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大唐道君 > 第三十八章 落败争锋

大唐道君 第三十八章 落败争锋

作者:七月初三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4:25 来源:笔趣阁

郑洪和王达两人的奏言没有引起朝臣们的附和,宣政殿内一下子变得寂静无声。

废话,这是在跟太子作对,是找死的节奏啊!宣政殿内群臣脑子没烧坏,岂能做人当枪耍?就连对李弘狠的咬牙切齿的贺兰敏之也选择了沉默。

可郑洪和王达是御史,职权就是弹劾和谏言,他们在朝会上说的话分量极重。因此他们一开口,就是群臣保持沉默,高宗也不得不有所表示才对。

高宗看了一眼武后,见武后目视大殿众人,没有理他,他就将目光移向了许敬宗问道,“许爱卿,张德裕迄今没有上过一份关于华县惨案的奏章吗?”

“回陛下,没有。”许敬宗躬身回答道。

高中微微点头,再次将目光移向了武后,见武后无动于衷,他就继续说道,“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陛下,华县惨案涉及到了太子殿下,大理寺少卿张德裕谨慎查案,臣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乐彦玮出列说道,“所以,臣以为我们不能因此而听信了他人的谗言,就质疑张德裕的查案过程。”

乐彦玮作为新晋升的宰相,他的话可谓诛心之言,一句话就将郑洪和王达说成了进谗言的小人。

“臣也以为不可妄自派人前去监督张德裕!”戴志德也出列说道,“陛下,张德裕久居大理寺少卿之位,查案经验丰富,半个月没有上奏查案情况自由他的道理,我们切不可因此就质疑他,认为他另有他心。”

“臣同意戴相的意思。”孙处约也开口说道。

作为宰相,他清楚自己不能不在武后和高宗两人之中做出选择,思量了很久,他今天终于还是选择了高宗。

高宗见孙处约附和戴志德的话,眼中露出了淡淡的笑意,他当初提拔孙处约和乐彦玮等人为相,目的不就是想制约武后过大的权力吗?现在孙处约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让他心里很高兴。

至于武后,因为距离有点远,下面的群臣都没有注意到她脸上的表情变化,只有李弘离她近一点,清晰的看到了她眼中一闪而过的阴霾之色。

要说乐彦玮一个人力挺张德裕,郑洪和王达还能表现的很淡的话,那么现在戴志德和孙处约两人也出面说张德裕说好话,郑洪和王达就有点慌了。

因为大唐现在就只有七位宰相,七人之中三人已经表态支持张德裕,即便剩下的四人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足以让朝臣在这件事情做出自己的选择了。

就在郑洪和王达相互看了一眼,正准备继续向高宗谏言时,姜恪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张德裕查案速度太过缓慢,至今没有一点进展,其中必有隐情可寻,还请陛下派人到华县监督张德裕查案。”

姜恪既是兵部尚书,又位列宰相之位,他说出话在朝堂上颇具分量,他突然见支持郑洪和王达,俨然已经站在了李弘的对立面。

不过李弘注意到了一点,就是姜恪在出列说话之前,武后的目光有意无意的落在了他的脸上。很显然,姜恪之所以支持郑洪和王达,显然是得到了武后授意。

以李弘的判断,有人真要陷害他,武后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因为他的位置受到威胁,武后的皇后之位也未必能坐的安稳。

可现在,武后尽然让手下的宰相支持郑洪和王达,那么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的通武后此举的意思,就是今天的朝会已经不是郑洪和王达在针对他了,而是变成了高宗和武后在权力上的一次角逐。

果然,就像李弘猜测的一样,姜恪的话音一落,窦徳玄就立马出列道,“老臣也觉得张德裕查案延误时间太长,需得派人去催促一下了。”

窦徳玄一说完,支持和反对的宰相人数一下子变成了二比三。

现在就该轮到许敬宗说开说话了,他是武后的铁杆心腹,自然会遵照武后的意思支持郑洪和王达,这样一来支持和反对的人数会变成三比三,那么李绩作为唯一没有开口说话的宰相,他的话就成了是否支持与否的关键了。

只是,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开口说话的人不是许敬宗,而是李绩。

李绩出列,语气平静的说道,“陛下,臣也觉得华县惨案不能拖延太久,还得再派人到华县监督张德裕才行。”

这一刻,不说是群臣愣住了,就是李弘也傻眼了。这,李绩是不是有病啊?还是自己招惹他了?怎么老跟自己作对啊?

高宗见李绩这么说也是眉头紧皱。

以前他通过李绩除掉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勋贵权臣,将武媚立为了皇后。从此,李绩就成了他的心腹大臣。即便之后他跟武媚因为权力而发生过争执,武媚迫使他不得不让她临朝听政,这期间李绩即便有点倾向武媚,可他的立场并不明显。

可今天,李绩突然主动站出来为郑洪和王达说话,态度明确的站在了武媚和一方,公然是要表示支持武媚。

这让他有点始料不及!

而坐在高宗一旁的武后,看到李绩站到了自己的一方,即便是陈府很深的她,这一刻眉宇间也露出了淡淡的笑意。因为她知道从今天开始,李绩这位大唐军方第一人今后就是她的心腹了,有了李绩的支持,就等于得到了大唐军方的支持,那么今后她想继续架空高宗,还有什么可以顾虑的呢?

李绩的表态,让今天的朝会失去了悬念。

因为,今天的朝会上,高宗在和武后的交锋中,又败下阵来了!

跟武后的交锋又落了下风,还失去了李绩这样一个心腹大臣,高宗显得有点急躁,就淡淡的问道,“许爱卿的意思呢?”

“陛下,臣同意向华县派人。”许敬宗慢悠悠的说道,“不过不是监督张德裕查案,而是协助张德裕查案,至于派何人前往,微臣觉得御史台和刑部可以各派一人。”

高宗微微点头。

其实他在结局已经定了的情况下还开口问许敬宗,自然就是想让许敬宗给出一个个派人的具体建议。

“只是——”许敬宗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华县惨案涉及到太子,就像英国公说的案子拖得越久,对太子殿下就越是不利,因此臣建议派往华县监督查案的人,就由太子的东宫举荐一名吧!”

李弘听到许敬宗终于没有敷衍自己,他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武后对许敬宗这样说也不吃惊,没有出现任何不满的表情,就像他早知道许敬宗会这么说一样,实则是今天她得到了李绩的支持,面对高宗是大获全胜,其他的她已经不想再计较了,再会变现的这么豁达。

而高宗本就已经不耐烦了,见许敬宗还想喋喋不休,就有点不悦,可是突然听到许敬宗这么说,他就又沉下气向李弘问道,“太子,东宫可有这样的人?”

高宗的话音一落,李弘还没有开口,工部尚书阎立本就出列说道,“陛下,臣举荐一人,可入东宫为太子家令寺丞,让他入大理寺,代表东宫前去监督张德裕查案。”

因为闫庄是太子家令,阎立本又是闫庄的叔叔,因此不管阎立本怎么支持太子李弘,宣政殿上的群臣都不会意外,高宗自然也是,就淡淡的问道,“何人?”

“并州都督府法曹狄仁杰。”阎立本回答道。

“他有何能力能代表东宫去华县监督张德裕查案?”高宗不解的问道。

“回陛下,狄仁杰在太宗时期就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又在任职并州都督府法曹时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臣相信他的能力,足以当此大任。”阎立本朗声说道。

因为他清楚狄仁杰的能力,又非常赏识狄仁杰才华,才敢说的这么理直气壮。不然即便是李弘授意,阎立本也不敢这么明显的站在李弘的一方跟武后过不去。

“太子,你可曾想清楚了?”突然,武后开口问道。这还是今天朝会上她第一次开口说话。

“母后,既然是闫尚书举荐的人,儿臣之间又见过一面,让他代表东宫到华县监督张德裕查案,儿臣没有异议。”李弘自然不会反对。

“那就擢升狄仁杰为太子家令寺丞、再升他为大理寺丞,即可同刑部和御史台所派出之人立刻赶往华县。”武后声音洪亮的说道。

“微臣领旨!”许敬宗忙躬身领命。

高宗就这样静静的目视武后下达旨意,他一句话也没有说。

之后,众臣又议论了一些朝政军务,高宗就下令退朝。

待朝会结束之后宰相们还要到紫宸殿跟高宗和武后商议具体的政务,而李弘因为身体原因可以不参加,他离开宣政殿,独自一人前行。

“殿下,我听说这两天你再查东西两市的税收,可有眉目啊?”就在这时,贺兰敏之突然走近他,低声问道。不过他一脸的傲慢之态,让李弘很生厌。

“你为什么这么关注孤的举动?”李弘反问道。

“因为我喜欢看殿下忙活了半天,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的样子,我觉得很好玩。”贺兰敏之得意的大笑道。李弘恼怒,还不是因为杨氏,不然他岂能不继续往下查,岂能会这么轻易的放过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见李弘一脸怒容,心里就欢喜不已,就更加得意的说道,“殿下,你要是觉得憋屈,可以继续往下查嘛。不过武二已死,你得到的线索断了,没有了武二的口供,我不知道殿下想要继续再查东西两市的税收的问题,是不是会有点不妥呢?毕竟殿下现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要是私自调查朝廷命官,这要是让御史台的御史们知道了,可得又要弹劾殿下了。”

“哈哈,殿下是君,而我只是一个小臣,不过这也是我给殿下的一点谏言,还望殿下要采纳哦!”贺兰敏之说完,就嚣张的大笑着扬长而去。

李弘目视贺兰敏之的背影消失在他的视线里,他眼中露出了杀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