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易鼎 > 第二百二十七章 科举(上)

易鼎 第二百二十七章 科举(上)

作者:荆柯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1:59 来源:笔趣阁

私塾里,孩童的读书声,朗朗悦耳。

小亭内,二人正在讨论着科举。

“郡城?”,张焕正在思考这事。

要是在县城里考试还好办,这里离县城虽都有着距离,可来回一天也足够了,但是赶赴郡城,相差三百里路,这一来一回食宿,以自己家的条件……

余先生看出他的窘迫,微微一笑:“此次赶考很是重要,你放心,老夫你准备了些盘缠,想必这一来一回的hua销是够了。到时你只需认真作答,别的事不用太过操心。”,“老师,这怎么使得“……”听到这话,张焕不禁微红了脸,忙说着:“老师已帮了学生这样多,而且老师家里也不富裕……”,“总要比你家的情况强些,唉,你不要再说了……读了这样多书,你也要明白什么是取舍,什么是权衡。”,拿着老师的名分一压,张焕顿时不敢再多加推辞了。

以家里的情况,来回奔波考试,实是有些困难,余先生举动,无疑是雪中送炭。

感激的行礼,张焕垂泪说着:“老师对学生恩德,学生永世不忘!”

“师徒间,何必见外?你将来能一展抱负,就是对老夫最好的报答了。”余先生说着。

这话当然有些水分,按照这个时代规矩,张焕能丰,就必须回报老师和老师的家族,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投资。

看看天色有些不早。

私塾里有着孩童需要照看,余先生见说的差不多了,对张焕说:“天色不早了”你先回去了,三月一日,你到我这里来一趟,我给你准备些盘缠”拿了盘缠,你就立刻启程赶赴郡城考试。到时,要是我两个儿子谁有空闲,老夫让他们送了你过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张焕再次拜谢了老师,返同了家中。

一进家门,就看见母亲正捉着一只母鸡,这只母鸡在妇人手中不断的挣扎着,发出咕咕的声音。

“母亲,您这是?”张焕犹疑的看着母亲”不明白母亲这是做什么。

张母一面将逮起来的这只母鸡用绳子绑上双腿,一面向长子解释:“家里粮食不多,这鸡养起来也有些吃力,不如卖了换些钱hua才是正理。

你饿了吧?锅里已是温好了两个鸡蛋,你快去趁热食了吧!”,说着”又与那母鸡斗争着。

张母这番话说的虽轻松,又有着些道理,可张焕又怎会不明白,这是母亲在为自己赶考做的准备?

心下顿时一酸,忙说:“娘,儿子问过余先生了”余先生说我还是去郡城赴考一次”不过”余先生答应了儿子筹上一些盘缠,这鸡就不要卖了……”

“郡城?这考秀才都要去郡城?看来早些准备些钱粮,也是对的!娘的儿啊,虽说余先生答应了给你筹些盘缠”可总不能让余先生一人破费吧?这事总归是自家的事……”,张母说着:“要是你以后真有了出息,又岂会在乎眼下这一只鸡?”

说着”再不犹豫的将鸡绑好,递送到了从门里走出的张父手里提出去卖了。

望着爹娘忙碌着的身影,张焕越发的心下酸楚,暗下决心,这一番考试,定要考出一个成就来。

三月一日这一天很快到了,张焕出了家门,去了私塾。

“这些散碎银两,用包裹包好了,老夫两个儿子这几天有事不能送你过去了,不过老夫已托人给你找了价钱便宜的马车,是商队里,他们三日出发,会路过郡城,你搭他们的马车一同走,免得路上奔波劳累,影响了考试发挥。”余先生将一个小包裹递到了张焕手中的同时,小心叮嘱着。

“让老师您费心了,学生惶恐。”

张焕见余先生为自己的事这样上心,实是不知怎么样表达感激之情,扑通一声,跪在地,眼圈一红,说着。

余先生叹了口气,将他搀扶起来:“你读了八年书,也有些火候,能考上一二,就算报答老夫了。”

说到这里,老先生叹了口气,神情显得落寞,显是想起了自己当年。

“请老师放心!”张焕站起身,躬身回答着。

看着眼前少年,余先生连连点头,对这个弟子,他其实非常满意。

余先生又叮嘱了一些要注意的事项,张焕认真听了。

见再无别事,余先生让张焕回了家。

回去路上,张焕打开老师给的包裹,看了看包裹,都是一些碎小的银子,还有一些铜钱,加起来钱并不多。

余先生的家境比村民强上一些,也不是富裕人家。

这些对于张焕来说却是足够了。

回望老师私塾一眼,眼圈红了。

郡城考试是三月六日,还有着五天的时间,从山村赶到郡城,用马车代路的话,需要两日的路程,提前一日走就可以了。

老师将一切都准备了,张焕心里暗暗的感激,这样想着,张焕回了家……,到了家,才发现家里都在为此事忙着。

“孩子,你放心去考,家里的事情莫要挂念。”临行前张母说着。

张焕拿着包裹,应着:“是!”

金陵,帝宫庆春园这里松树成林,溪水纵横,石板路径相通,布局错落有致,南面有着精舍,数百株桃hua粉苞初放,鲜美不可方物,映在水塘中与天光相接,殿宇楼亭建在桃色霞雳上。

因此,王弘毅最近才此启殿,在这里生活。

薛远一路过来,只觉得心旷神怡,hua香伴着微风送来,清幽爽心,远处还有着丝弦吟唱之声。

到了一殿,有台阶和红栏,侍卫立着,几乎没有人说话,一派肃穆。

进了里面,站在门口求见,片刻”内侍出来说:“薛大人,请进。”

薛远就快步进去,只具阳光灿烂,开着窗口,定神一看,就见王弘毅没有穿着正服,就穿一件宽袍,面如明玉。

薛远行礼,王弘毅笑了笑,正起身”说着:“你来了也罢,我们去外面走走,春光明媚难得啊!”

出了门,院前早摆了几张椅子,王弘毅先坐下”示意他也坐了,这时天光水色,阳光灿烂,但觉清爽温暖。

几个侍女上前伺候用茶,都是十六七岁之间,裙装霞色”娉婷而立”明眸皓齿”薛远不敢多看,接了谢恩。

王弘毅笑而不语,目光扫看薛远,只见这人一大团五品黄堂之黄气”本有丝丝四品淡青之气,却不断散失”心中暗叹。

要不是念着当年从龙之功,何必鼻费国家气运?

费了很大心思培养,也不过这样,王弘毅现在已经绝望了,准备再提到青色,位居三品就到顶了。

心中想着,却笑着:“薛卿,这次你任主考官,可是国家大典,不可怠慢。”,“是,王上!”,薛远还是明白,每次主考,都会获得大批学责,就算不是党羽也是人脉,这实是王上恩典,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抢着干,当下谢恩。

只是似乎还有些话说。

王弘毅见了,笑着:“有什么话就说吧!”,“是,只是这秀才举人进士的位份,是不是低了点?”,薛远问着,现在王弘毅定制,秀才位比司吏,举人位比令吏,进士才是九品起步。

王弘毅哑然失笑,说着:“不算低了。”

王弘毅站起来散步,深邃的眸子闪着微光,看着四周,想着,又说着:“前燕科举取士,进士一出来就是七品,这样厚待,导致天下读书人一门心思,寒窗几十年,就向考个进士。”

“但这些苦读几十年的进士,出来后都年纪很大,三十岁算小了,出来后又能担任几任官?一般进士也就当今二任县令,一任知府就致仕了。”,“这些官读了几十年书,对治政一窍不通,只得请着师爷幕僚治政,不但大权旁落,而且还贪污横行,上下联成网络。”,“而〖中〗央偏偏要进士才可卿相,导致进士提拔快速,往往数年数进,转眼进阁任卿,结果与政事无益,党争横行。”

说到这里,王弘毅冷笑,这实际上就是事务官和政务官。

对〖民〗主制度来说,将事务官和政务官分开,并不会影响体制,相反可以不由选举和党派转换所影响,并且大家不会愤怒因为政务官是选举产生,你有意愿你可以竞选嘛!

但是专政制度下,一旦划分事务官和政务官,就导致冻结社会流动,使下面官吏无望晋升,只有贪污腐化,上面官员却没有治理能力,无力更新社会演化。

对王弘毅的道,绝对不行。

王弘毅坚信阶级长久,人类社会不可以无阶级,但是却强调阶级和人分开,阶级不朽,而在位的人必须流动,这时说着:“孤现在是三科一起考,是因为南方初平,必须大批新血。

“以后秀才就考明经科,中后必须担任典吏,满三年才可考举人和进士。”,“可是士林的舆论和人心……”薛远犹豫了片刻,说着。

“薛卿,人心不是这样争取。”王弘毅摇头,叹息的说着。

地球上,宋朝的进士,都不过九品本官,所以养士百年,崖山还有人赴难。

而到了明朝,考了进士在翰林度个金,就是七品的文官,文官横行,成了国家的毒瘤,问一句震耳发聩的话~贵族世家独大之祸,人人都知,而儒家文官独大之祸,自唐兴,自宋盛,自明独,其祸又谁知呢?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明确反对君主制,提出“君为天下之大害”,这实是羽翼丰满的文官集团,开始反客为主,反噬朝廷,有人还以为这走进步。

那贵族制度,架空皇权,世家共议,贵族议会,君主立宪,岂不是比这个还进步?

庸碌之人,不足以明道,王弘毅自有自己的判断依据,地球满清,还有满人集团压制膨胀的文官集团,自己却没有,断不可给他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至于科学发展,导致的科学集团的膨胀,成为后世的毒瘤,却还早着呢,这时不用担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