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7.白麻即宣下

大唐官 7.白麻即宣下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49:28 来源:笔趣阁

皇帝看到高岳的神情,便疑问说,如何,卿对此有什么想法?

高岳顿了一顿,然后就对皇帝建言:“陛下,先前臣曾说过,于岭南用兵,虽很难调集中原、西南的客军去,但只要杜岭南方策得当,区区蛮贼也无可奈何。顶 点 X 23 U S所以朝堂不用惊动莫名,且等杜岭南的消息好了。”

“那高卿的意思,是不用替换杜佑了。”

“臣不曾如此说,只是说暂且等待岭南消息,若陛下冒然更迭岭南五府经略节度使,又值西原、黄洞蛮发难之时,臣恐广管人心惶惶,还是待到局势粗安,再商议旌节人选的事不迟。”

皇帝心想高岳你够狡猾的,明明就是在袒护杜佑,可说得冠冕堂皇,还顺带把锅重新扔回给了朕。

不过高岳方案,皇帝大致也认可,谁叫杜佑现在搞海盐、蔗糖和蕃舶能搞到大宗钱财呢?让郑去的话,郑文明此人的品行朕完全不担心,可朕担心的恰恰是郑的品行太好了!

这会旁边的韦皋趁机也进言:“杜岭南最佳的方策,莫过于以夷制夷,如果需要,我西川和兴元可以支援杜岭南一批神雷铳、铅丸与火药,这样最省,办事也最有利。”

原来如此,让杜佑大举武装其他还忠于朝廷的俚僚、黎蛮,去对抗反叛的黄少卿。

于是皇帝很快认可两位的方案。

就在准备结束问对时,高岳又极力举荐郑,说郑之前主持贡举,绝无不当之处,是被窦参陷害,才被出为越州刺史,如今窦参全族罪有应得,朝廷更在用人之际,请陛下可郑为福建观察使,这样也方便与杜佑的岭南互相应援。

“文明亮节纯良,朕也确有此意。”

等到高岳和韦皋退去后,皇帝移步到了浴室殿中,在那里内枢密使尹志贞,和外枢密使焦希望,都立在房中,说要密奏要呈献给陛下。

内外枢密使,实则便是大明宫中官集团,专门负责京城治安及对各方镇进奏院交涉的耳目官,如今皇帝和方岳间的政事,已然不再走御史台了。

而尹志贞和焦希望所呈递的密疏,恰恰就是高岳和韦皋指使各自在京师的进奏院所撰的。

这两位,方才于紫宸便殿中,只和皇帝商议“公事”。

私下底,却和中官相连,用密疏的方式和皇帝商议“私事”。

依靠案几和绳床,皇帝将两份密疏都仔细看了下,接着招招手,于是外枢密使焦希望上前,小声对皇帝说:“大家,韦连帅这次暗地进奉了八十万贯,而高汲公则进奉五十万贯,西川和兴元的进奏院已在京师小海池柜坊里支了飞钱便换,马上柜坊便将这笔钱送入到大家的大盈琼林库来。”

这时皇帝在这两位中官前,还要假装自己有点廉耻,便语重心长地摸着胡须:“非是朕贪图二位戎帅这笔进奉,只不过你俩也看见了,平戎道、无忧城、陇右、河湟,直到安西四镇,歼敌数万,复土六七千里,这功勋就摆在那里,你说该不该赏,该不该升迁?”

尹志贞和焦希望急忙说:“韦、高两位大臣,就是大家的左臂右腕,大家论功行赏而已,谁敢异议!”

皇帝这才满意地唔了声,就在御札上提笔写了两行文字,随后交到二位手中,随即又说:“这事交翰林承旨学士韦执谊去。”

“大家,还有个,便是邢大将军和刘大将军......”尹和焦再次陪着笑脸,然后又将份文牒送到皇帝手中。

其上标明,邢君牙求为潼关防御使,刘海宾求为江南西道观察使,这两位都是本来的神策军大将军,不过他们现在自认为年事已高,且功成名就,便不乐继续前往河陇守边,宁愿回到关中来,享受余下的养老岁月。

当然文牒上也标明,邢君牙和刘海宾为达成此事,各向皇帝进奉十五万贯钱。

皇帝冷哼声,问邢君牙和刘海宾原本为边帅时,也算清廉,能和将士同甘共苦,哪里来这么多钱进奉的?莫不是举债的吧?此外,给朕十五万,怕是在你俩内外枢密使这里,也要花销十万吧?

尹志贞和焦希望急忙跪倒说全无,全无啊,我等在大家的眼皮下,岂敢如此为之。

皇帝也没继续追究下去,他晓得尹、焦是睁眼说瞎话,不过这种操作也正常,朕不给这些中官蘸些甜头,以后谁还替朕去宣索,去差遣?

犯不着和群阉人斤斤计较。

入夜后,银台门的翰林学士院铃铛声骤然响起。

很快,当值的韦执谊和李吉甫,起了床榻,便在书架前忙碌起来,寻找钿函和白麻纸,然后又是笔和墨丸。

李吉甫接到的口头任务,是给韦皋拟就制文。

中官带来皇帝的意思,就是要将东川和西川重新合并,设为剑南节度使,而韦皋便是旌节所有人。

坐在书案前的李吉甫,脸色不妙,他知道先前紫宸殿问对时,高岳和韦皋是一道进去的,而更往前维松和河陇的仗,也是高岳、韦皋一起打的。

既然韦皋得以独揽剑南的大权,那么高岳......

“大家的御札,请韦学士草诏白麻,以高岳为中书侍郎同三品平章事。”中官递来了皇帝亲笔的御札,笑眯眯地对韦执谊说到。

李吉甫手里的笔差点拗断了。

然后中官又补充说:“荆南节度使嗣曹王已薨,便以原山南东道节度使樊泽为江陵尹、荆南节度使,原中书侍郎董晋出镇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

董晋出镇,便是要给高岳腾位子了。

“董晋,本来就是个伴食的宰相,既已为过中书侍郎,便也足够,现在恰好出镇襄阳,又能让贤,岂不妙哉。”方才于浴室殿里,皇帝便公然对内外枢密使如此说到。

因为皇帝也确实受够了董晋,贾耽秉笔时,他只会说“某与贾仆射同”,杜黄裳秉笔时,他只会说“某与杜门郎同”,陆贽秉笔时,他也只会说“某与陆门郎同”,当三者意见相左时,他来了句“某与圣主心意同”。

每年还要单独给他三万贯的“堂封”,还要管他在中书门下的餐饭钱,钱倒是小事,不过皇帝看他拿钱不办事的样子,实在可憎。

索性让他去山南东道刮几年地皮,养老去吧,君臣两不厌,也算是利人利己。

韦执谊稍微惊愕了下,看来高岳也表态要将兴元节度使的职务给辞去,朝廷和方镇间又有一番激烈的人事调整,这段时间光是草拟各种诏令,都要让人精疲力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