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悍戚 > 第293章 许攸夜奔(1/2)

悍戚 第293章 许攸夜奔(1/2)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1:12 来源:笔趣阁

审配在邺城,抓了许攸的家人。

根据查证,许攸的家人接受贿赂,有贪赃枉法之嫌疑。在大多数人眼中,许攸的家人敢这么做,肯定是得了许攸的指使。袁绍本就对许攸不满,在收到审配书信之后,更是恼怒异常。

“子远,你还是回去好好管管你的家人再说。”

袁绍厉声斥责许攸,令许攸羞愧难当。

他也没想到,自家人在这个时候还内斗不止。那审配好端端突然捉拿他的家人,无疑是存了打压他的心思。许攸并不是一个贪财之人,可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如此羞辱,心中恼怒万分。

离开大帐之后,许攸越想越不痛快……

他突然觉得,袁绍并非他想像中的明主!亦或者说,如今的袁绍,已非当年奔走之友,早已经变了模样。

没错,袁绍而今势大,帐下人才济济。

可又能如何?

他手下人才虽多,却不能人尽其才,而且派系林立,相互倾轧。若是在平常,审配拿下许攸的家人,许攸也未必会放在心上,甚至会予以配合。可这大敌当前,他在前方为袁绍出谋划策,后方却有人盘算着该如何算计他。这种感觉,实在是让人不舒服,更让人看不到希望。

许攸越想,越觉得恼怒。

他独坐在军帐中,脸色阴晴不定,许久后突然下定决心。

也罢,既然袁绍如此对我,那就休怪我不讲情面……他任由手下这般内讧。又如何能胜得过曹操?

曹操目前的确是处于弱势。但他的手下却是抱成一团。齐心协力。

许攸在三思之后,一咬牙便走出大帐。

此时,天色已晚。

袁军大营中,寂静无声。

许攸步出辕门,并未受到太多阻拦。

他趁着夜色,悄然离开袁军大营之后,便直奔曹军大营。

而这时候,曹操正为粮草不继而头疼万分。得知许攸前来。他先是一怔,旋即好像明白了什么似地,竟赤足疲乏从大帐中跑出来。

“子远,你终于来看我了!”

曹操和许攸早年间关系极好。

只是随着许攸后来跟随袁绍,两人之间也就少了来往。

乍一见曹操这副模样,许攸忍不住笑了。

不待他开口,曹操已来到他跟前,一把拉起许攸的手,便往中军大帐走去。

在大帐里落座之后,曹操也没有去询问许攸为何而来。只是和他聊起了当年在洛阳时的种种旧事。

许攸心里发笑,突然道:“孟德。如今你与本初战事如此紧张,可有胜算?”

曹操一怔,看着许攸半晌没有回答。

他心里也在盘算,许攸因何突然深夜前来拜访?

见曹操不说话,许攸则发出一声轻叹。他向曹操说起了自己的遭遇,而后话锋一转道:“今我来投奔孟德,却不知孟德能否接纳?”

曹操大喜,连忙道:“我盼子远,如久旱盼甘霖。”

“今孟德与本初相持于官渡已数月之久,若再打下去,恐孟德难以为继。

虽说孟德与刘皇叔联合,令他肆虐幽州。但刘皇叔毕竟似无根飘萍,哪怕他占居了幽州,也难以牵制本初太多力量。孟德若想取胜,需速战速决。我有一计,可使孟德大败那袁绍。”

曹操连忙坐直了身子,一脸恭敬之色道:“愿闻其详。”

许攸闭上眼睛,露出一丝犹豫之色。

良久,他开口道:“鏖战数月,本初同样疲乏。

孟德数次截击粮道,也让他感到为难。不久前,他命人从冀州押送一批粮草,囤积于故市与乌巢。这批粮草,可保证本初至年关不会有粮草之忧,到时候他便无后顾之忧,全力进击。

到那时候,孟德必然会压力巨大。

我有一计,那故市和乌巢粮仓乃袁绍十万大军之粮草,孟德可轻骑夜袭,截取乌巢粮仓……若能夺取乌巢,则袁绍必有粮草危机。即便他再想从冀州征调,短期之内也无法凑足十万人之粮草。如此一来,袁军必然军心大乱!孟德只需命人死守营垒,便可保证大获全胜。”

曹操心里咯噔一下,眼中闪过一抹光毫。

“那子远可知,是何人镇守乌巢?”

“守乌巢者,为袁绍大将吕威璜……说来,我与吕威璜素有交情,若孟德信我,我便为你说降其人。”

曹操顿时精神大振,连连点头。

他能看得出来,许攸是真心来投……在思忖片刻后,他便做出决定,命乐进于禁荀攸三人坐镇曹营,曹操亲自率兵,以夏侯惇为先锋,领五千轻骑,与许攸连夜奔袭乌巢……

涿县,府衙。

刘闯端坐在衙堂之上,正仔仔细细打量坐在一旁的诸葛瑾。

这诸葛瑾的身材,不似诸葛亮那般高大和健硕。略显单薄的身体,透着几分文弱的书卷之气。

眼眉间,倒是可以看出几分和诸葛亮相似之处。

但若再仔细看,又发现他和诸葛亮的相貌,颇有些不同。

怎么说呢?

诸葛瑾没有诸葛亮那种英武的气概,言语中带着几分拘谨。

倒是坐在诸葛瑾下手的陆逊,神情自若。虽年纪不大,可是在举手投足间却流露着强大的自信。

“子瑜此来,所为何事?”

在刘闯观察诸葛瑾的时候,诸葛瑾也在暗自打量刘闯。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刘闯,心中也极为好奇。说起来,他和刘闯是亲戚。而且是刘闯的大舅子。但不知为何。在刘闯面前。他竟感到万分紧张,特别是当刘闯目光落在他身上的时候,诸葛瑾竟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油然而生。

“皇叔,瑾此来幽州,乃奉我家二公子差遣。

二公子时常与我提起皇叔的名字,言当年颇受皇叔恩义,收益良多。江东孙氏,素来忠于汉室。与皇叔更有多年交情。只可惜后来大公子受奸人挑唆,以至于两家的关系受到损害。二公子每每提及此事,都颇为愤慨,甚至以为憾事……今大公子为宵小所害,二公子以弱冠年纪,执掌江东六郡八十一县,深感责任巨大。故而命我前来,希望能得皇叔之谅解。”

诸葛瑾的姿态极低,同时也表明了孙权的态度。

刘闯先是一怔,旋即便明白了其中的原委。脸上旋即露出一抹笑意。

“数年前,我初见伯符时。便曾提醒他,轻而无备,早晚死于匹夫之手……不成想,竟一语成谶。仲谋宽宏,有雅量,我对他也极为称赞。只是如今我远在辽东,又如何帮得仲谋?”

诸葛瑾脸色一变,露出几分苦色。

他听得出来,刘闯其实对孙氏,颇有不满之处。

也难怪,当年在广陵时,若非孙策临阵倒戈,刘闯又怎会冒那么大的风险,跑去许都做阶下之囚?

虽然从当时的情况而言,有没有孙策的倒戈,刘闯都要往许都一行。

可这心里面,终究是有些不太舒服……

而今,交州士燮对豫章虎视眈眈,刘闯的叔父刘勇,更数次兵发台领山,屯驻豫章水,对江东造成极大的威胁。如果不是交州人口稀少,兵力不足。加之从交州出兵,道路难行,以至于粮草难以为继,说不得刘勇早就跨过豫章水,打到庐陵城下,直接威胁到豫章郡的安危。

这种情况,对于初掌江东的孙权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麻烦。

孙权现在最需要的是稳定……可是如果豫章不能稳定下来,很可能会造成其他各郡的局势混乱。

打交州?

刘勇如今拜龙川校尉,假南海郡太守之职,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士燮对刘勇也极为重视,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凭士燮和刘闯家的关系,再加上刘闯不断壮大,而今更雄霸幽州,隐隐成一方诸侯之势,士燮更不会在这时候和刘闯翻脸……

据说,自年初以来,士燮就加大了和辽东的贸易往来。

大批被刘闯俘虏的乌丸人,被源源不断送往交州,而士燮也不断将交州的物资,送来辽东。

两边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更兼世交,已形成牢固的同盟。

孙权当然清楚,想要交州停止攻击,就必须要有刘闯出面说和,若不然便是士燮也无法阻挡刘勇。

诸葛瑾犹豫一下,继续道:“皇叔虽身在辽东,然则威名早已传到交趾。

若皇叔肯说和,相信士燮太守定会给皇叔几分薄面……我江东上下,也定会因此对皇叔感恩戴德。”

刘闯沉默了!

他闭上眼睛,假作沉思。

片刻后道:“此事,我倒是可以出面。

不过此乃大事,我还需与人商议……今孔明远在上谷,我已命他即刻赶回。不如这样,待孔明回来之后,我与他商议之后,再做决断。子瑜自海上来,长途跋涉,想必也很辛苦。不如在这里暂逗留两日,看一看这塞北风光……呵呵,江南虽美,可是这塞北风光,却别有滋味。”

话说到这个地步,诸葛瑾也知道不能逼迫太紧。

刘闯既然表示可以商量,说明他对江东,还存有几分好感。

当下,他和陆逊起身告辞。

刘闯把两人送出衙堂,看着他二人的背影,眼中却闪过一抹毫光。

陆逊表现的很低调,但是刘闯能看得出来,陆逊似乎是有话要说……看起来,江东的局势,比想象中的还要复杂。刘闯负手站在门廊上,半晌后嘴角一翘,脸上旋即透出一丝古怪笑容。

是夜,涿县夜禁。

刘闯在府衙后院中,迎来了一位客人。

“伯言深夜来访。不知有何见教?”

幽州的夜晚。气温低寒。

水榭中。火塘子里炭火熊熊,刘闯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看着深夜独自前来的陆逊,笑盈盈问道。

东汉末年,人们大多喜好跪坐。

虽然有榻椅之类的家具,但总觉得有些不太方便。

刘闯索性命人打造了八仙桌和太师椅,专门用来接待客人。

陆逊坐在太师椅上,也颇感几分好奇。不得不说。坐在这太师椅上,的确是比那榻椅舒服。

“皇叔,明人不做暗事,想来陆逊之来意,皇叔也猜到了一些。

我此来拜访,只为一件事情。逊离开江东时,得江东父老差遣,有一句话想要请教皇叔……”

与诸葛瑾相比,陆逊似乎更显几分洒脱气度。

他在刘闯面前,并不似诸葛瑾那样拘谨。举止也极为从容。

毕竟是世家大族所出,陆逊的气度和涵养。的确非诸葛瑾可以相比。诸葛氏虽然也是琅琊名门,可毕竟没落多年。而陆逊则不同,陆氏在江东雄立百年之久,陆逊更早早担负起陆氏家族的重任,所以他年纪虽然不大,可是这气度,的确是高过诸葛瑾,让刘闯暗自称赞。

“却不知江东父老,有何疑问?”

陆逊道:“今袁曹相争,皇叔以为,谁可获胜?”

“袁曹相争,渔翁得利。”

陆逊眼睛一亮,“敢问,谁为渔翁?”

刘闯笑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敢问皇叔,江东可为渔翁否?”

刘闯目光一凝,看着陆逊,半晌后微微一笑,“江东可偏安一隅,却难逐鹿江山。

若孙伯符在世,也许还有几分机会,今伯符被害,仲谋虽则才干卓绝,却难以和天下英豪争雄。

江东自有汉以来,一直自立于东南。

然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若不得与中原融为一体,便始终难成气候。伯言来意,我已知晓。不过这江东事,终究要有你江东人做主,何去何从,只能你们自己决定。”

陆逊沉默了,陷入沉思之中。

他此来辽东,受江东几大豪门家主所托,也想查探一下刘闯对江东士族的态度。

孙权虽然一直在安抚江东士族,可惜此前孙策和江东士族之间的恩怨颇深,也让许多人犹豫不决。

是接受孙权的统治,亦或者是另寻他人?

江东豪强,颇为纠结。

而刘闯的回答,倒是让陆逊颇为称赞。

江东,是汉室之江东!不过你江东的事情,还是要你江东人做主,我绝不会轻易插手其中。

这其实也是在某种程度上,默许了江东士族的利益。

对于江东豪强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利益……

“皇叔之意,逊已知晓。”

陆逊起身向刘闯一揖,而后又道:“此外,我来辽东还有一桩私事,想要请求皇叔帮忙。”

“请讲!”

陆逊脸上,露出一抹赧然之色。

“逊出发之前,受家翁所托,请皇叔代为讨要一人。”

家翁,也就是岳父。

陆逊成亲了吗?

刘闯一怔,旋即便反应过来。

依稀记得史书上记载,陆逊的老婆是孙策的女儿。所以刘闯一直没有太过在意,一直以为陆逊如今尚未娶妻。可现在看来,陆逊娶孙策的女儿,应该属于二婚吧。否则的话,孙策的女儿如今估计只有五六岁,就算东汉时代的人成亲再早,陆逊也不可能这时候迎娶孙策之女。

况且,陆逊和孙策之间,恩怨颇深。

这个时期,双方的关系还未能缓和,陆逊又怎可能迎娶孙策之女?

想明白了这其中奥妙,刘闯忍不住有些好奇,“却不知伯言丈人,又是哪位?”

“家翁乃吴郡顾雍,却不知皇叔可曾听过?”

顾雍?

刘闯点点头,“吴郡顾元叹,我焉能不知?”

在历史上,顾雍的名声远不似鲁肃诸葛瑾那样响亮。可事实上,顾雍此人,以弱冠年纪便为合肥长,历任数县,颇有政绩。后孙权执政,便任命顾雍为会稽郡丞,行会稽郡太守之事。后不断升迁,更成为东吴第二任丞相,执掌相位十九年,也是东吴崛起的一位重臣……

不过顾雍目前,尚未得到孙权重用。

刘闯之所以知道顾雍,还是从步骘口中听到。

吴郡顾氏,乃名门望族,是江东几大豪强之一,论名望恐怕丝毫不逊色于陆氏。

没想到这两家竟然成了亲家,倒是让刘闯颇有些吃惊。

“敢问顾先生有何指教?”

陆逊露出赧然之色,轻声道:“皇叔既然知家翁之名,便少费了口舌。

不过,皇叔恐怕不知,家翁曾师从蔡邕门下。此事说来,与伯喈公还有些关系……”

刘闯听罢,越发感到疑惑。

蔡邕蔡伯喈?

他倒是知道这个人,蔡文姬的老爹嘛……没想到顾雍竟然曾师从蔡邕门下,倒是让刘闯颇为吃惊。只是,蔡邕那老先生过世快十年了吧!自董卓被杀,蔡邕被王允所害……这陆逊突然间提起蔡邕,而且顾雍所求之事,还与蔡邕有关?刘闯有些糊涂,想不明白其中关键。

“还请伯言明言。”

陆逊叹了口气,轻声道:“不瞒皇叔,伯喈公膝下有一女,名琰,字昭姬,自幼聪慧。

只可惜红颜薄命,蔡大家虽然才华出众,可是命运多桀。早年间她嫁于河东卫氏子卫仲道,不成想卫仲道病故,蔡大家便一直跟随伯喈公身边。董卓死后,匈奴寇边,进犯长安,更掳走了蔡大家。

家翁早年受伯喈公教诲之恩,故而此次陆逊前来辽东,家翁便命我恳请皇叔,代为迎还蔡大家。”(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