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官 > 16.陇右山南图

大唐官 16.陇右山南图

作者:幸运的苏拉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6:55 来源:笔趣阁

见到都将手势的山南兵们,纷纷握柄露刃,障子后寒光闪烁,障前的营妓们无不色变,抱着酒壶、骰子瑟瑟发抖。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这时号角声响起,吴献甫闻声自拜将坛上往下望去,只见数千白草军将士罗列在校场上,高固、蔡逢元两位军将铁甲精练,立在阵头,以保护交割宴会为由,和场上的山南兵相对而视,杀气腾腾,不由得心中又有点害怕,可转眼间又给自己打气:马上拔剑威吓质询这个白面文士下,折他的威仪面子,也不用太出格。

这时高岳和贾耽二位主角反倒攀谈得热络,对周围气氛的变化还浑然不觉。

因为两人都谈到了最喜欢的爱好:地图。

高岳立即问起梁州的山川态势,贾耽眉飞色舞,一一作答,而后贾耽也察觉高岳熟谙此道毕竟是段秀实的半个门生,于是两人觉得关系更加亲密。

于是贾耽让掌书记捧来了卷轴,说这是我节镇山南以来的心血,叫府中吏员抄录了份,希冀高少尹惠存。

高岳看其上的题头,曰《陇右山南图》,拉开后只见其图严格按照“寸折百里”(约相当于现在的1:1800000的比例)的规制绘就,整个山南西道自东的武关道起,直至陇右河湟,大路、小径、山峰、隘口、支流靡不毕见,侧旁用虞世南体的小楷备注,不由得又感动又惊喜。

“贾公能赠于岳此图,上津道无忧!”

“高少尹!”听到这话后,吴献甫就是见不得好好的汉中南郑城及梁、洋、利三州就入了这个年轻人的手中,便再也按捺不住怒火,当即起身,将手摁在佩剑上。

高岳见到这位怒目圆睁,脖子上青筋横暴,不由得问贾耽,“这位是?”

贾耽看到吴这副模样,不由得吃了一吓。

还没等他说什么,吴献甫吼道:“检校御史中丞、山南西道都知兵马使吴献甫,执全军太阿之重,有话要当众说!”

高岳愣了下,也没来得及回答,身旁的郭再贞见吴献甫来者不善,即刻起身,怒发冲冠,也对着吴献甫拔出横刀,并快速对高岳说:“若我有不测,替我照顾好我娘子!”

此刻障子后所有充当宴会仪仗的山南兵,也都齐齐拔刀显刃,许多营妓吓得惊呼不已。

台下白草军见局势不对,也都齐声大呼起来!

“怎么啦?”场边的香车当中,听到巨大叫声的崔云韶挑开帷子,很紧张地问到。

这会儿,吴献甫盯住郭再贞,“你是什么人?”

“白草军中虞侯郭再贞。”

吴献甫大惊:“莫不是曾在长安城东市当街杀回纥的郭小凤?”

“正是。”

“也是那立奉天北墙,大破叛贼大云梁的郭小凤?”

“正是,圣主战后赐名再贞。”

这时高岳便对吴献甫很客气地问:“不知中丞对岳有何见教?”

“不,没什么,没什么。”吴献甫立刻把剑给插回鞘中,满面人畜无害的表情,如此说到。

“献甫,你在做什么!”贾耽很不高兴。

吴献甫见身后的那群山南武士都呆了,不知道下步该做什么,眼见自己要下不来台,急中生智,便索性将佩剑给解下,半跪在高岳面前,“久闻白草军中虞侯郭再贞大名,特有宝剑相赠!”

高岳笑起来,便伸手将吴的佩剑接过来,交到郭再贞的手里,并感谢说:“贾公赠图不说,又有将军赠剑,真是折煞岳了。”

“应该的,应该的。”吴献甫笑着回答道,接着急忙退回到自己的席位上。

障子后的山南兵也全都收起刀剑,各个屏声敛气。

整个拜将坛立即回复了平静。

这下贾耽也开心起来,随后和高岳把酒言欢,两人又论及了而今西陲的形势,更是找到共同语言,原来贾耽这些年也愤恨国土沦于西蕃之手,便发奋精研备御反攻之术,这时全都对高岳倾吐而出,直到喝得伶仃大醉为止。

“交割的事宜......”高岳想起这事来。

“唉!那都是胥吏的事,马上入府后我们再饮!”贾耽拍着高岳的肩膀,豪饮的兴致不减。

次日,汉水上船只扬帆,载着贾耽和其幕府的文武僚佐,向着襄阳的方向进发。

临行前,贾耽又拉住前来相送的高岳双手,嘱咐说:“宣润韩太冲的进奉船,不日即将自发送,转入汉水后,入我节镇的襄阳,届时我会让吴献甫派三千兵,护送其至上津堡。此堡位于商州以南,和均州交接,城垛不完,河流险恶,又有李希烈的淮西贼盘桓于四周,还请高少尹亦派兵至于此,接应进奉船。切记,如今进奉船上载着的可不单单是米,而是我唐的命,还请高少尹慎之又慎,切莫失职。”

接着贾耽又说道:“汉水两岸直到襄阳处,又有山棚、**,虽不比淮南道、河南道猖獗,但也需提防。”

这时高岳看到贾耽全副武装的大船,顿时就明白了。

随后高岳也拜托贾耽:“随州刺史刘长卿乃岳微末时的挚友,如今孤守州城,于淮西贼的抄略下苦苦支撑,还请节帅至襄阳后,施以援手。”

贾耽说完全没有问题,必不负小友你。

送走贾耽后,高岳坐在南郑城的军府里,将贾耽送于他的《陇右山南图》展开,细心琢磨了又琢磨,随后便把刘德室、高固、蔡逢元、郭再贞等僚佐齐集起来,对他们说:

“书中说道,小者为舟,大者为船,洋州、梁州多有竹木,可于兴元府内大造小舟、筏子,用于褒斜水当中,转输来自上津的米粮。”

“那上津至我们兴元,是行陆路,还是水路?”高固询问说。

高岳正为这事情发愁呢,他先没有回答高固的疑问,而是叹口气问刘德室说:“兴元府三州民户有几何?”

刘德室手持卷宗,说三州户口加在一起,尚不及江淮、东南三个县的人口多,共计三万九千户,而江淮那边的舒州,虽为中下,也有三万三千户人家。

“总比当时在泾原时的情势要好,随军的家眷(包括城傍蕃落)也有六七千户,兴元的根基还在于营田,马上不但军屯,也要民屯。至于上津道汉水的转输,我们要的不是舟,而是要船。”高岳的意思,虽然亟需载重量大的船,可现在咱们兴元府还不具备大量造船的条件。

可要是自陆道运的话,损耗和危险却更大。

随后他踱来踱去,想了想,又说“可否向宣润镇海军借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