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谜案追凶 > 第二十一回 白骨疑案二十一

谜案追凶 第二十一回 白骨疑案二十一

作者:天下任纵横1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6:04 来源:笔趣阁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皇室还是官员,更或者是民间老百姓,都十分注重“孝道”。大家都有一种共识,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长辈都不孝顺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好人,更不会是一个有担当的大人物。作为帝王更注意这一点,经常拿“孝道”来衡量一个帝王或者储君的人品和能力。所以任何一个帝王都相当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不允许自己做出不孝顺的事情。帝王这么样,他们的臣子更是要遵守“孝道”了。特别是唐宋之后,书生渐渐控制局面,文官的地位高出武将之后,任何一个大臣都不敢在私德有所亏损。一旦某个官员被人爆料,不孝敬父母或者隐瞒父母的死讯的话,就不止是丢官罢职这么简单了,是他一辈子身败名裂的下场。在古代父母要是身故的话,子女要结庐守孝,为父母守坟三年。有官职在身的也要上报“丁忧”,也就是停止工作。“丁忧”期间官员不但不能喝酒吃肉,更是要整天粗衣简食,严禁一切娱乐项目。官员们很清楚,一旦自己“丁忧”的话,手中的权力就会被迫移交,三年之后更不能预计,所以都不太愿意“丁忧”。可是不“丁忧”,或者隐瞒死讯的话,这个将成为他政敌攻击他的最好武器,是一个除了欺君、叛国之外,唯一一个可以直接令对手永不翻身的罪名。

在中国古代,出过不少英明的帝王。但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他们生前都是很孝顺的人。在当时的社会习惯下,孝顺等同于能力和正义。只要孝顺就算做错了也可以原谅,反之要是不孝顺的话,就算有能力有实力,也是“枭雄”、“jiān雄”。最出名的就是尧帝和舜帝的故事了。尧帝是一个开明又有本事的君主,明明有不少能臣和儿子在他身边,但是他依然不觉得满意。难道他们没有本事或者用心不良吗?尧帝以视察地方为理由,在自己的领地里寻找自己满意的接班人。之所以会选中舜帝,理由就是一个“孝”字。舜帝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是一个比较偏听偏信的瞎子。在舜帝五岁的时候,瞎子老爹就又娶了一个妻子,当年这个舜帝的后妈为舜帝生下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象”。自从有了后妈和弟弟后,舜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改善,而且越来越艰难。后妈为了自己的儿子,几乎是是针对舜帝,视舜帝为眼中钉肉中刺。六岁大的舜帝被迫去田间干活,比他们家的奴隶还不如。但是舜帝依然对父母很孝顺,从来不在父亲那里说任何有怨言的话。久而久之大家都说舜帝不但是一个能干的孩子,更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后妈听见之后很生气,认为这是舜帝故意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树立好的形象。她就整天在瞎子老爹那里说舜帝的坏话,瞎子老爹偏听偏信,渐渐也觉得舜帝不是一个好儿子。从此舜帝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了,父母没事找事找他的麻烦,就算舜帝再孝顺,也被他们视同“耍手段”。大家都劝舜帝离开家乡,这时候的舜帝足可以自己自力更生,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家园。可是舜帝没有离开,他的理由是家中父亲行动不便,年纪又大了,母亲不懂生产,弟弟年纪幼小,不能这个时候离开。就这样舜帝的孝心和善良就传了开来。

尧帝化装成普通老百姓,亲自去试探舜帝。三次见面给了尧帝三个惊喜,第一次尧帝看见舜帝在干活,尧帝觉得舜帝是一个生产好手。第二次尧帝看见舜帝在大雨之下为了保护刚收割的粮食,将他身上的衣服脱下挡雨。尧帝觉得这个小伙子有担当,知道孰轻孰重。第三次尧帝看见舜帝分发食物的景象。舜帝家里有不少的良田,家里的奴隶和下人都来干活也不够,只好请附近的邻居来帮忙。事先舜帝的后妈已经和大家讲好了工钱,并答应管饭。可到了中午开饭的时候,送来的饭菜比平时不请帮工的时候还要少。舜帝就将饭菜就地回炉,米饭熬成米粥,炒菜变成了菜汤。舜帝将浓粥和好菜分给帮工们,等他们吃完之后,他和自己家的下人们,一起吃剩下的。尧帝大为感慨,舜帝做对了两件事情。不但代自己家照顾好了邻居帮工们,而且和下人们同甘共苦,平息了内外矛盾的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尧帝觉得这个舜帝就是自己要找的接班人。就把舜帝带回了自己家,引荐给他的家人和臣子。

当大家听说尧帝要把舜帝当接班人培养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臣子和家人都反对。舜帝不但不是尧帝的家人,更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粗鲁汉子。尧帝力排众议,他的理由很简单。不懂可以学,没文化可以教,没本事可以培养,没实力可以训练,没资历可以锻炼。为了解决舜帝的身份问题,尧帝以父亲的身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帝,而且一次xìng嫁给了舜帝两个女儿。这样一来大家都没有什么好说了,舜帝成为了尧帝的女婿,就算是尧帝的家人了。舜帝成为尧帝接班人之后,不但虚心学习而且尊敬师长,对自己的妻子也是很关爱。当然也没有为难和报复他的后妈和弟弟,更没有记恨对他不好的亲生父亲。尧帝传位于舜帝的时候,第一次同开提到了“孝道”的问题,正式把“孝道”划归考量官员和未来君主的重要依据上。

在中国古代君主之中,因为孝道的问题,引起公愤的有几个,更有几个皇帝为此下了台。所以当明朝建立初期的时候,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反复要求自己的家人和子孙要注意这一点。他还亲力亲为的将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的灵位安放在离自己居住的宫殿不远的大殿内,时不时地去祭拜自己的祖先。建文帝更是规定每一个重要的节rì、先祖的生祭死祭、每一个月的初一十五,皇帝要亲自带领家人去祖先殿祭拜列祖列宗。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不但没有废除这一决定,更是严格遵守。皇宫北迁到紫禁城之后,祖先殿离明成祖朱棣居住的乾清宫直线距离不过几百米而已。任何一个在紫禁城长大的皇子或者公主,都对祖先殿内的布置了如指掌,闭着眼睛也能在里面行走。当然对历代祖先更是倒背如流,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对祖先不敬,或者怠慢祭祖的话,就算是皇子公主,轻者在祖先殿罚跪,重者挨打。景泰年间一次祭祖,一个景泰帝的亲妹妹,只不过带有怨言的眼神望了牌位一眼而已。结果就是被皇太后和皇帝下令,当场打死在祖先殿门外。一个成年的公主,一个不久之后就要出阁的公主,就这么被活活打死了。可见皇室对于祭祖,对于祖先是多么的尊重和严肃。

可是同样是朱明皇室的后人,当今的皇帝嘉靖帝朱厚熜却好像并不重视祭祖。住在紫禁城的时候,每个月的初一十五的祭拜早就停止了。逢年过节还有祖先重要祭rì,嘉靖帝朱厚熜也是能免就免,不能的话由儿子代替。就算搬到了西苑之后,在大臣和皇室的压力下,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祖先殿,供奉着祖先牌位,也不过是一个样子而已。十几二十年了,嘉靖帝朱厚熜去这个祖先殿的次数屈指可数。嘉靖帝朱厚熜本人不重视,他的那些奴才们也就不重视。所以西苑的祖先殿布置是整个大明朝最简单的,平时除了一般的打扫外,几乎看不见什么人。而且这个祖先殿距离嘉靖帝朱厚熜居住的玉熙宫也很远。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嘉靖帝朱厚熜有意无意地决定。大家都在猜测,是不是因为继承的原因,才导致嘉靖帝朱厚熜对祖先的不满。

同为宪宗皇帝的后人,嘉靖帝朱厚熜是宪宗皇帝的亲孙子,但是不能在祖先殿供奉自己的父母牌位。他在登基之初,以过继给已故孝宗皇帝为子的身份继承大统的。也就是说他的大伯孝宗皇帝只有一个儿子武宗皇帝,孝宗皇帝死后,武宗皇帝朱厚照继位。武宗皇帝朱厚照再没有儿子继承的情况下死了,这才有了嘉靖帝朱厚熜继位这件事情。按照圣旨上说的,嘉靖帝朱厚熜过继给大伯孝宗皇帝当儿子,就是武宗皇帝朱厚照的弟弟。武宗皇帝朱厚照没有儿子又死了,所以他才能兄终弟及成为皇帝。也就是说祭祖的话,嘉靖帝朱厚熜要跪拜孝宗皇帝和武宗皇帝,而真正的父亲连牌位进祖先殿都不可以。为此嘉靖帝朱厚熜的生母进京只能以王太后的身份,不能以皇太后的身份居住在紫禁城。为此发生了嘉靖帝朱厚熜和大臣之间的第一次争斗“大礼仪”事件。结果嘉靖帝朱厚熜输了,他的生母不能享受皇太后的荣耀,他的生父也不能死后牌位进祖先殿。为此嘉靖帝朱厚熜以一种“消极对待”的方式,默默地抵触每一次的祭祖。久而久之变成了嘉靖帝朱厚熜对祖先的漠视和怠慢。但是这不代表嘉靖帝朱厚熜敢公然不把祖先放在眼里,敢真的说出做出对祖先不敬的事情。这就是秦泰敢于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嘉靖帝朱厚熜要是真的下令杀了他们的话,就是说不要自己的祖先了。这么做的话秦泰他们必死无疑,但是嘉靖帝朱厚熜的代价就是失去帝位。一个连自己的祖宗都不要的人,没有资格也没有理由做皇帝。嘉靖帝朱厚熜看上去是一个淡泊名利的无为皇帝,其实是一个特别看重权势和地位的皇帝。秦泰就要拿自己这些人的xìng命,和这个嘉靖帝朱厚熜赌一下。而且这是一个赢面相当大的赌注,输的几率几乎小到看不见。只要把握得好,不但赢面很大,而且成果相当可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