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6.西北新布局

大唐官 6.西北新布局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49:28 来源:笔趣阁

对河陇的局面,高岳向皇帝提出的策略,便是“息兵备边”,他指出此次我唐趁西蕃疲敝的时机,一举兴师,于平戎道中摧毁西蕃主力,高原的六个茹本里,拉茹和孙波茹基本等于灭绝,赞普军力大为衰减,故而此后整个陇右、河西一线并无大的战事发生,我唐轻骑疾行数千里,一路光复十多州,重新将河湟和河西收归己有。uu234不过财政的投入也非常惊人,前后费钱帛近千万贯,此外西蕃毕竟是大国强国,这次虽遭到伤筋动骨的损失,但我唐也没有力量穷其巢穴,如再持续战事,只会给天下造成沉重负担。所以不妨息兵数年,开设互市,让新光复的边镇得以壮大蕃息,待到时机成熟,再一举捣毁逻些城不迟。

“嗯,息兵之议朕已明白,那么如何备边呢?”

高岳便说:“其实暂且将凉州让给牟迪赞普、尚结赞之辈,对我唐而言并不是件坏事,反倒有助于在河陇的备边。”

“哦,愿闻其详。”

“自太宗、高宗皇帝起,我唐和西蕃环绕安西、河陇,战事不绝,西蕃长于快马利箭,纵横劫掠,来去如风,往往我唐集结兵马前去征讨,其早已又到千里之外去,我唐疲于应付,只能筑军城、明烽堠,造强弩,依托要点布防,以军镇、都督府为戍防区,朝廷再发官健、长征等择机征讨,但总体上还是被动应付,以河湟驻军为例,先是隶属凉州都督府,后又隶属兰州都督府,最后又属鄯州都督府,每次迁移,莫不是西蕃先攻,我唐后手再对防区进行调整。现在凉州归牟迪,而牟迪又被臣留在鄯城,如是我唐暂时无需在凉州驻兵,必要时还能得凉州牟迪的增援,如是可集中力量扼守西蕃出入河陇的要地,可省兵募,这也是陛下远见聪明,力排众议,册封牟迪所至。”

听到后面一句,皇帝顿时觉得自己这几年做出的决断,还都是英明神武的。

虽然他也记不太清楚,当初册封牟迪为赞普时,到底是如何“力排众议”来着。

这时皇帝很谦逊地摇摇手,示意高岳继续说下去。

高岳便指着地图,说到:“安西、北庭,依臣的看法,当地汉军和官吏体系还是完备的,再加上龟兹、疏勒、焉耆、于阗四国国君,对我唐依旧忠心不二,所以最好的变革,那就是不变革。”

“可郭昕已眼盲,年事又高,已上疏请求返归故里。”

“那安西都护节度使可由其弟郭接任,四镇镇戍使各自不变。北庭都护节度使,则由杨袭古为之,各地镇戍使也不变。”

“河西剩下的‘四凉’(甘肃沙瓜四州,只是没有凉州)如何安置?”

“授坚守敦煌的阎朝河西经略节度使、豆卢军使并营田使,使其镇守沙州,扼通西域的三路冲要;随后将沙陀朱邪和退浑慕容,可汗封号不变,迁徙族人至甘、肃,出身党羌的野诗良弼、司波大野分别封为郡公,迁徙族人至瓜州,各为城傍;随即神策宣威军将兵、射士合计一万九千,至甘州军城处驻扎、营田,宣威军节度使兼甘州刺史此河西防御态势。”

“陇右呢?”

高岳的建议是,索性废除陇右节度使,连带调整整个京西的戍防区,具体就是:专设一鄯湟节度使,以神策威戎军节度使兼之,将原本其编制内的两万一千将兵、射士移防到此营田、驻屯,防区为鄯、廓、河三州,重点营修鄯城(原河源军)、临洮、积石三座军城;另外再专设一合川节度使,以神策决胜军节度使兼之,其原本编制内的两万两千将兵、射士移防到洮、岷、叠、宕四州营田、驻屯。

按照高岳的介绍,原本的京西三支神策军,就等于是河陇方向的野战军力,而原本蕃汉的山水寨势力,高岳则建议不做任何改易处分,依旧让其分散在河陇大地上,“据山川之险固,各自保、自立”,同时给各位寨主“信牒帽子”,免除寨人赋税、杂役,只需每年按市价赠五分一,遵照下达的和籴本定额,卖给各州驻军粮食,或输送马匹就行,再往上便是些松散的军号,如雄祁军、白水军、三水军等等,实则只有名号而无实际的军府衙署。

简言之,对山水寨,高岳的方针便是赋予其自治权力,以牺牲赋税的代价,换取它们的军事服务。

我唐在河陇、西域地区的“军事存在”,除去三支神策军,和原本就存在的河西豆卢军或安西四镇军外,更往下的层面就是沙陀、党羌、吐谷浑所组成的城傍,及山水寨的义军了。

这样的话,再加上剑南、兴元本身就存在的戍防区域,西蕃出入河西、陇右、西南的道路就完全被堵死。

京西北三支神策军进入到河陇地区,那么他们原本的驻地,泾、原、会三州地,由宁的保大军合并;盐、庆两州地,由渭北的静塞军合并;而秦、渭、兰三州,由凤翔府义宁军合并;成、武、文、扶等武都羌聚居的州县,和兴元府合并;维、松、翼、静等州,和西川节度使合并。

各军便各有生计,比之先前,所能得到的营田收入,无疑都扩大了,兵额却不用增加,这样能减轻朝廷不少负担。

“然则,神策军本在盐、庆、泾、原等州都有开辟好的营田,现在让他们又去河陇......”皇帝意思是交接上会不会出什么岔子。

高岳的解决方案便是朝廷度支司出面,先按照神策军原本营田的收获数额,预支一年米粮给他们,务求前去河陇地不会有所缺,然后朝廷再逐年给予补贴,这样各方便会相安无事。

这时候,皇帝颔首,便沉声问,岭南那边的蛮变如何办?杜佑又该如何处理?

高岳先发问,各位宰相是如何建议的。

现在政事堂采取的是轮流秉笔制,董晋、贾耽、陆贽、杜黄裳,各自主持政务一个旬日,皇帝便说其他三位宰执暂时不晓得是什么意见,因这个旬日是陆贽秉笔,他向朕建言,对岭南用兵不值得,主张推荐个清廉宽仁的大臣,去岭南番禺,替代杜佑回朝,以抚平蛮变。

“陆九意欲何人?”

“他推荐越州刺史郑。”皇帝这话,让高岳愣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