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朝探花郎 > 第二九二节 有所持所以无惧

宋朝探花郎 第二九二节 有所持所以无惧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6:56 来源:笔趣阁

刘美人。

女子的名字外人很难知道,所以石保吉并不知道刘娥是谁。

刘安也对不上刘美人是谁。

想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除了她,还有谁。她会作生意的很呢,她很早就在劝官家拿钱给辽国不要打仗,这样咱们大宋可以省下一年几千万贯的军费,这笔生意多划算。”

石保吉有点好奇的问:“所以,你就不管不顾,挑起战端?”

“我错了吗?”

石保吉笑了:“还好你是文官,若你是武将这会坟头都长草了。”

刘安冷冷一笑:“若是赵匡胤复生我可能会怕,赵光义我都不放在眼里,现在的赵恒完全就是草包一个。但,我不会反他,毕竟有一份情谊在。从我入朝为官以来,他对我不错,就总着他这份信任,我不反他。”

“不反?”

“曹操不是也没反。”

石保吉没接话。

刘安又说道:“我若有个意外,河北两路、党项、西州、灵州、秦凤路必反。”

“我信。若你有个意外,仅是几十万士兵每个月领的钱发不到手,他们就不甘心,而朝廷也没有人能控制了这个局面。你若有意外,怕是军中几百名四品、五品的武官也会受牵连,他们才是造反的主力。”

刘安说道:“寇准估计看到了,可他敢说吗?”

石保吉点了点头。

刘安又说道:“纵然这天下没事,也没有人会反。我势力已成,岳父在占城,手上拥有十数万兵力。倭岛已经开始布局,等朝廷反应过来的时候,也会有十数万兵力,战船两千。我的目的就是掏空赵家的江山,让其成为空中楼阁。”

石保吉问:“然后呢?”

“然后,扩土,把我们华夏文明传播到人力所能到达的每一个地方。”

石保吉再问:“高丽呢?”

“把高丽贵族全部杀光,全部改为汉化教育,训练强兵。将来就是灭辽的一支主力。”

石保吉第三问:“西州呢?”

“要么被同化,要么战场上见胜负。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个声音,为民族大义,我刘安不介意背上失信之名。不过,我倒是认为现任阿厮兰汉是一个识实务的人。”

石保吉第四问:“叫我来高丽干什么?”

“成为隐藏在背后的真正高丽王!这份礼物,二叔还满意。”

石保吉想了想问了第五问:“你凭什么认为,你能服众。”

刘安懂,石保吉这一问就是。无论是朝中,还是家族势力,刘安并不强,所以刘安凭什么能成为这所有人的最高位置。

“二叔,这么说吧。眼下你不行,我岳父也不行,你们谁也不敢站出来。我局面是我打开的,所以我说了算。再说,我是唯一一个对皇位没什么兴趣的人,更何况眼下的情况,就象是煮了一锅粥,我是掌勺分粥的人,在所有人眼中,我分粥还算公道。”

“不错,我石家同意反了。不过时机要掌握好,这事急不得。还有,你不给叔一点许诺。”

刘安哈哈一笑:“想要实实在在的土地,地图上原汉唐的疆域内,谁也不能占半分,这里天下人的。要地盘,高丽、倭岛、南洋有的是。我对耶律隆庆说,这天下南北八万里、东西八万里,有的是地方可以分。但祖祠要留在华夏大地。”

“你,还挺行。”石保吉在出来之前就感觉刘安不对劲。

仔细的分析之后,石保吉才对出行的随员亲自挑选作了非常谨慎的安排。

石保吉在刘安肩膀上拍了两下:“对于高丽,你有什么想法。”

“我的想法是先北后南,先想办法稳住高丽以南的各城池还有贵族们,打着对抗辽军的旗号先把北方收拾一遍,整合军队、粮草、军械。高丽有矿现在挖不可能马上变成钱,所以要用更直接的办法圈钱。”

“什么办法?”

“婢女、仆役输出。我相信大唐时候就非常出名的新罗婢若十万计输出,二叔以为可以换到多少钱。这些钱可以变成军械、钱粮。接下来,密集形劳动产业扶持起来,咱们大宋一个织娘一月,咸平县现在是大约二十贯至三十五贯。而高丽我估计五贯钱就算是非常高的工作了。所以货物的价格会更低,虽然质量差点,但大量往辽国卖,一样挣差价。”

石保吉非常认真的分析了刘安的话。

似乎有道理。

“二叔相信我,只要保证一个前提。钱这东西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数字。”

“什么前提?”

刘安没回答,而是伸手按住石保吉腰刀的手柄,缓缓的将刀抽了出来,手指从刀刃上抹过后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

石保吉先是很严肃的看着刘安,转而放声大笑,伸手在刘安肩膀上轻轻一拍:“这事,叔擅长。”

哈哈哈!

刘安也跟着大笑。

话说此时,汴梁城。

摘星阁已经成为整个汴梁最热闹的地方。

这里的店铺区经营着来自天南海北的货物,大商茶楼比以前更贵了,会员年费已经涨到了八百贯、商盟年费一年两千贯。

大厅内,普通的茶免费,高级茶可自带,也可以花钱买。

正厅所有能看到公示牌的座位已经全部座满,一众大商和商盟的长老们无一例外的眉头紧皱。

有一人突然说道:“一个时辰,麻布的求购牌换了十九次,汴梁城的麻布求购量有点……吓人。”

一老者点了点头:“何止是吓人,咸平元年整个汴梁城的麻布存量翻十倍都没有这个多。”说完后老者侧过头:“老萧家的,你家里还有多少布?”

“没了。”萧姓老者生硬的回了一句。

“真没了?不是囤积等涨?”

萧姓老者面色严肃的点了点头:“是真没了,连八年前那批老霉布都已经出手,幽州城那边来了消息,麻布一到幽州连仓库都没有进就有辽商前来接货。最近汴梁城的药材价格降了三成。”

药材与布有关系吗?

有。

来自辽东的药材数量巨大,三个月就把汴梁的药材市价砸低了三成。

硬生生汴梁城的布匹挖空。

另一人说道:“萧家的,你怎么不提牛价,牛价降了一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