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朝探花郎 > 第二九三节 皇帝很闲

宋朝探花郎 第二九三节 皇帝很闲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6:56 来源:笔趣阁

“牛价降万民喜,这个是好事。”

辽东十万头牛的第一批已经运到了幽州城,河北两路现在已经有四成田地用上了双牛大犁,比起汴梁厉害多了。

这时,突然有一个年轻人冲了进来:“掌柜,掌柜。码头上来了一百船占城麻。”

坐在这大厅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除了年轻人喊的那位掌柜之外,其余的没有一个人动,甚至脸上都没有一点反应。

被喊的掌柜站起来之后看了看身边人,又坐下了:“各位,有麻运到。”

“知道了,工坊可以开工了。”

“不去抢麻?”

“占城麻早三个月份额就已经有预订,若超额运回来也是依原先的份额优先增购。也就是说,运来的麻到码头的时候就已经有主了。你急也没用,码头上是购不到麻的。眼下是等西州白花收获的消息,看有多少白花。”

这位说完,另一位补充了一句:“官方给白花更了名,官名叫棉花。”

“这名字叫,西州的棉花产量决定今年的布价……”

他没说完,却见有一人上台,高声念道:“礼部张尚书提请朝议,今天朝议有了结果。严禁各地烧山毁林种茶、植桑。违令者抄没家产,流放八千里。各地州府核准耕田、荒地、山林数据,渎职者全家贬外八千里。”

“朝议,兵部毕尚书提请,兵部下文,天下各军严禁行商,军中只负责运输、护送之职,收费视行路难度而定,报各路节度府,再报兵部备审。违令者,抄没家产、送去矿区、贬外八千里。”

座在大厅的大商们依然默然。

这个消息不意外,最早刘安就流露过这层意思,现在正式过了朝议也是正常。

只是流放三千八百里就是琼崖,八千里……

扔海里?

有一老者这时开口:“别废话了,这里的人都识字。”

台上人的尴尬的笑了笑,在外面念还有人听,这里确定都是识字的。

赶紧着。

每人一份报纸。

这报纸在外面值十文钱,在这里是每个座位有一份免费的,再买就是十文一份。

报纸的主办者是现周王赵佑。

报纸的内容主要是朝廷的公告、各州府大事、商圈信息等。

当然,头版是马经。

毕竟是打着写马经的旗号办的报纸,马经不能少。

报纸上一个豆腐块的小版面让这些淡定无比的老家伙们惊了。

招标:高丽开城办瓷器坊,招标。

年产一百万担小型瓷瓶,投资无上限,高丽王作保,高丽相公亲自负责,有高丽王城军负责保护每一个大宋商人的安全。大宋派同平章事、领高丽护国使石保兴督办,宋安平侯刘安监理。

高丽王赐每位宋商王鞭一根,对不服管教者可鞭之,王鞭之下无冤魂。

头一年税收减半,高丽工匠每个月三贯钱起,徒工只管吃住衣鞋节赏,丁税一贯由投资方支付。护卫及运输费用,为一分。

大厅内炸锅了。

十大窑的小工也是每个月管吃管住后至少十三贯,大匠级最高已经达到了六十贯。

高丽一个工匠才三贯钱,学徒不要钱。

而且高丽工人不听话可以打,使用高丽王给的鞭子打死也不用担责任。

“哈哈哈!”一位瓷器商会的长老放声大笑:“先投十万贯,开一百个窑口,这事能干。”

“小气,我们均窑盟投一百万贯,正好有地方让二等匠练练手。”

窑中的长老们很清楚,这是大规模生产消耗类瓷器的窑,要的就是制作的快,烧的快。要的就是人工消耗大,但瓷器的价值低廉。

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让自己的窑口转型。

主窑只负责高价值的精品,这里是培训低级工匠以及学徒练手的地方,可以说一百口这样的瓷瓶窑也比不上一口钧窑茶具精品窑口的价值产出。

此时的汴梁城,民在为改变而忙碌。

农家牛便宜了,有田有地的,肯定要买牛换新犁。

商人们就是忙的快忘记自己姓什么了,生意不好的时候心里苦,生意现在好的不得了,心里也苦。

朝堂之中官员们也在忙。

因为张齐贤回来带同毕士安,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感觉到,将会有巨大的改变出现在时常上,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的选择着自己的位置。

最不忙的只有皇帝一人。

此时的皇帝,满脑袋只有一个念头。

造人!

很辛苦,皇帝已经为这事忙了三个月,有时候在去过某妃子的宫里之后,半夜假借想到有公务要处理,还偷偷去了刘娥宫里。

就为了一件事。

造人。

为什么要造人。

皇帝也不是喜欢小孩子,就是因为刘娥一位有子,就可以再加封。

刘娥宫里,皇帝刚刚作完一项重体力活,有宫女给皇帝擦汗,皇帝捧着茶碗手都有点晃,好不容易稳下来,这才喝了一口茶,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皇帝心说,真累。

刘娥伏在皇帝背上,皇帝差一点就想让刘娥离远一点。

已经很累了,再背一个人,太辛苦。

可这话终究没说出口。

刘娥却说道:“我父义子龚美有功,官家应该找个借口给他加个官。”

“想立大功,这事要看安哥儿。这朝中谁会立大功,安哥儿。”皇帝只是随口这么一说,原本就是想刘安照顾一下龚美。

可谁想,刘娥立即顺杆上。

刘娥说道:“官家,我家中再无一人,我出自浦编堂。”

皇帝一听笑了:“你可知道,朕的安哥儿也是浦编堂,听说家中有祖谱,他这一支是当年蜀汉帝之后。”

好幸运!

刘娥心里都想立即摆上香案感谢天地。

不是因为刘安家也是浦编堂,这事她早知道,而是感谢这话是皇帝说出口的。

刘娥再顺杆上:“官家,我可怜没个亲人。这通奉大夫与我同宗同族同堂,我想认个亲。”

“好事,朕给你作主。”

原本的历史上。

刘娥上位之后,第一个拉拢的是丁谓,第二个是曹利用。

然后第一个捧的就是她的前夫,名义是自己父亲的收养的所谓义子龚美,后改为刘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