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六百九十一章 亲恩如海

朱门风流 第六百九十一章 亲恩如海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1:25 来源:笔趣阁

之间满城缟素,先头议论纷纷的街头巷尾一下子清胖未。人们担心恐慌的往往是未知的情况,当事情一下子真相大白的时候,人的反应反而简单了。相比要往思善门哭,不得在家宿夜,又要遵守诸多禁令的王公贵戚文武百官,军民百姓只需要把去年穿过一回的素色衣裳再找来穿一回,捱上二十七日就算完。

尽管大行皇帝遗言丧制一律从简而事实上,陵墓也确实没造好又下令不禁嫁娶。但各家宅邸还是不约而同地摘下了门前鲜红的对联,取下了红灯笼等等。更约束子弟下人等等不许往外头乱跑。朱高炽毕竟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太子,上上下下的官员对他的为人秉性都还算熟悉,好容易等到了这么一个脾气尚可的天子,谁能料想就这么说去就去了?

张越只比朱瞻基晚了一天赶到京城。由于他如今还是应天府昼,打的又是探望父亲的名头。例行哭灵之后便没有其他事宜,又不用于本衙门歇宿,自然是仍住在家里。然而。他还没从这一路上的紧张中回过神。这天中午,一位意外之客便降临了家中。

瞧见袁方一如自己一般的素纱袍黑角带,张越倒是闹不清如今究竟是什么情形,因此见面揖礼之后,把人请进家中正堂奉茶,他便似真似假地问道:“袁大人这是官复原职了?”

“好马不吃回头草,好容易才退下来,何必再恋找权位不去,妨碍了别人的前程?”因张越屏退了下人,袁方说话便随意的多,“太子尚未登基,如今文武百官正在再三恳请,自然还没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不过我已经向太子陈情,希望能在京城五军都督府谋一个差事,多半能够如愿。不管我在什么位子上,上头若有差遣,我自然应命,是否重掌锦衣卫也没什么差别。”他说着就讲了在运河上遇险的事,旋即问道,“太子听说你在路上遇到王斌阻路,让我问你。他都说了些什么?”

当着袁方的面,张越知道他到时候报上去自会斟酌取舍,于是便将那时候的情形一五一十如实道来,随即脸色就沉了下来:“看那时候王斌有恃无恐的样子,恐怕不止是德州,连天津静海乃至于其他各地,也不知道有多少军官呼应。而且就算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要一个个拿下也绝不容易。”

“所以,我也知道你那一招杀手锢还不到时候。况且,做得太刻意,那位唐教主固然能全身而退,你家妻妹的那个师傅就不那么容易脱罪了。这个世上,每个人都少不了医者,但每个人也最怕医者,尤其是夺命的大夫。”

两人会心一笑,全都不再提这个话题,索性捧着茶盏悠闲自得地聊起了天。说着说着。袁方突然把话题岔到了另一件事:“对了,你可知道陈留郡主如今在哪?”

张越正在心里寻思父亲张值得知袁方上家里来,这会儿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乍然听到这话,不明其意的他顿时心中一紧。朱宁自从去岁替父亲前来祭拜朱林之后。就没有回开封,此前更是常常居中给他传递消息,如今皇帝驾崩;他只知道这位金枝玉叶人在宫里,其余的消息就再也打听不到。

“听说郡主被皇后召入宫陪伴了?”

“是召入宫,却不是什么陪伴。”袁方看到张越那张脸一下子绷紧了。沉吟片刻就放下了茶盏,“此事我也是辗转听说。皇上重病。政务大事都是皇后决断,后宫事务难免撂开了手,所以就让郡主代为处置。若是平常,这也不打紧,但宫里有消息称,皇上殉葬的嫔妃已经定下来了,除了几位不曾生育过子女的嫔妃之外,极可能还有起初册封的郭贵妃和王淑妃。宫中的消息传得虽快,恐怕如今那个郡主面对几个铁定要死的人,也是棘手得很。”

册立皇后时一同册封的只有三位皇妃郭贵妃王淑妃赵惠妃,如今一下子便要其中两人殉葬,个中隐情一看便知。

想到此前朱林死后亦是生殉了众多人,张越只觉得毛骨悚然,心想自汉唐宋以来数百年不见人殉,如今这大明号称礼仪之朝。这种蛮行竟然一再延续。再想想朱宁还是未嫁之身,便要在宫中经历这种风波,他更是觉得心头恼怒。

“要不是为了周王千岁,陈留郡主也不会接下这件事。皇后的心思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郡主冰雪聪明自然不会不知,只是代王府解未来危难。这份心志不可小觑。这个世道,男人立身处世固然艰难,但女人却更艰难。”

坐了这么好一会儿。袁方少不得起身告辞,张越便亲自把人送出门去。到了第二道仪门的时候,袁方脚下却忽然停了一停:“太子还让我捎带一句话给你。他即位之后,便会重开海禁。如今王景弘率船队的出海,他到时候便声称是通使日本,名正言顺,大臣们也无话可说。另外,若是你想知道我对你讲的那个,故事的后续,不妨去问问你爹爹。”

在大明朝厮混了这么多年,张越知道,倘若这会儿朱瞻基借袁方之口撂下什么必不负你或是升官晋爵之类的承诺,那么他便着实该失望了。如今听到朱瞻基竟是承诺重开海禁,他不禁心情大好。暗想待到这回乾坤大定,他总算是能腾出手来干些事情。然而,袁方的最后一句话却让他有些猝不及防。等把人送出大门,他就径直去了父亲和母亲的居处。

除了丁忧的张掉,张家小一辈如今都有各自的差事,三个小抽姓脾气性子各不相同,白天有的处置家务,有的闭门看书,有的往外头串门,偌大的大宅门白天往往是静悄悄的。孙氏和几个侄儿媳妇也不过是寻常的情分,大多数时候就只是在屋子里带着女儿看着孙女,高高兴兴地享着天伦之乐。这会儿她一面逗孙女三三,一面和女儿张普说话,好半晌才现丈夫在旁边坐立不安,额头上仿佛还有些汗迹。不由得奇怪了起来。

“老爷,你这心里头有事?”

“没事。”张掉一想到袁方就在外头,心里总觉得有些七上八下,却不好对妻子解说这些。此时顺势就拍了拍张普的脑袋;“如今国丧期间,学是不用去上了。课业却不许马虎!先头那位愕出了写信来说年底就到京城。到时候别问三不知丢了咱愕州

“爹爹尽小看人!”张青没好气地皱了皱鼻子,昂头挺胸地说。“我和恬妹妹读书认字又多又好,先生们全都夸奖过!如今三三还等她大了些,我还接教她认字呢!”

“看来咱们家的出一个才女了?”

说话间,张越打起了帘子进来,见张普眼睛一亮,一溜烟地跑了过来,他便连忙抢在前头说:“你都问好几遍了,我前头就和你说过,你嫂嫂还得留在南京。一时半会难能回来。”说完他也不理会满脸失望的家伙,上前见过了父亲母亲,见三三含着手指头看着自己呆,他不禁有些愧疚。上前轻轻按了按那粉嫩的脸颊,心里充斥着一种说不出的柔情。

孙氏看到怀中的孙女不自然地扭来扭去,便冲着张越嗔道:“你再不回来,孩子就要忘了你这个爹了”唉,这些年你一直东奔西跑,竟是没个头,这次应该能在家里消消停停呆上一段日子了吧?赶紧让媳妇回来,一年多不见,我也怪想她的。还有,我每次抱着三三就想静官。也不知道他如今怎么样了!”

张越天不怕的不怕,就怕母亲的埋怨唠叨。此时连忙赔笑应了。看见儿子老大一个。人,站在孙氏身旁满脸堆笑地说话,竟是说不出的和谐,张掉虽说心中惦记着别的事情,竟是不想出言搅乱这难得的气氛。直到孙氏把张越打了过来,他才含笑问了两句,寻了个借口就叫着张越一块出门,到了空着的西厢房说话。

问了网刚袁方来都说了些什么,张绰便陷入了沉默,直到张越提起当年的故事,他才一个激灵惊醒了过来,脸色白地说:“他竟然对你都说了?”

“袁伯伯只说到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同归于尽,,张掉喃喃重复了两遍,忽然深深叹了一口气,整个人瘫坐在了椅子上,看着那高高的房顶,声音空洞地说,“我生下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在张家无依无靠。虽说衣食无忧,可上头有能文能武的兄长,十几年都是我孤独寂宾一个人。直到我娶了你娘之后,因靖难的缘故往北平躲避,途中遇到流民,我和大伙失散,又遇着人打劫。幸得他相救。只是,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那不但是仗义的好汉,也是可以倚赖的亲人。”

他完全没注意到张越的表情,眼前仿佛浮现出了当初那个仗义解围的身影。那时候他几乎已经陷入了绝望,从前只觉的身为庶出的三子,又没有什么抱负本事,将来的路无所谓如何,和妻子彼此倚靠过日子就行了,可临到要紧关头面临生死存亡,他才知道有些东西并非身外之物,关键时刻也是保住自己的手段。

“那会儿得他相救,得知他是去北平投奔燕王的,我就和他一路同行。因他豪爽仗义。和我说话丝毫没有那些世家子弟的扭扭捏捏,我索性认了他为义兄。一路同行的还有大嫂和沐宁,大嫂身体不好,却是个好心人,在车上还帮我缝补衣服。从她口中,我这才知道。袁大哥早年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他得了重病,袁大哥的母亲只得答应改嫁别人为妾。那家主产沫但请大夫给他治好了病,还留下了一笔足可他过活的钱。”

“人都道饿死事失节事大,我原以为袁大哥必定对这桩往事耿耿于怀,谁知一次宿营时,袁大哥并不避讳,也对我说起了从前的事。从父亲与那帮贼人同归于尽,到母亲掩埋了尸体匆匆逃出乡里流落到了开封,再到母亲不得不狠心嫁入别家,只为了能在那种年景下使他能活下去”我那会儿听着听着,只觉得他父母固然难得,他在这等情形下能有那样洒脱的个性更是难得。”

和袁方那时的酷面大醉相比,张绰的神志却颇为清醒,说到这里,他突然垂下了头。又从脖子里拽出了一截红丝线,上头赫然系着一枚玉指环。见张越好奇地盯着这东西瞧,他不禁苦笑了一声。

“这便是母亲留给我的唯一一样东西,袁大哥也有一枚。咱们也是在路上又遇到了南边的溃兵,好容易杀出重围之后裹伤时,才现两枚的制式一模一样。因为之前那一路同甘共苦,这相认便没有那么多波折。我也是后来才从袁大哥那里知道,当初就是因为这两个指环上头镌刻着祥兴御宝四字让人瞧见,母亲才会被人当成是宋室皇族之后,由此家破人亡。那些身世之类的勾当冉们都无心去追查什么,直到现在,陕西那边宋室皇裔谋反一案还没销,所以袁大哥那会儿趁着靖难赤地千里在黄册上做了手脚,一直都对人假称是河南阳武人氏。”

张越这才明自了前因后果,不禁又问道:“袁伯伯既然救过爹爹,又有这样的关联,为何爹爹后来一直假作和他不识?”

“他厮杀上不算出色,只是在市井上头练了一手本领。他觉得燕王必然能取天下。但为了慑服士人,必定会重设锦衣卫,就盯上了这条路子,只他知道我在家里说不上话,也不想借用这一重关联,所以到北平我们就分开了。他据下话说决定自己靠本事去闯。等到永乐四只我和老太太他们一同回到了开封,他已经是锦衣卫百户。那会儿你才四岁,我还抱着你去给他和大嫂瞧过,他们都很是喜欢你。就是我和袁大哥一同做生意。我那份是你娘的陪嫁,他那份却是大嫂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本钱。只没想到,大嫂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说到这里,张绰看着若有所思的张越,苦涩地笑了笑:“你袁大哥年轻时大病一场,这辈子都没法有儿女,所以一直把你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他早就说过。日后留下来的东西全都是你的,所以,哪怕皇上给了世袭的恩典,他最终还是没想着去领养一个孩子。所以你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你还有这么一个伯父在外头!”

张越默默地点了点头,心里却深深叹息了一声。他上辈子没能得到的东西,这辈子的到的实在是太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