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六七一章 益州和宁州的暂时平定

晋末多少事 第一六七一章 益州和宁州的暂时平定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几名将领们看着自家主将颤抖的手,一时间也都怒火中烧,方才的羞愧和不忍全部都丢到了九霄云外,纷纷开口:

“将军,此人卑鄙,以我等之清白名声,换他脱身而走!”

“早知如此,当时他南来军中,就应该一刀结果了他,今日可见,遗患无穷也!”

“早就看他不似好人,将军,将军总不听我等所劝!”

“我呸!”

连环的声音响起,字字句句落入毛穆之的耳中,毛穆之听得真切,自然也就知道事实的确如此,登时脸色发白,身体颤抖着几欲晕厥。

“好了好了!”察觉到毛穆之状态不对了的张玄之连连说道,“诸位以后还有到荆州报仇的机会,先让毛将军好生休养吧。”

说着,张玄之自己也起身。

这一次倒是轮到毛穆之疑惑了,他看着张玄之的背影:

“难道主事就不打算趁此机会劝降么?”

张玄之笑着回答:

“若是余此时利用将军心中之不忿劝降,或许将军也就顺势投降了,可是事后想起来,岂不是又会觉得自己其实并没有想要直接为我家都督所用,只不过是走投无路、被逼无奈么?

如此一来,都督恐怕也不敢对将军委以重任,而到了紧要关头,将军自己恐怕也要想一想到底值不值得为我家都督牺牲。

既然如此,何必你不情、我不愿呢?”

顿了一下,张玄之接着说道:

“不妨就等将军休养好了,能够亲眼看一看关中都督府统治之下的州郡和其余地方有什么不同,看一看关中的军队又为什么总能取胜,再来回答到底要不要投降关中的问题吧。”

这个回答的确在毛穆之的预料之外,他缓缓问道:

“若是余本就不打算投降呢?”

张玄之一摊手:

“既然都已经落入我军的手中,将军也就不用指望着还能回到大司马旗帜下作战了,当然,将军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家眷,尔家眷半数在荆州,半数在宁州,前者,都督已让习凿齿负责配合本地之六扇门,将之护送往关中,后者,到时候王师抵达宁州,将军自可以自己去取。

不过,即使是有了家眷,将军想要直接解甲归田也不太可能,现在正值乱世,用人之际,怎能如此埋没人才?

因此所料不差的话,我家都督大概会直接把将军送到敦煌去。敦煌的桓将军已经不是一次向都督抱怨手底下缺乏善战之良将了,将军不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么?”

毛穆之楞然,不得不说,这个底线······他着实是可以接受的。

追随桓冲,并且尝试着开拓西域,这样自己就能够远离中原战场,避免未来和桓温的直接冲突,也算是对得起大司马这个老上司了。

“那尔等就不担心余直接选择这条路么?”毛穆之又问。

张玄之似乎被他问的有些不耐烦,无奈的说道:

“将军不妨等能下地了,先走走看看,再决定如何是好。”

说着,张玄之摆了摆手就要向外走。

不过在伸手掀起营帐帘幕的时候,他又想起来了什么,转过头说道:

“将军,天下将变,若是还想做出一番功勋的话,万万要记住,王师所在,和偏师所在,最后定然是不一样的。”

毛穆之若有所思。

——————-

毛穆之的病还没有好,不过他倒是能够写信了。

虽然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表露出来想要直接投靠杜英的意思,但是至少毛穆之对于关中的敌意没有之前那么浓郁了,且毛穆之此时也已经意识到,没有了自己以及一些骨干将领的支撑,现在留守犍为郡以及宁州大后方的那些士卒,显然也并不具备继续抵抗关中王师的能力。

所以与其让这些将士们再做无谓的抵抗,又或者非得要考验一下他们对大司马府的忠心,还不如直接一封信过去,该投降的投降,该让路的让路,避免伤亡。

当拿到这封亲笔信的时候,张玄之感慨的说道:

“将军慈悲为怀。”

毛穆之则颇有深意的回答:

“兄弟阋墙,同室操戈,实不忍见之,唯望能速战速决。”

有了毛穆之的这封亲笔信,关中王师前方的犍为郡随即打开了城门。

接着,关中使者随同毛穆之选定的亲随,携带这封信一路南下,所到之处,各处州郡无不开城投降,甚至眼见得不需要关中王师南下,宁州就要平定。

再加上杜英还收到了来自于汶山郡的好消息。

周随已经带着关中王师平定了汶山郡附近的羌人,得益于周随麾下部众之中有不少来自于关中的羌人和氐人,这些人为关中新政的宣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再加上周随之前在江油步道和本地的氐羌部落的不打不相识,有了这些人的引荐,汶山郡羌人们的敌意自然而然也少了很多。

没有敌意,大家自然就能做下来谈一谈。

关中提出的,山中部落愿意下山的可以下山分田分地,不愿意下山的则可以依旧居住在山中,只要按时缴纳薄薄的税款就可以,而关中愿意为羌人山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安全上的保护。

羌人们对此表示还是存在担心和疑惑,毕竟谁都不愿意走出自己的生活舒适区,所以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还是会愿意选择后者。

周随在这事上也没有强求,因为他心里一样清楚,关中都督府现在正忙于应对中原的种种事宜,人手和财力都是紧张的时候,若是此时羌人们嗷嗷叫着想要下山分田,恐怕以成都这边羸弱的人力,很难完成这个工作。

不过至少周随已经能够确保汶山郡的稳定,也就稳住了巴蜀的西大门。

杜英站在犍为郡的郡守府中,朝廷任免的正儿八经的犍为郡太守,不是别人,正是周楚。

此时周楚就站在舆图前,指着上面的标注说道:

“王师已经进驻了蜀中、蜀南和宁州的全部州郡郡府,但是也只是掌控此地的重要城镇,其实广大的周围山岳以及山岳之间的谷地、田野等等,仍然还在世家、部族的掌控之中。

这也是多少年、多少代以来的常态,鲜少改变。因此都督想要在这些氏族和部落之思想根深蒂固的地方推行新政,恐怕并没有那么容易,反而有可能会激起这些本地人的反抗。

所以王师在汶山郡所作所为是对的,还是要尽可能先顺着这些人的传统来,慢慢去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