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悍戚 > 第292章 江东来使(2/2)

悍戚 第292章 江东来使(2/2)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1:12 来源:笔趣阁

清晨,雾气朦朦。

刘闯一如往日,起了一个大早。

雾天不适合晨练,更不适合剧烈的运动。所以刘闯也没有和往常一样练功,在书房了看了一阵子书后,便走出府衙,在李逸风等飞熊卫的保护之下出涿县北门,巡视涿县成为的兵营。

时值九月,已至深秋。

从辽西传来消息,前些时辽东迎来了一场降温。

此时的辽东,已经提前进入隆冬时节。

而刘闯的目光,也随之从幽州,转移到了北疆……九月中,吕布在白狼堡誓师,率大军一万,征伐北疆。

此次出征,共分为三路。

吕布坐镇中军,以晓风和田畴为军师,浩浩荡荡,直逼大鲜卑山。

而魏延、夏侯兰则各领两千骑军,清一色一人双骑,坐镇两翼,行奔袭之事。与此同时,夫余国国主简位居则召回夫余国王子麻余,并拜麻余为大将军,集结八千兵马,自夫余出兵。

每年在这个时间,也是鲜卑人活动最为频繁的时候。

只是今年由于鲜卑方经历一场惨败,燕荔游正忙于安抚各部落大人,以至于无暇南下。汉军在这个时节出兵,立刻引发起整个北疆的动荡。吕布的年纪虽然大了,可是那威名犹在。

时隔十载,虓虎重回北疆。

当年曾领略过吕布风采的鲜卑人,顿时惶惶不安。

刘闯身在涿郡,却严密关注着北疆的局势发展。

幽州的战事基本上已落下帷幕,张郃高览攻克易县。凭借易水天堑。在幽州南面筑起一面屏障。

而赵云和田豫在屯驻五阮关后。也很快站稳脚跟。

在涿郡局势稳定之后,刘闯旋即拜卑湛为涿郡太守之职,迁郡治为范阳,同时又下令,废广阳郡,将广阳郡治下的安次、广阳两县并入涿郡,而后将昌平、蓟县和军都三县划入渔阳。

广阳郡治下本只有五县,却要独立为一郡。

在刘闯看来。这不免有些浪费,索性废除了广阳郡,也可以免去一郡太守之职。

刘闯手中可用之人不多,韩珩继续为代郡太守不变,一方面是因为韩珩的确是一个人才,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韩珩来安抚幽州的豪强。之后,刘闯又从乐浪郡把步骘调来渔阳,命他接掌渔阳郡。吕岱则接替步骘,为乐浪郡太守,同时也加大了对辽东四郡的人口调查力度。

建安五年。已到了年末。

再过几个月,便是新年……

在这一年里。辽东乐浪和玄菟郡已恢复平静,彻底纳入刘闯的控制之中。

阎柔在高句丽郡则势如破竹,数次击败高句丽叛军,更在拔奇的帮助下,在八月斩杀高句丽王带固。

帝王之家无亲情,在高句丽王族之中凸显无疑。

带固拔奇本为父子,到头来却兵戎相见,甚至是不死不休。

带固被杀之后,高句丽郡的局势也渐趋缓和。阎柔见高句丽人已停止抵抗,也就停止了对高句丽人的屠杀,改为怀柔手段,安抚高句丽人。对此,刘闯倒是颇为赞赏。高句丽人也是人,更是上好的劳力。若真的杀光了,那偌大个高句丽只能成为一片荒芜,何苦来哉?

适当的安抚,可以加强对高句丽的控制。

同样,阎柔大力从朝鲜半岛招揽汉民,也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高句丽的掌控。

自桓灵以来,从中原为躲避战乱,迁徙到朝鲜半岛的汉人多不胜数。粗略估计,大约有十几万人。这么多的人口在朝鲜半岛自然算不得太多,且朝鲜半岛尚有三韩,也在极大程度上,挤压了汉民的生存空间。如今,汉军占领高句丽,也使得朝鲜半岛上的汉人有了主心骨。

九月,阎柔下令,命庞德率部杀入朝鲜半岛,开始了对朝鲜半岛的征伐。

那朝鲜三韩,在朝鲜半岛上作威作福尚可,但面对训练有素的汉军,就有些不够看。

庞德入朝鲜半岛不到一个月,连续三次大战,俘虏三韩人逾万人之多……紧跟着,甘宁也率海军绕过朝鲜半岛登陆,与庞德两相夹击,令三韩节节败退。

对于三韩之战,刘闯并不在意。

三韩听上去很强大,实则就是个部落联盟,根本抵挡不住汉军脚步。

高句丽的气候不适合农耕,但三韩却极为适合。

刘闯需要大量的奴隶为他进行耕种,那么三韩便无疑是他目前而言,最好的选择……

三韩有这方面的基础,而且人口众多。

只要操作得当,刘闯相信,这三韩就可以成为他的一处粮仓,来保证他日后对中原的战争。

不过,这样连番的征伐,对汉军而言,也极为辛苦。

自兵进幽州以来,刘闯时常受到兵力不足的困扰。若不是不断收拢袁军俘虏,刘闯甚至抽调不出来镇守易县的兵马。思及于此,刘闯也在考虑,是不是可以暂时停止扩张的脚步……

当然了,他目前还不能停下来!

“孔明,如今何在?”

“回禀皇叔,前日孔明命子义将军率部兵进居庸,他与仲康将军则率部西进,向马城进发。”

回答刘闯问题的人,是一个看上去年纪不大的少年。

生的一张娃娃脸,笑得时候便会露出一个梨涡,长得极为俊美。

这少年,便是卢毓。

刘闯攻破昌平之后,便立刻命人把卢毓找来。

待他夺取了涿县,卢毓便带着嫂嫂和侄儿来到涿县,并成为刘闯的幕僚。

刘闯现在,身边极度缺人。

虽然他不断在招揽人才,可是又很快的委以重任。

徐庶如此。卑湛如此……卢毓的年纪不大。但家学渊源。极有才华。即便是从来不问政事的郑玄,也专门派人找到刘闯,要刘闯多加关照卢毓。既然如此,刘闯索性任命卢毓为将军掾属,负责为他处理公务。

听卢毓回答完毕,刘闯点点头,颇为赞赏的看了卢毓一眼。

有这么一个秘书的存在,刘闯的确是轻松许多。

卢毓心细。而且有过目不忘之能,跟在刘闯身边,为刘闯免去了许多麻烦。

“如此说来,上谷之战便要结束了吗?”

上谷郡伴随着难楼被杀,已无太多可以调动起来的兵马。

此次诸葛亮手中虽然只有六千人,却足以将整个上谷郡扫平……最重要的是,夺取上谷郡之后,刘闯便可以直接和云中郡的荀谌连为一体。那云中郡地处边荒,十一座县城,人口却不过五千余户。不足三万人,极为荒凉。可它毕竟是大汉北方要地。更是联络塞外的枢纽。

这种情况之下,荀谌自然不可能留在云中。

但是作为刘闯在西面的屏障,云中郡却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镇守。

对于云中郡太守的人选,刘闯目前还在考虑。不仅仅是云中,包括上谷郡也要尽快安顿下来。

“子家,你说若何人镇守云中为上?”

卢毓想了想,笑呵呵道:“若说合适人选,毓斗胆举荐一人,定能保云中无忧。”

“谁?”

“便是校尉田豫田国让。”

让田豫镇守云中?

刘闯浓眉一蹙,露出沉吟之色。

说起来,田豫的确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历史上屯驻上谷广宁,拜护乌恒校尉之职,的确是尽职尽责,守护得北疆无忧。田豫此人,精于谋略,更有手段。而且他不似公孙瓒那样只知道强硬,更懂得怀柔和安抚。细想起来,从目前来说田豫的确最为合适。只是他现在协助赵云坐镇五阮关,若把他调去云中郡……

似乎看出了刘闯心中犹豫,卢毓轻声道:“主公可是担心子龙将军?”

刘闯一怔,旋即点头。

其实,刘闯对赵云的喜爱,在汉军军中并不是秘密。

不过大多数人会认为,刘闯之所以喜爱赵云,是因为赵云是他的大舅子,爱屋及乌所致……

对此,倒也没有人说什么。

卢毓轻声道:“主公爱护子龙将军,毓可以理解。

然则主公若想让子龙将军成为真正的臂助,还需让他多一些磨练。他和国让在一起,有国让拾遗补缺,的确能收获颇多。然则如此一来,子龙将军便只能成为一员战将,难成大器。

他日主公就算让子龙将军独当一面时,未必能让人信服。

既然如此,何不放开手脚……五阮关虽说重要,却不足以对幽州产生威胁。国让将军离开,正可以让子龙将军放开手脚。成也好,败也好,对他也算是一场历练,否则又如何独当一面呢?”

刘闯闻听,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在不知不觉中,他好像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对赵云太过关心。

不经失败,焉得成长!

就算是刘闯自己,也是经历过无数次危险,才有今日的成就。想想也是,让田豫辅佐赵云,固然可以让赵云安安稳稳的做事。但也正是这样,子龙便难以真正独领一军,成为大将。

想到这里,刘闯忍不住仰天一声长叹。

“若非子家,我险些耽搁了子龙。”

“所以我认为,主公既然喜爱子龙将军,何不让他独自镇守五阮关?

再说了,有卑湛先生坐镇范阳,子龙将军就算有什么错误,也可以及时弥补,总好过将来临阵犯错。”

诸葛亮曾因为喜爱马谡,所以委以重任。

但他却从未考虑过,马谡一直担当参谋的角色,从未独自领军。到后来,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也算是他生平一个无法抹灭的污点。刘闯仔细想想,觉得自己险些犯了当年诸葛亮犯下的错误。

“如此,便命国让为云中太守之职。”

刘闯说罢,突然露出一抹古怪笑容。“只是子家以为。谁可出镇上谷?”

上谷郡是幽州北面重地。治下八县,人口约有五万。

上谷郡的情况和云中极为相似,而且也是人口稀少,局势复杂。上谷多乌丸和归化鲜卑,胡风极重。

所以,上谷太守的人选,不但要能力出众,还要有机变之能。

卢毓犹豫了一下。轻声道:“若说合适人选,毓一时间也想不出来。

这上谷太守的人选极为重要,不禁要精通政务,还要懂得兵法,还要能够与国让配合一处。

所以,这人选看似简单,实则却难以选择,毓不知何人可以担当。”

刘闯颇为赞赏的看了卢毓一眼,心中忍不住称赞:不愧是开创五姓七大家之一,范阳卢氏的始祖!

卢毓真的推荐不得吗?

恐怕未必!

只不过他已经推荐了一人。若再推荐,就有些不知轻重。

毕竟。卢毓归附刘闯没多长时间,虽然刘闯待他颇重,却不代表他可以对一些事情指手画脚。

偶尔举荐一人还成,若是多了,定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想到这里,刘闯不禁称赞卢毓果然聪慧。

他思忖片刻,突然开口道:“子家,你以为公助如何?”

公助,便是郭援,算起来和刘闯是表兄弟。

他是钟繇的外甥,母亲虽然和刘闯没有血缘关系,但姨母却是刘闯的大娘,刘陶当年的正妻。

随刘闯从许都一路来到辽东之后,郭援并没有马上得到重用,而是在刘闯身边担当幕僚……后刘闯夺取辽东,郭援便随同步骘前往乐浪。算算时间,转眼也有近一年的光景。这一年来,步骘时常在书信中通报郭援的情况,言郭援精通兵事,有机变之能,足以独当一面。

历史上,郭援为高干部曲,曾独领一军,几乎横扫河东。

刘闯搔搔头,心中便有了定论。

是时候让郭援出来,助自己一臂之力了……

按照刘闯的想法,他本打算亲自前往上谷督战,同时迎接荀谌到来。

可是,就在他刚发出任命,拜田豫为云中太守之职以后,却突然得到消息,孙权派使者前来。

这碧眼儿,和孙策的确不太一样。

这甫一接掌江东,便立刻缓和与各方的关系,的确是有些出乎刘闯的预料之外。

不过当他看了从临渝送来的江东使团名单之后,却不禁为名单上的两个名字大吃一惊……

诸葛瑾?

陆逊?

刘闯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孙权居然把这两个人派来。

只是不清楚,孙权派这两人前来,究竟有什么目的。陆逊,那可是三国后期的东吴名将,可以说是一手撑起江东水军。其人能力如何?不言而喻。相信只要是后世人便知道此人名号。

火烧连营,令刘备身死白帝城。

组建江东水师,更把江东水师纳入陆氏门下,几乎变成了陆家的私兵。

此后陆氏更成为江东顶级门阀,陆家能人辈出,一直延续到东晋……这样一个人物,的确让刘闯感到好奇。不过陆逊就算再厉害,而今也不过十七岁,根本不足以对刘闯产生威胁。

刘闯甚至打算把陆逊扣留下来,相信那孙权也断然不会为了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和他翻脸。

真正让刘闯蹙眉的,还是诸葛瑾。

出使辽东?

缓和关系?

刘闯才不相信,这个在演义中略显窝囊,实则在历史上能力出众的大舅子,在这个时候来辽东,只是为了缓和关系。

不过,既然来了,那不妨好好领教一番……

建安五年十月,隆冬到来。

官渡战事渐趋平缓,自七月以来已持续三个多月的战事,不但让曹操不堪重负,即便是袁绍,也苦不堪言。

双方围绕着官渡战场,各出奇谋。

截粮、伏击,强攻,诱敌……在以官渡为中心,方圆百里的战场上,双方可谓是用尽心机。

仗打到了这个地步,曹操也好,袁绍也罢,都有些累了。

两个人身后都还有前怪,曹操背后,有刘备在汝南坐大;而袁绍后方,刘闯也逐渐成了气候。

这种情况下,曹操和袁绍都希望能够尽快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所以双方在继续交战的同时,也在寻找一击制胜的战机。

“主公何必急于出兵,如今状况,曹操已是强弩之末,难以支撑太久。

如今主公当继续与曹操僵持,徐徐推进。主公可以耗得起,曹操却耗不起……谁坚持到最后,便能夺取胜利。”

眼见袁绍有些急躁,许攸忍不住出面劝说。

许攸,表字子远,南阳人氏,年轻时与袁绍和曹操友善。不过此人颇不安分,中平元年是曾与冀州刺史王芬密谋废黜灵帝,改立合肥侯。但最终,这场政变以失败告终,许攸从此隐姓埋名。

建安元年,他力主袁绍迎接汉帝东归,然则袁绍不听,从此两人产生间隙。

官渡开战以来,许攸一再劝说袁绍缓攻曹操,可是袁绍自以为强盛,不听劝谏,也让许攸深感失望。

如今袁绍有意兵行险招,与曹操决战。

可许攸却认为这个时候不必和曹操决战,只要保证粮道不绝,便可以把曹操耗尽……

他当然知道,刘闯在幽州不断壮大。

但许攸并不在意,就算刘闯占居了幽州又能怎样?

只要袁绍能够在官渡大败曹操,则幽州的局势必然会再次发生变化。这时候急于和曹操决战,只可能遂了曹操的心思。大军一动,必然会露出破绽。曹操想要速战速决,可袁绍却不必着急。

就在许攸侃侃而谈的时候,从大帐外急匆匆走进一人。

那人取出一封书信递给袁绍,并且看了许攸一眼,在袁绍耳边窃窃私语。

不知为何,许攸心中突然有一种不祥预感,他向袁绍看去,就见袁绍脸色铁青,面沉似水!(未完待续。。)

ps: 从今天恢复正常更新,给自己加加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