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天子释疑?更生风波

朱门风流 第二百四十七章 天子释疑?更生风波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1:25 来源:笔趣阁

值腊月,惜薪司早就开始按例供应各宫柴炭,仁寿一份。朱昔日为燕王时就住惯了北平,倒是不觉天气寒冷,因此得报王贵妃病了,他便下令裁了仁寿宫的一半银霜炭送去秀春馆。尽管这不合规,但谁都知道这位天子最不在乎的就是规矩,因此这等小事自然无人进谏。然而,王贵妃这一病便意味着朱面前没人规劝,于是无论赵王还是皇孙公主驸马,来探病的时候最希望的便是他拒之不见,这就只要在外叩头就能回去了。

仁寿宫东暖阁内此时正暖意融融,朱棣高卧榻上,却看也不看旁边高几上堆得老高的奏折文书,只是一味望着屋顶出神。一个宫女正跪在榻下为他揉捏着膝盖和小腿,忙活得满头大汗却不敢吭声,周遭侍立的几个太监则是屏气息声,唯恐遭了池鱼之殃。

此时此刻,人人心里都在埋在江南的张越——要不是因为他折断了天子剑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皇帝何至于不见外臣,却冲着他们这些底下人火?

就在屋里一片寂静的时候,外头却响起了一阵的声音,不多时,暖阁前头那厚厚一层大红织金孔雀纹夹帘子忽然被人打起,旋即便有一个人闪进了屋子。几个小太监没料到这当口还会有人撞进来,扭头瞧见是司礼监太监黄俨,这才松了一口气。

“皇上。”

回过神地朱棣一皱眉头正要火,瞧见是黄俨弯腰控背站在榻前,火气便稍稍消解了一些,语气却仍是不耐烦:“朕不是都说过了么,除非蒙元打过来那种军国大事,其他的就由行在六部和杨荣金幼孜他们几个斟酌着办,京师还有皇太子监国,不用什么事都来烦朕!”

若是别人听了这声色俱的训斥,早就吓得慌忙告退了,但黄俨终究是服侍了几十年的人,此时满脸堆笑丝毫没有惧色:“皇上容禀,虽说不是什么大事,但也是好事。和宁王阿鲁台之前不是出兵瓦剌大败太平部么?如今他已经派使节贺正旦,并贡名马二十匹。”

“不过咬狗而已,此等跳梁小丑时归时叛,如今这进归顺也不过权宜之计罢了,算什么好事?”

“皇上所言是,但若不是皇上先后两次北征大败蒙元,如何能有如今的归顺?”

尽管这是**裸地奉。但从自己用了多年地黄俨口中说出来。朱少不得欣然一笑。当下就吩咐黄俨与礼部官合议正旦使节觐见等事宜。然而这一些话交待完之后。黄俨却没有告退地意思。他不禁眉头一挑:“还有什么事非得这个时候报上?”

仿佛不经意地了一眼四周。见几个小太监都是泥雕木塑一般垂手肃立。那个宫女仍是低头忙着按摩。并无闲杂人等。这才笑说道:“老奴刚刚去了一趟通政司。结果现南那边送来了奏疏。所以记档之后就立刻送过来了。这外头地流言不可信。小张大人自个写来地折子总归不敢蒙骗皇上。”

“奏疏?他先前地事折子早就到了。行在六部和内阁众还没拿出处置地条陈来?”

见黄俨摇头。朱禁有些不耐烦了:“那些人就知道揣摩圣心!张越在松江府杀倭和善后地时候倒是心硬。这会儿却心软了。开海禁是开海禁。之前走私地又是另一回事。按律那些胆敢走私地商人全都该死……算了。比起那些通倭贼党来说。这些人还有可恕之道。况且初开海禁杀了商人终究不祥。这样吧。只杀恶。家属不问。余者从轻论处。不过仅此一回。不为永例。至于那些里通倭寇地贼子。也不用杀了。让他们戴五十斤重枷在市舶司门口永远枷号。至死为止!回头你去传话。是朕地旨意!”

即便是黄俨这等漠视人命地性子。此时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廷杖下头固然也是能打死人地。但那毕竟是短痛。这枷号死人却是长痛。他不由自主地感到脖子上凉。答应一声后就毕恭毕敬呈上了手头地奏。

朱棣决定了这件事。此时长长舒了一口气。随即接过黄俨手中地奏折瞧看。大明朝并没有密折制度。除了张越之前不用走正经路子地札记以及锦衣卫地例行呈报之外。一应奏疏都由通政司分拣呈递。因此他也知道这样一份东西一定被许多人仔仔细细看过琢磨过。他原本只是一目十行扫过去。但看了几行字之后。那漫不经心地表情就没了。

“倭寇从倭国远道而来,必趁东北风,然一年东北风盛行之季不过数月,缘何倭寇来犯却不分月份?昔日太祖皇帝将沿海诸岛百姓撤至内6,此坚壁清野之术,奈何仍有庶民勾结倭寇乃至于货

使沿海各岛皆为倭寇海盗盘踞。

而东番大岛,更是为彼等乐土。今陛下以大军沿海捕倭,正当铲除此等祸根,今后可常保沿海靖宁。”

对于这样的正事,朱棣自然极为上心,片刻便决定召廷臣商议再定。看到下文写地都是商人云集市舶司的境况,他渐渐露出了笑容,直到看见最后一段,他原本已经舒展的眉头方才再次紧紧皱起。

“前时臣与提督宁波市舶司太监汪大荣偶遇,遂同行游万人市,不意竟遇刺客。彼以暗器重伤范氏女致死,诸护卫死战力敌,遂惊退刺客。然因微臣不慎,为一身手高绝刺客所趁,以至于一箭之下佩剑断折。臣传令以赋役黄册大索全城,得刺客与各色人等数十人。此等人并非游商流民,身份不能自圆其说,又无路引凭证,殊可疑也!坊间或云断者为天子剑,臣殊为惊异。盖因陛下赐臣宝剑一口,知其为天子佩剑者有几人?知其曾随陛下征战沙场者又有几人?臣不欲置辩,异日回京之日,必定亲佩此剑,以报圣恩。臣张越顿。”

看到这里,朱不禁轻轻用手弹了弹那奏疏,莞尔笑道:“他居然说不想置辩,到时候佩了剑回来让那些家伙统统闭嘴那些流言尽管去传,锦衣卫也不是吃干饭的!”

尽管如今的太多半不识字,但黄俨却是例外,这一路上反反复复早就看了这奏折无数遍。可饶是他想到张越这份奏折能打消皇帝心头疑虑,听到朱棣这番话,他不禁心中不快。就算自己的心腹汪大荣此次并没有受到牵连,但由着张越和6丰出风头却并非他所愿。

想到这里,他便微微躬下身子,笑容可掬地说:“小张大人这主意实在是不错,用事实让那些人闭嘴,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只不过,这奏折通政司必定会流传给其他人,保不准那些罗嗦的官员生出其他想法,到时候免不了流言愈演愈烈。他们兴许会认为这天子剑分明已经断折,皇上袒护小张大人,任凭他李代桃僵蒙混过关,那时候……”

“放屁!”棣此时顿时沉下了脸,一蹬脚就坐了起来,一字一句地说,“那把佩剑陪着朕南征北战,上头每一处缺口每一处损伤朕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回来之后朕就要收回,怎他欺君!唔,回头等张越到了京师,让他把朕先前赐给他的全套行头一起穿戴回来,麒麟服紫貂皮大氅天子剑,一样都不许少!”

“老奴记下!”

恭声答应之后,黄俨心时志得意满。就算天子剑真的不曾断折,但如果他打听的没错,张越地紫貂皮大氅却是早就没了。张那个蠢货被王夫人一番措置给吓住了,他可没有那么蠢笨。总而言之,紫貂皮大氅加上天子剑,这两桩里头少说也得应上一桩。

亏了那位不甘心汉王,多亏了他那些撒在北京城的眼线传地满城流言!紫貂皮只有关外出产,例为贡品,其他公侯大自然不会轻易出借,如此赵王便能卖上张越一个天大的人情,当然这也是天大地把柄。

三日后乃是王人生辰,恰巧又是儿子满月,她少不得请了各家女眷诰命热热闹闹地操办了一回,结果英国公府门前的清水巷子险些给堵得水泄不通,竟是连病中地王贵妃也命人送来了赏赐。宴请过后,后院又搭起戏台唱戏,女眷们自在早就装设好的暖棚中坐着。因张越奏折地事情早就传了开来,张家众人心事尽去,自是好一番欢乐景象。

保定侯夫人吕氏来得稍晚一些,但她毕竟是张家姻亲,因此引路的媳妇径直把她带到了居中的棚子。一一厮见之后,她就在王夫人左侧坐了下来,瞅见旁边都是张家自己人,她这才低声将孟俊刚刚传回来的消息一说了。

“皇上做事素来雷厉风行讨厌拖沓,因此召集尚书大臣廷议了一回之后,今日就明了诏令下去,却是准了越哥儿的折子,让张总兵率军到福建长乐休整补给之后直扑东番。除此之外,奏折最后还加了一条,让越哥儿回北京的时候穿戴整齐,麒麟服紫貂皮大氅和天子剑一样都不许少,径直入宫觐见。”

王夫人原本笑容满面,一听到最后一句却是心中一震。好在这会儿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吕夫人身上,并没有留心她,但知根知底的惜玉却是明白那桩公案的,连忙在旁边岔开了话题,继而又和王夫人交换了一个眼色。

堂堂天子日理万机,决计不会记得这种小事,究竟是谁挑唆了天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