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辟道立心 >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大极王朝发展史(上)

辟道立心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大极王朝发展史(上)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03:18:12 来源:笔趣阁

一路上,马不停蹄,终于在二十日后到达了大极王朝的政治中心,若不是路上一些河流因为冰层开裂,发生凌汛,舟渡不通,吴毅不得不绕远路,速度还能够更快一些。

大极王朝有九帝一说,万载王朝,所经历的帝王,自然不止九位,此处所指的九位,实际上指的是建国之后功勋卓著的九人。

知道这九位帝王的故事,其实也就明白了大极王朝的成长过程。

第一位,不必多言,自然是开国太祖,是为武帝。

武帝自大陆东方起兵,席卷半个大陆,成为乱世之中最耀眼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太祖,是农民起义军出身,没有其余王朝太祖得国时的宫廷腥风血雨,得国最正。

第二位,是文皇帝,庙号太宗,是太祖的次子(长子早夭,实为太子),文帝在太祖起兵之初,便襄助一侧,许多重要的战役,都是他亲自领导的,为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在太祖崩后,顺利继位。

不过看这太宗的谥号为文,就知道他在任的时候,实行的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暂时息却了刀兵,大力推崇偃武修文,倒是和他未登帝位时的做法大相径庭。少有的几场战斗,都是对方主动挑衅,才不得已反击的。

其实,休养生息,也未必是这位文帝的真实想法,实在是不得已为之。

太祖崛起太快,侵夺半个天下,受到一干势力反扑,在生前最后一战大败,太祖也因此一病不起,这位文帝接手王朝的时候,可是内忧外患,继续战争,很有可能将王朝最后一丝生命力耗尽。

以休养生息为名,趁机夺取一干功勋贵戚的权力,才是真的。大极王朝也是在文帝手上,才趋于安定。

不管这些,反正落在史书上,这位皇帝,就是文帝。

第三位,是文帝的儿子,昭帝。

这三位帝王相连,执政近百年,也是九帝之中,独有的现象,也是大极王朝第一个盛世。

昭帝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继续文帝的路子,打压旧人的同时,提拔新人。

有文帝休养生息为他奠定物质基础,昭帝在位的时候,对外扩张,明显要频繁许多,向南,向西拓土无算,大极王朝达到了第一个巅峰,万国来朝。

昭帝英雄一世,是个极其骄傲的人,一往无前,少有考虑后果,胜则大胜,败则大败,好在他胜多于败,王朝稳中有进。

其一生之中,最大的败笔,应该就是没有及早确立储君,他想要找到和自己一样的继承人。这可能也是每一个雄主的想法了。

可惜,一直没有找到,他对储君人选的不时摇摆,固然保证了自己的权力不丢失,但是也加剧了朝野的不稳。

除此之外,昭帝为了寻找最为杰出的继承人,大行分封同姓子弟,更是为王朝之后数百年的内乱埋下伏笔。

第四位大帝,是为明帝,这位明帝,是九帝之中,唯一的女帝。这谥号也是她自己为自己选定的,日月同天,打破了规矩,只是规矩还说牝鸡司晨呢?明帝根本不在乎所谓的规矩。

前面说到,昭帝死后,诸子夺嫡,王朝内乱,大陆上最为强大的王朝,陷入长达数百年的低谷期,领土也缩水不少。

几乎每隔十年,就有藩王作乱,虽然都被中央先后平定,但是无疑大大限制了王朝的扩张与进取。

明帝同样有着兄长弟弟,只是,这些男性同辈,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人物,本事不大,醉生梦死,还喜欢争权夺利。

内有宫廷之乱,外有藩王窥伺,可以说,若是没有明帝,就要发生藩王入主中央的事情了。

略过明帝称帝前的事情,左右不过是多方经营,取得各方暗中支持之后,顺利以女子之身,成就帝位。也只有在那等混乱的时刻,才能够出现这等不同寻常的事情。

明帝继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囚禁自己的王族兄弟,执政近六十年,王朝迎来了第二个巅峰。

在大极王朝许多子民眼中,这个巅峰,旷古绝今,是的,绝今,哪怕是今日,也没有达到明帝在位时期的巅峰。

因为明帝实现了大陆的一统,也是唯一一次大一统,即便是今日的北地部族属地,在明帝在位时期,也是大极王朝的附属地。

吴毅不知道当时道门是如何应对这个局面的,不过毋庸置疑,日后大极王朝再次步入波谷,一定有道门插手。

或许是因为明帝为女儿身的缘故,心思细腻,她对各方派系的拿捏,堪称是炉火纯青,能够将自己的朋友变得多多地,将自己的朋友变得少少地。

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明帝在位时期,北地部族,其实是心甘情愿臣服大极王朝的,并非依靠武力征服。

和昭帝一样,明帝同样遇上了继承之难,为了拉拢王族,明帝允诺日后在王族中寻找继承人,是以她一生未嫁,孤单一世。

没有直系亲属,要在王族内寻找继承人,何其困难,要知道,自昭帝以后,内外势力对王位的干涉,几乎无所不用其极。

明帝仿照上古遗风,也是适应民智渐开的趋势,实行推选制,只不过,不是由贵族推选,而是由底层的百姓推选。

具体来说,就是将符合要求的继承人,派往可施展才华的地方,往往是一个贫穷但是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县城,最后由当地百姓,一人一票,根据候选人的施政水平,进行评定。

这样,既弥合了王族的分歧,也让地方通过合法的手段,参与到了王朝大事中,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制度。

只是再好的制度,也是人去实行的,所谓好经也会被唱歪,明帝死后,不出几代,完全就失去了其本意,变成了弄虚作假的大型现场,威逼利诱等事情,层出不穷。

毕竟,明帝没有子女,可以做到绝对的公平,而后代帝王,即是裁判,又是参赛选手,怎么可能会好好执行规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