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九七三章 会稽乱平,科举定制

晋末多少事 第一九七三章 会稽乱平,科举定制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会稽世家们怎么想怎么说不过去:

杜英要我们的田产,孙泰也要我们的田产,这还有什么区别?

所以现在他们想要和孙泰分道扬镳,避免到时候和孙泰一起被诛杀满门,也在情理之中。

“都想着内斗,我们倒是省力气了。”杜英笑道。

霍然回首,自己这一路能够顺风顺水,好像和对手频繁的内斗脱不开干系,氐秦如此,慕容鲜卑如此,现在江左也如此。

而杜英裹挟统一的大势所趋而来,这些还秉持着守住自家一亩三分地、着眼于眼前利益的势力,会因为内斗而被杜英抓住可乘之机,既是他们思想局限所带来的悲哀,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陈旧的思想总归是要被新生的思想所取代的,也注定会有一批人成为这浪潮翻涌下、被拍死在沙滩上的那个。

杜英叮嘱:

“不过该怎么围城怎么围城,火炮什么时候可以运送上去?”

“三日内就可抵达。”

黄梅时节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最近的雨水也不少,加上秦王军队所到之处,皆是传檄而定,所以前锋多半都以轻兵快速进军为主,火炮等重装器械都在后面装船慢慢跟着。

现在火炮运送到会稽城下······

“到时候开不开城,可不是孙泰或者会稽世家的某某说了算了。”杜英笑道,“会稽定矣。”

我在等火炮到来,你们又在等什么?

郗超的眼睛中也光芒闪动。

会稽一定,吴郡就是囊中之物,朱、陆两家甚至不见得还能支撑两三日,这也意味着最后的世家抵抗力量消亡。

之前讨论的科举制度制定,也可以拿到朝会上来讨论了。

这一次,再不用担心会有什么人反对,甚至王谢世家都已经主动表态支持,并且愿意参与到科举考试的制度制定、考题编撰以及后续审阅这一揽子工作之中。

打不过就加入,哪怕之前大家是互相恨不得置之死地的仇敌,也可以加入。

活得通透的世家,不管天换了多少次,家族沉浮多少轮,依旧还是世家;活得不通透的世家,此时估计快要在会稽城中化为灰烬了。

三日后,大朝会。

太极殿上,人影已经稀稀落落,现在朝廷尚书省六曹百官,三分之一下狱、三分之一问斩,剩下的这些多半都和秦王沾亲带故,又或者的确没有卷入到之前的谋乱之中,属于本来就没有实权的那种。

当然了,朝堂上现在也就是一个空架子,会稽王司马昱已经北上,褚太后则被软禁,就算是百官济济一堂,难道还指望着小皇帝能够拍板做决定?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政务都是从秦王府出来,然后递交到朝堂上,由郗昙监督着小皇帝一一签字盖章。

不得不说,郗昙这个侍中,获得官职之后就一直被软禁在家,现在倒是名正言顺的履行职务了。

至于这七零八落的朝堂、大量的官职空缺,杜英显然也都是为了秦王府的诸多元从旧臣们留的,所以现阶段连填补一下、做做样子的兴趣都没有。

“会稽奏捷,城中叛贼火并,王师已趁乱攻克会稽城,现叛军残部已沿若耶溪退入山中,王师正持续进剿。”杜英朗声说道,“另外还有割据慈溪等地的叛军,在王师水陆齐攻下,溃不成军,有残部想要浮海出逃,但为两淮水师所截,大半已被俘获。

不过此次海上作战,也暴露出我水师的不足。水师船只多半难以适应海上风浪,只能贴着海岸前行,甚至还不如叛军所操纵之小船。

如今还有不少叛军盘踞于鄮县(今宁波、舟山)外海舟山岛上,意图以此为根基袭扰会稽郡沿海,所以臣下认为,应当一方面打造海上船只,持续进攻,不能给叛军喘息之机,另一方面应当分割吴郡和会稽郡,将钱塘、鄮县等地分别设郡,理清田地、人丁,也方便分头管理、减轻海防负担。”

南渡之东晋朝廷,在沿江州郡,设立侨郡,重新调整行政区域,但是在腹地,依旧沿袭中朝旧制,吴郡一脚踹入吴兴、会稽两地之间,管辖钱塘,而会稽郡体量虽然不大,可境内的诸暨为越人聚集地、鄮县、上虞和郡治所在的山阴又是安顿大部分南渡世家的地方。

世家云集,人口众多,繁华热闹不亚于吴地诸郡。

同时,借助会稽郡的山林湖泊,世家也私开田亩、霸占林地、藏匿人口、逃避赋税,方才能够一代又一代积攒下来偌大家业。

杜英现在打着海防的旗号,要分割会稽郡,其真正的目的显然还在后续的清点田册和人丁,彻底弄清楚世家这些年到底都藏匿了多少人口、谎报了多少田地。

这就是要把世家多年以来的暗戳戳勾当直接公之于众,让世人都明白,这些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的名门,都是怎么对百姓敲骨吸髓的。

世家之根基,就建立在名望上、建立在对知识的垄断上,也建立在多年积攒的财富上。

而杜英以书院敲断知识垄断,用兵刃抢夺他们的财富,现在还要直接把世家的老底揭开,让大家看看会稽郡那山林之中黑暗和压榨的一面,这是要把那最后的名望也碾碎。

如此一来,世家就算是“有心杀贼”,也无力回天。

此言一出,朝堂上众人心知肚明,可是看着前后左右空空荡荡的位置,谁又敢再出声?

而杜英也没有想着有人会反对,直接看向小皇帝。

小皇帝经过几次惊吓,早就没有抵抗的意志了,这位秦王爱干啥干啥吧,所以当下勉强挤出来笑容:

“摄政王所言甚是,就请摄政王安排。”

“陛下圣明。”杜英拱手,“臣会尽快提交方略,请陛下颁布旨意。”

显然,具体怎么实施,杜英都懒得和小皇帝说了,到时候他只要负责签字盖章就可以。

接着,杜英又从桌子上拿起一份奏折:

“如今天下既定,而朝堂、地方上都有大量的官职缺口,所以臣请开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因关中都督府之前就已尝试,收效颇丰,所以臣窃以为,科举以朝廷名义举行,可成定制。”

小皇帝很配合:

“愿闻其详。”

科举定为一年一度,天下读书人皆可参与,但需要先通过一郡考试,在通过一州考试,最终前来都城考试。杜英徐徐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