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虎 > 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劝降

明末之虎 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劝降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17 来源:笔趣阁

见到城下叫唤,城头的守军顿是大惊,急急前去通报。

此时,因为昨晚巡城到深夜,现在黄得功尚未起身,正在城中官署半寐而眠,这时砰的一声,官厅大堂的大门,被猛地推开了。

黄得功猛地睁眼,只见一个气喘吁吁满头是汗的报信小兵,蹬蹬地跑了进来。

连日熬夜的黄得功,难得休息一下。此番这军兵闯入,搅了清梦,心头不由得怒火腾起,他瞪着血红的眼睛,怒喝道:“你这厮为何这般无礼,竟敢不加禀报就擅闯入官堂,可是要讨打么?!”

“禀将军,大事,大事不好了!”小兵见他恼怒,也顾不得许多,他一脸惊恐地大叫起来。

“何事不好,可是唐军要开始攻城了么?”黄得功心下一凛,急急下床,立即开始穿衣着甲。

“主子,城外有唐王前来,说,说要与靖国公当面详谈。”小兵抹着脸上的汗珠,急急禀道。

听到这名小兵这般话语,黄得功顿是变了脸色。

不是吧,那唐王李啸,不是远在山东济南吗?他,他怎么会突然来到了扬州城下?难道是,他这几天,从山东疾驰而来,一路南行到这扬州城处么?

黄得功迅速想到,唐军之所以这些天一直对扬州城围而不攻,难道,仅仅是在等到唐王李啸的到来?

情况变化太快,黄得功一时感觉,自已的头脑有些运转不过来,他想了想,便对小兵立即下令道:“你,速去通禀史大人,让他与本公一道上城与唐王叙谈。”

“得令!”

很快,穿衣着甲完毕的黄得功,带着一众护卫,匆匆向扬州西门通济门走去。

黄得功才走上城墙马道,就听到身后有纷杂的脚步声传来,看到衣衫都不甚整齐的兵部尚书史可法,亦快步向西门大步奔来。

“靖国公,可是那李啸来了么?”已得到消息的史可法,遥遥地看到黄得功,便立即大声喝问。

黄得功停下脚步,待他稍稍走近,便叹气回道:“正是。现在唐王就在城外,要与本公对话,却不知道,他要……”

“哼,这还要多问么,李啸此来,必是为了劝降。”史可法一脸阴郁,又急急说道:“李啸利嘴伶牙能说会道,靖国公此番上去与其谈话,可需要好生应对,切不可轻易着了他的道啊。”

听史可法这样一说,黄得功心下顿觉不快,他冷冷地回道:“尚书大人,黄某虽读书不多,智识浅薄,但如何与人谈话,却是不消吩咐。尚书大人若是信不过,但可与本公一道上去,一齐与唐王面谈便是。”

被黄得功这番抢白,史可法脸上颇有些挂不住,他讪讪地站在原地,一时间,竟不知道要如何回话,方为合适。

见史可法这般尴尬,黄得功亦不多言,掉头径往城墙上走去。而史可法见他径自上城墙,他略一犹豫,牙关一咬,亦跟着黄得功后面,快步上得城墙而去。

上得城墙,黄得功一眼就看到,西门外一箭之地处,那身材雄健,面目英俊,一身钢制冷锻瘊子甲华贵明亮,风中飘荡的披风如血般鲜红,被一众全副武装盔铠明亮的护卫簇拥着的人,不是唐王李啸,又还能是谁呢?

这一瞬间,见到威震天下的唐王李啸真容,黄得功忽然感觉,自已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没想到啊,这位重兴朝的大明唐王,太子太师,天下兵马大元帅,竟然,就这样出现在了自已面前……

而在他旁边,史可法见到唐王英姿飒爽,气派非凡,心下亦是又敬又畏。

他暗叹道,唐王李啸这般气度风范,这整个大明朝中,只怕再难找出第二个了。哪怕光看外表,就与那个在南京城中,肥胖如猪,只知道令百姓捉蛤蟆炼春药的弘光监国朱由崧,都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去了,说是天壤之别,亦不为过。

这时,黄得功按捺住内心的激动,颤声喊道:“在下黄得功,来者可是唐王么?”

望着城头向自已高喊的黄得功,李啸一声冷笑,仰头大声回了一句:“正是本王。本王久闻黄闯子大名,今番得见,本王亦甚是欣慰。有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本王今天得来扬州,却是有一番衷心之语,要对将军你说来。”

黄得功在城墙上拱手抱拳:“在下何德何能,安敢劳唐王千里远来鄙地相教。却不知道,唐王此来,却是有何话语相教在下?”

李啸见他言语谦恭,又由得会心一笑,他朗声回道:“闯子,本王知道你是个直爽人,故本王今天所来,也不想与你多绕弯子,就是想跟你说,望将军你识时务者为俊杰,能认清大势,早作打算,归附我军。不要再这般危局之下,还为那弘光伪朝愚忠效力了。将军乃是忠勇善战之辈,乃是本朝难得之良将,万不可再明珠暗投,自误前程啊。”

听到李啸说得这般直接,黄得功一脸尴尬,他下意识地望了旁边的史可法一眼,却见史可法一脸怒色,一张老脸都气得通红。

未等黄得功回答,史可法上前一步,抢先对李啸说道:“李啸!你身为唐王,不思为国效力,反而引兵南下,自起内乱,还要在这里,说出这般大逆不道之语么?!”

李啸斜眼一见,只见一花白头发的老者,正一脸怒容地看着自已。他心下不觉暗忖,此人这般言语,应该是弘光朝里派来的官员吧,却不知道,此人是谁。

黄得功见史可法抢先回答,又对李啸这般无礼,内心甚是恼火。他见李啸不语,以为其已生气,故忙劝道:“唐王,这位乃是朝廷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大人是也。史大人一时言语激愤,口不择言,还望唐王宽大为怀,勿予计较。”

李啸哈哈一笑,回道:“原来是史阁部啊,听说,弘光伪朝派你为江北督镇,前来监督江北诸镇军事,却没想到,能在这扬州城处得见汝等,倒亦是机缘巧合呢。”

他略顿了下,未等史可法回话,便神情一变,厉声回道:“史可法!本王拥立太子登基,成立重兴新朝,尔等不思为新朝效力,反助那福王朱由崧位监国,成立伪朝,割据地盘,对抗朝廷,潜谋作乱!这般无耻罪孽,你还有脸来说本王!”

“你,你……”史可法本不擅言辞,被李啸突然一反激,顿时急得说不出话来,他手指颤颤地指着李啸,一脸急怒相交的模样。

李啸冷冷地睥视着他,复道:“史可法,本王拥立先帝太子,登其为帝,乃是大明无可非议之正统。这新朝初立,尔等不思为国效力,反而窃据南方,拥立那朱由崧成立弘光伪朝,公然与朝廷对抗,这般反逆之举,难道不应该加以讨伐吗?难道还要再放纵尔等下去吗?想来国朝初立,万事维艰,之所以一直未对尔等加以讨伐,实是本王念及同胞之谊,不忍轻加刀,只望尔等能明悟前非,幡然归顺,孰知这大半年过去,尔等在南方我行我素,擅立官府,盘剥百姓,对朝廷号今置若罔闻,将这南方经营得有如独立王国一般,这般反逆行径,这般悖乱之举,安可不加讨伐,安可再放任下去么?!”

李啸这番话,说得黄得功沉默无言,史可法虽依然怒容满面,却已隐隐可见尴尬之色。

他们不得不承认,李啸这般话语,其实说得还是甚有道理的。

要知道,李啸拥立的,乃是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这位人物,无论是在血统还在继承关系上,都远甚那福王一系的弘光监国朱由崧,李啸抓住这一点来对自已大加痛挞,其实正好击中了弘光伪朝最大的软肋。

史可法迅速地思考了一番,便沉声回道:“唐王,你这般说辞,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我等拥立福王,成为监国,其实亦有不得已这苦衷。唐王肯听老臣一言乎?”

“哦,有何苦衷,你且说来。”李啸面无表情。

“唐王,这话其实不该老臣来讲,但现在这般局面,老臣若不直说,也没甚意义了。”史可法一声轻叹,便道:“唐王,你可知道,你虽拥立了太子登基,但在南京之处,各们大臣却依然是闲言甚多,群臣大多不服……”

“为何不服?!”李啸冷冷地插问了一句。

“因为,因为……”史可法犹豫了一下,便咬牙说道:“因为唐王先前反逆朝廷,还与朝廷兵马,在宣府北路狠狠打了一仗,乃是崇祯皇上钦定的反贼,虽然后面君臣和解,但唐王这般反逆之举,乃是最大污点,故你依旧被群臣视为犯上作乱,居心叵测的乱臣贼子。甚至还有人说,唐王去京城之中,虽救下太子,扶其登基,非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而是野心勃勃,想如当年曹操控制汉献帝一般,挟天子以令诸侯。故为了保全大明的江山与宗脉,我等南都守臣,最终决定,扶立弘光监国,以正朝本,以安天下……”

“哈哈……”听到这里,李啸忽然纵声大笑起来。

史可法被他笑得发愣,不知道自已说错了什么,他讪讪地站着,不知道接下来到底要如何说话。

而见史可**神之际,李啸敛起笑容,神情顿是变得十分凌厉,他大喝道:“史可法!本王一心扶助社稷,一心救亡图存,却没想到,被你们这帮腐儒说得如此不堪,真真可恶之极!”

李啸一动怒,史可法与黄得功二人,俱是心下大畏,二人皆愣在原地,一脸不安地听李啸继续往下说。

“史可法!本王告诉你,当日本王与朝廷之战,乃是先帝受小人挑拔,一时不明事理,非欲夺本王这基业,本王万般无奈,方与先帝有此过节。但随后,君臣和解,两无猜疑,本王为报陛下之恩,随即发兵北上,往攻清廷,打得清虏连战连败,就连其祖宗发家之地赫图阿拉,都被本王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为我大明君臣百姓,长出了一口积郁数十年的恶气。后来,本王复将鞑酋皇太极炸毙于海参崴堡,让清廷内斗不休,随后又趁清廷内乱之机,攻下辽中营口到海城的广大地域,这般赫赫功业,非我李啸,何人复能做到!非是本王自夸,休说这国家危难之时,就是在本朝开国之初,又有何人能与本王比肩!本王这般伟业,如此功绩,难道南都诸臣的眼睛,都是瞎了看不到的么?”

李啸说到这里,脸上愈发满是不平之气,他怒喝道:“过去诸事,本王可以先揭过不提。但在流寇猖獗,横扫北境,直逼京都之际,除了本王率其精骑护卫,从辽东千里迢迢赶回援救之外,可还有一兵一将,前来救援京师么?京师这般危急,先帝如此危难,那衮衮朝中诸臣,那各地的边镇军将,难道皆是草木泥偶,还是皆已坐化成仙,所以不能前来救援么?若非本王不顾生死前来,拼死入城搭救,则非但先帝遭难,那太子与公主,也必将统统死于流寇刀剑之下,安可有一人得以保全乎?可叹本王赤胆忠心,苍天可鉴,拼却一死救下太子、永王以及昭仁公主等人,却没想到,竟有恁般小人,半点力气未使,半点功业未建,反而一口咬定本王对大明有异心,何其可笑,何其可悲,又何其可恨!”

李啸说到这里,双目之中精光一闪,复对史可法大声说道:“史可法,告诉你,本王之所以在拥立太子登基为帝后,没有来立即讨伐你们,并不是对你们纵容不管,而是出与先攘外再安内之策,以免我大明百姓,复受流寇与鞑虏荼毒也。现在,本王已在山海关处,在宣府北路,连挫流寇与鞑虏的联合进攻,彻底打掉了他们的嚣张气焰,这才有时间腾出手来,南下消灭这弘光伪朝,再来收迟南都的诸个宵小。你且听好了,尔等反逆之辈,一个个都逃出不本王的掌心!”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