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易鼎 > 第一百七十八章 意定(上)

易鼎 第一百七十八章 意定(上)

作者:荆柯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2:22:57 来源:笔趣阁

请到

和大部分人想象的不同,这种大战,都是先僵持,彼此消磨,最后突然之间一方崩溃,使战局产生质变。

赤壁之战十月打到十二月,而朱元璋鄱阳湖之战,苦战三月,使敌师士气低落,才一鼓灭之。

吕肃海为权水师大都督,统帅水师,补充兵员和火器,水师这块,实际上可以放开大半了,现在就是他慢慢磨着,积小胜待大变。

所谓的“权”,就是“代理”,这是吕肃海资历不高的缘故,但是只要王弘毅愿意提拔,只要能打胜,他的位置就稳固了。

此时八月初,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北方都酷暑难耐,南方各省,河流众多,土地又有湿气,在这时节,自是越让人难受。

不过南方多雨,这时隔了几日,就会下得一场雨来,微凉雨气中和了空气干燥。

襄阳城

襄阳城是一郡之,大燕南迁后,就是以襄阳为据点进行修缮,才有着天下第一城的美称,只是经过时间推移,朝廷越衰微,连这城都控制不住。

蜀军攻占后,襄阳城的越来越重要,城中贸易数量丝毫不减,各商贾往来,在蜀军的统辖下,变的越繁盛起来。

只是这几天,城中戒备森严起来。

街道上巡逻的马队,虽这些骑兵不曾扰民,来来去去,让不少百姓心中惴惴不安,生怕又是要迎来战争了。

已修缮一新的外城上此时更是增派了人手,一队队巡逻士兵,都穿坚持锐,虎视眈眈的盯着外面,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给予还击。

不过城门却没有进行封锁,每日照常是早起开门日落关门,护城河水日日汩汩流淌,不寻常中,又透着平常,让人琢磨不清。

这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分,金色的洒满着天空,西方已现朵朵晚霞。残阳如血,晚霞似火,归来返去的行人奔走于途中匆匆赶路。

城中炊烟袅袅,大部分人都开始作晚饭了。

城楼上,一批人上了去,登着墙凹看着远处——城要关门了。

“主公!”

葛钟走了进来。这是个汉子,脸上还有寸许一道伤疤。

见是王弘毅,怔了一下,跪了下去,说:“臣葛钟拜见主公。”

“葛钟,哦,想起来了,守城的副将!”王弘毅平淡的说着:“起来吧,孤只是上来看看,不要声张。”

“是!”葛钟应着。

王弘毅摆手:“你先退下,孤有事会叫你进来。”

“是!”

王弘毅身后,除了几个侍卫,还有就是张攸之了。

“卡!”一阵声响,从下面传来。

原来到了每日关门时,下面的城门官还在喊着:“今日已到时辰,若有想出城,明日一早再来!关城门!”

城门随即关紧,吊桥高悬。

不久前还有车辆行人出入,此时寂静一片,唯有护城河水,声音渐响,在暮色降临之时,缓缓流淌着。

王弘毅倚墙而望,晚霞的色彩,落在他的脸上,衬托得一片金光。

站着的张攸之见了,微微凝神。

过了一会,王弘毅问着:“张卿,依你来看,襄阳城如何?”

这问题只是随口一问,张攸之却丝毫不敢怠慢。

“主公,这要看从哪些地方去看了。”张攸之回望主公,微笑的说着。

“哦?”张攸之的话,让王弘毅兴趣顿时起来。

虽是心有所想,刚才的确是随口一问,张攸之不曾直接回答,却让他注意起来。

王弘毅看向他,示意他继续向下说。

张攸之立刻回话,行礼说着:“襄阳城的确非比寻常,当年大燕南迁,襄阳就是朝廷安康的关键,这城池结构和防御,在荆州是第一,说是天下第一城有些夸张,但是前五绝对没有问题。”

“襄阳城分为内外二城,外城的城墙高厚,昔日我军连用霹雳车和陶雷,许久方攻破一缺口,入得城去,坚固程度,可见非一斑。”

“城墙外更有着一条连绵不绝的护城河,河道宽险,要不是明了土龙车,大军连日向河中投放泥石布袋,想要度河极为艰难。”

“只是防御工事,已是宜守而难攻。再调集大量军卒在城上防御,十万大军,要是没有霹雳车和陶雷,要攻上几年都不可下,襄阳城的内城虽建的仓促,不能与外城相比,可布局合理,地方宽裕,可改建,利用得当亦有着防御。”

“襄阳地处险要,退可至汉中,进可控荆州全地,实是一军事要地。以此城作为治所之地,是目前不错的选择。”

王弘毅听了,点了点头:“继续说。”

“诺。”张攸之微笑着一躬身。

“主公坚持水战,却不用6军攻打江陵,臣一直有着不解,现在才知道主公睿智圣明,早就d鉴烛照了。”

“先就是荆州多江河,水师关系命脉,水师打不赢,各郡县就随时可以被分割攻破,再多的军队也疲于奔命,一筹莫展。”

“其次就是主公占领荆北时日不长,本部不过五万,郡内人心不稳,水师失败,还有6军在,要是6军败了,民心立时便会散开……因此宁可水战,拖延时日,后方进行统筹管理,多一日就有增一分安稳。久治自然凝聚民心嘛!”

“现在精练已经近三月,百万治民渐渐安心,十万大军也熟练安定,这是主公深谋远虑之致,我看主公就要水6动兵了吧!”

顿时城上一片静默……

渐渐,张攸之渗出了些冷汗。

“好个张攸之。”一声大笑,王弘毅笑的说着:“果没让孤看错你呀!”

王弘毅当上了上位者已经许久,渐渐融合了稳重、雍容、睿智、冷静种种的气质,这一笑就打破了宁静。

这时,张攸之只是站着,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一时间,二人的周围安静了下来。

只听得外面的河水汩汩,远处的巡逻士兵来回走动的声响。

他们在这里说话,附近除了几个侍卫,别无他人,却不怕别人偷听或是打扰,当然,也没有人敢。

“不过,孤的根本大计,就是以水战拖延时日,荆南初平,郑平原二万大军在江上作战,单是粮草就不是小数字,初平的荆南能承担?十三司报于我知,随着时日,荆南怨气已浓了。”

怨气这事,假如没有外力干预,也没有大不了,但是一旦有外力,就是摧骨拉朽,这就是民心了。

“而吴地更是这样,千里迢迢运输粮草,虽有着长江也不是易事,这大军拖在这里,初平的吴地也不堪忍耐,十三司报告,忠于大燕的人,已经在后面煽风点火了。”

“唯有孤全平蜀地,已经修养一年,又清理过一遍,这时政通人和,根基稳固不可动摇,气运消长,攻守异势,是时候了。”

张攸之心悦诚服,一拱手说着:“主公深谋远虑,d察万里,臣的见识浅薄,闻之茅塞顿开,心悦诚服。”

王弘毅笑笑,才不相信他不明白,过了会再次开口,只不过,问的又是另一件事了。

“张卿,你对天下之局,有何看法?”

张攸之沉默了一下,先后两个问题,没有联系,其实并非如此。

“主公,天下局势,瞬息万变,诸侯纷起,都在吞噬,以求一搏。南方二龙一蛇,纠缠不清,北方是众蛟龙四起,龙气已经出现,离成形亦不远矣。”

“更重要的是,十三司汇报,今年草原上战争已经接近结束,胡人要建立汗国,就算大战之后要修养,也最多二三年的太平时间,再多,只怕边患要多了。”

“主公,现在已到大争之时了。”

“好一句大争之时。”王弘毅听着,眸子里闪闪光,感慨说。

“孤一介布衣从军,继承义父帅位,南征北战,四处吞并,已过去五年,这五年时间里,沧海桑田,天下局面大不同以前了,特别是胡人之患,只有你才注意到,果然,现在已至大争之时了。”

“主公早知晓了这些,今日突然问臣这些事情,可是有了什么犹豫不决之事?”张攸之沉默少许,在一旁微笑着问着。

“本是有,不过,听你这一番话,又没什么可问了,回去吧。”微笑着说着,王弘毅显得心情通畅,说话间转过身,向着城下走去。

张攸之见主公不想再多说,自是不会再问,紧随下去。

襄阳城的城楼上,地面刷洗的干净,当日与襄阳军的一番血战,血染城墙情形惨烈,可现在来看,早就没了昔日的那些痕迹。

走在坚固青石铺就的地砖上,众人脚步落地,出啪啪不断的声响。

天上的太阳,已渐渐落西,下到城楼下面,周围光线骤然暗下来。

数十个侍卫等候,见王弘毅从城上下来,都上前行礼。

“张卿,你也忙了一天了,先回去吧。有事明日再说。”步上自己马车前,王弘毅回过头,对着张攸之说着。

“是,主公。”

张攸之微笑着应声,先让主公上了车,等开动远去,这才上了他的马车,车轮转动,侍从也都各自上马。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离开了城楼处。

六|九|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