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荡平天下 > 第三十六章 彝陵大火

荡平天下 第三十六章 彝陵大火

作者:意大利打火机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5:20 来源:笔趣阁

一个月之后,侯嬴带领数百名精干的文政官员进入郢都,接收城池、清点府库、料民户籍、委派官吏等等,又是一个多月的忙碌,才使诸事初具头绪。

秦王诏令:设置秦国南郡,以郢城为郡治所,以公子嬴腾为首任郡守,三年内逐步推行秦法,废除奴隶,按人口划分土地。

这个南郡,比历史上的那个南郡大了很多,简直有半个秦国那么大。

就在秦王的撤军令抵达郢都的时候,魏冉率领数千人,携带了数百桶猛火油来到了彝陵。

经过一番仔细的勘探,随后就对方圆数十里进行了封山,不许任何人出入。

彝陵者,彝山之陵也。早在三皇五帝时期,这里便是楚人祖先的渔猎区域。在楚人传说中,楚人发源于有熊部落的一个分支,而有熊部落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轩辕黄帝。楚人最早的祖先是黄帝的孙子高阳氏。高阳氏的重孙叫重离,做了帝喾的火正。这个重离神通广大,将用火技巧传遍各部落邦国,“光融天下”,帝喾赐号“祝融”——祝,大也;融,明也;祝融,便是大明天下。

后世便以祝融为火神,楚人也就成了火神的后裔。到了大约近千年之后的殷商末期,祝融的后裔部族却做了西部诸侯周文王的臣子,大约被封在了“熊”地,或以猎熊为生,总而言之姓了熊。

按理来说,熊氏部族应该成为西周灭商的功臣才对,而事实却是恰恰相反,他们站在了殷商的那一边。

等到周武王伐纣成功,殷商灭亡,结果他还没有来得及收拾熊氏部族,第二年就死了。

而此时,熊氏部族的首领正是雄心勃勃的熊绎,他也不甘心臣服于西周,于是他率领部族向西南的茫茫大山迁徙,一直走到了峡江两岸的山地,才定居下来艰难谋生。

继任的周成王便将熊绎“封”做“楚蛮”,算做最低等级的诸侯。实际上,仅仅是赐了一个表示极大蔑视的封号而已。这时,不知是何种因由,熊绎的部族却改姓了“芈”,将部族的城邑建在了长江南岸的丹阳。

自熊绎开始,熊氏部族有了“楚”这个后来成为国号的封号,楚人开始以诸侯名义自立于天下。

于是,楚人追认熊绎为“先王”,将熊绎陵寝称为“先王陵”。熊绎便葬在彝山。彝山连绵横亘在峡江出口与丹阳之间,先后埋葬了熊绎之后的十几代“先王”。于是,“彝陵”便成了楚人妇孺皆知的名号。后来修建的峡江要塞便自然而然地叫做了彝陵。

魏冉废了这么大的劲,当然不是来游玩观光的,相反,他是来报仇。楚王害得他家破人亡,这口恶气在他心里面已经憋了二十多年了。现在楚王跑了,他是拿他没辙,但楚国先王的陵寝跑不了啊。报复不了你楚王,那就拿你祖宗来出气。

经过数千人用铁锤、锹耒的敲打,终于挖开了一个个楚王墓。

魏冉一声令下,“举火!”顿时号角齐鸣,各个山头同时燃起熊熊大火,连绵苍翠的千年古松柏林本来就油脂丰满,一经火头,倏忽之间便是汪洋火海,峡江天空竟是烟火蒸腾松油香弥漫一时蔚为奇观!

大火一直烧了十多天才渐渐熄灭,魏冉带着一队军士,一个一个陵墓的检查,直到所有的物事都烧成了焦炭才散罢干休。

“好!变成了乱葬坟!”望着光秃秃的丑陋荒岗,魏冉在那里哈哈大笑,直到笑得眼泪都流出来,心气都提不上来,才彻底停了下来。

白起接报,顿时大惊,这下魏冉可是闯大祸了。他一面立即派出快马特使飞报咸阳,一面立即下令水陆大军集结,推迟班师,准备迎击楚军!

焚毁彝陵的消息传开,非但楚人奔走相告,惊慌愤怒,就连天下各国也无不为之震惊,视为楚国的奇耻大辱!

然则事情也太令人奇怪了,一个多月过去,楚国大军竟是毫无动静。各路斥候日日快报,竟都是一句话:“楚国无异常!”

白起又一此焦躁起来,如此奇耻大辱,楚国王室竟然无动于衷?这个消息比他接到彝陵被焚毁的消息,还更令人吃惊。看来,楚王是真的不在乎他的祖宗了。

消息传到咸阳,嬴荡勃然大怒,他倒不是在乎魏冉烧了楚王的老祖宗,就是把老楚王烧死了嬴荡也不会在乎;他在乎的是魏冉居然敢擅自调动军队去报自己的私仇。尽管当时还处于战备状态,但军队也不是允许随便调动的,这已经触到了嬴荡的底线了。

嬴荡的旨意抵达郢都的时候,魏冉也被一副枷锁锁拿,随即将被押回咸阳。可怜他这个历史上威名赫赫的冉侯,如今的命运已经不可测了。

魏冉还没有到咸阳,情报司芈戎就给嬴荡递上了一份奏折。

看着眼前低眉顺眼的芈戎,嬴荡也暗暗吃惊,这份奏折不是为魏冉求情的,反而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活捉楚王的戏套。难道这个主意本身就是他想出来的,他有这样的头脑吗?

要说活捉楚王,嬴荡还是有一点心理障碍的,历史上正是因为活捉了他,才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谚语。这个计划还要不要执行呢。

三个月之后,逃到寿春的楚王终于完全安定下来。寿春,又名寿邑,坐落于淮水南岸,是支持楚国北上争霸的的一座军事重镇。

当年的楚庄王将寿春封给了军力最强的昭氏部族。一百多年下来,昭氏精心经营,总算把它扩展成了楚国有数的大城邑。

虽则如此,但是数十万迁都大军进入寿春,也把寿春挤得满满的。军队都只能驻扎在城外,城里根本就没地方了。

先不说昭雎的人品怎么样,单纯的从能力上来说,当过二十多年令尹的他,处理事务的能力的确比屈原要强的多。迁都这样的大事,虽然纷乱复杂,但他能够在短短三个月之内处理顺畅,将局面完全安定下来,用老辣弥坚来形容他,绝对不为过。

今天,昭雎的府上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和昭雎同名不同姓,他就是秦国密使——范雎。

“后生末进范雎拜见令尹大人。”

昭雎跪坐在主位上,一副老态龙钟的神态,旁边点着香炉,身后两个貌美的小侍女,在帮他捶着肩膀,他却拿起茶盏细细的品着,好像压根就没有搭理范雎的意思。

只是话又说回来,如今范雎名声不显,在昭雎的眼中不过就是一个弱冠孺子,还没有深厚的家世,自己出来接见他完全是失了身份,受了委屈。

范雎没有介意昭雎的倨傲,他知道这个老狐狸既然接见了他,就必然很在意,毕竟他现在的身份是秦国密使。表面上的淡然,不过是装出来的罢了。楚国刚刚惨败,秦国兵威赫赫,大军还在竟陵和郢都呆着呢,要说他昭雎不在意,那绝对是骗人的。

“令尹大人一向与我大秦交好,今天我王派在下前来是为了感谢令尹大人的。”

昭雎脸上依然没有什么表情,淡然的说道,“老夫并没有为秦国做过什么,何谢之有?倘若你的目的仅此而已,那还是请回吧。”说完在侍女的搀扶之下,站了起来,准备要离开。

要说昭雎一向与秦国交好,那完全是打他的脸,昭雎老奸巨猾,不管是做人,还是理政那都是利益为先的,两面讨好。跟谁交好,那就要看谁给的利益多。这也是二十多年来,楚国的外交政策没有固定的模式,一会儿交好齐国,一会儿交好秦国的原因。

范雎呵呵一笑,老狐狸就别跟我装了,“我王派在下来楚国,其实是身负秘密使命的。”

昭雎转了转身,斜着眼神盯着范雎,“贵使有何秘密使命?不知可否说给老夫听听?”

“我王派在下来探听一下,下一任楚国令尹是姓黄,还是姓景。”

楚国四大贵族秉政,令尹一职向来出自‘景、屈、黄、昭’四姓。如今屈氏是被老楚王打压下去了,接下来令尹一职必然出自‘景、黄、昭’三家。

昭雎当政二十多年,在他的经营之下,昭氏早都成了楚国自熊氏以下的第一家族了。如今范雎单单提了黄家和景家,偏偏不提他昭家,其意就是说,他昭雎的令尹一职当到头了,昭氏要倒霉了。

老昭雎的脸立马黑了下来,“秦使此言何意?莫非是来消遣老夫的?”

范雎脸上挂着淡然的笑容,“在下有一个疑问:屈原乃楚国栋梁,这一点连我王都知道,为何楚王却偏偏恨他入骨?”

说老楚王恨屈原入骨,那不是胡说的。四大家族在楚国根深蒂固,一般情况下,王室都不会动他们的,纵然对他们有不满的时候,也不过罢去他们的官职罢了。如今可是把屈原流放千里,可见老楚王有多恨他。

“屈原罔顾王恩,我王恨他也情有可原。”

范雎瘪瘪嘴,“是这样的?”

作者:谢谢龙魂归来1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顺便求票,求收藏,求一切支持。另外提一下,秦军火烧楚国王陵为史实,并不是打火机瞎编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