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易鼎 > 第一百七十八章 意定(下)

易鼎 第一百七十八章 意定(下)

作者:荆柯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2:22:57 来源:笔趣阁

垂正十六年八月三日,襄阳城

本是夕阳将落,暮色将近时,周围的光线都昏暗起来。

城中有的富贵人家,已开始在房间内点上灯烛,内城中,太守府内已灯火通明,王弘毅正在沉思着。

前二个月”吴王和楚侯上下夹击,企图一举打败王弘毅,结束王弘毅升腾之势。

这时郡县初平,一旦战火燃烧,各都就难以把握,王弘毅决定利用吴王求战心切,并且只有水师的局面,采取了水师对战的格局,争取时间。

两月僵持对战,双方实际上都疲倦不堪,可王弘毅这时郡内安康,陆军养精蓄锐,并且训练完毕。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王弘毅只要派大军进攻江陵,就形成了半包围的格局,逼使吴王不得不进行决战。

“主上,时候不早了,是否用膳?”就在寻思着,一个内侍这时走过来小心翼翼问着。

“准备吧。”王弘毅想了想,又随口说了几道自己想食的菜肴,内侍唱诺退下。

小厅内,王弘毅坐在位置,面前摆放着丰盛的晚膳,面对这些佳肴,手中竹筷却放置于一旁,双目更是微闭着。

厅中没有别人”无人发现他异状。

思考着,感受着头顶的鼎器变化,王弘毅神情凝重。

曾经在旗舰保卫战中受损出现裂痕的鼎器,这时已经全部修复完成。

鼎内,一根淡紫色的本命气,开始将鼎内的青气不断转化成淡紫气的气运,一点点的淡紫气的气运不断生出,逐渐渗透进鼎内,鼎由此而发生变化。

几乎同时,紫色的华盖,已经隐隐出现了。

紫气很长时间内都是天子的象征,不过随着人口的繁衍和扩大它变成了第二层,但是也是王气的代表。

紫气生成,在臣来说就意味着当上宰执,成为了国之宰相。

对柚立势力来说,更是非常关键意味着真正有着称王的位格,王弘毅这几天,一直观察着鼎器的变化。

到了现在已经有着三分之一的气运变成了淡紫气。

观看了许久,王弘毅缓缓睁开了眼睛。

这才发觉身上汗清贴身,湿漉漉的一片。

这时,本就是酷夏时节,房间内虽有冰块镇着,刚才集中精神观看,此时放松下来自然一身有汗。

鼎器虽然扩大,但是只有称王,才能正式形成王鼎。

或者说,到了这时,才称得上鼎!

“来人。”晚膳这时已经吃到七成饱,王弘毅索性不吃了”唤了一声。

早候在外面的内侍立刻闻声进来等着王弘毅的吩咐。

“将这里收拾了吧,还有给孤准备好洗澡水,孤要沐浴更衣。”

“诺。”内侍退下去准备。

王弘毅走出小厅,等候着洗澡水,这期间只觉得浑身衣服发粘很是不舒服。

内侍行动迅速,片刻,就有着内侍抬着热水桶和木盆,从外面走进来,动作很快的把洗澡一应事物布置妥当。

因为不是在宫中,王弘毅并不讲究什么挥手让内侍下去,他自己一个人,泡在了大桶中半眯着眼,在白气弥漫的房间里静静的呆着。

泡了半个时辰,水已经彻底凉了,这起身,换上干净衣衫,叫人将房间收拾了,一个人躺在床榻之上,继续研究着。

却见自己的气运,继续一点点转化成淡紫气的气运,这时已经再无赤光打击了。

气运转紫,宰执和王者命格。

以前拒绝秦王称号,一是不想中了魏越的计谋。

更重要是当时他的命格尚且不够称王,匆忙称王只怕气运会迅速耗尽,不能及时填补上去的话,就是身死族灭。

历代朝廷衰退时,都有起义军或者权臣试图称王,可这样的人,往往不能长久,其中自有不得民心之故,但气运不足亦是大忌,这可是折损福报的自毁。

王弘毅自不会做这不利于自己的事。

这时,他顶上气运,紫气已生,达到称王的命格,现在天下局面,早非拒绝春王称号之时,天下已现大争之异,诸侯都已是争红了眼。

这时称王,名正言顺,并且还可以争夺先机。

可以说,江陵一战,和称王几乎是同时,只要打败了吴王,就可在襄阳或者江陵称王,以王号统一荆州,再破吴地。

想到这里,王弘毅无心再睡,从床塌上起身,自己穿上鞋袜,披着外衣,来至了小书房外。

“主上。”巡逻的亲兵,见到他,纷纷下跪见礼。

王弘毅略点头,自己步入书房。

书房不大”却清幽雅致。

一架紫檀书橱,满满的书籍,一张花梨小几,上面一个雨过天青的瓷瓶,插数株花,疏疏的已放未放,淡雅骨人。

书桌上只有笔墨纸砚,王弘毅坐下后,自有内侍上前研磨。

内侍研了墨,放于面前,退了出去,王弘毅提起笔,铺开一张纸,在上面刷刷刷写了起来。

写完,取来自己的私人印章,在上面按了下去。将这封信折叠好,放入信封中密封。

王弘毅又铺开一张纸,再次书写一封信,依旧按上私人印章,密封。

“去请张大人到这里来。”接下来,王弘毅准备拟旨,这需要与张攸之商量,于是王弘毅叫进来一个亲兵,让他去请张攸之到这里来。

亲兵领命令退下,王弘毅接过内侍上的茶,轻轻饮着。没过多久,张攸之就赶了过来。

“张卿,你来的正好,有事与你商议。”王弘毅招呼坐下”又对这里服侍着的人说:“给张大人上茶。”

“谢主公。”有人上了茶,给张攸之奉上。在房间里,张攸之看到了书案上两封密封好的书信,却没有询问,等候着主公的话。

“张卿,匆忙叫你过来,是有一件事,要与你商量。”王弘毅说着:“虞卿又回去调略了,不过也好,正好都安排一下。”

虞良博管理内政,实际上很辛苦,不时来往在蜀荆之间。

当然,一旦称王,正式建立六部,秘文阁也升级,就不会这样忙碌了。

“是!”张攸之正襟危坐,一拱手说着。

“说起来,也是孤突然想到这件事,有些心急了。”王弘毅想到刚才自己的焦急,不由得有些自失,摇了摇头,说着:“这件事,前面你我君臣也曾商量过,便是……称王之事。”

王弘毅并不需要,或者目前不需要部下揣摩了上表,什么时候称王,自己有自己的章程来说。

“称王?”张攸之眼神一凝,再也不敢端坐,起身伏在地上,他本是一等一的才学,这一伏身,心中就想出了一大段奏文。

“自主公起兵,屡战屡胜,而自汲水县起治政,就宽猛相济,薄征赋、减摇役、轻田税,使百姓安康,万业复苏,并且才是数年,仓麋渐渐充盈”精兵十万,这些都是帝王之基。”

“能有此基业,全赖主公昼夜勤政,运筹雅幄,现在就是大争之世,有此帝王之基,还需要名器…唯名器不可假於人,主公要平天下,必立名器才可。”

“原本在蜀,蜀国公之名器足矣,现在争龙于南,国公就不足,主公称王,实是应天受命,不如此不能救民于水火中,这就合了救亡治化大道,必受天佑,别的事,臣一时还想不透彻,请主公刮诲。”

王弘毅静静的听着,仔细咀嚼着张攸之的话,特别是这句“这就合了救亡治化大道”,更让他反复咀嚼。

良久,一笑说:“仓猝间能说到这些,就已经是震耳发聩了。”

“古人常云,顺道者昌,这实际上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是却也是经国大道。”

“现在这局,没有帝王之基而称王,自然是自寻死路,但是有了帝王之基而不称王,这也是天授不取反受其咎。”

“自古成事,都是能顺道应命,这的确就合了救亡治化大道。”说了这话,伸手去取了茶,喝了:“六司和中枢都要迁移,孤的内宫也要迁移,称王大典不是小事,也要面细筹备。具体的事,我们再议议。”不过王弘毅心中有底。

本来他是蜀国公,顺着称蜀王,自然是情理上很顺达。

蜀王本是古代著名王爵之一”历代都有蜀王的称号,但是假如真正研究,就会发觉,蜀王是锁龙,格局不大,而且多有横死者。

王弘毅自然不取,虽然打下江陵,也只有一半楚地,但是这时称楚王,却也可以了。

朱元樟当年还和张士诚一起称吴王呢!

楚是大国,这个世界也曾经称霸,传承二十井,根基深沉厚重,称楚王后,合并根基”最关键就是减少时间,可冉迅成,吞并南方绰绰有余。

不过就算夺取天下,王弘毅绝对不会称楚帝,大凡旧号,都有影响,还不如和明清一样,都自己凝聚新号而称帝。这里面深刻烙印着王弘毅对气运的了解。

当然这些心思就不宜直接说明了,随后君臣二人秉烛夜谈。

一夜过去,一封密喻,连同两封密信,被王弘毅派了十三司的人送向成都府。这当然就是迁移和准备的事宜。也免不了一些群臣劝进的旧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