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六百九十二章 血溅宫廷,君子之道

朱门风流 第六百九十二章 血溅宫廷,君子之道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1:25 来源:笔趣阁

行皇帝大给入棺点后,由千上下都知道皇帝猝死和纵欲咒波有脱不开的关系。于是东西六宫人人自危一那些个有子女的勉强还能沉得住气,没子女的不用扮就是哭丧着脸。越是知道如今皇太子已经回来,统管六宫的已经换成了张皇后本人。她们便越是觉得绝望和无助。都以为皇帝登基,日后至少也有十多年的好日子,若是早想到皇帝的身子禁不起这样的折腾,谁还会这么愚蠢只想着系住皇帝,她们又不是初进宫只想着恩宠的年轻姑娘!

相比其他各宫,长宁宫中却是寂静无声,抑或是说死气沉沉。那天朱宁来过之后,偌大的长宁宫正殿就只留下了四个人伺候。这会儿其中三个都悄悄到外头去打听灵堂布置等等,借机弄清楚究竟殉葬的人是否都定下了。空空荡荡的地方就只有郭贵妃和心腹宫女纪香。

这会儿。郭贵妃便坐在梳妆台前,一下一下地用玉梳梳理着一头乌黑的秀。她如今只有三十出头,在东西六宫诸妃中算得上年轻的。由于一贯善于保养。那几个比她年轻好几岁的低等嫔妃瞧着竟是比她还老相些。轻轻放下手中的梳子,她便头也不回地对纪香说:

“从前。人人都说魏国公徐家是除了皇室之外的第一名门,如今却换成了英国公张家。可没有几个人还会记得,太祖皇帝还在的时候,武定侯郭家除了爵位功劳不及徐家,其余的丝毫不差。

那会儿徐家只有一位国公,郭家却有两个侯鼻。”

纪香自郭贵妃入宫便跟了她,知她灵巧善媚最善奉承,知她进退得宜善抚人心。却从未听她用这种口气夸耀过自己背后的家族,此时不由得怔住了。郭贵妃看着铜镜之中纪香那吃惊模样,不禁自嘲地一笑。

“祖父和伯祖父的战功固然赫赫,可在那些开国名将之中,却也算不得什么。若不是当年宁妃娘娘极得太祖皇帝宠爱,他们也说不定和其他功臣下场一样。即便如此,我那姑姑嫁了那王为妃,却因为无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封国被除,大姑姑含恨留书女儿。自列以从泉下。祖父足足有十二个儿子,大伯父尚了永嘉公主,三叔以功任中府右都督,我爹却只是辽王府典宝。若不是我封了贵妃,去年武定侯之位又怎么轮得到我弟弟承袭?”

说到这里。她就悠悠叹了一口气:“所以说,什么勋贵之家。那种几十口人的大宅门里头,何尝消停过一日。我自幼便在辽王府长大,也曾见过那位王妃尊荣背后的辛酸苦累,早就明白做女人的,只有儿子才是真正的倚靠。总算我心愿得偿,有了三个儿子,可两个都是自多病,唯一一个也不是长寿之兆。我放不下他们,但我若活着,反而更害了他们

最初只是惊疑,但此时纪香竟是越听越觉得不吉,连忙劝解道:“娘娘千万别多心,虽说自太祖皇帝起便有殉葬,可从来都是选的那些无子嫔妃。想当初宁妃娘娘不是寿尽而终么?您好歹还生养了三位千

“她们早就不得宠了。和皇后又走得近。自然心安。”

郭贵妃从妆台上拿起了一个雕漆紫檀木九龙戏珠的匣子,轻轻摩挲着上头的图案,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时候:“皇上和皇后夫妻情份多年,我自然不如。我能做的不过是让皇上快活些,而不是用那些大道理和礼法约束了他。所以,谁都知道,皇上更喜欢我。哪怕皇后大权在握,深得太宗皇帝和皇上的敬爱,她也从来没有真正懂过皇上的心。只有我真正视他如夫,视他如君!人人都说他是我害死的,如今我便追随了去陪他!”

言语间。她已经是轻轻打开了匣子搭扣,右手猛地握住了其中那件物事。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她一下子抄起那柄锋利的匕,用力将其深深地刺入了自己的胸膛。当背后响起了纪香的惊呼时,她的意志已经渐渐模糊了下来。

哪怕是死。她也不会等着张皇后借朱高炽的旨意让她询葬,更不会再露出乞怜丑态!只要她的孩子能好好活下去”

郭贵妃自列的消息传来时,朱瞻基正在抚慰自己的那些弟弟。他是皇长孙。之后又早早封了太孙,和诸弟起居等等并不在一处,但对几个弟弟都还关爱有加。这会儿因为天热,人人都熬得满头大汗,自来多病的滕王和卫王更是难以支撑,当听到郭贵妃死讯时,滕王脑袋一歪就昏厥了过去,郭贵妃所出的梁王亦是放声大哭,只有五岁的卫王依旧懵懂。见此情景,朱瞻基一面命人请太医,一面令人服侍诸王留宿宫中。自己则是匆匆赶往长宁宫。

在长宁宫大门口,他恰好和赶到此地的张皇后撞了个正着,连忙唤了一声母后。见张皇后望着那蓝底金字的牌匾出神,深知后宫那些名堂的他不禁有些奇怪。

“想不到郭贵妃竟然如此刚烈。”

张皇后没想到郭贵妃竟然会不声不响走了这么一步,叹息了这么一声,中竟是不知道什么滋味。等和朱瞻基一同入了长宁宫,得知宫女纪香殉主触柱而亡,她更是觉得一阵难言心悸,竟是站在最外那间屋子,无法再踏入一步。在原地默然站立了好一会儿,她便扭头对朱瞻基说:“她亦是你庶母,你且去瞧瞧她最后一面,我就不去了,免得见了生悲。滕王梁王卫王可怜得紧,他们都是你的嫡亲弟弟,日后若有恩赏。自当优抚他们,你可明白?”

“是。儿臣记了了。”

朱瞻基回京之后,已经听说了一些风言风语。对郭贵妃自然极为不满,但此时人都死了,他也没什么其他话好说,便答应了母亲之言。进了屋子。见屋子中央和角落赫然是两摊触目惊心的血迹即便他并非没有见过血的雏儿,也忍不住呆了一呆。初时匆匆而来。只以为郭贵妃白绫自尽。如今方才知道那是用刀,即便是他心头成见已深,恨意也有几分变成了悚然。

“郭贵妃依礼陪葬山陵,纪香亦厚葬。优抚其家等丧之后。暂封长宁宫!”国丧期间的这么一个插曲并没有在京中闹出多大的风波。哪怕郭贵妃出身勋贵,但武定侯家也已经走过了气的勋贵,如今的郭家早已不复洪武年间的赫赫声势了。而之后依了百官劝进登基为帝的朱瞻基诀别殉葬诸妃。此中情形更是不足为外人道。只有时时刻刻随侍朱瞻基的陈芜知道,从诸妃殉葬的地方回来,皇帝晚饭一口都没吃,整整一晚上没睡着。

新君登基大赦天下。原本还要加恩勋旧。只是由于朱高炽去年登基时已经一气把文武百官都拔擢到了高位,别说张辅这等封无可封,就连杨士奇等人也已经是无官可封。因此朱瞻基只是赏毒群臣官刻新书,又赐众藩表里器物等等。其中犹以汉赵两藩最为优厚。而由于朱宁的缘故,周王府亦是加赐岁禄。恩赏倍于太祖诸子。

一团和气中。却也有某些不合谐的音符一一原本坐船沿运河缓缓北上的左都御史刘观得知皇帝驾崩的消具之后,立刻弃船上岸星夜赶路总算是在二十七天国丧之内到了京城。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道冷冰冰的旨意黄河水患多年不靖,出左都御史刘观视黄河水道。得旨之日即刻出行,不得误期。另。前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刘俊罪大恶极,该当处斩,以国丧故暂缓行刑,下锦衣卫狱待罪。

京中蒋息传播得最快。旨意一下,向来门庭若市的群力胡同刘府一下子成了绕道走的去处。谁都能看到。历经三朝下狱、谴责、贬谪却始终屹立于朝堂之上的刘不倒。在这新朝恐怕是真的倒了。而与此同时,张越也收到了自己的任命,即日起署左金都御史。

尽管应天府昼也是正四品,左企都御史也是正四品,但京官和外官素来不同,更何况如今左都御史刘观出视黄河水道。右都御史王彰镇抚河南,上头虽有左右副都御史。却都走向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老臣,于是。张越虽只是署理,但二十出头则以文官一跃至着徘京官。仍是让无数人为之惊叹。就是杨荣杨士奇等共事多年的阁臣,私下里也有些感慨。

“太宗皇帝压了你这许多年,大行皇帝一上台又是明升暗降,如今感觉如何?”

傍晚瞅着空子来拜见岳父兼恩师,好容易蹭了岳母一顿家常便饭,结果才到书房便被丢了这么一句,张越自然是惟有苦笑。见杜祯面无表情地收拾着书桌上的东西,他便上去娴熟地搭了一把手,又叹道:“先生就别打趣我了。这品级我受得起,左企都御史这个位子却受不起。而且,皇上的脾气我也很清楚,绝不是让我日后掌总都察院。”

哦,那么是让你日后入阁。或是执掌六部?”杜祯淡淡地又问了一句。可久久没有等到回答。他便抬起了头,“我不是打趣你。这任命部议阁议都没人有异言。毕竟。没有人是瞎子聋子,哪怕不是你此次护送皇上平安回来。前头的功劳也该赏了。只是,我觉着你需得想好。跨上了这么一步,日后要再动就难了。

我只问你,你如今是想把这个署字去掉,还是另有他想?”

张越和别人耍耍花枪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但是在杜祯面前却向来老实,此时站在这位自来最是尊敬的长辈面前二他便一五一十把此前的所有打算一一说了。就连他对皇帝授予他此职的猜测也没有漏过,末了才一摊手说:“太宗皇帝固然一直压着我擢升的度,但平心而论,当初我起步那几级原本就快了。倘若没有后来的打基础,也不会像如今这样让人挑不出错来。再说了。先生如今居内阁要职,要是我再占据都察院,再加上我家大堂伯,即便皇上不疑,别人却会挑理。”

“沈家两位还担心你太过急进。如今看来是白担心了。“杜祯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赞许地点了点头。“京中部阁大臣都是善决大政的老成持重之人。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皇上也不可能一直偏向你。况且还有皇太后在。你能想到这些,我当初总算没有白教你。居功而不骄。临乱而不躁。当名利而能持,度进退而能守,由是士庶钦服,是为君子。”

杜损素来崇尚君子之道。张越想当初便得他增了那八个字,如今又听到这么一句,他连忙点头应是。翁婿俩由是又交谈了一番其他情形,当提到一走就是大半年的万世节时,书房的门忽然被人风风火火地推开了。

“妾。姐夫!”

一身白衣裳的小五看起来比从前清减了许多,但此时那脸上却激动得通红,手上还攥着一张纸:“刚刚有人往门上丢下一封信就走了,岳大叔送进来我一瞧,竟然是师傅!师傅说,万大哥人在和林。如令人很好,让我不必担心,他迟早会抓着那家伙好好揍一顿给我出气!”

听到这话,张越顿时一个等步窜了上去,一把抢过了小五手中的信。上头只有寥寥几句话。他只是一扫就看完了。等瞧见小五正狠狠瞪着自己。他连忙把信笺递给了杜祯。又赔笑说:“我这不是担心老万么?这家伙也是的,竟然还是冯大夫送了信回来,他自个竟是没什么消息“对了,冯大夫怎么跑到北边去了?这信究竟怎么送到的?”

“师傅只提过,不想留在这儿牵连了别人。反正塞外大夫最吃香不过。他在那儿反而比在中原更自由看到杜祯看完信,小五连忙接了过来,细心地折好藏在袖子里。这才说道,“信直接塞进了门里。怎么送来的我不知道,但是件傅的笔迹,不会有假。对了,姐夫,师姐如今还好么?”

一句师姐让张越勃然色变。瞧见杜祯看着自己,他也不知道这岳父大人究竟知道多少,顿时头痛得紧。就在他斟酌怎么开口的时候。门外却传来了墨玉低低的声音。

“老爷,有人敲开了家里后门,说是姑爷的朋友,有要紧事寻姑爷商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