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下末年 > 第1093章 白马

天下末年 第1093章 白马

作者:慕寒千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19 17:27:14 来源:笔趣阁

次日。

回到自己营寨的赵睿和珪元进二人,立即派人去了汝阳城,言语甚迫。

当天下午,俞涉还在思考间,便有帐下将校,打开西门,迎赵军入城。全城将士,无一作阻,默默的观望着近万赵军,涌入城内。

面对这般情况,俞涉根本没有丝毫办法,军心尽散,非人力可以挽,遂就此投降。

消息传到颜良大营前寨后,亦是将近傍晚。

而军中三万两千余精骑,亦是尽皆而发,趁着黄昏,踏马北上,直奔轩辕关。

汝阳即下,颜良莞尔笑了下,便将这事丢到了一旁,仅是安排人往荥阳王帐传讯,又命信骑高职赵睿,控制好楚军降卒即可。

真正需要在乎的是平舆啊!

从城内传来的消息看,楚军已经没有抵抗的心思,因为就连平舆也有不少豪富之家,在仓惶而逃。

这些人的逃跑,无关国朝大略,国朝也不会把他们放在心上。

但,他们的逃跑,却实实在在的表明了,楚国新都的确可以轻易下之。

不过,让自己没想到的是大成皇帝,居然身在平舆城内。

......

次日,赵将孟岱率右军三万余众,西入南阳郡,攻城略地。

两日后,颜良移大营至平舆城外,与城相距,不过二三里,近在咫尺。

而城内的两万余楚军,却丝毫不敢出城一战,博上最后一把。城内的人,更是往日奔走平舆、赵营之间。

短短数日,颜良见了不下百十人,多是楚国朝臣。

倒是自己一直想见的荀悦,以及陈瑀两人,当然这两人一直都在平舆城内,未曾出逃。

三军中帐之内。

颜良稳坐在帅座之上,端视着帐内诸将,询问道:“如何了?使者还是没见到大成皇帝吗?”

“回大将军,未曾见到。不过,城内有人言楚皇太子耀,以及楚司徒杨弘,已经不在城内。”

“噢~呵!”

颜良摆着头,轻蔑一笑,袁耀、杨弘,逃又能逃到哪去,无非是南阳、江夏。甚至,有可能跑到荆州境内。

无所谓了,让大王日夜难眠的只有大成皇帝。

大成皇帝一死,楚国之众,便会树倒猢狲散了!

“既然见不到大成皇帝,那便告诉城内众人,明日三军进城!”

“诺!”

“对了,传下话去,任何人不得对大成皇帝示以刀兵,胆敢犯者,死!”

“诺!”

“赵将军何时可至?”

“日头未落便可至中帐,不过左军数万将士,尚需明日方至。”

“赵将军到了,让他直接来见本将。”

“诺!”

——————————————————————

楚国局势的一败涂地,也影响着整个中原,乃至整个北方的战略行动。

齐王曹操亲率精锐五六万人,光明正大的出陈留,过酸枣,直奔白马。这一切,在赵军的游骑之下,几乎察觉的一清二楚。

而其目的,自然也是躲不过随军征战的赵王幕僚等人所料。

“子远算无遗策啊,那曹阿瞒,果然直奔黎阳去了,哈哈哈....”

荥阳王帐内,袁绍听着帐下人的汇报,开怀大笑。

身侧站着的一群幕僚,也皆是面露喜色。

许攸亦是嘴角微扬,言道:“大王,根据大将军前日传来的消息,现在汝阳应该已经拿下了。十几万大军,兵临平舆,楚国已非吾等忧患。而今,曹孟德又奔黎阳,可以进行下一步行动了。”

“子远且说说,围堵曹操,当以何人为将。曹阿瞒,孤还是了解的,能力非凡啊!以八万大军对阵六万精锐,并没有那么容易。”

“淳于将军久经沙场,足以统制各军,将齐王围杀在白马。”

“嗯~也好。”

袁绍点了点头,心中掂量了片刻后,也觉得不错。

不过,旁边的田丰可就没那么轻松了,微微佝偻着身躯,顿了顿拐杖,言道:“大王,此计太过冒险,且淳于将军久居于邺,十余年未临战阵,恐不当也!”

“田相,淳于将军去岁方刚经历了洛阳大战,攻城略地数十,何言十余年未临战阵乎?”

许攸当即反驳一句。

田丰轻咳两声,凝视着许攸,言道:“淳于将军,虽是功勋老将,然才能籍此,非曹孟德对手。若为其所败,吾等平失锋锐,而齐军徒获激奋。还是以文车骑统军,较为妥当。”

“元皓多虑了,曹操所部,唯六万人耳。吾等十余万军,何言不能败之。淳于将军的能力,孤还是了解的。”

袁绍笑着脸道了一句,让田丰有些难以接话。

自家大王对于淳于琼当然了解,不然也不会让他居尊位于邺城闲置数载,而统兵不得。可自从去岁,二公子和淳于将军走到一起后,就再次得到了率军作战的机会。

大王究竟在想什么?

田丰拧着眉头,有些难以猜测。

长公子如今的表现,亦是不差,只要击败曹操,统一中原。纵是己等皆老故而去,以长公子的能力,合河北、中原之力,足以讨平关中。

为什么非要在这等关键时刻,放任二子争嗣?

“大王,且听老臣一句,周国尚虎视眈眈,不可疏忽大意啊!”

田丰再度拱起手来,与袁绍劝言一语。

然而,袁绍丝毫不在乎的抬了下手,言道:“元皓多虑了,孤那劣弟一败,颖川、汝南、南郡尽为孤有。曹阿瞒,无论如何也翻不了天。莫忘了,兖青豫各地来的书信,可不少啊!彼,人心尽散矣。”

除了徐州下邳陈氏,尚且还未得到回复外,整个青兖豫三州,弃暗投明者何以千百计之。

许子远之策,正如元皓所言有些冒险,但只要能围住曹操,齐国各地转瞬便是赵旗飘扬之局。

且旦破平舆,那陈瑀还能逃得出自己的手掌心?

陈瑀都在手上了,还怕下邳陈氏不举州郡相迎?

...

大王所展现出的这番轻敌之态,让田丰心感担忧。可偏偏此刻不仅是大王,三军将校无不是如此,信心满满。

难以规劝啊!

旁边的许攸也趁机说道:“田相,由淳于将军统兵,纵是歼灭不了曹孟德,但围堵其不得归足以。如此,大将军那边,也可更加轻松啊!”

闻言,田丰扭头看向沮授。

自己对于淳于琼的能力,也只是听闻,具体如何,还是得问问沮公与。毕竟,常年担任监军的公与,对于诸将的了解比自己更多。

沮授也犯了难,迟疑了片刻,才拧着眉头冲着田丰点头示意。

如此,田丰便不再多言了。

“既然如此,那便从文丑那里抽调三万精兵,加上邺城新至的三万大军,以及酸枣外的两万兵马。八万精锐,也足够了。”

袁绍开口挥指,很快就定下了出动的各军。

“诺!”

许攸当即应声领命,正欲下去传命。

田丰突然抬了下手,再度说道:“大王,李傕、程奂等人所率精骑,最多三五日,便能赶回。不若抽调一万精骑来,也可保万无一失。”

袁绍挺了下眉,点头道:“也可,命人传命程奂,率一万精骑,赶往白马,听从淳于将军调遣。”

“诺!”

许攸再度应声,而后折身下去。

这时,沮授看了向田丰,问道:“元皓,少了一万精骑,对于洛阳那边的布局,会不会有所影响?”

听到沮授所言,袁绍亦是镇下面容,同看向田丰。

曹孟德也就那十来万兵马,齐国各地心向赵室者甚多,算不上心腹之患。

唯独盘踞关中的周国,才是头号大敌啊!

“咳咳....”

田丰猛烈的咳了两下,摇头道:“无妨,周军虽然已经开始出动,但一时半会打不起来,时间足够了。”

“有元皓此话,孤就可以放下心了。周王诚,实乃大患啊!”

........

散议后,田丰便和沮授二人,回到了一帐之内。

端坐后。

田丰便一直盯着沮授看着。

这种感觉,让身为至交的沮授,也有些不是很舒坦。

“元皓兄,何故凝而不语?”

“唉~”

田丰白首微颔,出口问道:“公与,汝且与某说,淳于琼能力究竟何如?”

沮授身行一顿,端起茶水,饮了一口,言道:“若其与曹孟德阵战交锋,或许会处于下风。但若稳妥行事,足以结四方之兵,困住曹操。”

“当真?”

“当真!”

沮授翻了下白眼,那淳于琼再不济也是打过不少仗的人了,能力在河北诸将中已经算得上出众了。只不过,没有颜良、文丑、韩猛那么耀眼而已。

再说了,整个河北能统帅近十万大军作战的也只有这几人,淳于琼虽说缀个尾,可放眼全天下,能超过他的也没几人。

“唉~这一仗,越来越不像吾心中所想了。现在兖州战场、青州战场、豫州战场,吾赵军已是三面作战。若是周国参战,那时洛阳、并州都将燃起战火,五处交战,吾等如何能顾得上?”

田丰连连短叹,感慨着赵军南下后的巨大变化。

变化的开端,便是从刘勋军败的那一刻开始的。楚国一战尽折兵马,赵军灭楚,已是势不可挡。

三军上下,皆是骄纵之气横生。

也正是这时,许攸向大王献了围杀曹操这一策。

说起来,曹孟德的打算,明白的人不少,就是想再分己军兵马。所以,自己和公与,都没有提进攻延津、白马,歼灭曹操一事。

但大王顶不住这等诱惑啊,曹操以身为饵,当真可谓胆大包天。

“元皓兄,洛阳那边只要不出意外,那便可为吾等多争取数月时间。如此,齐国也差不多可以拿下了。到时候,再和周国大战,亦无不可。”

沮授思忖了片刻,安慰说道。

田丰点了下头,现在也只能希望这最后的手段能够奏效了。

若能成,那便能为大军争取三到五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足够击溃曹操主力,拿下兖州、徐州了。

“对了,大王缘何不用文丑将军?陈留城内虽说尚有五六万众,但曹操带走了所有精锐,一些乌合之众,也冲不破车骑将军营垒。可偏偏大王和许子远都想让淳于琼担任此战主将,丰不得解之。”

沮授莞尔笑了下,摇头叹道:“元皓兄还看不明白吗?大王有些忌惮长公子了!”

“嗯?”

田丰精光一闪,不敢置信的看着沮授,回味着这句话。

良久,长叹言及:“唉~诸子内争,误之社稷啊!”

“大将军乃长公子姑丈,又与文丑交好,关系密切,更兼揽一半的军权。再加上并州的近七万大军,悉从长公子号令。大王,也有些担心了啊!”

沮授亦是感慨而言。

田丰摇着头:“不妥不妥,再这样下去,早晚必是祸起萧墙之内。长公子年岁为长,近些年来也收敛了脾性。不说雄君明主,但守成亦足以,又是袁氏嫡长孙,名正言顺。早日定下世子之位,也省得诸臣争执不休。”

“这......”

沮授嘴角一僵,低语道:“大王心生疑虑,吾倒是担心大王会废长公子,立三公子啊。”

“什么?”

田丰猛然一惊,一对老目四下张望。

稍后,方才沉稳下心境,伏身在案,与沮授私语道:“长公子已继袁氏嫡长孙,缘何大王心生扶立三公子之心乎?”

“关键就在于此!长公子过继于袁基先公子,的确弱大成皇帝之势,但同样长公子亦非大王之子矣。某闻子远言,审配等人,皆以此议之。”

“胡闹!”

田丰叱喝一声,连喘了几口粗气,再问道:“许子远非庸才,如何看不出此议之后患,何不劝言大王?”

“非其不愿,实乃大王心中亦有此念。若非如此,审配等人,也不会拿此事进议。”

沮授紧锁着眉头,也有些无可奈何。

因为他们真的没有办法,这是袁氏的家务事,而袁氏亦是天下最庞大的士族。

“此等事,有几人知晓?长公子可知道此议?”

“此事关系重大,唯有大王、审配、汝吾、子远知晓。”

“呼~还好。明日,某去劝劝大王,如有不成,公与和子远便要做好封锁消息的准备了,万万不能在大战之际,让长公子知道此事。”

“元皓兄,授还不知轻重乎?”

“唉~有此国事,社稷不幸。此外,还要尽早想办法,削弱周国了。否则,长公子得到消息,必然不肯善罢甘休。内乱一起,就算是一统中原,也只会让周国得利。”

“元皓想的少了!大王前两日便问吾之想了,恐怕想要借此战,削弱长公子的势力。”

“如何削弱?”

“不得知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