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虎 > 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进扬州

明末之虎 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进扬州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17 来源:笔趣阁

淮安府城南门外一战,唐军尽灭黄得功部援兵三万余人,收得降兵两万余人,斩敌将田雄,黄得功仅率一千五百余人逃出生天。得此大胜,唐军气势如虹,一片欢欣。

唐军第七镇镇长曹变蛟,脸上的喜悦之情,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他立刻下令,将在战场上投降的二万余名敌兵,全部收容关押于淮安府城中。

这些降兵,当然不可能让他们天天在淮安府城中闲置无事,曹变蛟决定,把他们全部打散,编入刘泽涵部降兵之中,从而扩充南下作战的总兵力。

然后,在全军就地复休整三日后,便立即统兵南下,直扑扬州。

唐军本部兵马约近四万人,加上刘泽涵部的降兵,以及刚刚收俘的两万余黄得功部降兵,可组成十余万的庞大兵力,这般雄厚兵力,当可所向披靡。

收完降兵,打扫完战场,曹变蛟立即向李啸飞鸽传书,把近日来的一系列战况战果,向其详细禀报,

李啸在济南收到禀报,见到两镇兵马南下作战,皆是一片顺利,不禁十分喜悦。

现在唐军派出的第六镇与第七镇兵马,已然攻下徐州府、淮安府、凤阳府,彻底消灭吸收了刘良佐部,将整个南直隶占了将近一半,还收获了十多万的降兵,这般大胜,如何能不人为之心喜。

那么接下来,唐军第六镇,要直攻左良玉部兵马驻守的庐州府。而唐军第七镇,则是要全力攻打扬州城。两镇兵马皆是进展神速,也许,很快就要都打到长江边上了。

李啸站起身来,缓步来到了墙上高挂的南直隶地形图上,他的双眼在地图上逡巡一番,最终牢牢地落在扬州城的标志上。

几乎就在此时,他的脑海中,迅速地泛起了扬州城的前世记忆,想起了那可怕而黑暗的扬州十日,想起了鞑子对整个江南地区血腥而残酷的占领。

八旗马蹄映月冷,踏遍江南儿女血。

多么让人心痛不已,多么让人不堪回首的回忆。

李啸轻吟这令人痛心至极的诗句,他的内心,却是在不停地想着,现在的扬州城,到底要如何攻取,方为合适。

难道说,一定要如攻取淮安府城一般,用重炮轰城,强行夺取,方为合适吗?

李啸可以想到,现在的黄得功,虽然被唐军歼灭了三万精锐,但为了保住其根本,他一定会下令,放弃滁州,全军尽守扬州城,以壮士断腕的态势,与唐军周旋应对到底。

因为黄得功知道,在他的地盘上,最为重要最为富饶的地方,便是扬州了。只要保得扬州还在,他就还有翻身的机会,还有收复失地的可能。

黄得功如果集中全部兵力于扬州,那他尚有兵力四万余人,完全可以一战。而那扬州城,乃是历年花费极多银子营建之坚城,城池高大坚固,粮秣军械储备丰足,各类防御措施十分完善,如果由名将黄得功亲自指挥,全军死守现在的扬州城,那么,自已想要拿下这扬州城,只怕真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如果自已真要强硬进攻的话,一则时间会拖延极久,二则可能会导致重大兵员损失,三则对这座历史名城,无论是城池还是百姓,皆会造成极大损害。

这样的话,自已与前世那些穷凶极恶攻占扬州,然后大肆屠城三日的清虏,又有什么区别呢。

对待异族,可以不择手段,但对待同族的本国百姓,李啸着实不忍心痛下杀手,着实不愿意对他们刀剑相向。

想来在前世中,扬州城内,六十万军民百姓,被鞑虏与汉奸军队杀了个一干二净,全城尸山血海,尸骨成山,那是何等可怕恐怖的史实。

如果现在自已的军队,也要如鞑虏这般作为,那李啸绝不能接受。

况且,如果战事迁延,那江南的弘光伪朝,一定会从其下属地盘,大批调集援兵前来增援扬州,这样一来,唐军有被内外夹攻之忧,这扬州城能否顺利攻下,还真是大有疑问呢。

那么,可否还有其他办法,能尽可能减少损失,拿下这坚固高大的扬州城么?

李啸在地图前,默然静思。

这时的他,忽然想起一个看上去颇为可行的计策。

那就是,能不能对扬州城采取围而不攻的态势,然后派人去劝降黄得功呢?

那广昌伯刘良佐贪图财富与权势,一味顽抗自寻死路,黄得功这样的明末名将,却明显不是象刘良佐这般贪财爱势的小人。

李啸认为,象黄得功这样以家国为重,曾与鞑子拼死血战的人,如果晓以大义,又保全其根本,未必没有可以劝降的可能。

况且,如果真能说动黄得功这样的明末名将,最终来投效自已,那么,自已非但可凭添一员虎将,还可以让黄得功为主将,组建唐军第九镇兵马。更能对已然岌岌可危的弘光伪朝来说,给他们来一个难以形容的沉重打击。

毕竟,相比其他三镇来说,战力最为出色,朝廷为倚重的黄得功都向李啸投降效力的话,那整个弘光伪朝,基本已是根基动摇,再难久持了。

可以想见,如果黄得功一投降自已,那左良玉与郑芝龙二人,必定会对弘光伪朝更加阳奉阴违视若无睹,弘光伪朝对其治下的统治力,更是会遭到根本性的动摇。

当然,如果只是派曹变蛟这样不善言辞的主将前去劝降,李啸对能否成功劝降黄得功,并没有太大把握。

所以,如果想要顺利劝降黄得功,只能由自已这个大明唐王,这个太子太师,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亲自前去,去往扬州城外劝降吧。

李啸在房间中来回踱步良久,最终决定,要亲自前去扬州城,劝降黄得功。

这样的机会,一定要由自已来牢牢把握。

当然,他的目的,不单单仅是劝降黄得功。毕竟如果扬州城拿下了,那唐军接下来,必将立刻渡南下,直取南京,彻底消灭弘光伪朝。

到时,若要攻取南京,李啸身为唐王,他若能驾往亲征,必定能极大地鼓舞士气,也能让南京伪朝廷被消灭后,对整个江南地区的动荡与影响,减小到最少的程度。

李啸思虑既定,立即带着人马俱着明光重甲,装备精锐无匹的亲随五百护卫精骑,从济南速度南下,直趋扬州而去。

与此同时,他立即下令,让唐军第六镇兵马,在进入庐州府后,对左良玉部驻守的庐州城,围而不攻,分出近半兵力,直取黄得功撤兵离开的滁州,从而对庐州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待到扬州局势明朗,黄得功部顺利投降之后,再采取进一步行动。

唐军这边在按计划调兵遣将,黄得功部的各地兵马,也是在紧急调动,全面回缩,退守扬州城。

六天后,一路南下的唐军,顺利地到达了扬州城外,然后立即重兵围城,把偌大一个扬州城,给围得严严实实。

此时,率领四万兵马,龟缩退守扬州城的黄得功,望到城外那密密麻麻的唐军兵马与军帐,他不由得浓眉紧锁,忍不住长长一声叹息。

怎么办?

现在唐军这般重兵围城,自已想再脱逃已是断无可能,只不过,自已凭着这四万兵马,真的能守住这扬州坚城么?

谈何容易啊!

而在这时,他旁边的一名面容清瘦,身着二品官服文官打扮的人,亦是满面忧色,同样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这个人,便是江北督镇史可法。

弘光伪朝成立后,史可法因为拥立之功,被加封为太子太保,改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让他来监管所谓的四镇兵马。

只不过,这位新上的兵部尚书,徒具虚名,那割地自据的四镇兵马,刘良佐、黄得功、左良玉、郑芝龙,个个都不鸟他,完全无视这位兵部尚书与武英殿大学士的存在,让史可法既大为愤恨,又无可奈何。

所以,这位徒有虚名的兵部尚书,最终还是只能在南京城中无所事事。而现在的朝政,亦已完全由马士英与刘伯昭把持,根本就不容许他插手,这样一来,史可法在朝中有如闲人一般,地位极其尴尬。

在唐军南下进攻南直隶后,其摧枯拉朽一进千里的攻势,让马士英等人惊惧万状,他们思来想去,决定让在朝中吃闲饭的史可法,担任所谓的江北督镇一职,紧急前往淮安督军,以激励军将士卒奋起作战,挡住唐军凌厉的进攻步伐。

只不过,唐军进展神速,史可法才来得及打点好行仪,刚到扬州府境内,就听到了唐军进逼淮安府城的可怕消息。

唐军如此凌厉威猛,吓得史可法仓皇不已,他再也不敢北上,随及就近来到扬州城中,与入援淮安失败,一路溃退回来的黄得功,一道坚守其中。

现在,望着城外密集如堵铁甲森森的唐军,史可法内心震撼无比,又难以用语言表达,最终,只能是长长地一声叹息。

“虎山,敌军之势如此之大,你可有退敌之法么?”最终,这位担任江北督镇的兵部尚书,在木然呆立许久之后,颤声向黄得功轻问了一句。

“唉,事到如今,除了死守扬州外,本公亦是无法了。”黄得功浓眉紧锁,一声长叹道:“唐军行动如此迅速凌厉,我军根本就来不及作出及时应对。现在我军已弃滁州,全部兵马全力退守这扬州孤城,唯一之计,就是凭城死守,以期迁延时日,让唐军能师老兵疲知难而返。如果唐军能就此退去,便是大幸了。”

史可法听到黄得功这般话语,心下亦是十难过,他摇了摇头,叹息道:“也罢,现在局势这般艰难,也只能如此了。这扬州城的安危,就全仰仗靖国公了。”

黄得功一声苦笑,回道:“本将自会尽力,尚书大人何需多言。只是在下想知道,尚书大人将现在扬州的情况向朝廷禀报之后,朝廷却是作何回复?”

史可法闻言,脸色顿是灰黯了不少,他捋着胡须,良久无言,最终苦笑道:“靖国公,老夫也实话和你说吧,这奏报,老夫早已上报,只不过,却一直没有消息。可见朝廷现在,对于江北局面,亦是一筹莫展,难以为援啊。这扬州城能不能顺利守住,说真的,只能指望我们自已了。”

“哼!朝廷这般无用,半点不能指望,真真屈煞我等为国守土之辈!”黄得功一脸愤恨:“真不知道,我等在战场上打生打死,浴血奋战,最终却是便宜了何人!难道,朝廷就看不出来,扬州一失,唐军当可全力南下,到时就连南都未必可保么?”

见黄得功一脸愤恨,史可法摇头劝道:“虎山,你所说的,我又何尝不知。只是朝廷之中的情况,其实你也知道,明面是弘光监国,但其实已然尽被马士英与刘孔昭二厮把持。这二人,争权夺利皆是好手,但一说到要对付唐军,只怕皆是无能怂包罢了。现在朝廷局面已是如此,纵然局势再危急,你我又能徒奈其何呢?”

听到史可法这话,黄得功黑沉着脸没有说话,他嘿的一声,狠狠一拳捶在雉堞之上,便转身下城墙而去。

黄得功下城后,城墙上史可法孤零零一人独伫城头,秋风吹起他花白的胡须,让他的模样,愈显苍老无依。

唐军围城,滴水不漏,整个扬州城处于高度紧张却又无可奈何的境地。城中的守军与百姓,都不知道,将来等待自已的,到底是什么命运。

直到三天后的清晨,扬州城外,一名身材雄伟气宇轩昂,头戴金冠,腰系象牙玉带,身着鲜红蟒服的人,在一众俱着精钢铠甲,系着鲜红披风的护卫骑兵保护下,缓缓来到城门外一箭之地。

这个人,便是从济南匆匆赶来的唐王李啸。

他伫马扬州城西门之外,将整座高大雄峻的扬州城反复细看了一遍,又凝神细看了那阳文隶体的城门牌子许久,才转头对旁边的护卫,低唤了一句。

护卫得令,立即纵马上前,对着城头大声喊道:“尔等速去传令,我家唐王现在城外,欲与黄得功将军,好生面谈一番!”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