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1630 > 第八十一章 胜利

大明1630 第八十一章 胜利

作者:克里斯韦伯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25:28 来源:笔趣阁

“那剩下两队呢,要是在咱们打那一队的时候冲上来了呢?“

“不是还有小二十受伤没法骑马的吗?躲在围墙后面放箭和火器总可以吧,外面还有鹿角,他们又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人马,一时半会也进不来!“说到这里,阿桂笑了笑:”实在不行,就让把墙边的柴火浇上油,还有包裹行李啥的,一股脑儿烧了,顶上一会儿就行!“

“行李包裹?要是烧了大伙儿吃啥?“

“打赢了,鞑子的东西都是大伙的,打输了!“说到这里,阿桂冷笑了一声:”大伙也用不着啥包裹行李了!“

也许是恐惧,也有可能是对上司服从的惯性,明军的士兵按照阿桂的要求将一切易燃的东西都搬到了两侧的墙边,又把受伤无法骑马的士兵留在了石墙后,剩余的四十多名骑兵出了围墙,隐蔽在缺口附近的一片树丛中,等待着女真兵的到来。

相比起第一次进攻,伊尔登所带领的那一队女真兵走的很快,这主要是他催促的结果,面对伊尔登那张锅底般的黑脸,没有谁冒着当出头鸟的危险敢于出言劝谏。当他抵达围墙外的一段缓坡前,正准备下令士兵们稍微停顿会缓口气,侧面就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杀奴呀!“阿桂用枪杆拍了拍坐骑的后股,在他的身后,明军骑兵已经列成了两列,之间间隔了大约三四十米轮流冲击,虽然只有四十多骑,粗粗看上去也气势非凡。遭到意料之外的进攻,后金军有些慌乱,不过伊尔登还是用刀背和拳脚让手下尽可能快的朝敌人的放下排开了阵型。

“弓箭手放箭,长枪手上前,刀牌手在后,枪手把蛮子的骑兵逼停下来。刀牌手就上去砍人头!“伊尔登大声叫喊着,他站在第一排大声叫喊着,他的几个戈什哈竭力挡在家主的前面,以免他受到伤害。

慌乱间女真的弓箭手基本都射高了,绝大部分箭矢都从骑兵们的头上飞过去了。阿桂狠狠的将手里的短矛向不远处的那个女真弓箭手投去,他欣慰的看到投矛贯穿了对方的胸膛将其钉在地上,随即阿桂勒转马头,斜刺里掠过女真阵型的右侧,他后面的明军骑兵也效仿他的行动,向敌人投矛或者射箭。然后侧转马头掠过。

“混蛋!”对于敌人骑兵的战术,伊尔登可谓是熟极而流,但也无可奈何。这是古代骑兵对付步兵极为常见的战术,掠过两侧的薄弱环节,反复突击,有利则进,无利则退。假如有哪个冒失女真士兵敢于冲出阵型追击,就会被隐藏在后面的第二列骑兵砍翻在地,失去阵型的步兵在骑兵面前是非常脆弱的。对付这种战术的唯一办法就是保持阵型。以弓弩手掩护双翼,以拖待变。

“都给我扎住阵脚,妄动者斩!”伊尔登顾不得称为明军的箭靶,跑到前阵大声喊道:“弓手瞄准南蛮子的马射。只要再坚持一会,另外两队就能拿下敌寨了!”

但阿桂比伊尔登想象的要聪明的多,后金的步兵们刚刚为了抵御明军骑兵的反复冲击而不得不收缩队形,伊尔登突然惊讶的发现敌人的骑兵突然向两侧散开。他正想着该不会是负责迂回的两队后金军难道已经开始进攻敌营了,却突然发现散开的敌人骑士之后露出了一门虎蹲炮,相距自己不过二十多米。黑洞洞的炮口就好像一头猛兽的巨口,择人而噬。

“快让开!”

几乎是伊尔登叫喊的同时,虎蹲炮的火绳被烧尽了,即使炮身已经被铁爪牢牢的固定在地上,但巨大的后坐力依然让炮身往后猛地一跳。伊尔登感觉到自己被猛地推了一把,向后飞了起来,整个人顿时失去了知觉。

“杀奴呀!”马背上,阿桂可以清晰的看到炮击的效果,近距离发射的上百枚大拇指大小的铅弹像雨点般的泼在了后金军厚实的方阵表面,方阵立刻陷下去了一大块。即使那些侥幸没有在炮击中受伤的人也被眼前的一切给吓坏了,几秒钟还身强力壮、活泼有力的汉子,现在已经倒在地上痛苦地**着,在这种武器面前,武艺、勇气、盔甲都失去了原有的威力,死神一视同仁的降临在每一个人身上。

伊尔登用双手撑住地面,想要重新站起来,但他的双腿好像踩在一大团棉花里,怎么也使不上力气,这是伊尔登看到他的一个戈什哈站在一旁,便向其伸出手,喊道:“快过来帮我一把!”可是那个戈什哈惊讶的瞪大了眼睛,脸上仿佛看到了什么极为恐怖的表情一样,飞快的转身逃走了。

“混蛋!”伊尔登下意识的伸手按住自己的腹部,只觉得指尖接触之处满是温热粘稠的液体,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的小腹已经被几枚铅弹打成蜂窝状,鲜血已经将衣甲和肌肉混成了一团。此时他感觉到腹部钻心的剧痛,眼前一黑顿时昏死过去。

“杀奴呀!“阿桂又带着骑兵卷土重来,失去了主将的后金士兵们终于再也无法忍受明军的冲击了,他们清楚即使自己这次能够将敌人的骑兵击退,接下来面对的只会是又一次炮击(在这个空隙足以完成虎蹲炮装填了),这种火器在三十米内对密集队形的步兵是毁灭性的。成群结队的女真士兵丢下武器和盾牌,转身逃走,一边逃走还一边脱下身上的盔甲,这样他们即使跑不过追击的骑兵,好歹也能跑过自己的同伴。明军的骑兵甚至一直追击到山下,后金军留在山下的两百多批战马和所有辎重全部落入了阿桂的手中。而另外两队 迂回的后金军队不得不迅速撤走,他们没有马、没有辎重、甚至没有足够的口粮,缺乏一切所必须的东西,当他们遇到岳托率领的主力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

“什么,被牛角丘的守兵打败了?“岳托瞪大了眼睛:“伊尔登呢?他人在哪儿?”

“小人不知,不过听逃出来的溃兵说,伊尔登已经被明军的火器击中,只怕是凶多吉少!”一个牛录额真禀告道。

“你把事情经过说一遍给我听听?”岳托的脸色变得极为阴沉。

“是!”那牛录额真应了一声。小心的将事情经过从头到尾叙说了一遍,岳托听罢让其站到一旁,又招来几个女真士兵和军官一一询问,果然事情的经过与那牛录额真一开始叙说的大体相符。

“这么说来,山上的明军守兵人数并不多?”岳托问道。

“若是末将估计的不错,最多不过一百人,不过都是精兵!”

“该死的伊尔登!”岳托此时再也忍耐不住,低声骂道:“先是轻敌大意,后来知道明军有火器还敌前分兵,我真是瞎了眼睛。让这样一个蠢货去单独领兵,白白损失了这么多士卒。“

“那要不要还派兵去牛角丘?“旁边的副将低声问道

“还去个屁,那伙明军又不是傻子,怎么会还呆在那儿等死?“岳托烦躁的挥了下手:“现在最要紧的是尽快与大汗在大凌河堡下回师,切断其与锦州的联系,若是耽搁了大汗的部署,那可不是能简单了事的了。”

“是,大人!”副将想起皇太极平日里法度的森严,不由得打了个寒颤:“我这就去前队督促行军!”

“别急。你先去找书房的先生,让他把这次的事情修书一封给大汗,自请处罚,伊尔登毕竟是个觉罗。既然人死了,怎么处置还得大汗定夺!”

“喳!”副将赶忙躬身领命,他很清楚岳托这么做是为了替伊尔登开脱,后金的军法对于战败者是极为酷烈的。尤其是像伊尔登这种兵力占优势还打了败仗的,就算是战死当场的,往往也要剥夺所有庄户田产牲口。分给战死军士家人的。岳托交给皇太极定夺等于是多了一次法外开恩的机会。

三天后,岳托、阿齐格所部两万余人在大凌河城下与皇太极率领的主力与蒙古盟军会师,自此后金军队完成了对大凌河堡的包围,后金军队的总兵力超过了五万人,其中还包括一支包括四十门仿造的红衣大炮组成的炮队。在包围圈里有祖大寿和他的长子,副将七名,游击、参将二十余人,马军七千人、步兵七千人以及筑城夫子、商人越七千八余人,而所储存的粮食不过够城中军民月余所耗。

“恭喜千总爷,给千总爷请安了!”一个满脸通红的明军士兵朝阿桂插手行礼,满口的酒臭味隔着好几米外就能冲的人一个跟斗。

“免礼!”阿桂有些不习惯的摆了摆手,两天前他才带着剩下的六十多人回到大凌河堡,带回的两百多枚首级和战马辎重引起了城内的轰动,辽西的明军在与后金军队的战斗中已经好久没有取得过如此酣畅淋漓的胜利了,更不要说还打死了一个觉罗。兴奋的祖大寿甚至准备向朝廷请功,至于取胜的功臣阿桂更是不用提了,祖大寿立即赏了他三百两银子,差遣升为千总,保举千户官的文书立即发了出去。所有人都公认他在军中前途无量,好几个往日里对这个蒙古杂种鄙夷不屑的辽西将门都早酒桌上向其暗示自己家中还有几个未曾婚配的黄花大闺女,全然不顾阿桂在宁远还有一个媳妇。

但身处这一漩涡的阿桂却表现的不那么兴奋,甚至还有些郁郁寡欢的样子,平日里总是躲在城楼上看着远方,并不合群。不少人都认为他还没有从那场生死搏杀中恢复过来,喝个烂醉,再多操几个**就好了;当然还有几个心怀恶意的同僚则在背地里说他当了官便故作姿态,摆起架子来了。但阿桂知道自己不过是在害怕,已经救了自己许多次的预感又在冥冥之中提醒着他,呆在这座中左所城里是多么危险。他向西面望去,那边是通往锦州城的道路,不过此时已经被后金军队截断,浓密的乌云遮住了阳光,虽然还是白天,但阿桂的目光所及之处也只有灰蒙蒙的一片,只有随风而来的马嘶声和隆隆的炮声证明后金军队的存在。

“那是女真人正在攻打我们的墩台吧!想不到他们这么快就学会用大炮!”阿桂叹了口气,伸手在爱犬的脖子上揉了揉:“如果那天他们有大炮,那恐怕输的就是我们了,是吗,安答?”

仿佛是在回答主人的提问,黑狗低吠了几声,那双杏仁形状的眼睛盯着阿桂。阿桂笑了笑:“是呀,可是他们那次没有,我们的运气真好,不过这次我们的运气还能好多久吗?”

这时城楼下传来一阵脚步声,阿桂刚刚站直了身体,便看到一个气喘吁吁的校尉跑了上来,看到阿桂便松了口气:“你原来在这儿,让我一阵好找!总兵大人要马上见你!”

“总兵大人要见我?”阿桂闻言一愣,此时在大凌河城内总兵只会代表一个人,那就是祖大寿,可是他这个时候要见自己作甚?

“快随我去,俺都找你好一会了,总不能让总兵大人久等吧!”

阿桂随着那个校尉来到总兵府,进门便感觉到一种战争即将爆发前那种特有的紧张气氛,每个人的脸上都神色严肃。阿桂不敢多事,随着引路校尉来到节堂下等候,那校尉进去通传,不一会儿便听到里面的通传声,他赶忙快步上得堂来,走了两步便跪下行礼道:“末将参见总兵大人!”

“嗯,起来吧!”祖大寿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他祖上早在宣德五年就迁徙到宁远镇,世代都在大明的宁远卫做世袭军官。与大多数将门子弟一样,祖大寿从军的起点很高,升迁的又快,不过三十多岁便成为了孙承宗麾下两个最高的武将之一,可谓是官运亨通。由于其后来两次投降后金的缘故,许多作者认为其当时已经是后金的内奸。但如果对当时的后金与大明的力量对比和关外形势有所有了解的话,就会明白这不过是无稽之谈。(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