这里“洗心革面”。

有多少被无故打成“右派”的冤魂在这里哭泣和挣扎,无人知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而某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却永远地止步于此。

只剩下坚硬不化的骨骼,至今仍留在苍苍茫茫的草原之上。

他们也曾如常人一样活在这个世上,他们也曾如常人一样爱过恨过,但这一切都被历史的尘埃湮没了……

终于,眼前出现了一抹山坡。

顺着山坡下的草原,一溜摆布着十几个大大的土围城。

土围城有点像成钟老家旧社会防土匪的大堡子,只是还要大出许多,每座土城墙上都耸立着岗楼。

沿着那一溜土围城,零星散布着一些简易平房和小帐蓬,形成一个街道的模样。

经过长途奔波,那一对男女走上街道,已累得步履踉跄。

他们互相搀扶着,拉拉扯扯地走进了第三座土围城。

看清了目标消失的铁大门,知道已到地头,成钟放下了心,也不怕他们会插翅飞掉。

他现在饥肠辘辘。

心想,天塌下来,也先吃饱饭再说。

顺着街道坑坑洼洼的路面蹓达着,成钟想尽快找一处能填饱肚子的地方。

不过十几分钟,成钟已把所有的平房和小帐篷转了个遍。

这些平房和小帐篷很简陋,里面大都住了人,摆放着锅碗瓢盆。

“弄口饭吃应该不难,但想要吃好点怕是没门。”成钟想。

看到较远的地方,还有一顶大帐篷,他便快步走了过去。

帐篷厚重的门帘下垂,像是没有人,但却有奇怪的声音传出来。

“有人吗?”成钟在大帐篷外尖声大叫。

“当然有人喽!”一个沉闷的声音回应着,却迟迟不见人出来。

成钟没有贸然闯进去,而是站立在门前,耐心等待。

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有一个壮实的藏族汉子掀起门帘,弯着腰走出来。

他盯着成钟,脸色凶巴巴地问道:

“你这娃娃,是哪来的?打搅我干啥哩嘛?”

“请问……您这儿有饭吃吗?”成钟也觉得有点唐突,说话都不顺溜了。

“哎呀,算你娃娃本事大,找对地方了嘛,这达就是饭馆!”

汉子的表情变得活泛起来,微笑着挑起门帘,示意成钟进去。

帐篷内空间很大,可以容纳数十人的样子。

进门便摆了好些小方桌,靠北面铺着一块大地毯,地毯周围是一圈矮矮的地桌。

地毯和地桌的档次不低,应该是此地少见的奢侈品了。

帐篷里灯光明亮,一个姑娘正麻利地擦试着桌子。

这姑娘生得皮肤白净,细眉如画,丹凤妙目,身体苗条柔软,不像是长期生活在高原严酷环境中的女人。

成钟忍不住多看了好几眼。

“大叔,我想要最好的肉,再来点青稞酒。”成钟大声说。

他知道一些藏族的习俗,喝酒是必须的,否则人家会看不起你。

汉子用赞许的目光瞅着成钟,笑着说:

“哈哈,你娃娃倒像是见过大世面的唻,小小年纪就会喝酒,能喝几两啊?”

“主要是想打打寒气,还想请大叔同我一起喝几杯!”成钟貌似平静地说。

“好好好,娃娃够大气!”汉子对成钟竖起大拇指说。

然后,他转向女子喊道:

“晓宁,听见了吗?赶紧烧茶热酒。我先去切些牛肉凉拌上,羊肉也要马上下锅。娃娃请坐这边!”

转眼之间,汉子变成了热情的生意人,一边招呼着成钟,一边催促着那姑娘,两个人进进出出地忙活起来。

成钟盘腿而坐,斜靠在地毯一侧的地桌后面,把帽子和书包拿下来放在身旁。

一阵困意袭来,他的眼皮开始打架,本想假寐片刻,却很快睡着了。

他实在太劳累了,两天的经历,已超过了他这个年龄可以承受的极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