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二零一三章 禅让

晋末多少事 第二零一三章 禅让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永和十四年十月廿五。

秋将去,冬欲来。

洛阳的街道上已经鼓荡起阵阵寒风。

不过站在大司马门上向北眺望,杜英的心里依旧是热血澎湃。

清晨的曙光照亮街道,沐浴在阳光下的他,一身蟒袍,腰悬佩剑,目视前方。

车驾已经在大司马门下等候,前面是小皇帝的车驾,后面是秦王车驾。

随着鼓声隆隆响起,陆陆续续开始有百姓上街观礼。

“请秦王移驾。”

礼曹官员们已经在等候。

杜英上车,车队向南行上铜驼街,杜英坐在车上,只在车顶有华盖,这样百姓都能一睹天颜。

“陛下万岁万万岁!”

“秦王万岁万万岁!”

这时候喊得口号当然不可能让百姓再自由发挥了,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也要给小皇帝几分面子。

只不过第一次在洛阳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却是在禅让的时候,只怕小皇帝对这面子也是“不要也罢”。

路边的屋舍相比于杜英上一次穿过铜驼街,又有了不少变化,路边的百姓仍然难免面有菜色,但是多少泛上了些红润,而且更重要的是,天气转冷,他们身上的衣衫却已经不再单薄。

整个生活质量的扭转和提升自然还是需要漫长时间的,不过杜英很欣慰至少自己没一次看到,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而实际上具体的民生发展、城市建设方向,都是王猛在把持,将洛阳打造成又一个战后重建的模板,杜英现在基本上就只是点点头、摇摇头。

师兄的确是经世济民的大才,这方面不需要杜英过多操心。

两人的分工也逐渐明确,杜英负责大战略方向的敲定,而王猛负责落地实施。

车队穿过洛阳城门,天坛就设立在了洛水岸边。

越来越多的百姓,猬集于此。

不过王师早就已经列阵在天坛外,祭天之后,王猛还和礼部商议,增加了一个阅兵仪式。

杜英校阅三军,向上天证明军队的强大足以保证皇位的稳固、天下的安宁。

至于其真实目的,自然也是展现军队的雄风,震慑宵小之辈。

此时轻骑在两翼徐徐行进,甲骑紧贴在车队前后,一排排步卒也按照职务分工不同,分开列阵。

天坛下,甲士排开,腾出中间的道路。

马车缓缓停住,甲士手中的长矛齐齐顿地、人皆垂头:

“参见吾皇!”

小皇帝正要下车,被这阵仗吓了一个踉跄,差点儿踩空,旋即脸色复杂的看着森然的甲士。

他们参见的虽然是自己,可是真正效忠的是身后的秦王。

森严的刀光剑影,让小皇帝背后发凉,在内侍的搀扶下战战兢兢的向前走去。

等他拾阶而上的时候,杜英也下车。

“参见秦王!”

又是一声整齐划一的千万人齐声呼喝。

声震洛水。

杜英并不需要别人的搀扶,虎步龙行,直上天坛。

祭天的文书已经摆好,小皇帝看着台下奔涌的洛水,有些茫然。

这洛水,曾经是发誓言的好去处,人们指着洛水发誓,让山川见证自己的誓言,若是违背那么就是触犯了神明。

但是有那么一天,有人在洛水边发了誓并且违背了,人们都暗中嘲笑是指着洛水放了一个屁。

而果不其然,这才百年,他的后人又站在洛水边,就像是那曾经惶恐不安的前朝宗亲一样,眼看着国祚就要拱手让人,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又会是什么。

眼前的这个年轻却威武异常的秦王,到底会和无数的先人那样遵守誓言,还是也只是放一个屁?

此时此刻,小皇帝在心中突然升起对那位带着司马氏走上潮头之人的怨恨。

当年他所做的一切,如今又在洛水边重演。

这是不是上苍对司马氏的责罚?

如果是的话,那为什么又应该是自己来承担?

毕竟他都还没有亲政多长时间啊。

小皇帝委屈、愤怒、不甘,却也只能都化作彷徨。

杜英微笑着说道:

“陛下放心,臣是守信之人。”

小皇帝默然,按照既定的流程,点燃三炷香,向洛水和上苍的方向祭拜。

天坛之下,礼官已经宣读诏书:

“······兹有秦王,还定旧都,匡扶社稷,功莫大焉。允文允武,德行兼备,忠孝双全。朕才疏学浅,难当大任,愿效仿三代之旧事、成万古之佳话······”

高台上,小皇帝摘下头上的冠冕,放在盘上,同时举起桌案上的另一个托盘,上面摆放着那一方象征着君权的传国玉玺。

他直接跪倒在地,将托盘高高举起:

“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杜英看着那方玉玺。

从和氏璧到传国玉玺,它见证了太多的风雨沧桑,镶嵌了黄金的一角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这玉玺是中朝覆灭的时候流转入胡人手中,后来为武悼天王所得,慕容氏南下,冉闵差人求援东晋,送上玉玺以表诚意,这玉玺方才回归司马氏手中。

因此也可以说完整的见证了自五胡乱华以来的腥风血雨,被不知道多少胡汉豪强把玩在手中。

而如今,这象征着天命的玉玺,传递到了杜英的手里,也代表着天命再一次落在了一个新生的、大一统王朝身上。

高台上,大风不止。

似乎是一个个英雄豪杰、枭雄奸贼,次第走马过此。

高台下,洛水奔流。

大抵有不知数寻常百姓、慷慨壮士、薄命红颜,皆化作浪花东去。

“浪花淘尽英雄啊。”杜英轻声说道,从小皇帝的手中接过了玉玺,轻轻摩挲了一下,并无留念,放在桌上,又将小皇帝搀扶起来。

旋即,他走到高台边,面向千军、万民的方向。

无数的目光此时也都汇聚在他的身上,但是旋即都低了下去。

黑压压的身影若浪潮一样拜倒:

“吾皇万岁,万万岁!”

天空中,阴云逐渐遮蔽了日光,似有黑龙当空咆哮,为新王的登基道贺。

永和十四年十月廿五日。

都督中外军事、天下兵马大元帅、使持节、秦王杜英,于晋都洛阳,受晋帝司马聃之禅让,继承皇位。

改国号为秦,改年号为永初,封司马聃为山阳公。

此时,距离永嘉之乱,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距离晋朝创立,也过去了九十多年。

洛水依旧奔流,但洛水岸边,倏忽百年,换了人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