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朝探花郎 > 第一一四节 又找人充场面

宋朝探花郎 第一一四节 又找人充场面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3:52:07 来源:笔趣阁

只是一个临时的特使官职罢了,皇帝都开口了。

李沆也没说什么。

制刀工艺什么在他看来,把外族高超的工艺学回来,就算不制刀,制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个可,能办。

至于胡旦,这点小事,他应该没问题。

下午酉时,也就是约四点左右。

刘安下班。

出了皇宫刘安拉住了李沆:“李公,我请你喝酒。”

“喝酒,还是有事?”

“喝酒,也有点事。”

“很难办?”

“很小的事情,只需要李公给我壮个声威。”

“成。要好酒。”

“当然有好酒。”刘安扶着李沆上了自己的马车,然后吩咐:“醉仙居、摘星楼。然后把汴梁城那几个瓷器商会的会首、宿老、长事叫来。”

听完刘安的吩咐,李沆笑了:“年轻,就是好。”

李沆猜到了,刘安这是不服气,凭什么高丽秘色天下第一。

不过,李沆是支持的。

作为天朝上国,而且瓷器源自中原,怎么能让外邦天下第一,这不合适。

大宋现在不差钱,竟然以使用外邦瓷器为荣,这事有点丢脸。

接星楼。

刘安与李沆到了之后,李沆洗了一把脸,喝了一杯茶、休息了片刻之后才和刘安到了前厅。

刘安先请李沆坐下,在众人施礼的时候,刘安将桌上一只茶碗轻轻的扫在地上。

那只茶碗瞬间就摔的粉碎。

正躬身施礼的各商会大人物没一个敢直起腰来,更没有人敢抬头。

他们心里清楚,别看这位只有十七岁,却是掌握他们命运的人。

刘安踩在瓷碗的碎片上从每个人身边都经过一次后回到前面:“腰弯的累吧?”

“不……”有个中年人正准备回答不累,却被其他人用眼神制止。

刘安开口说道:“高丽秘色,天下第一。这话我不知道你们听到什么感觉,都坐下,谁来给我这个年轻的小官来讲解一下,瓷器是什么,瓷器的发展历程?”

众人依然不敢抬头。

一直到李沆说道:“都坐下吧,老夫也想听一听。”

众人这才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却是半个屁股挨在椅子上,不敢坐实。

有位老者没回去,因为他是这些人当中公认的大匠。

“刘学士,最早的瓷器出现在汉武时代的绍兴青瓷,而后越窑崛起青瓷与黑瓷皆为天下最好的瓷器。在西晋时,器型与色彩开始大变,品种繁多、式样繁多,色彩也不仅仅是青色,出现了灰、白。唐时,我中原有南青北白之比。”

刘安点了点头:“老人家,我知道你,宫里有一套茶碗就是出自你的手,黑盏,极品。但我问你一句,若有一天,官家问我等,天下最好的瓷器在那里,那么我应该回答什么?”

所有人齐跪。

刘安不是在问罪,这是诛心之问。

这些人都是把一生融入瓷器的人,他们自问,若有一天官家这样问,他们怎么回答。

是高丽秘色吗?

这个人,他们丢不起。

这个脸,丢的是瓷器老祖宗的脸。

刘安背着手:“水结冰为零,水沸腾为一百。以这个来测算,铁融化成铁水约为一千五百。木柴燃烧在不同的环境下,最低为四百五,最高为八百。木炭可最高达一千。”

当下,就有人在记录。

刘安的话,绝对可信。

刘安看记录的人写完,继续说道:“石炭也有三六九等分,最低八百,最高一千二百。焦炭可达一千五百,而吹氧高炉,我可以让焦炭的燃烧温度达到二千以上。”

“瓷器,最佳温度是一千二百。”

“我的话讲完了,你们可明白?还有两个月,介时汴梁城中外邦使节与客商会有许多,我想看到惊喜,我相信官家更希望你们的瓷器让高丽瓷商低下他们狂妄的头。”

刘安说完后,李沆知道是他需要给刘安壮成威的时候了。

李沆站了起来:“禹州窑、开封窑、汝州窑、定州窑、越州窑、建州窑……

李沆厉害,把大宋眼下有名的窑全点了。

“你们,老夫在看着。官家在看着。”也只有李沆在这个时候敢代表皇帝说话,刘安的身份与资历还不够。

所有人站了起来,躬身听话。

“两个月。”

“我等必全力以赴!”

刘安这时来了一句:“我不听口号,我要见东西,两个月后,我要见东西。”

“两个月,必有精品献官家。”

刘安猛的一挥手,所有人依次退下。

李沆坐在那里摆着茶碗,慢吞吞的说道:“老夫虽然提倡以和为贵,但高丽转贡辽国,此事老夫心里也不舒服。”

“那混账高丽棒子,等过两年腾出手来,一定要狠狠收拾。”

“这个,老夫支持你。”

李沆是主和派,但也有天朝上国的高傲。

高丽不再给大宋进贡,转而给辽国进贡,国书送到之后李沆整整一夜没睡,他心里难受。

李沆说道:“十年前,辽国为了压制我大宋,阵兵高丽边界,一箭未发,高丽便奉辽断宋,老夫不希望打仗,可那时老夫却劝过先帝派兵支援高丽。可我大宋兵马未动,高丽便……”

李沆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刘安却大笑:“李公,半岛那些货色从几百年前开始就是墙头草,你信他们?”

“哈,哈哈。”李沆也是干笑几声:“说的好,这次瓷器的事情,老夫支持你,办好,新年之时,六谷、西州、乌兹、党项、大理、瞿越的使节团都会到,高丽、大和也会有商队前来。”

“请李公放心,这点小事我还是能办好的。”

李沆摇了摇头:“不是怕你办不好,你别生事就行。”

“生事?”刘安一副很乖宝宝的样子,闪了闪自己的卖萌大眼睛:“我这么好的孩子,怎么会生事呢?”

“你呀!”李沆摇了摇头,没再说什么。

刘安笑着扶李沆起来,他要亲自送李沆回府。

再说汴梁城各商会。

刘安只是摔了一只茶碗,可对于汴梁城的商会而言,这就是一场小地震。

为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